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导 学案 诗海探珠 江神子 (宋)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 围兽火,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壸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 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古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这首是作者贬官后所作。词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天涯落的感慨。开头三 句,以景开篇,为抒情主人公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清夜小窗围兽火”三句 继写岁暮冬夜“憔悴一衰翁”的活动、感情。“官梅疏艳小壶中”三句,写衰翁 本在小窗下围火饮酒消愁,忽抬眼见室内小壶中有疏梅几枝,玲珑多姿,香艳夺 目。最后三句,在感情上又是一个转折。由梅花想到自己“身在大江东”,由“大 江东”又想到自己远离“上国”(即京师)想到故人。结句写“晴嶂远,暮云重” 以景结情。这首词构思巧妙,以景托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首尾圆合。景的 描写富有变化,从而揭示了情的变化,情的跌宕繁复,使全词意象鲜明,感人至 深 【文本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诵读普通话字音。 2.理解造成“误读”和“异读”的原因 3.了解异读词的审音和规范。 4.识记常见的“误读”和“异读”字 课堂名师点拨(登山供杖,学海导航) 【知识答疑】 1.什么叫“误读”和“异读” 点拨:“误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字根本就没有这个音,也就是读 错”了,另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可是在应该读这个音时却读成了另一个音, 也就是读“混”了。“异读”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有人这 么读,有人那么读,这是由读音不统一造成的 2.“误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读半边,由于所要认读 的目标字与某个已知读音字的字形相近,或者由于两个字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 往往就会依据“读字读半边”而造成误读。(2)多音字。多音字指的是写法相 同而在不同的场合读成了另一个音,也是一种误读。(3)方言音,同一个字或 词在方言中的读音可能跟普通话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方言音的影响也是 造成误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3.异读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异读词现象? 点拨:虽然异读本身是字音问题,但表现在词语中,就造成了异读词 语言中形成异读词有各种原因①.由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造 成的,②.受方言音的影响造成的。③语读造成的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导 学案) 诗海探珠 江神子 (宋)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 围兽火,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 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古诗品韵 清幽书香 【赏析】这首是作者贬官后所作。词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天涯落的感慨。开头三 句,以景开篇,为抒情主人公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清夜小窗围兽火”三句, 继写岁暮冬夜“憔悴一衰翁”的活动、感情。“官梅疏艳小壶中”三句,写衰翁 本在小窗下围火饮酒消愁,忽抬眼见室内小壶中有疏梅几枝,玲珑多姿,香艳夺 目。最后三句,在感情上又是一个转折。由梅花想到自己“身在大江东”,由“大 江东”又想到自己远离“上国”(即京师)想到故人。结句写“晴嶂远,暮云重”, 以景结情。这首词构思巧妙,以景托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首尾圆合。景的 描写富有变化,从而揭示了情的变化,情的跌宕繁复,使全词意象鲜明,感人至 深。 【文本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诵读普通话字音。 2.理解造成“误读”和“异读”的原因。 3.了解异读词的审音和规范。 4.识记常见的“误读”和“异读”字。 课堂名师点拨(登山供杖,学海导航) 【知识答疑】 1.什么叫“误读”和“异读” 点拨:“误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字根本就没有这个音,也就是读 “错”了,另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可是在应该读这个音时却读成了另一个音, 也就是读“混”了。“异读”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有人这 么读,有人那么读,这是由读音不统一造成的。 2.“误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读半边,由于所要认读 的目标字与某个已知读音字的字形相近,或者由于两个字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 往往就会依据“读字读半边”而造成误读。(2)多音字。多音字指的是写法相 同而在不同的场合读成了另一个音,也是一种误读。(3)方言音,同一个字或 词在方言中的读音可能跟普通话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方言音的影响也是 造成误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3.异读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异读词现象? 点拨:虽然异读本身是字音问题,但表现在词语中,就造成了异读词。 语言中形成异读词有各种原因①.由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造 成的,②.受方言音的影响造成的。③语读造成的
词的异读现象存在不利于推广普通和汉语规范化,异读词形成的原因既然非常 复杂,异读词审音标准的制定就应该是细致而审慎的。异读词审音主要依据以下 原则:一是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二是利于广大群众学习普通话,三是约定 俗成,承认现实。为了解决异读词问题,1956年专门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分三次发表了《普通话异语审音表初稿》,并于1963年辑录成《普通话异读词 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85年审音委员会经重新审订发表了《普通话异词审音 表》,使异词的读音有了明确的标准。 【点评探究】 4.语音为什么一定要规范? 点拨: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语音是语言的 物质基础,一个人说出来要想让别人能够正确地理解,首先语音要正确。如果像 相声里说的那样,把“油钱”说成“肉钱”,把“山上有水”说成“山上有匪” 轻则闹出笑话,重则惹起事端。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有词汇,语法方面的差案件, 但最突出的分些还是在语音方面。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正间是第一位的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人机对话已经不是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诸如语音 信息检査,计算机语音输入,电话语音拨号和语音应答等技术中,语音的规范化 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根本上说,语音的规范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5.查査本地的方言志,找出当地方言中“文白异读”的例子 点拨:比如闽南话“开门、开车、开学”,都用白读音“开kui”“厦 门大学”口语是白读音 ebngduaoh”,但是其简称“厦大”却必须用文读音。再 如北京话中的“血液、血缘”等,都用文读音“xue”;但是“流血”等,则要 用白读音“xi”。另如北京话中“剥、色”等词,上海话中“大、 都存在文白异读的情况。 【结构图解】 “读半边”造成误读 “多音字”造成误读 “方言音”造成误读 误读 误读 异读词产生的原因 异读词的审音和规范
词的异读现象存在不利于推广普通和汉语规范化,异读词形成的原因既然非常 复杂,异读词审音标准的制定就应该是细致而审慎的。异读词审音主要依据以下 原则:一是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二是利于广大群众学习普通话,三是约定 俗成,承认现实。为了解决异读词问题,1956 年专门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分三次发表了《普通话异语审音表初稿》,并于 1963 年辑录成《普通话异读词 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85 年审音委员会经重新审订发表了《普通话异词审音 表》,使异词的读音有了明确的标准。 【点评探究】 4.语音为什么一定要规范? 点拨: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语音是语言的 物质基础,一个人说出来要想让别人能够正确地理解,首先语音要正确。如果像 相声里说的那样,把“油钱”说成“肉钱”,把“山上有水”说成“山上有匪”, 轻则闹出笑话,重则惹起事端。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有词汇,语法方面的差案件, 但最突出的分些还是在语音方面。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正间是第一位的。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人机对话已经不是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诸如语音 信息检查,计算机语音输入,电话语音拨号和语音应答等技术中,语音的规范化 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根本上说,语音的规范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5. 查查本地的方言志,找出当地方言中“文白异读”的例子。 点拨:比如闽南话“开门、开车、开学”,都用白读音“开 ku厦 门大学”口语是白读音 ebngduaoh”,但是其简称“厦大”却必须用文读音。再 如北京话中的“血液、血缘”等,都用文读音“xuè”;但是“流血”等,则要 用白读音“xiě”。另如北京话中“剥、色”等词,上海话中“大、学”等词, 都存在文白异读的情况。 【结构图解】 “读半边”造成误读 “多音字”造成误读 “方言音”造成误读 误读 误读 异读词产生的原因 异读词的审音和规范
经典考题解读(典题示例,规律探寻) 【考点链接】 “误读”在我们现实生活是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读半边”、“多音字”和 “方言音”。学习本课,主要是消除不规范读音,要培养语感就要熟读规范的文 章,重视朗读和背诵,将规范的语言模块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习惯中, 高考对多音字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对多义多音字的考查,二是对同义多音字 的考查。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加之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造成一些 习惯性误读。这些字也往往是高考设题的一个方面。 【金题透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枯谒冲锋枪/冲击波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倒胃口/倒栽葱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迫击炮/迫切性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空白点/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解析】本题考査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语通话的字音的能力。A项,“冲”均读 chong;B项,yin/xωn,dao/dao,jn/quan;C项,“梗、埂”均读geng;D项,“愚 隅”均读y。 【答案】B 2.下列词组字形与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奇葩(pa)刎(wen)颈之交 睥睨(ni)猝(cu)不及防 B.赡(zhan)养趑(zi)趄不前 莅(1i)临夙(su)兴夜寐 岿(ku)然 缫(sdo)丝 恪(ke)守 额 首称庆 D.讪(shan)笑虔(qian)诚 挟(xia)制 恪守不渝 【解析】本题考査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B项,赡(zhan) 养应为shdn;C项,项额首称庆为“手”D项,“挟”应读xie。 答案】A 当堂达标训练(活学活用,一试身手) 、基础运用 1.下列关于“误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字根本就没有这个音,也就是读“错” 了;另一种是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可是在应该读这个音时却读成了另一个音, 也就是读“混”了。 B.造成误读的原因各不相同,“读半边”“多音字”“方言音”都可能造成 误读。 C.由于所要认读的目标字与某个已知读音字的字形相近,或者由于两个字具 有相同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相同的声旁),往往就会依据“读字读半边”而造成 误读 D.多音字的具体读音应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例如:“弱不禁风”中的“禁” 就应读“jn” 2.下列关于“异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读”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这是由读音的不统 造成的。 B.异读表现在词语中,就造成了异读词
经典考题解读(典题示例,规律探寻) 【考点链接】 “误读”在我们现实生活是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读半边”、“多音字”和 “方言音”。学习本课,主要是消除不规范读音,要培养语感就要熟读规范的文 章,重视朗读和背诵,将规范的语言模块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习惯中。 高考对多音字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对多义多音字的考查,二是对同义多音字 的考查。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加之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造成一些 习惯性误读。这些字也往往是高考设题的一个方面。 【金题透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拜谒/枯谒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语通话的字音的能力。A 项,“冲”均读 chōng;B 项,yǔn/xūn,dǎo/dào,jùn/quān;C 项,“梗、埂”均读 gěng;D 项,“愚、 隅”均读 yú。 【答案】B 2.下列词组字形与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奇葩(pā) 刎(wěn)颈之交 睥睨(nì) 猝(cù)不及防 B. 赡(zhān)养 赼(zī)趄不前 莅(lì)临 夙(sù)兴夜寐 C.岿(kūī)然 缫(sāo)丝 恪(kè)守 额 首称庆 D.讪(shàn)笑 虔(qián)诚 挟( xiá)制 恪守不渝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B 项,赡(zhān) 养应为 shàn;C 项,项额首称庆为“手”D 项,“挟”应读 xié。 【答案】A 当堂达标训练(活学活用,一试身手)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关于“误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字根本就没有这个音,也就是读“错” 了;另一种是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可是在应该读这个音时却读成了另一个音, 也就是读“混”了。 B.造成误读的原因各不相同,“读半边”“多音字”“方言音”都可能造成 误读。 C.由于所要认读的目标字与某个已知读音字的字形相近,或者由于两个字具 有相同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相同的声旁),往往就会依据“读字读半边”而造成 误读。 D.多音字的具体读音应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例如:“弱不禁风”中的“禁” 就应读“jìn”。 2.下列关于“异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读”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这是由读音的不统一 造成的。 B.异读表现在词语中,就造成了异读词
C.异读词产生的原因各种各样,一种是由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 的分歧造成的;一种是受方言音的影响造成的。 D.既然是“异读”,那么不管什么情况,两个读音可以任意读。 指的是写法相同而在不同场合或不 同的词语中读音不同的字。为了解决异读问题,1956年国家成立 ,负责审定普通话中常用的异读词 读音。 二、表达交流 4.人们在使用成语时,经常会出现读错字的情况。请看看面几组成语中的加点 字应该怎么读。 风光旖旎怙恶不悛锲而不舍脍炙人口莘莘学子未雨绸缪畏 葸不前以己度人 答 5.读读下面含多音字的对联的上联,试补写出它们的下联。 (1)下棋须将将将 死 (2)舍先生寻宅问舍找舍 予 6.下面是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语,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 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1)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2)树汉语典范,立词典楷模 (3)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填序号) 由: 【写作素材积累】 ●素材开发 读书看报,交谈聊天,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本该这样而事实偏偏是那样读的一些 字,由此还会造成“美丽的错误”。汉语中语音丰富多彩,同音方言易误读,两 种读音成异读,“处处小心,时时在意”,读准字音,感受语音之美,体悟民族 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的肉涵。走进汉语语音迷宫,必有妙趣横生。 ●精彩运用 谐音妙趣 在安徽宿松西长江中有座小孤山,江南岸有一澎浪矶,当地民间取其谐音把 它们叫做“小姑”、“彭郎”,并由此演绎出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北宋文 学家苏轼接过这个传说,在《题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中写道:“舟中贾客莫漫 狂,小始前年嫁彭郎。”谐音的使用,于虚实参互中加浓了诗意。谐音,就是字 词读音相同或相近。以谐音字表达意思,往往有含蓄委婉的效果。古人创作歇后
C.异读词产生的原因各种各样,一种是由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 的分歧造成的;一种是受方言音的影响造成的。 D.既然是“异读”,那么不管什么情况,两个读音可以任意读。 3. 指的是写法相同而在不同场合或不 同的词语中读音不同的字。为了解决异读问题,1956 年国家成立 了 ,负责审定普通话中常用的异读词 读音。 二、表达交流 4.人们在使用成语时,经常会出现读错字的情况。请看看面几组成语中的加点 字应该怎么读。 风光旖旎 怙恶不悛 锲而不舍 脍炙人口 莘莘学子 未雨绸缪 畏 葸不前 以己度人 答: 5.读读下面含多音字的对联的上联,试补写出它们的下联。 (1)下棋须将将将 死 (2)舍先生寻宅问舍找舍 予 6.下面是为第 5 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语,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 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1)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2)树汉语典范,立词典楷模。 (3)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填序号) 理 由: 【写作素材积累】 ●素材开发 读书看报,交谈聊天,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本该这样而事实偏偏是那样读的一些 字,由此还会造成“美丽的错误”。汉语中语音丰富多彩,同音方言易误读,两 种读音成异读,“处处小心,时时在意”,读准字音,感受语音之美,体悟民族 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的肉涵。走进汉语语音迷宫,必有妙趣横生。 ●精彩运用 谐音妙趣 在安徽宿松西长江中有座小孤山,江南岸有一澎浪矶,当地民间取其谐音把 它们叫做“小姑”、“彭郎”,并由此演绎出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北宋文 学家苏轼接过这个传说,在《题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中写道:“舟中贾客莫漫 狂,小始前年嫁彭郎。”谐音的使用,于虚实参互中加浓了诗意。谐音,就是字 词读音相同或相近。以谐音字表达意思,往往有含蓄委婉的效果。古人创作歇后
语、对联、文学作品时,常使用谐音字。歇后语如:和尚撑伞一一无发(法)无 天,孔夫子搬家 尽是书(输),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粪坑关 刀 闻(文)不能,舞(武)也不能,等等 古代有种巧对,专以谐音构成妙语。像“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予乐;和尚 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在有些方言中“落”、“乐”同音,“崩”、“奔 同音),“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谐趣横生,别成一格。三国时 吴国名将吕蒙,曾用谐音字写了一副十分有趣的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上联意为“缺一”,下联意为“少十”。吕蒙运用谐音字,委婉地道出自己落难 时“缺衣、少食”的潦倒境况,令人印象深刻。 谐音字有委婉含蓄的效果,特别适用于诗饲。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了一首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却有晴。”诗中的“睛”字与“爱情”的“情”同音,表面上写天气,内里却是 写男女之情,语意委婉,值得再三玩味。 作家著文,也常常使用谐音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用了谐音寓意的手 法: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喝的茶是“千红一窟(哭)”,饮 的酒是“万艳同杯 (悲)”;贾家四姐妹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原 应叹息”,这些都是对人物命运的暗示。再如贾化(假话)、贾政(假正)、冯 渊(逢冤)、英莲(应怜),无不体现着作家对人物的态度。 民间表达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的向往,也常常使用谐音手法。给赴考书生送糕和 粽子,就有“金榜髙(糕)中(粽)”的祝福:古代大户人家门楣上常能看到喜 鹊站在梅树梢的木雕一一“喜上眉梢”;家家吃团年饭的时候鱼是不能吃完的 要“年年有余” 自然,由于谐音造成讹误也是有的。“打破砂锅问到底”,就字面来看,“问” 与“打破砂锅”是无论如何也连不到一起的。原来这个“问”是“学(裂纹) 的谐误。再如“无度 不丈夫”,后来讹作“无毒不丈夫”。 谐音之趣,兴味盎然,是语言中~个卓有成效的表达手段。使用得宜,文章必 能多彩生姿。 【精美文章选读】 我与书的精神苦恋 郑杰 恋书,是我命中注定的事。我与书的情缘始于我的童年。那时我们这个年龄的 人生存环境并不太好,甚至全中国人的生存状态都不好。在群体生存状态不良的 境地里,我个体的境遇却更为糟糕。从读小学开始,我就不是成人眼中的好孩子、 乖孩子。班主任在我的品德评语上写上两个字来概括我:孤僻 可能就在那孤僻的无声世界里,是书给了我一缕阳光。之后,我便拥有了两个 世界,一个现实世界,在那里,我个体遭遇着不良的生存状态,封锁了心胸;另 个是虚幻的世界,在书给予我的虚幻的世界里,我找到了作为孩子的宝贵的尊 我实在记不得读了多少,怎么读的,读些什么,有什么长进,我想问我这些问 题是无聊的,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说,能找到一个地方逃避伤害,并且在这个避难 所里获得生的希望,实在是书能给予爱书人的最大回报了
语、对联、文学作品时,常使用谐音字。歇后语如:和尚撑伞一一无发(法)无 天,孔夫子搬家 尽是书(输),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粪坑关 刀 闻(文)不能,舞(武)也不能,等等。 古代有种巧对,专以谐音构成妙语。像“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予乐;和尚 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在有些方言中“落”、“乐”同音,“崩”、“奔” 同音),“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谐趣横生,别成一格。三国时 吴国名将吕蒙,曾用谐音字写了一副十分有趣的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上联意为“缺一”,下联意为“少十”。吕蒙运用谐音字,委婉地道出自己落难 时“缺衣、少食”的潦倒境况,令人印象深刻。 谐音字有委婉含蓄的效果,特别适用于诗饲。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了一首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却有晴。”诗中的“睛”字与“爱情”的“情”同音,表面上写天气,内里却是 写男女之情,语意委婉,值得再三玩味。 作家著文,也常常使用谐音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用了谐音寓意的手 法: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喝的茶是“千红一窟(哭)”,饮 的酒是“万艳同杯 (悲)”;贾家四姐妹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原 应叹息”,这些都是对人物命运的暗示。再如贾化(假话)、贾政(假正)、冯 渊(逢冤)、英莲(应怜),无不体现着作家对人物的态度。 民间表达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的向往,也常常使用谐音手法。给赴考书生送糕和 粽子,就有“金榜高(糕)中(粽)”的祝福;古代大户人家门楣上常能看到喜 鹊站在梅树梢的木雕——“喜上眉梢”;家家吃团年饭的时候鱼是不能吃完的 ——要“年年有余”。 自然,由于谐音造成讹误也是有的。“打破砂锅问到底”,就字面来看,“问” 与“打破砂锅”是无论如何也连不到一起的。原来这个“问”是“学(裂纹)” 的谐误。再如“无度 不丈夫”,后来讹作“无毒不丈夫”。 谐音之趣,兴味盎然,是语言中~个卓有成效的表达手段。使用得宜,文章必 能多彩生姿。 【精美文章选读】 我与书的精神苦恋 郑杰 恋书,是我命中注定的事。我与书的情缘始于我的童年。那时我们这个年龄的 人生存环境并不太好,甚至全中国人的生存状态都不好。在群体生存状态不良的 境地里,我个体的境遇却更为糟糕。从读小学开始,我就不是成人眼中的好孩子、 乖孩子。班主任在我的品德评语上写上两个字来概括我:孤僻。 可能就在那孤僻的无声世界里,是书给了我一缕阳光。之后,我便拥有了两个 世界,一个现实世界,在那里,我个体遭遇着不良的生存状态,封锁了心胸;另 一个是虚幻的世界,在书给予我的虚幻的世界里,我找到了作为孩子的宝贵的尊 严。 我实在记不得读了多少,怎么读的,读些什么,有什么长进,我想问我这些问 题是无聊的,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说,能找到一个地方逃避伤害,并且在这个避难 所里获得生的希望,实在是书能给予爱书人的最大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