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类遗传性状及系谱分析 实验一人类某些遗传性状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人类某些遗传性状的调查分析方法 2.了解人类某些形状的遗传规律。 二、实验用品: 1.器材:载玻片、三棱针或6-7号注射针头、试管、吸管、牙签、棉签、 记号笔等。 2.试剂:抗A和抗B标准血清、苯硫脲粉末及其各种浓度的苯硫脲溶 液、0.9%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等。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苯硫脲尝味试验 1. 原理:苯硫脲(phenythiecarbamide,PTC)是一种白色结晶状药物, 因其有N-C=S基团而有苦涩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人类对其尝味能力是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能尝出浓度为1/750000-~1/3000000PTC苦涩味的 人,称纯合体尝味者,基因型为TT:当浓度大于124000才能尝出苦涩味 的称之味盲者,其基因型为t,有的味盲者甚至连PTC粉末都尝不出苦涩 味。杂合体尝味者介于二者之间,基因型为T。 因此,人类对PTC尝味能力属不完全显性遗传。我国汉族人群中味盲 者约占9%,已知纯合体味盲者易患结节性甲状腺肿,因此可以把PTC的尝 味能力,作为一种辅助性诊断指标。 2.方法:受试者用吸管吸1~2滴不同浓度的PT℃溶液,(从低浓度到 高浓度)滴在舌后根部,然后徐徐下咽品味,测出自己对PTC的尝味能力 的闵值并做好纪录。为准确起见,最好重复测定一次,视两次阈值相同为准。 如果对各种浓度的PTC溶液都尝不出苦涩味,可取少量粉末置于后舌根上, 看看如何。最后将全班同学尝味结果记录在表5-2中,计算各种基因型和基 闲频率。 (二)人类AB0血型检测 原理:人类的ABO血型有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是红细胞血 型系统中的一种,其红细胞表面有A和B两种抗原,血清中有▣和B两种 天然抗体。以抗体和抗原存在的情况,可将人类的血型分为A、B、AB、O
1 第五章 人类遗传性状及系谱分析 实验一 人类某些遗传性状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人类某些遗传性状的调查分析方法 2. 了解人类某些形状的遗传规律。 二、 实验用品: 1. 器材:载玻片、三棱针或 6-7 号注射针头、试管、吸管、牙签、棉签、 记号笔等。 2. 试剂:抗 A 和抗 B 标准血清、苯硫脲粉末及其各种浓度的苯硫脲溶 液、0.9%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等。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 苯硫脲尝味试验 1. 原理:苯硫脲(phenythiecarbamide,PTC)是一种白色结晶状药物, 因其有 N-C=S 基团而有苦涩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人类对其尝味能力是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能尝出浓度为 1/750000~1/3000000PTC 苦涩味的 人,称纯合体尝味者,基因型为 TT;当浓度大于 1/24000 才能尝出苦涩味 的称之味盲者,其基因型为 tt,有的味盲者甚至连 PTC 粉末都尝不出苦涩 味。杂合体尝味者介于二者之间,基因型为 Tt。 因此,人类对 PTC 尝味能力属不完全显性遗传。我国汉族人群中味盲 者约占 9%,已知纯合体味盲者易患结节性甲状腺肿,因此可以把 PTC 的尝 味能力,作为一种辅助性诊断指标。 2. 方法:受试者用吸管吸 1~2 滴不同浓度的 PTC 溶液,(从低浓度到 高浓度)滴在舌后根部,然后徐徐下咽品味,测出自己对 PTC 的尝味能力 的阈值并做好纪录。为准确起见,最好重复测定一次,视两次阈值相同为准。 如果对各种浓度的 PTC 溶液都尝不出苦涩味,可取少量粉末置于后舌根上, 看看如何。最后将全班同学尝味结果记录在表 5-2 中,计算各种基因型和基 因频率。 (二) 人类 ABO 血型检测 1. 原理:人类的 ABO 血型有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是红细胞血 型系统中的一种,其红细胞表面有 A 和 B 两种抗原,血清中有α和β两种 天然抗体。以抗体和抗原存在的情况,可将人类的血型分为 A、B、AB、O
四种血型。 抗原木质上是蛋白质,它的形成受基因的制约。其中基因产生A抗 原,A基因产生B抗原,i不产生抗原,小和对i均为显性,因此,三个 复等位基因能组合成6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表5-1) 表5-1 ABO血型遗传特征 表型 基因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 血清中天然抗体 原 A IAIA IAi A 抗B B B 抗A AB IAIB AB 0 ii 抗A抗B 2. 方法 1)取一清洁的玻片,用记号笔从中间划格分成两部分,两端分别注明 抗A和抗B,然后分别用吸管吸取抗A和抗B标准血清各一滴,滴入对应 的格内,两种抗体分别凝集含有相对应抗原的红细胞。因此,一种血液其红 细胞在抗A血清中发生凝集者为A型,在抗B血清中凝聚为B型,在两种 血清中凝集为AB型,两者都不凝集为O型。 2)采血: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受检者的耳垂或指端,然后用消毒的 三棱针刺破出血,用吸管吸取1~2滴血放入盛有0.9%生理盐水0.5ml的小 试管中,摇匀。 3)在每一玻片格中分别滴一滴上述红细胞悬液(注意吸管末端不要触 及标准血清),再立即用牙签分别搅拌使血球和标准血清混匀,在室温中静 置5~15分钟,观察血球凝集与否(混匀的血清如逐渐由混浊变为透明,出 现大小不等的题粒,表示红细胞已疑集),如仍早混独状,不出现颗粒,则 没有凝集,有时因比重关系血球下沉团聚,貌似凝集,但只要稍加晃动又呈 混浊状,为不凝货。如观察不清,则可在光镜下识别。 4)根据ABO血型检查结果,判断血型,调查班级中A、B、AB、O 血型出现的频率并登记在表中。 (三) 达尔文氏结节 耳轮边缘上的一个小突起称之为达尔文氏 结节(Darwinian point)(图5-),有人两个耳朵 都有此结节,有人仅有一个耳朵有,也有人无 此特征。一般认为此结节与猴类耳尖相当,呈 显性遗传。有人虽由此显性基因,但外显率低 类似隐性表型。也有学者认为,此结节与鼻尖 厚度呈连锁遗传,调查班级中出现此结节的颜 率,并登记在表中。 图51达尔文氏结节
2 图 5-1 达尔文氏结节 四种血型。 抗原本质上是蛋白质,它的形成受基因的制约。其中 I A 基因产生 A 抗 原,I A 基因产生 B 抗原,i 不产生抗原,I A和 I B对 i 均为显性,因此,三个 复等位基因能组合成 6 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表 5-1) 表 5-1 ABO 血型遗传特征 表型 基因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 原 血清中天然抗体 A I A I A I A i A 抗 B B I B I B I B i B 抗 A AB I A I B AB - O ii - 抗 A 抗 B 2. 方法: 1) 取一清洁的玻片,用记号笔从中间划格分成两部分,两端分别注明 抗 A 和抗 B,然后分别用吸管吸取抗 A 和抗 B 标准血清各一滴,滴入对应 的格内,两种抗体分别凝集含有相对应抗原的红细胞。因此,一种血液其红 细胞在抗 A 血清中发生凝集者为 A 型,在抗 B 血清中凝聚为 B 型,在两种 血清中凝集为 AB 型,两者都不凝集为 O 型。 2) 采血:用 75%酒精棉球消毒受检者的耳垂或指端,然后用消毒的 三棱针刺破出血,用吸管吸取 1~2 滴血放入盛有 0.9%生理盐水 0.5ml 的小 试管中,摇匀。 3) 在每一玻片格中分别滴一滴上述红细胞悬液(注意吸管末端不要触 及标准血清),再立即用牙签分别搅拌使血球和标准血清混匀,在室温中静 置 5~15 分钟,观察血球凝集与否(混匀的血清如逐渐由混浊变为透明,出 现大小不等的颗粒,表示红细胞已凝集),如仍呈混浊状,不出现颗粒,则 没有凝集,有时因比重关系血球下沉团聚,貌似凝集,但只要稍加晃动又呈 混浊状,为不凝集。如观察不清,则可在光镜下识别。 4) 根据 ABO 血型检查结果,判断血型,调查班级中 A、B、AB、O 血型出现的频率并登记在表中。 (三) 达尔文氏结节 耳轮边缘上的一个小突起称之为达尔文氏 结节(Darwinian point)(图 5-1),有人两个耳朵 都有此结节,有人仅有一个耳朵有,也有人无 此特征。一般认为此结节与猴类耳尖相当,呈 显性遗传。有人虽由此显性基因,但外显率低, 类似隐性表型。也有学者认为,此结节与鼻尖 厚度呈连锁遗传,调查班级中出现此结节的频 率,并登记在表中
(四)拇指关节远端超伸展遗传 在人群中有的人拇指的最后端 一节 能弯向桡侧与拇指垂直轴线呈60°角(图 5-2),性状呈隐性遗传,即该性状的 合个体的拇指端可向后卷曲60°。调查 班级中哪些同学有此性状,统计该性状 1 出现的频率。 图5-2拇指端关节外展 (五) 发式和发旋 东方人多为直发,为隐性性状,卷发则为显性性状。每个人头顶稍后 方的中线处都有一个螺纹(有的可不止一个),其螺纹方向受遗传因素控制 顺时针方向者为显性性状,逆时针方向者为隐性性状。调查家族中有关成员 的发式和发旋性状,是否符合孟德尔式遗传。调查班级中不同个体发式和发 旋情况。 (六) 额前发际 在人群中,有些人前领发际(hair line of the forehead)基本上属于平线,属隐性遗传:有些 人在前领正中发际向下延伸早峰形,即明显地向 前突出,形成“V”字形发尖(widow peak),(图 5-3),属显性遗传。调查班级中有些同学前额 图53 额前发际 发际是峰形,记为“v”,平线者为“~”,计 算各性状所出现的频率。 耳垂 人群中的不同个体的耳朵可明显区分为有耳垂(f行ee ear lobe)与无耳 垂(attached ear lobe)两种情况该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有耳垂 为显性性状:无耳垂为隐性性状。调查你的家庭各成员的耳垂性状,是否符 合孟德尔式遗传,调查全班同学的耳垂出现频率。 (八)卷舌和翻舌 在人群中,有的人能够卷舌(tongue rolling),即舌的两侧能在口腔中向上卷成 筒状,称为卷舌者(tongue roller),受显 性基因(T)控制,有的人则不能(图5-4): 舌的活动在人群中可有三种类型:能 图5-4 卷舌与翻舌 卷不能翻,能卷又能翻和卷翻都不能。能翻不能卷者从未见过。Martin认为 卷舌并非孟德尔式遗传。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学们可相互观察或对 镜观察自己是否具有卷舌能力。也可对自己的家族进行调查,绘系谱图确定 该性状的遗传方式。 (九)眼睑 人群中的眼脸(eyelid)可分为单重睑(俗称单眼皮)和双重睑(俗称 2
3 图5-2 拇指端关节外展 图5-3 额前发际 图 5-4 卷舌与翻舌 (四) 拇指关节远端超伸展遗传 在人群中有的人拇指的最后端一节 能弯向桡侧与拇指垂直轴线呈 60°角(图 5-2),性状呈隐性遗传,即该性状的纯 合个体的拇指端可向后卷曲 60°。调查 班级中哪些同学有此性状,统计该性状 出现的频率。 (五) 发式和发旋 东方人多为直发,为隐性性状,卷发则为显性性状。每个人头顶稍后 方的中线处都有一个螺纹(有的可不止一个),其螺纹方向受遗传因素控制, 顺时针方向者为显性性状,逆时针方向者为隐性性状。调查家族中有关成员 的发式和发旋性状,是否符合孟德尔式遗传。调查班级中不同个体发式和发 旋情况。 (六) 额前发际 在人群中,有些人前额发际(hair line of the forehead)基本上属于平线,属隐性遗传;有些 人在前额正中发际向下延伸呈峰形,即明显地向 前突出,形成“V”字形发尖(widow peak),(图 5-3),属显性遗传。调查班级中有些同学前额 发际是峰形,记为“v”,平线者为“~”,计 算各性状所出现的频率。 (七) 耳垂 人群中的不同个体的耳朵可明显区分为有耳垂(free ear lobe)与无耳 垂(attached ear lobe)两种情况该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有耳垂 为显性性状;无耳垂为隐性性状。调查你的家庭各成员的耳垂性状,是否符 合孟德尔式遗传,调查全班同学的耳垂出现频率。 (八) 卷舌和翻舌 在人群中,有的人能够卷舌(tongue rolling),即舌的两侧能在口腔中向上卷成 筒状,称为卷舌者(tongue roller),受显 性基因(T)控制,有的人则不能(图 5-4)。 舌的活动在人群中可有三种类型:能 卷不能翻,能卷又能翻和卷翻都不能。能翻不能卷者从未见过。Martin 认为 卷舌并非孟德尔式遗传。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学们可相互观察或对 镜观察自己是否具有卷舌能力。也可对自己的家族进行调查,绘系谱图确定 该性状的遗传方式。 (九) 眼睑 人群中的眼睑(eyelid)可分为单重睑(俗称单眼皮)和双重睑(俗称
双眼皮)两种性状。一些人认为双眼皮受显性基因控制,为显性性状:单眼 皮为隐性性状。关于这类性状的性质和遗传方式目前尚有争论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同学们可以调查一下自己家族中有关成员的眼脸情况,并绘制成系谱 图,分析其遗传方式。 除上面这些性状以外,还有一些常见性状呈单基因遗传,比如: 1. 褐(棕)色虹膜和蓝色(黑)虹膜是一对相对性状,褐色为显性: 2. 睫毛长短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睫毛为显性性状: 3.中指毛的有无也是一个常见性状,有中指毛为显性,无中指毛为隐性。 4. 蒙古褶,即上眼皮在眼内角向下延伸形成的皮肤皱褶,此褶不同程度地 遮盖着泪阜。有蒙古褶为显性,无蒙古褶为隐性。蒙古褶是大部分蒙古 人种(即黄色人种)的特征。 四、作业与思考 1.根据上述,列表总结人类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状。 2.统计各相对性状所占比例,并计算其控制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 表5-2全班同学部分遗传性状调查表 A型血B型血 AB型血O型血TT 耳结竹 人 人 人 人D 人 数 数 数 数 注 单眼皮 双眼皮 展 人 人 数 (赵静刘锦华)
4 双眼皮)两种性状。一些人认为双眼皮受显性基因控制,为显性性状;单眼 皮为隐性性状。关于这类性状的性质和遗传方式目前尚有争论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同学们可以调查一下自己家族中有关成员的眼睑情况,并绘制成系谱 图,分析其遗传方式。 除上面这些性状以外,还有一些常见性状呈单基因遗传,比如: 1. 褐(棕)色虹膜和蓝色(黑)虹膜是一对相对性状,褐色为显性; 2. 睫毛长短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睫毛为显性性状; 3. 中指毛的有无也是一个常见性状,有中指毛为显性,无中指毛为隐性。 4. 蒙古褶,即上眼皮在眼内角向下延伸形成的皮肤皱褶,此褶不同程度地 遮盖着泪阜。有蒙古褶为显性,无蒙古褶为隐性。蒙古褶是大部分蒙古 人种(即黄色人种)的特征。 四、 作业与思考 1. 根据上述,列表总结人类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状。 2. 统计各相对性状所占比例,并计算其控制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 率。 表 5-2 全班同学部分遗传性状调查表 班 级 人 数 A 型血 B 型血 AB 型血 O 型血 TT tt Tt 耳结节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备 注 班 级 人 数 拇指伸 展 V 形 发 尖 耳垂 卷舌 翻舌 单眼皮 双眼皮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备 注 (赵静 刘锦华)
实验二 遗传病的系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系谱分析,了解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 掌握系谱的绘制方法,掌握系谱分析的一般规律和分析方法。 3.熟悉遗传咨询的一般步骤。 二、实验方法 对于人类的遗传性疾病,往往要通过家系的调查和分析,才能了解它的 遗传方式及其规律。具体说,对遗传病的分析研究,常常需要在详细调查患 者家族史的基础上,绘制成系谱,再根据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系谱进行分析 以确定该疾病的遗传方式。所以,系谱是指在调查了某种遗传病患者的家族 各成员的发病情况后,按一定的方式绘制成的图解,掌握系谱分析方法,对 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家系的分析,能获知遗传性状发生 的遗传方式和估计其遗传病发病的危险率,从而对其家属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绘制系谱时应注意:①)同一代成员应在同一水平线上:②一般调香 患者的三代亲属:③符号大小一致。 系谱分析的基本步骤:第一步确定疾病的遗传方式,从先证者入手,分 析系的特征,与所学习过的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基因遗传病系谱的特点进行 比较。第二步正确书写出先证者及双亲的基因型。第三步估计患者后代和患 者同胞的再发风险率。 例:下图为一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图5-5)。分析系谱,回答问题 1.如果先证者()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2.Ⅱ4和Ⅱ5的后代中为什么没有患者? 3.Ⅱ6和Ⅱ,表型都正常,为什么在后代中出现了患者? 图55 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 第一步确定疾病的遗传方式
5 实验二 遗传病的系谱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通过系谱分析,了解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 掌握系谱的绘制方法,掌握系谱分析的一般规律和分析方法。 3. 熟悉遗传咨询的一般步骤。 二、 实验方法 对于人类的遗传性疾病,往往要通过家系的调查和分析,才能了解它的 遗传方式及其规律。具体说,对遗传病的分析研究,常常需要在详细调查患 者家族史的基础上,绘制成系谱,再根据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系谱进行分析 以确定该疾病的遗传方式。所以,系谱是指在调查了某种遗传病患者的家族 各成员的发病情况后,按一定的方式绘制成的图解,掌握系谱分析方法,对 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家系的分析,能获知遗传性状发生 的遗传方式和估计其遗传病发病的危险率,从而对其家属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绘制系谱时应注意: ①同一代成员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②一般调查 患者的三代亲属 ;③符号大小一致 。 系谱分析的基本步骤:第一步确定疾病的遗传方式,从先证者入手,分 析系谱的特征,与所学习过的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基因遗传病系谱的特点进行 比较。第二步正确书写出先证者及双亲的基因型。第三步估计患者后代和患 者同胞的再发风险率。 例:下图为一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图 5-5)。分析系谱,回答问题: 1.如果先证者(Ⅲ1)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2.Ⅱ4 和Ⅱ5 的后代中为什么没有患者? 3.Ⅱ6 和Ⅱ7 表型都正常,为什么在后代中出现了患者? 图 5-5 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 第一步 确定疾病的遗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