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 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巩固拓展】 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预习指导】 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 出人物性格。 四、板书设计 面 (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 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 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五、教学反思
6 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 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巩固拓展】 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预习指导】 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 出人物性格。 四、板书设计 一面 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 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 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N.4 课题:一面主备人:周春雷审核人:张建刚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交流: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 出人物性格 【目标展示】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新知研习】 (一)课文赏析 1.课文中三次集中地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找出来,说说你读后留下的 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外貌描写中,你还体会到哪些东西? 答:第一次(3):我向里面望了一眼……一阵烟雾 第二次(19):他的面孔黄里带白……隶体‘一’字 第三次(32):我很惊异地望着他……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读完后,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瘦”。 (2)三次描写都是表现鲁迅先生的瘦,是否重复罗嗦?在写法上有什么变 化? (3)文中除了这三处外,还有没有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第23段、第36段、 第38段 (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写鲁迅先生的瘦? 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革命而忘我工作。作者这样写 既表现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的心情,也表达出对鲁 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2.课文中有许多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崇敬、爱戴鲁迅先生的具有强烈 感情色彩的语句,试举例加以分析。 答: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 了父亲的抚摸一一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这一段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 人。“正直而慈祥的眼光”既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也写出了他对青年人的爱 再如“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 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眼,可没有蹦出来。”作者那种激 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因为当时鲁迅先生正受着国民
7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4 课题:一面 主备人:周春雷 审核人:张建刚 一、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交流: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 出人物性格。 【目标展示】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新知研习】 (一)课文赏析 1.课文中三次集中地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找出来,说说你读后留下的 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外貌描写中,你还体会到哪些东西? 答:第一次(3):我向里面望了一眼……一阵烟雾。 第二次(19):他的面孔黄里带白……隶体‘一’字 第三次(32):我很惊异地望着他……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读完后,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瘦”。 (2)三次描写都是表现鲁迅先生的瘦,是否重复罗嗦?在写法上有什么变 化? (3)文中除了这三处外,还有没有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第 23 段、第 36 段、 第 38 段。 (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写鲁迅先生的瘦? 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革命而忘我工作。作者这样写, 既表现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的心情,也表达出对鲁 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2.课文中有许多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崇敬、爱戴鲁迅先生的具有强烈 感情色彩的语句,试举例加以分析。 答: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 了父亲的抚摸――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这一段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 人。“正直而慈祥的眼光”既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也写出了他对青年人的爱 护。 再如“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 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眼,可没有蹦出来。”作者那种激 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因为当时鲁迅先生正受着国民
党政府的通缉。 3.读完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了哪些了解?课文以“一面” 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鲁迅先生是一个具有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的人。 好处是: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作者将与鲁迅的“一面” 之缘和平时对鲁迅的了解结合起来写,再通过在“一面”中无偿赠书和仔细观 察后的肖像描写,将所见之“小”与鲁迅人格之“大”联系起来,表现了鲁迅 对青年的关心和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归纳总结】 1.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回忆四年前作者与鲁迅在书店偶见一面的动人情景,赞 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 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 2.写作方法 A.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 C.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巩固拓展】 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 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 顽强的战士! 加点词语的含义各是什么? 【预习指导】 1.了解《我的老师》的作者及背景。 2.了解记叙的要素。 3预习《我的老师》生字词 四、板书设计 阿累 1.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2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
8 党政府的通缉。 3.读完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了哪些了解?课文以“一面” 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鲁迅先生是一个具有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的人。 好处是: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作者将与鲁迅的“一面” 之缘和平时对鲁迅的了解结合起来写,再通过在“一面”中无偿赠书和仔细观 察后的肖像描写,将所见之“小”与鲁迅人格之“大”联系起来,表现了鲁迅 对青年的关心和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归纳总结】 1.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回忆四年前作者与鲁迅在书店偶见一面的动人情景,赞 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 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 2.写作方法: A.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B.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 C.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巩固拓展】 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 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 父亲和师傅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 顽强的战士..! 加点词语的含义各是什么? 【预习指导】 1.了解《我的老师》的作者及背景。 2.了解记叙的要素。 3.预习《我的老师》生字词。 四、板书设计 一面 阿累 1.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2.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
3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No5 课题:我的老师主备人张建刚审核人周春雷 一、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语句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立即()既然()孤单()弧形() 卷曲()证券()蜜蜂()秘密() 褪色()卜问()放假()察觉() 2.给加点字注音 榆钱黑痣狡猾焚烧劝慰纠纷依恋时辰磕头暑假调皮 3.记叙的要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目标展示】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 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新知研习】 、作者及背景简介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 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 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
9 3.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5 课题:我的老师 主备人 张建刚 审核人 周春雷 一、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语句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立即.( ) 既.然( ) 孤.单( ) 弧.形( ) 卷.曲( ) 证券.( ) 蜜.蜂( ) 秘密.( ) 褪.色( ) 卜.问( ) 放假.( ) 察.觉( ) 2.给加点字注音 榆.钱 黑痣. 狡猾.. 焚.烧 劝慰. 纠.纷 依恋. 时辰. 磕.头 暑.假 调.皮 3.记叙的要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目标展示】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 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新知研习】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 1956 年 9 月 29 日为《教师 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 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 1 至 2 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
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2.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 要这样安排? 讨论并归纳: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 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 始终贯穿着“爱”—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样安排, 突出了老师对“我们”的爱,有主有从,有详有略。 3.内容探究 1.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直接说明蔡老师的温柔和美丽。 (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从来”“好像”“轻轻”“笑”等词语充分说明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3)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4)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 说明蔡老师慈爱、公平、伟大的性格。 2.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对老师怀着什么样的情感?结合课文适 当分析。 讨论并归纳:
10 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 3 至 14 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 15 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2.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 要这样安排? 讨论并归纳: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 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 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样安排, 突出了老师对“我们”的爱,有主有从,有详有略。 3.内容探究 1.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直接说明蔡老师的温柔和美丽。 (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从来”“好像”“轻轻”“笑”等词语充分说明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3)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4)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 说明蔡老师慈爱、公平、伟大的性格。 2.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对老师怀着什么样的情感?结合课文适 当分析。 讨论并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