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2016年初三中考一模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 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 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26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4分) 故山南望何处,秋草连天独归。 (唐·刘长卿《瓜步送客》) 十本本本 2.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周南》)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 壁》 (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 峰》) (6)▲,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 (7)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8)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9)人生征途中,我们总会遭遇挫折,这时我们不妨借用李白《行路难》中 两句诗来激励自己,努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标致 奥秘 深恶痛极 B.室息 驱除 温声细雨 C.萧瑟 奄奄一息 D.凌驾 苍芒 通霄达旦 4.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填空。(3分) 前人对南京的评价中,有三句话最让南京人引为自豪:一是诸葛亮说的,钟山龙蟠 1/8
1 / 8 南京市六合区 2016 年初三中考一模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 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 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 (26 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4 分) 故山南望何处,秋草连天独归。 (唐·刘长卿《瓜步送客》) 2.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 (《诗经•周南》) (2) 海内存知己,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3) ▲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 壁》) (5) 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 峰》) (6) ▲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 (7)苟全性命于乱世, ▲ 。 (诸葛亮《出师表》) (8)春天像小姑娘, ▲ ,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9) 人生征途中,我们总会遭遇挫折,这时我们不妨借用李白《行路难》中 “ ▲ , ▲ ”两句诗来激励自己,努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 标致 奥秘 深恶痛极 B. 窒息 驱除 温声细雨 C. 萧瑟 籍贯 奄奄一息 D. 凌驾 苍芒 通霄达旦 4.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填空。(3 分) 前人对南京的评价中,有三句话最让南京人引为自豪:一是诸葛亮说的,钟山龙蟠, ▲ ▲ ▲ ▲ ▲ ▲ ▲ ▲ ▲ ▲ ▲ ▲ ▲ ▲ ▲ ▲ ▲ ▲ ▲ ▲
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二是吴敬梓说的,金陵莱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三是朱 自清说的,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南京的山川形势,人物风流,古迹名胜,着实令人艳 羡,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节选自薛冰《家住六 朝烟水间》)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虎踞(▲) 艳羡(▲) (2)“金陵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语出自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 (1分)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刘慈欣的《三体》斩获“雨果奖”,让有关“中国科幻”的话题成为人们交流的热门。 O著名儿童文学家杨鹏:“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是一种以特殊的幻想方式反映人们在 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难题和生存困境的文学 ○在南京读书的大三学生聂聪聪是刘慈欣的“超级粉丝”,在她看来,“大刘”的作品 能让人感受到“柔软的内在”。 ○有评论认为,科幻作品的成功关键是要将科学和幻想巧妙结合,幻想不全是天马行空, 许多科学幻想已经被后来的科学发现所证实 (1)结合材料及《海底两万里》具体情节,谈谈你对“柔软的内在”的理解。(2分) (2)《海底两万里》中人们当时的哪些梦想已经成为现实?(2分) (3)如果你在签名售书的现场遇到作家刘慈欣,想邀请他来校给同学们做报告,你会怎么 说?不超过60字。(3分)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5分) 【古诗阅读】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刺°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 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 ③坏寒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释〗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公元1332年任职江南,移居金陵。②畴昔:从前。③胭脂 井:在今南京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擒。④寒蟹 jiang:寒蝉 ⑤蒋山:钟山。 这首词将山川风物依旧和六朝繁华不再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怀古感慨,下 片中“ 三字用直白的语言表现了这种情绪。(1分) 7.全诗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在景物中,试举一例说明。(2分) 【古文阅读】 〖甲〗石子①以灵岩著称,其实横山、马鞍山、鸭山皆产之,卖石人各山坡拣来,却 只挂灵岩名目耳。各山石子不乏绮绣,然玉质朗润,正背通透无翳障,则灵岩独也。石质坚 具离涧穴久易燥,故居平宜常换清泉浸渍,以养其脉。天落水次之,河水又次之,井水绝不 /8
2 / 8 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二是吴敬梓说的,金陵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三是朱 自清说的,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南京的山川形势,人物风流,古迹名胜,着实令人艳 羡.,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节选自薛冰《家住六 朝烟水间》) (1)给加点字注音。(2 分) 虎踞.( ▲ ) 艳羡.( ▲ ) (2)“金陵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语出自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 ▲ 》。 (1 分)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 分) 刘慈欣的《三体》斩获“雨果奖”,让有关“中国科幻”的话题成为人们交流的热门。 ○著名儿童文学家杨鹏:“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是一种以特殊的幻想方式反映人们在 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难题和生存困境的文学。” ○在南京读书的大三学生聂聪聪是刘慈欣的“超级粉丝”,在她看来,“大刘”的作品 能让人感受到“柔软的内在 .....”。 ○有评论认为,科幻作品的成功关键是要将科学和幻想巧妙结合,幻想不全是天马行空, 许多科学幻想已经被后来的科学发现所证实。 (1)结合材料及《海底两万里》具体情节,谈谈你对“柔软的内在”的理解。(2 分) ▲ (2)《海底两万里》中人们当时的哪些梦想已经成为现实?(2 分) ▲ (3)如果你在签名售书的现场遇到作家刘慈欣,想邀请他来校给同学们做报告,你会怎么 说?不超过 60 字。(3 分) ▲ 二 (40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6-11 题。(15 分) 【古诗阅读】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①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 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 ③坏寒螀④泣。到如今、只有蒋山⑤青,秦淮碧! 〖注释〗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公元 1332 年任职江南,移居金陵。②畴昔:从前。③胭脂 井:在今南京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擒。④寒螀 jiāng:寒蝉。 ⑤蒋山:钟山。 6.这首词将山川风物依旧和六朝繁华不再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怀古感慨,下 片中“ ▲ ”三字用直白的语言 .....表现了这种情绪。(1 分) 7.全诗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在景物中,试举一例说明。(2 分) ▲ 【古文阅读】 〖甲〗石子①以灵岩著称,其实横山、马鞍山、鸭山皆产之,卖石人各山坡拣来,却 只挂灵岩名目耳.。各山石子不乏绮绣,然玉质朗润,正背通透无翳障,则灵岩独也。石质坚 且离涧穴久易燥,故居平宜常换清泉浸渍,以.养其脉。天落水次之,河水又次之,井水绝不
堪用,令石体透涩滓秽,又不宜油手触污,斯二者皆石刑也。 节选自孙国敉《灵岩石说》,有删节) 〖乙〗万历丙申岁,米友石簿书之暇,觞咏④于灵岩山,见溪流中文石累累,遣舆台5 蹇裳掇之,则缤纷璀璨,发缕丝萦。其色白如霏雪,紫若蒸霞,绿映远山之黛,黑洄瀚海 之波。更有天成鱼鸟竹石,暨大士高真①,如镜涵影,自然成文。友石得未曾有,诧为奇观 更具畚锸③采之重渊。邑令所好,风行景从,源源而来,多多益善。自兹以往,知音竞赏 珍奇琳琅。 (节选自姜二酉《灵岩子石记》,有删节 〖注释〗①石子:即雨花石,也叫文石。②滓秽:污浊。③簿书:公务。④觞咏:饮酒赋诗。 ⑤舆台:仆从。⑥蹇裳:撩起衣裳。⑦大士高真:观音大士真形。⑧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 用具 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却只挂灵岩名目耳(▲)②以养其脉(▲)③自然成文(▲)④邑令所好 ▲)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画一处。(2分) 石质坚且离涧穴久易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兹以往,知音竟赏,珍奇琳琅 11.甲乙两文都写到了雨花石的一个特点 甲文中“斯二者皆石刑也”中“二者” 是指 和“油手触污”,乙文中“风行景从”、“知音竞赏”突出了 (3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5题。(11分) 砚,只为磨墨而生 宰予 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 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宋代米芾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还专门为它写了《研山铭》 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 砚台一物,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型石 砚,出土于一座战国秦墓,跟毛笔、墨块放在一起,文房四宝在这时就已有其三了 汉代的砚,往往还附带一块研石,就像捣药的杵,被称为“硏杵”。这说明当时墨锭 制作工艺尚未成熟,不能用手捏着墨直接在砚上磨,需用研石将墨块碾碎磨细。东汉之后, 随着制墨工艺进步,墨锭可直接用手捏着磨,就不需研石了。 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葬才会岀土比较精美的砚。唐宋 以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日渐丰富。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 伏砚等,精彩纷呈。 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 因素就是材料的硬度。 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23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汁(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 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然而柔软的毛 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笔的使用寿命。所以,砚台又必 须有一定的柔韧性。通常,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24之间 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 3/8
3 / 8 堪用,令石体透涩滓秽②,又不宜油手触污,斯二者皆石刑也。 (节选自孙国敉《灵岩石说》,有删节) 〖乙〗万历丙申岁,米友石簿书③之暇,觞咏④于灵岩山,见溪流中文石累累,遣舆台⑤ 蹇裳⑥掇之,则缤纷璀璨,发缕丝萦。其色白如霏雪,紫若蒸霞,绿映远山之黛,黑洄瀚海 之波。更有天成鱼鸟竹石,暨大士高真⑦,如镜涵影,自然成文.。友石得未曾有,诧为奇观, 更具畚锸⑧采之重渊。邑令所好.,风行景从,源源而来,多多益善。自兹以往,知音竞赏, 珍奇琳琅。 (节选自姜二酉《灵岩子石记》,有删节) 〖注释〗①石子:即雨花石,也叫文石。②滓秽:污浊。③簿书:公务。④觞咏:饮酒赋诗。 ⑤舆台:仆从。⑥蹇裳:撩起衣裳。⑦大士高真:观音大士真形。⑧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 用具。 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 分) ①却只挂灵岩名目耳.( ▲ ) ②以.养其脉( ▲ ) ③自然成文.( ▲ ) ④邑令所好. ( ▲ )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画一处。(2 分) 石 质 坚 且 离 涧 穴 久 易 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 自兹以往,知音竞赏,珍奇琳琅。 ▲ 11.甲乙两文都写到了雨花石的一个特点: ▲ 。甲文中“斯二者皆石刑也”中“二者” 是指 ▲ 和“油手触污”,乙文中“风行景从”、“知音竞赏”突出了 ▲ 。(3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2-15 题。(11 分) 砚,只为磨墨而生 宰予 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 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宋代米芾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还专门为它写了《研山铭》, 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 砚台一物,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型石 砚,出土于一座战国秦墓,跟毛笔、墨块放在一起,文房四宝在这时就已有其三了。 汉代的砚,往往还附带一块研石,就像捣药的杵,被称为“研杵”。这说明当时墨锭 制作工艺尚未成熟,不能用手捏着墨直接在砚上磨,需用研石将墨块碾碎磨细。东汉之后, 随着制墨工艺进步,墨锭可直接用手捏着磨,就不需研石了。 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葬才会出土比较精美的砚。唐宋 以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日渐丰富。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 伏砚等,精彩纷呈。 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 因素就是材料的硬度。 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 2.3 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汁(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 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然而柔软的毛 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笔的使用寿命。所以,砚台又必. 须.有一定的柔韧性。通常,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 2-4 之间, 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
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 起。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硬质的石英、 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膩均匀,不会出现粗粒。各种矿物 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千涸。 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欯妤砚,人们将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 岸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 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端砚岀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 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膩。洮砚岀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歙砚出自安徽南部 江西北部一带,多位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 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 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澄泥砚比较特殊,用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泥烧制的,属 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 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妤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现成的墨水或墨汁。墨从固体到 液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 (选自《博物》杂志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2.阅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主要内容。(2分) →制作砚的材质要求 13.第8段划线句中“这些标准”具体是指什么?(3分) 14.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 (2)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 1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砚台,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就目前情况而言,文房四宝中 的笔、墨、砚在战国时期就有了 B.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台,核心因素是材料的硬度。砚台要有硬度在6-7的关键成 分,但主流成分硬度应该在2-4之间。 C.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表面其实是凹凸不平的,凸出部分对发墨效果起决 定作用,如石英、长石等矿物 D.澄泥砚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 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6-19题。(14分) 当桑桑向杜小康问起他以后怎么办时,杜小康并没有太大的惊慌与悲哀。他与桑桑坐在 打麦场上的石磙上,向桑桑说着他心中的打算。他至少有十项计划,而他最倾向于做的一个 计划是: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个小摊子卖东西。 而这个计划是桑桑最感吃惊的一个计划:他怎么能在学校门口,当着大家的面做小买卖 呢?满眼全是他的同学呀! 杜小康却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你是怕大家笑话我? “大家不会笑话你的。 “那怕什么?就是笑话我,我也不在乎。” 杜小康向桑桑详细地说明了他的计划:“我们家开了那么多年的小商店,我知道应该进 4/8
4 / 8 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凸 起。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硬质的石英、 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腻均匀,不会出现粗粒。各种矿物 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干涸。 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款好砚,人们将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 岸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 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端砚出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 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洮砚出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歙砚出自安徽南部、 江西北部一带,多位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 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 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澄泥砚比较特殊,用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泥烧制的,属 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 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好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现成的墨水或墨汁。墨从固体到 液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 (选自《博物》杂志 2016 年第 2 期,有删改) 12.阅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主要内容。(2 分) ▲ → 制作砚的材质要求 → ▲ 13.第 8 段划线句中“这些标准”具体是指什么?(3 分) ▲ 14.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 分) (1)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 ▲ (2)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 ▲ 1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 ...的一项是( ▲ )(2 分) A. 砚台,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就目前情况而言,文房四宝中 的笔、墨、砚在战国时期就有了。 B. 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台,核心因素是材料的硬度。砚台要有硬度在 6-7 的关键成 分,但主流成分硬度应该在 2-4 之间。 C. 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表面其实是凹凸不平的,凸出部分对发墨效果起决 定作用,如石英、长石等矿物。 D. 澄泥砚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 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16-19 题。(14 分) 当桑桑向杜小康问起他以后怎么办时,杜小康并没有太大的惊慌与悲哀。他与桑桑坐在 打麦场上的石磙上,向桑桑说着他心中的打算。他至少有十项计划,而他最倾向于做的一个 计划是: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个小摊子卖东西。 而这个计划是桑桑最感吃惊的一个计划:他怎么能在学校门口,当着大家的面做小买卖 呢?满眼全是他的同学呀! 杜小康却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你是怕大家笑话我?” “大家不会笑话你的。” “那怕什么?就是笑话我,我也不在乎。” 杜小康向桑桑详细地说明了他的计划:“我们家开了那么多年的小商店,我知道应该进
什么货、什么好卖;我在学校门口摆个小摊,那么多学生,买个削笔刀啦,买几块糖啦,谁 不愿意出了校门就能买到?” 桑桑觉得杜小康的计划是有道理的。 “那你有钱进货吗?” 没有 怎么办? 能想到办法的。” 桑桑与杜小康分手后,回到家中。晚上,他等鸽子都进窝后,将窝门关上了。他用笼子 捉了十只鸽子。桑桑的鸽子,都是漂亮的鸽子。第二天一早,他提了笼子去镇上,将这些鸽 子卖给了一个叫“喜子”的养鸽人。他拿了卖鸽子得的二十元钱,直接去找杜小康,将钱统 统给了杜小康。 杜小康一手抓着钱,什么话乜没说,只是用另一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地、不停 地摇着。 过了一个星期,杜小康在校园门口出现了。他挎一只大柳籃子。柳篮里装了零七八碎的 小商品。柳篮上还放了一只扁扁的分了许多格的小木盒。一格一格的,或是不同颜色的糖块, 或是小芝麻饼什么的。盒上还插了一块玻璃。玻璃擦得很亮,那些东西在玻璃下显得很好看。 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感震惊的是,这个当初整日 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 旁的老师和同学问好或打招呼。 最初几天,反而是同学们不好意思。因此,几乎没有一点生意 桑桑替他感到失望。 杜小康安慰桑桑:“会有生意的。”那时,杜小康又想起了那次鸭被惊散了,还有最后 十几只没有找到的情景,父亲说,算了,找不到了,别找了。他却说,能找到的。结果真的 找到了。 第一个来买杜小康东西的是桑桑。 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 生意慢慢有了。渐渐地,油麻地的孩子们,再去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时,就没有异样的感 觉了,仿佛只不过是在从一个朋友那里取走一些东西而已。他们可以先不给钱,先在心中记 住。而杜小康知道,他们绝不会白拿他的东西的 那天,学生们都在上课时,桑乔站在办公室的廊下,望着校门外的杜小康,正在冬季的 第一场雪中,稳稳地坐在树下,对另外几个也在廊下望着杜小康的老师说:“日后,油麻地 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选自《草房子》,曹文轩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版) 16.文中桑桑给杜小康提供了哪些帮助?(3分) 17.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4分) (1)他拿了卖鸽子得的二十元钱,直接去找杜小康,将钱统统给了杜小康。(体会加 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杜小康一手抓着钱,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另一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地 不停地摇着。(从人物心理角度进行赏析) 18.杜小康的经历告诉我们,小伙伴的理解与帮助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5/8
5 / 8 什么货、什么好卖;我在学校门口摆个小摊,那么多学生,买个削笔刀啦,买几块糖啦,谁 不愿意出了校门就能买到?” 桑桑觉得杜小康的计划是有道理的。 “那你有钱进货吗?” “没有。” “怎么办?” “能想到办法的。” 桑桑与杜小康分手后,回到家中。晚上,他等鸽子都进窝后,将窝门关上了。他用笼子 捉了十只鸽子。桑桑的鸽子,都是漂亮的鸽子。第二天一早,他提了笼子去镇上,将这些鸽 子卖给了一个叫“喜子”的养鸽人。他拿了卖鸽子得的二十元钱,直接去找杜小康,将钱统 统给了杜小康。 杜小康一手抓着钱,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另一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地、不停 地摇着。 过了一个星期,杜小康在校园门口出现了。他挎一只大柳篮子。柳篮里装了零七八碎的 小商品。柳篮上还放了一只扁扁的分了许多格的小木盒。一格一格的,或是不同颜色的糖块, 或是小芝麻饼什么的。盒上还插了一块玻璃。玻璃擦得很亮,那些东西在玻璃下显得很好看。 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感震惊的是,这个当初整日 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 旁的老师和同学问好或打招呼。 最初几天,反而是同学们不好意思。因此,几乎没有一点生意。 桑桑替他感到失望。 杜小康安慰桑桑:“会有生意的。”那时,杜小康又想起了那次鸭被惊散了,还有最后 十几只没有找到的情景,父亲说,算了,找不到了,别找了。他却说,能找到的。结果真的 找到了。 第一个来买杜小康东西的是桑桑。 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 生意慢慢有了。渐渐地,油麻地的孩子们,再去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时,就没有异样的感 觉了,仿佛只不过是在从一个朋友那里取走一些东西而已。他们可以先不给钱,先在心中记 住。而杜小康知道,他们绝不会白拿他的东西的。 那天,学生们都在上课时,桑乔站在办公室的廊下,望着校门外的杜小康,正在冬季的 第一场雪中,稳稳地坐在树下,对另外几个也在廊下望着杜小康的老师说:“日后,油麻地 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选自《草房子》,曹文轩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 年版) 16.文中桑桑给杜小康提供了哪些帮助?(3 分) ▲ 17.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4 分) (1)他拿了卖鸽子得的二十元钱,直接..去找杜小康,将钱统统..给了杜小康。(体会加 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 (2)杜小康一手抓着钱,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另一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地、 不停地摇着。(从人物心理角度进行赏析) ▲ 18.杜小康的经历告诉我们,小伙伴的理解与帮助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