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5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记叙文、散文阅读 鼓楼区 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 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 凊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 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黨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 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黨儿不想 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 学期结束前,格雷特宣布结业考试内容为制作一只蝴蝶标本。对阿黛儿而言,这无疑是 次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 为了这次考试,阿黛儿花费了很多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捕捉蝴蝶。终于,在一个阳光明 媚的星期天,阿黛儿在郊外的草地上捉到了一只蓝绿相间的彩色蝴蝶。拿着这只漂亮的蝴蝶 阿黛儿按照格雷特上课时所说的方法小心地做着,花了几个夜晩的工夫,终于把标本做好了。 完工的那天,阿黛儿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交标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阿黛儿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 母亲收拾家务的时候,竟不小心把那只蝴蝶标本碰到了地上。看着攴离破碎的蝴蝶标本,阿 黛儿伤心欲绝。母亲内疚地说:“别哭了,都是妈不好,要不然我到学校去跟你们老师解释 下。”“不!阿黛儿大声地吼叫着,一把推开了母亲,狂奔而去。不知道为什么,阿黛 儿居然—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傍晚的学校冷冷清清的,在课桌的抽屉里,阿黛儿突然 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躺在那里,这是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着,是的, 是一只漂亮的蝴蝶标本。阿黛儿想,这大概是上帝送给我的吧。阿黛儿欣喜若狂,一路小跑 着回到了家里。 夜里,阿黛儿把这只蝴蝶放在台灯下仔细地看着,它可真漂亮呀,比自己以前做的那只 亳不逊色,淡蓝色的翅膀上若隐若现地缀着些黑色的斑纹。美中不足的是,那只蝴蝶的触角 好像断过,是后来人工接起来的。 第二天,阿黛儿忐忑不安地带着这只蝴蝶标本向学校走去。上课铃响,格雷特就来了, 他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就来好好看看你们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心里“突 突”直跳。接着老师又说:“今天我们的考试内容不仅看谁做的蝴蝶标本漂亮,更要大家讲 出自己制作的过程,看谁对这个技能掌握得好。”此言一出,阿黨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阿黛儿,请你先来说说。″格雷特第一个请她。阿黛儿只好红着脸走上了讲台,把手 里的蝴蝶标本递给老师,然后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制作标本的过程讲岀来。在讲述的时候,格 雷特一直微笑地看着阿黛儿。说到最后,阿黛儿鼓足勇气对同学们说:“其实,这只蝴蝶标 本并不是……”正在这时,格雷特突然打断了阿黛儿的话,抢着说道:“并不是很完美吗?哦 是的,阿黛儿和我当初做的标本一样,把蝴蝶的触角给弄断了,看来这个步骤对大家来说都
江苏省南京市 2015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记叙文、散文阅读 鼓楼区 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 阿黛儿的父亲在她 12 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 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 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 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 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 学期结束前,格雷特宣布结业考试内容为制作一只蝴蝶标本。对阿黛儿而言,这无疑是 一次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 为了这次考试,阿黛儿花费了很多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捕捉蝴蝶。终于,在一个阳光明 媚的星期天,阿黛儿在郊外的草地上捉到了一只蓝绿相间的彩色蝴蝶。拿着这只漂亮的蝴蝶, 阿黛儿按照格雷特上课时所说的方法小心地做着,花了几个夜晚的工夫,终于把标本做好了。 完工的那天,阿黛儿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交标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阿黛儿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 母亲收拾家务的时候,竟不小心把那只蝴蝶标本碰到了地上。看着支离破碎的蝴蝶标本,阿 黛儿伤心欲绝。母亲内疚地说:“别哭了,都是妈不好,要不然我到学校去跟你们老师解释 一下。”“不!”阿黛儿大声地吼叫着,一把推开了母亲,狂奔而去。不知道为什么,阿黛 儿居然一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傍晚的学校冷冷清清的,在课桌的抽屉里,阿黛儿突然 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躺在那里,这是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着,是的, 是一只漂亮的蝴蝶标本。阿黛儿想,这大概是上帝送给我的吧。阿黛儿欣喜若狂,一路小跑 着回到了家里。 夜里,阿黛儿把这只蝴蝶放在台灯下仔细地看着,它可真漂亮呀,比自己以前做的那只 毫不逊色,淡蓝色的翅膀上若隐若现地缀着些黑色的斑纹。美中不足的是,那只蝴蝶的触角 好像断过,是后来人工接起来的。 第二天,阿黛儿忐忑不安地带着这只蝴蝶标本向学校走去。上课铃一响,格雷特就来了, 他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就来好好看看你们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心里“突 突”直跳。接着老师又说:“今天我们的考试内容不仅看谁做的蝴蝶标本漂亮,更要大家讲 出自己制作的过程,看谁对这个技能掌握得好。”此言一出,阿黛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阿黛儿,请你先来说说。”格雷特第一个请她。阿黛儿只好红着脸走上了讲台,把手 里的蝴蝶标本递给老师,然后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制作标本的过程讲出来。在讲述的时候,格 雷特一直微笑地看着阿黛儿。说到最后,阿黛儿鼓足勇气对同学们说:“其实,这只蝴蝶标 本并不是……”正在这时,格雷特突然打断了阿黛儿的话,抢着说道:“并不是很完美吗?哦, 是的,阿黛儿和我当初做的标本一样,把蝴蝶的触角给弄断了,看来这个步骤对大家来说都
是个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哟!好了,从阿黛儿的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完全可以知道,阿黛 儿已经全部掌握了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我给她的测试成绩是100分”。说完,老师把标本 递给了阿黛儿。台下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黨儿的嘴角尝到了咸咸的泪水滋味。 下课后,阿黛儿找到老师办公室,想把这只珍贵的蝴蝶标本还给格雷特,因为她明白了 那只蝴蝶标本的真相。没想到,阿黛儿的话还没说岀口,格雷特就笑着对阿黛儿说:“阿黛 儿,你母亲已经打电话把你做蝴蝶标本的事情都对我说了,你什么也不用说了,这只蝴蝶标 本就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看不起你,除了你自己。 格雷特也许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话改变了阿黛儿一生。因为就是从那天起,阿黛儿的自 卑感已经扫而尽,并且她真的开始相信,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父亲的去世而轻视她,除了她 自己 一转眼,10年过去了。如今的阿黛儿已经成为一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然而不论 岁月如何变迁,13岁那年,那只珍贵的蝴蝶,将永远地在阿黛儿的生命中飞舞。 15.概括格雷特老师改变阿黛儿自卑心理所做的事情。(4分) 16.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第八段中阿黛儿为什么深深舒了口气?(2分) (2)第九段中格雷特为什么要打断阿黛儿的话抢着说?(2分) 17.伏笔与照应是小说惯用的写作手法,请在文中找出一处伏笔与照应。(2分) 18.怎么理解“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这个标题含义?(3分) 15.(4分)悄悄地送阿黛儿蝴蝶标本:有意安排阿黛儿第一个上讲台发言:在全班同学面前 给阿黛儿留余地:给阿黛儿实验成绩满分:激励阿黛儿“世界上没有人看不起她,除了她自 己”。(答对一点得1分) 16.(4分)(1)老师第二点考试的要求给了阿黛儿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阿黛儿松了一口气。 阿黛儿自己很熟悉制作蝴蝶标本的过程,她对此有信心 (2)生物老师是通过隐臧真相保护阿黛儿,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找回自信:同时是老师对阿 黛儿的充分肯定。 17.(2分)前文(第六段)中妈妈说替阿黛儿跟生物老师解释一下,与后文(第九段)中生 物老师跟阿黛儿说你妈妈打来电话了相照应
是个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哟!好了,从阿黛儿的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完全可以知道,阿黛 儿已经全部掌握了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我给她的测试成绩是 100 分”。说完,老师把标本 递给了阿黛儿。台下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黛儿的嘴角尝到了咸咸的泪水滋味。 下课后,阿黛儿找到老师办公室,想把这只珍贵的蝴蝶标本还给格雷特,因为她明白了 那只蝴蝶标本的真相。没想到,阿黛儿的话还没说出口,格雷特就笑着对阿黛儿说:“阿黛 儿,你母亲已经打电话把你做蝴蝶标本的事情都对我说了,你什么也不用说了,这只蝴蝶标 本就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看不起你,除了你自己。” 格雷特也许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话改变了阿黛儿一生。因为就是从那天起,阿黛儿的自 卑感已经一扫而尽,并且她真的开始相信,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父亲的去世而轻视她,除了她 自己。 一转眼,10 年过去了。如今的阿黛儿已经成为一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然而不论 岁月如何变迁,13 岁那年,那只珍贵的蝴蝶,将永远地在阿黛儿的生命中飞舞。 15.概括格雷特老师改变阿黛儿自卑心理所做的事情。(4 分) 16.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第八段中阿黛儿为什么深深舒了口气?(2 分) (2)第九段中格雷特为什么要打断阿黛儿的话抢着说?(2 分) 17.伏笔与照应是小说惯用的写作手法,请在文中找出一处伏笔与照应。(2 分) 18.怎么理解“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这个标题含义?(3 分) 15. (4 分)悄悄地送阿黛儿蝴蝶标本;有意安排阿黛儿第一个上讲台发言;在全班同学面前 给阿黛儿留余地;给阿黛儿实验成绩满分;激励阿黛儿“世界上没有人看不起她,除了她自 己”。(答对一点得 1 分) 16. (4 分)(1)老师第二点考试的要求给了阿黛儿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阿黛儿松了一口气。 阿黛儿自己很熟悉制作蝴蝶标本的过程,她对此有信心。 (2)生物老师是通过隐藏真相保护阿黛儿,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找回自信;同时是老师对阿 黛儿的充分肯定。 17. (2 分)前文(第六段)中妈妈说替阿黛儿跟生物老师解释一下,与后文(第九段)中生 物老师跟阿黛儿说你妈妈打来电话了相照应
前文(第六段)中阿黛儿抽屉里放着一个蝴蝶标本,与后文(第九段)中阿黛儿从老师的话 语里知道了是老师做的送给她的标本相照应。 18.(3分)生物老师送给阿黛儿的蝴蝶标本改变了阿黛儿的自卑心理,老师的鼓励改变了阿 黛儿一生的道路,那只珍贵的蝴蝶永远陪伴者阿黛儿成长。 玄武区 蚕豆 毕飞宇 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料” 的地方。蚕豆最妤的吃法是炒。香极了,嘠嘣脆。唯一的缺点是太硬。可是,孩子们的牙更 硬——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 操练操练。 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身不能忘怀的。 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 孩子。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我五岁, 父母工作调动。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奶奶格外高兴, 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 地对着遺像说了一大通的话。可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她的笑容 很重,很吃力。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 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奶奶让 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遺像前——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奶奶望 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 傍晩,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她在犹豫,想。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现在回想 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真的是家徒四壁。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 个竹籃,里头是蚕豆。奶奶最后的决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 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蚕豆炒好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 豆降温。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一袖管就成了两个大 口袋。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 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一我丝毫没有意识到 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杨家庄在我的 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 奶长久分离的画面。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1986年,我在扬州读大学。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奶奶唯一的 女儿,死了。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 奶奶了。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我再 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 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她只是抱
前文(第六段)中阿黛儿抽屉里放着一个蝴蝶标本,与后文(第九段)中阿黛儿从老师的话 语里知道了是老师做的送给她的标本相照应。 18. (3 分)生物老师送给阿黛儿的蝴蝶标本改变了阿黛儿的自卑心理,老师的鼓励改变了阿 黛儿一生的道路,那只珍贵的蝴蝶永远陪伴者阿黛儿成长。 玄武区 蚕豆 毕飞宇 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料” 的地方。蚕豆最好的吃法是炒。香极了,嘎嘣脆。唯一的缺点是太硬。可是,孩子们的牙更 硬——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 操练操练。 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身不能忘怀的。 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 孩子。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我五岁, 父母工作调动。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奶奶格外高兴, 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 地对着遗像说了一大通的话。可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她的笑容 很重,很吃力。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 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奶奶让 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遗像前——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奶奶望 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 傍晚,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她在犹豫,想。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现在回想 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真的是家徒四壁。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 个竹篮,里头是蚕豆。奶奶最后的决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 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蚕豆炒好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 豆降温。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袖管就成了两个大 口袋。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 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我丝毫没有意识到 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杨家庄在我的 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 奶长久分离的画面。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1986 年,我在扬州读大学。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奶奶唯一的 女儿,死了。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 奶奶了。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我再一 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 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她只是抱
怨了一句:“死丫头她不肯活咯。” 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下世了。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 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尤其在亲人面前——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 奶奶的。她们时刻愿意承当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 1989年,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小妺说:“哥,你的头发很软。”我 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 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 但是,我毎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一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选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有删改) 16.文章主要叙写了“我”和奶奶交往的事情,请继续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填空。(2分) 岁到五岁,奶奶被请来烧饭、照顾我;十一岁,我临别前去看奶奶 二十二岁,我回杨家庄奔丧,又见奶奶,奶奶不久去世了。 17.题目是“蚕豆”,作者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为什么?写出你的理解。(4 分) 18.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探究括号中的问题。(7分) (1)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这句话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心理?)(3分) (2)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 (“难受”和“羞愧”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19.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思呢?(4分) 20.《阿长与〈山海经》》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蚕豆》是对儿时“保姆式奶奶”的回忆。仿 照例句,从内容揣摩的角度,对《蚕豆》一文提出一个你的问题。(2分) 例:《阿长与〈山海经》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憎恶”“讨厌”阿长,充满贬义,但后半 部分却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两者矛盾吗? 6.(2分)拜爷爷(给爷爷“上饭”):吃奶奶现炒的蚕豆(一路吃奶奶炒的蚕豆)(一点 分) 17.(4分)①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表达对奶奶的爱、感激(恩)和愧疚,所以作者用了大量篇 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②蚕豆是线索,全文内容与蚕豆有关,奶奶炒用来做种的蚕豆触发 了“我”的多年后的难受和愧疚:③蚕豆是引子,写蚕豆是为了引出奶奶对“我”的真爱(无 私):④蚕豆具有象征义,象征了奶奶极普通的社会地位和境遇。(从中心、线索、引子、象 征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一点一分) 18.(7分)(1)(3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分),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爱怜(疼爱), 以及对“我”即将离开的不舍(内心的伤痛与隐忍)(2分)
怨了一句:“死丫头她不肯活咯。” 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下世了。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 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尤其在亲人面前——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 奶奶的。她们时刻愿意承当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 1989 年,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小妹说:“哥,你的头发很软。”我 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 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 但是,我每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选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有删改) 16.文章主要叙写了“我”和奶奶交往的事情,请继续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填空。(2 分) 一岁到五岁,奶奶被请来烧饭、照顾我;十一岁,我临别前去看奶奶、 ▲ 、 ▲ ; 二十二岁,我回杨家庄奔丧,又见奶奶,奶奶不久去世了。 17.题目是“蚕豆”,作者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为什么?写出你的理解。(4 分) ▲ 18.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探究括号中的问题。(7 分) (1)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这句话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心理?)(3 分) ▲ (2)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 (“难受”和“羞愧”的原因各是什么?)(4 分) ▲ 19.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思呢?(4 分) ▲ 20.《阿长与〈山海经〉》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蚕豆》是对儿时“保姆式奶奶”的回忆。仿 照例句,从内容揣摩的角度,对《蚕豆》一文提出一个你的问题。(2 分) 例:《阿长与〈山海经〉》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憎恶”“讨厌”阿长,充满贬义,但后半 部分却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两者矛盾吗? ▲ 16.(2 分) 拜爷爷(给爷爷“上饭”);吃奶奶现炒的蚕豆(一路吃奶奶炒的蚕豆)(一点一 分) 17.(4 分)①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表达对奶奶的爱、感激(恩)和愧疚,所以作者用了大量篇 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②蚕豆是线索..,全文内容与蚕豆有关,奶奶炒用来做种的蚕豆触发 了“我”的多年后的难受和愧疚;③蚕豆是引子..,写蚕豆是为了引出奶奶对“我”的真爱(无 私);④蚕豆具有象征义,象征..了奶奶极普通的社会地位和境遇。(从中心、线索、引子、象 征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一点一分) 18.(7 分)(1)(3 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 分),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爱怜(疼爱), 以及对“我”即将离开的不舍(内心的伤痛与隐忍)(2 分)
(2)(4分)难受:①为“我”十一岁时的不懂事,只知欢快地吃蚕豆,不能体会到奶奶的艰 难而难受(“终于领悟到奶奶当时生活很艰难”亦可):②后来意识到,这次将和奶奶长久分 离,触发了内心的难受。 薹愧:①“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而感到“羞愧”:②“我在许多夜里想 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而感到羞愧(“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而感到羞 愧)。 19.(4分)①对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和追思:②对善良朴实、全心全意爱着我的奶奶的感激 与怀念:③对“我”未能体会奶奶的艰难与伤痛、未能报恩(尽孝)的难受和羞愧:④对像 奶奶一样身份低微、生活处境艰难却隐忍、坚强的女性的赞美(崇敬)。(意近即可,一角度 分) 20.(2分)示例:《蚕豆》中,作者说奶奶的“伤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多次写奶奶的“高 兴”,这矛盾吗?(言之成理即可) 秦淮区 南京梧桐说兴衰 沈胜衣 五月中旬在南京,正是梧桐飞絮时节。淡黄如小伞的毛絮漫天飞扬,满城飞舞。 由于历任主事者的偏爱,南京全城绿荫,郁郁葱葱。其中又以粗枝大叶、树荫浓密的法 国梧桐为代表。法国梧桐的好处之一是耐修剪整形:市中心的冠状修剪,树形如伞,路两旁 冠盖相接,为行人遮阳挡雨;中山陵前的陵园大道上则向上修剪,高耸如守陵士兵,庄严肃 穆。梧桐树,不仅是南京録化的主角,更成为南京历史的符号、文化的象征,那满眼翠绿 舒缓着城市的步调,形成了南京沉静的人文底子… 南京的梧桐,并非真正的梧桐,而是悬铃木,两者都是落叶乔木,但形态、科属不同 真正的梧桐主干端直,青翠亭亭,木材可制作古琴,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担当重要角色。南 京梧桐悬铃木则远没有这么深的古典底蕴和文化传统 其实,南京历史上也有真正的梧桐。夏晨中等编注的《金陵诗词选》,收有江总一首《南 还寻草市宅》,写南朝陈被隋灭国后,六朝故都夷为耕地,他回到自己的旧居,但见径毁林残 往迹难觅,唯“见棡犹识井,看柳尚知门”。梧棡,就像一件辉煌昔日的遗物,勾起了诗人 腔怅惘悲凉。 这首诗首先使我关注的,是对南京梧桐的记载;其次,它还是较早的追怀六朝胜地的感 旧之作。历代诗人写过很多金陵怀古的诗篇,以之感慨兴衰无常,惆怅世事沧桑。直到现代 还有鲁迅的“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而江总此诗,则是身为六朝人的第一时间 现场追忆,有以诗证史的价值 六朝之后,南京也曾为都,同样都是其兴也勃其衰也忽。清朝一统天下,很多遺民借怀 念南京旧时之景,来追思故国,抒发遗恨。余怀的《板桥杂记》便是其中的名作,有一篇特 别令我唏嘘的,是写“独旷世而秀群”的李十娘。她的家“楚楚有致”,“晨夕洗桐拭竹,翠 色可餐”,余怀经常在此安排诗文之会。明亡后,风流人散,一次,余怀遇到李十娘的亲戚, 问起她的情况,特别问到那个精致的家居和梧桐,对方回答说,前者“已废为莱圃”,后者“ 摧为薪矣”,于是“各黯然掩袂”。当初江总“见桐识井”,起码那些树还在,而李十娘的佳木 却成为柴火,连可资纪念的遺物也荡然无存,更为沉痛。梧桐,又一次成为南京兴衰的象征。 所以,现代的悬铃木梧桐之兴衰,不过是南京命运的又一个缩影而已 南京的妤,一在于古迹,二就在于绿荫。葱茏树木中,自然又以梧桐最引人瞩目。所以 当地铁三号线的修建又要砍伐或移走老梧棡,那其实是触及了南京的一半风貌,更触及了
(2)(4 分)难受:①为“我”十一岁时的不懂事,只知欢快地吃蚕豆,不能体会到奶奶的艰 难而难受(“终于领悟到奶奶当时生活很艰难”亦可);②后来意识到,这次将和奶奶长久分 离,触发了内心的难受。 羞愧:①“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而感到“羞愧”;②“我在许多夜里想 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而感到羞愧(“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而感到羞 愧)。 19.(4 分)①对童年苦难生活 ......的回忆和追思;②对善良朴实、全心全意爱着我的奶奶..的感激 与怀念;③对“我.”未能体会奶奶的艰难与伤痛、未能报恩(尽孝)的难受和羞愧;④对像 奶奶一样 ....身份低微、生活处境艰难却隐忍、坚强的女性 ...的赞美(崇敬)。(意近即可,一角度 一分) 20.(2 分)示例:《蚕豆》中,作者说奶奶的“伤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多次写奶奶的“高 兴”,这矛盾吗?(言之成理即可) 秦淮区 南京梧桐说兴衰 沈胜衣 五月中旬在南京,正是梧桐飞絮时节。淡黄如小伞的毛絮漫天飞扬,满城飞舞。 由于历任主事者的偏爱,南京全城绿荫,郁郁葱葱。其中又以粗枝大叶、树荫浓密的法 国梧桐为代表。法国梧桐的好处之一是耐修剪整形:市中心的冠状修剪,树形如伞,路两旁 冠盖相接,为行人遮阳挡雨;中山陵前的陵园大道上则向上修剪,高耸如守陵士兵,庄严肃 穆。梧桐树,不仅是南京绿化的主角,更成为南京历史的符号、文化的象征,那满眼翠绿, 舒缓着城市的步调,形成了南京沉静的人文底子…… 南京的梧桐,并非真正的梧桐,而是悬铃木,两者都是落叶乔木,但形态、科属不同。 真正的梧桐主干端直,青翠亭亭,木材可制作古琴,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担当重要角色。南 京梧桐悬铃木则远没有这么深的古典底蕴和文化传统。 其实,南京历史上也有真正的梧桐。夏晨中等编注的《金陵诗词选》,收有江总一首《南 还寻草市宅》,写南朝陈被隋灭国后,六朝故都夷为耕地,他回到自己的旧居,但见径毁林残, 往迹难觅,唯“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梧桐,就像一件辉煌昔日的遗物,勾起了诗人一 腔怅惘悲凉。 这首诗首先使我关注的,是对南京梧桐的记载;其次,它还是较早的追怀六朝胜地的感 旧之作。历代诗人写过很多金陵怀古的诗篇,以之感慨兴衰无常,惆怅世事沧桑。直到现代 还有鲁迅的“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而江总此诗,则是身为六朝人的第一时间 现场追忆,有以诗证史的价值。 六朝之后,南京也曾为都,同样都是其兴也勃其衰也忽。清朝一统天下,很多遗民借怀 念南京旧时之景,来追思故国,抒发遗恨。余怀的《板桥杂记》便是其中的名作,有一篇特 别令我唏嘘的,是写“独旷世而秀群”的李十娘。她的家“楚楚有致”,“晨夕洗桐拭竹,翠 色可餐”,余怀经常在此安排诗文之会。明亡后,风流人散,一次,余怀遇到李十娘的亲戚, 问起她的情况,特别问到那个精致的家居和梧桐,对方回答说,前者“已废为菜圃”,后者“已 摧为薪矣”,于是“各黯然掩袂”。当初江总“见桐识井”,起码那些树还在,而李十娘的佳木 却成为柴火,连可资纪念的遗物也荡然无存,更为沉痛。梧桐,又一次成为南京兴衰的象征。 所以,现代的悬铃木梧桐之兴衰,不过是南京命运的又一个缩影而已。 南京的好,一在于古迹,二就在于绿荫。葱茏树木中,自然又以梧桐最引人瞩目。所以 当地铁三号线的修建又要砍伐或移走老梧桐,那其实是触及了南京的一半风貌,更触及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