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孔 图1-23蝇的构造 图1-24蝗虫模式图 8.软体动物门(Molluscs):(图1-25)多生活在海水、淡水或陆地上 左右对称,体表常有石灰质外壳,身体柔软不分节,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和 内脏团(viscerai mass)三部分。多具外套膜,有发达的肉质腹足。完全消化系 统。成体体腔退化。开管式循环。代表动物有:河蚌。有些螺类如钉螺、扁 卷螺是吸虫及姜片虫的中间宿主。主要包括双神经纲、腹足纲、掘足纲、瓣 鳃纲和头足纲。 消化 用壳肌 的闭壳 出水口 入水口 足神经节 足 套膜 肠生殖腺 图1-25软体动物解剖的示意图 9.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幼虫是两侧对称,成体是五辐射对 称,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包在外表皮下面,并且常向外突形成棘,有独特的 水管系。胚孔后来发育为肛门,在胚孔的相对一侧内、外胚层相贴形成口。 完全消化系统。有3套各自独立的神经系统。代表动物有:海星(图1-26)、 海参等。 以上九门为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s),其共同特征是:1)无脊索或 脊椎2)如有神经则呈条索状,位于消化道腹面。3)如有循环系统则主要 位于消化道背面。 0. 脊索动物门(Chordata):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形态结构 复杂。 主要特征 1)幼时或终生具有脊索或类似脊索的构造,位于消化道背面,支持身 体。 6
6 图 1-23 蝇的构造 图 1-24 蝗虫模式图 8. 软体动物门(Molluscs):(图 1-25)多生活在海水、淡水或陆地上, 左右对称,体表常有石灰质外壳,身体柔软不分节,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和 内脏团(viscerai mass)三部分。多具外套膜,有发达的肉质腹足。完全消化系 统。成体体腔退化。开管式循环。代表动物有:河蚌。有些螺类如钉螺、扁 卷螺是吸虫及姜片虫的中间宿主。主要包括双神经纲、腹足纲、掘足纲、瓣 鳃纲和头足纲。 图 1-25 软体动物解剖的示意图 9.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幼虫是两侧对称,成体是五辐射对 称,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包在外表皮下面,并且常向外突形成棘,有独特的 水管系。胚孔后来发育为肛门,在胚孔的相对一侧内、外胚层相贴形成口。 完全消化系统。有 3 套各自独立的神经系统。代表动物有:海星(图 1-26)、 海参等。 以上九门为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s),其共同特征是:1)无脊索或 脊椎 2)如有神经则呈条索状,位于消化道腹面。3)如有循环系统则主要 位于消化道背面。 10. 脊索动物门(Chordata):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形态结构 复杂。 主要特征: 1)幼时或终生具有脊索或类似脊索的构造,位于消化道背面,支持身 体
2)背神经管,管状,位于脊索背面,是脊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3)鰓裂,在咽部侧壁,裂缝状,直接与外界相通。 对照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构造示意图(图1-27)进行理解和总结。 图1-26棘皮动物的内部解剖 图1-27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构造 示意图(上图为无脊椎动物,下图为脊 索动物,A为身体纵列面,B图为横切面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分为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海产,营自由生活或附着生活,单 体或群体。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成体包围在被囊中。代表动物有海 鞘(图1-28)等。 背神经索 触 啊低裂弱侧隔生殖酿肝腹孔肠腹解血门 图1-28红海鞘 图1-29头索动物模式图 2)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 鳃裂3个主要典型特征。由于脊索纵贯身体全长并直达身体最前端,头索动 物亚门即以此得名。本纲动物体呈鱼形,表皮只有1层细胞,体节明显,多 鳃裂(图1-29)。代表如文昌鱼Branchiostoma calitorniense等。 3)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是脊索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最重要的一个亚门。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体制为左右对称。全身可分为头、颈、躯干及尾4部分。 ②通常脊索只出现于胚体时期,以后逐浙退化,为脊柱所代替 ③背神经管分化成构造复杂的脑和脊髓。 7
7 2)背神经管,管状,位于脊索背面,是脊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3)鳃裂,在咽部侧壁,裂缝状,直接与外界相通。 对照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构造示意图(图 1-27)进行理解和总结。 图 1-26 棘皮动物的内部解剖 图 1-27 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构造 示意图(上图为无脊椎动物,下图为脊 索动物,A 为身体纵列面,B 图为横切面)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分为三个亚门: 1)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海产,营自由生活或附着生活,单 体或群体。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成体包围在被囊中。代表动物有海 鞘(图 1-28)等。 图 1-28 红海鞘 图 1-29 头索动物模式图 2) 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 鳃裂 3 个主要典型特征。由于脊索纵贯身体全长并直达身体最前端,头索动 物亚门即以此得名。本纲动物体呈鱼形,表皮只有 1 层细胞,体节明显,多 鳃裂(图 1-29)。代表如文昌鱼 Branchiostoma calitorniense 等。 3)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是脊索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最重要的一个亚门。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 ① 体制为左右对称。全身可分为头、颈、躯干及尾 4 部分。 ② 通常脊索只出现于胚体时期,以后逐渐退化,为脊柱所代替。 ③ 背神经管分化成构造复杂的脑和脊髓
④消化系统在脊索的腹面,具肝和胰。除无颌类外都具有上、下领。 ⑤血液循环系统完善。出现了肌肉构成的能收缩的心脏,位于消化道 的腹侧。 ©除少数种类外,均具有成对的附肢。 ⑦除极少数种类为雌雄同体外,绝大多数均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 本门动物共分以下六纲: 【。圆口纲: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种类,生活于海水或淡水中。没有上下 额,又称无额类,也没有成对的复肢。身体分头、躯干、尾等3部分。头 躯干圆形,尾部侧扁。它的神经系统、骨胳、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都较原始, 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有一些种类靠寄生在鱼类体内生活。现存圆口纲动物 种数不多,仅50种左右.如产于中国东北的七鰓鰻Petromyzon sp.(图1-30)。 图1-30七鳃鳗Petromyzon sp 图1-31鱼类的基本结构 Ⅱ.鱼纲:终生在水中生活,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 一个心房,一个心室,一条血液循环路线。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鱼类在 脊椎动物中种数最多(图1-31),现存种类约26000万种。分为软骨鱼系如鲨, 以及硬骨鱼系如鲤、鲫、黄鱼、带鱼。 Ⅲ.两栖纲:两栖纲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具有水生脊 椎动物与陆生脊椎动物的双重特性。它们既保留了水生祖先的一些特征,如 生殖和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没有成对的附肢等: 同时幼体变态发育成成体时,获得了真正陆地脊椎动物的许多特征,如用肺 呼吸,具有五趾型四肢等。两栖类动物约有2000多种,分为3目:有尾目 无尾目和无足目。有尾目如蝾螈、大鲵(图1-32)。无尾目如青蛙、蟾蜍 (图1-33)。无足目有蚓螈。 图1-33蟾蜍 图1-32大鲵
8 ④ 消化系统在脊索的腹面,具肝和胰。除无颌类外都具有上、下颌。 ⑤ 血液循环系统完善。出现了肌肉构成的能收缩的心脏,位于消化道 的腹侧。 ⑥ 除少数种类外,均具有成对的附肢。 ⑦ 除极少数种类为雌雄同体外,绝大多数均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 本门动物共分以下六纲: Ⅰ. 圆口纲: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种类,生活于海水或淡水中。没有上下 额,又称无额类,也没有成对的复肢。身体分头、躯干、尾等 3 部分。头、 躯干圆形,尾部侧扁。它的神经系统、骨胳、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都较原始, 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有一些种类靠寄生在鱼类体内生活。现存圆口纲动物 种数不多,仅50种左右。如产于中国东北的七鳃鳗 Petromyzon sp.(图1-30)。 图 1-30 七鳃鳗 Petromyzon sp 图 1-31 鱼类的基本结构 Ⅱ. 鱼纲:终生在水中生活,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 一个心房,一个心室,一条血液循环路线。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鱼类在 脊椎动物中种数最多(图 1-31),现存种类约 26000 万种。分为软骨鱼系如鲨, 以及硬骨鱼系如鲤、鲫、黄鱼、带鱼。 Ⅲ. 两栖纲:两栖纲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具有水生脊 椎动物与陆生脊椎动物的双重特性。它们既保留了水生祖先的一些特征,如 生殖和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没有成对的附肢等; 同时幼体变态发育成成体时,获得了真正陆地脊椎动物的许多特征,如用肺 呼吸,具有五趾型四肢等。两栖类动物约有 2000 多种,分为 3 目:有尾目、 无尾目和无足目。有尾目如蝾螈、大鲵(图 1-32)。无尾目如青蛙、蟾蜍 (图 1-33)。无足目有蚓螈。 图 1-33 蟾蜍 图 1-32 大鲵
Ⅳ.爬行纲:身体已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颈部较发达, 可以灵活转动,增加了捕食能力,能更充分发挥头部眼等感觉器宫的功能。 骨骼发达。用肺呼吸,心脏由两心耳和分隔不完全的两心室构成。(图1-34)》 现存种类约5000多种,分为四个亚纲:(1)原蜥亚纲,现只存有新西 兰的楔齿蜥一(2)有鳞亚纲如蜥蜴、蛇等:(3)龟鳖亚纲如龟、整等:(4) 鳄亚纲如鳄。 动肺欧 大 食道 肝静 图1-34爬行类的基本结构 V.鸟纲:鸟类具有许多适应飞翔生活的身体构造特征:全身披羽毛 保持体温,前肢变成翅,胸肌发达,绝大多数善飞。躯体呈流线型,能减少 飞行阻力。骨骼坚硬而轻,空腔内贮有空气,可增加浮力,减轻体重。肺较 发达,与许多气囊相通,气囊遍布全身内脏、肌肉之间和骨髓腔里,能贮藏 空气,辅助呼吸并增加浮力。心脏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动脉血和静脉止 被分隔开,为飞翔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能量。肠道短小,不积存粪便,可以 减轻体重。鸟类的种类很多,现存种数约为9000种,中国所产鸟类约有1100 种。代表动物如:家鸽、麻雀等。 Ⅵ.哺乳纲: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高等的类群。身体一般分头、 颈、躯干、尾和四肢等5个部分:体腔分胸腔和腹腔两个部分:体表一般有 毛:齿有门齿、犬齿和白齿的区别:恒温:心脏分两心耳和两心室:以乳汁 哺育幼儿。哺乳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超过其他类 群,主要表现在: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 多变的环境: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捕食的能力提高,对进食的质量也大大 提高: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胎儿在母体中发有, 通过胎盘取得营养:以乳汁哺育幼儿,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这些进 步特征,使哺乳类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有陆栖、穴居、飞翔和水栖等各 种生活方式,成为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 类群。哺乳动物现存约4400种,我国现生的共有450余种。哺乳动物分为 三个亚纲: 1.原兽亚纲:卵生,有乳腺但无乳头,有泄殖腔,现仅存单孔目一类 如鸭嘴兽。 9
9 Ⅳ. 爬行纲:身体已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颈部较发达, 可以灵活转动,增加了捕食能力,能更充分发挥头部眼等感觉器官的功能。 骨骼发达。用肺呼吸,心脏由两心耳和分隔不完全的两心室构成。(图 1-34) 现存种类约 5000 多种,分为四个亚纲:(1)原蜥亚纲,现只存有新西 兰的楔齿蜥一(2)有鳞亚纲如蜥蜴、蛇等;(3)龟鳖亚纲如龟、鳖等;(4) 鳄亚纲如鳄。 图 1-34 爬行类的基本结构 Ⅴ. 鸟纲:鸟类具有许多适应飞翔生活的身体构造特征:全身披羽毛, 保持体温,前肢变成翅,胸肌发达,绝大多数善飞。躯体呈流线型,能减少 飞行阻力。骨骼坚硬而轻,空腔内贮有空气,可增加浮力,减轻体重。肺较 发达,与许多气囊相通,气囊遍布全身内脏、肌肉之间和骨髓腔里,能贮藏 空气,辅助呼吸并增加浮力。心脏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动脉血和静脉血 被分隔开,为飞翔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能量。肠道短小,不积存粪便,可以 减轻体重。鸟类的种类很多,现存种数约为 9000 种,中国所产鸟类约有 1100 种。代表动物如:家鸽、麻雀等。 Ⅵ. 哺乳纲: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高等的类群。身体一般分头、 颈、躯干、尾和四肢等 5 个部分;体腔分胸腔和腹腔两个部分;体表一般有 毛;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区别;恒温;心脏分两心耳和两心室;以乳汁 哺育幼儿。哺乳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超过其他类 群,主要表现在: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 多变的环境;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捕食的能力提高,对进食的质量也大大 提高;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胎儿在母体中发育, 通过胎盘取得营养;以乳汁哺育幼儿,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这些进 步特征,使哺乳类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有陆栖、穴居、飞翔和水栖等各 种生活方式,成为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 类群。哺乳动物现存约 4400 种,我国现生的共有 450 余种。哺乳动物分为 三个亚纲: 1. 原兽亚纲:卵生,有乳腺但无乳头,有泄殖腔,现仅存单孔目一类, 如鸭嘴兽
2.后兽亚纲:胎生,没有真正的胎盘,胎儿发有未完全即产出,在母 体有儿袋中哺乳长大,只有有袋目一类,如大袋鼠。 3.真兽亚纲:胎生,有胎盘,尿殖孔和肛门分别开口,脑发达。如人、 狗、猴、等。 四、作业与思考: 1、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主要区别在哪? 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赵静许风华)
10 2. 后兽亚纲:胎生,没有真正的胎盘,胎儿发育未完全即产出,在母 体育儿袋中哺乳长大,只有有袋目一类,如大袋鼠。 3. 真兽亚纲:胎生,有胎盘,尿殖孔和肛门分别开口,脑发达。如人、 狗、猴、等。 四、 作业与思考: 1、 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主要区别在哪? 2、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赵静 许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