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之美的创造
中和之美的创造
、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 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 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 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 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只 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 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 烟台的大海边
一、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 ,1900年10月5日出 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 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 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 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只 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 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 烟台的大海边
N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 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 座大院里。在这里,冰心于1912 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 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 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 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 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 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 死扶伤的医生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 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 座大院里。在这里,冰心于 1912 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 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 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 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 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 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 死扶伤的医生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 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 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 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 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 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 《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 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 个家庭》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 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 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 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 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 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 《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 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 个家庭》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 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 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 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 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 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 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 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 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 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 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 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 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 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 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 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 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