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长春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语文 试卷(一)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五从军征,囗囗囗口口。(十五从军征 2.玉不琢,口口囗;人不学,口囗口。(《礼记,学记》) □口口,口口□,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囗口?口口口口口 司(文天祥《过零丁洋》) 5.陶行知说,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论语》中运用顶针的修辞手 法,提到学习的三层境界中重要的是以学习为乐的句子是:口囗囗囗口 口匚匚口口口 6.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通过囗囗囗口口口口口 LLL口 借物抒怀,表达了对友人恳切的思念和热切的关怀。 7.晋时傅玄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 即通过“仁囗,口口口两句道出了莲花纤尘不染,不 随世俗的可贵精神。 8.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怀人生际遇,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 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的名句是 口.口口口口。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 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语文(一)第1页(共8页)
必以分人。”对曰:“小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 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 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左传》旧传为 (朝代)末年鲁国史官 (人名)所撰的一部编年 体史书。(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小大之狱() (4)望其旗靡() 1l.战前对话中,曹刿两次否定庄公,直到庄公认识到“以情”治“狱”的重要性,曹刿 才给予肯定。由此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作战观念?(2分) 12.第二段作者极言庄公之“鄙”有何作用?(2分) 13.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后更改为“曹刿论战”。请分析一下更 改题目的理由。(3分) ,结草 ,孙号3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马援传 鸡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十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 不能守幸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 朴③,且从所好。”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 赦,因留牧富,宾客多归附者,遲役属百家。援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 语文(一)第2页(共8页)
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 殖货财产,貴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④耳。”乃尽散以班⑤昆弟⑥故旧,身衣羊裘 皮裤 选自《后汉书 马援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朴:没有细加工的木料。②殖货:增值财货,③賑:救济,赈济。④虏:奴仆。⑤ 班:赏赐,分给。⑥昆弟:指兄和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且从所好( (2)援哀而纵之(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结合选文分析马极有哪些过人之处。(2分) 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荆石老师千古 王鼎钧 璞公荆石老师排行居长,人称“大老师 我没见过大老师青年时期的照片,等我有幸“亲爽”的时候,他已过中年,头发半 白,手背上鼓起青筋,加上身材瘦小,名副其实地唤起“荆”和“石”的意象。但是,你 绝不认为他是个干巴巴的老头儿,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意识,我只感觉到荨严、权威, 回1, 然而并不可怕。 那时,我们开始发展少年期的顽皮,但是,在他老人家上课的时候,我们是鸦崔 无声的。 那时,我们逐渐有了拖拉逃避的恶习,但是,他老人家规定的作业,我们是准时 R4.下 呈交的。 他老人家从未大声呵斥任何人,从未威吓警告任何人,从未用体罚或记过对付任 何人 语文(一)第3页(共8页)
可是我们总是用心听他的话,照他说的去做,唯恐自已太笨,又唯恐他对我们的 。回想起来,我并非大老师的好学生。那时,人人称赞我的作文好,大老师却说 期望太低。 那时我们爱写抒情的散文,所抒之情,为一种没有来由的愁苦怅惘,不免时时坠 入伤春悲秋的滥调。那是当时的文艺流行病,我们都受到感染,而我的“病情”最严重。 那时,我已经觉察国家危难,家境衰落,青年没有出路,时时“悲从中来”,所以 后是 “愁苦之词易工’我那时偶有佳作,受人称道,只有大老师告诉我们,这样写永 不能免疫 他老人家说,文章不是坐在屋子里挖空心思产生,要走出去看,走出去听,从天 远写不出好文章。 地间找文幸。天下这么多人你不看,这么多声音你不听,一个人穷思冥索,想来想去 都是别人的文章,只能拼凑别人的文句成为自己的文幸,这是下乘。件支 他老人家最反对当时流行的“新文艺腔调”,例如写月夜:“一轮皎洁的明月,挂 在蔚蓝色的天空,照着我孤独的影子。”倒如写春天:“光阴似流水般地逝去,一转眼 间,桃花开了,桃花又谢了,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当时,这种腔调充斥在模范作文 或作文描写词典之类的书里。他不准我们看这些书。 s式银 王) 他老人家说,说书人有一种反复使用的“套子”,死学活用。说书说到官宦之家, 大门什么样子,二门什么样子,客厅里挂着什么字画,摆着什么家具,有一套现成的 说法,这一套可以用在张员外家也可以用在李员外家;可以用在这部书里,也可以用 “数新期 在另一部书里。作文定要抛弃你已有的“套子”。 依他老人家的看法,学文言文和学白话文,方法大有分别。学文言是学另外一套 语言,那套语言只存在于书本里,在别人的文幸里。你必须熟读那些文章,背诵那些 文章,才可以掌握那一套语言。你写文言文的时候,先要想一想你能够背诵的那些句 子,把它从别人的文章里搬过来使用。你写的文言文是用古人的句子编联而成,颇似 m1回回,文不因( 旧诗的集句。 那时去古未远,大家对学习文言的过程记忆犹新,自然拿来用它学习白话文学。 可是大老师认为这是歧途,白话文学的根源不在书本里,在生活里,在你每天说的话 里,不仅如此,在大众的生活里,在大众每天说的话里。和,4 回想起来,大老师这番教导出于正统的写实主义,是堂堂正正的作家之路,对我 语文(一)第4页(共8页)
们期望殷切,溢于言表。可是,那时候,我并没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我相信,别的 同学也没有听懂。 回想起来,这段话,也许是说给我一个人听的吧?遍数当年全班同学,再没有像 我这样醉心作文的。可是那时,我完全没有照他的话去做。 他说,文笔一定要简洁。国文课本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敌人占据了我们的城池, 我军准备反攻,派一个爱国的少年侦察敌情。这少年在午夜时分爬上城头“看见月色非 常皎洁”。 看见月色非常皎洁!全课课文只有这一句写景,大老师称货这一句写得恰到好处。 为什么到了城头才发现月色皎洁?因为这时他需要月色照明,好看清楚城里敌人的动 静。他说,倘若由俗手来写,恐怕又是“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蔚蓝色的夭空”,一大串 拖泥带水的文字。受降城上月如霜!“月如霜”三个宇干净利落,用不着多说。 他老人家的这番训诲,我倒觉得不难。我把这种写法首先用在日记上。我记下, 参加一个亲人的葬礼,“四周都是哭红了的眼睛”,大老师给我密因。我记下,有一天 因事早起,“星尚明,月未落,寒露满地,鸦雀无声”,大老师又给我密圈。 通常学生的作文都很短,老师总是鼓励大家写得长些。有次,大老师出题目要我 们比賽谁写得又好又短。題目是“我家的猫”。我写的是我家的猫是一只灰色的狸猫, 是三岁的母猫,是会捉自己的尾巴不会捉老鼠的猫,是你在家里的时候它在你脚前打 滚儿、你不在家的时候它在厨房里偷嘴的猫,是一只每天挺胸昂首出去、垂头丧气地 回来的猫。你说,这到底是一只什么猫? 据说,大老师看到我的作文时微微一笑:“这孩子的文章有救了。” 在那一段日子里,我对作文又愛又怕,怕我那些“妙手偶得”的佳句不能通过大老 师的检验。有一次,我在作文簿上写道: 时间的列车,栽着离愁别绪,越过惊蛰,越过春分,来到叫作清明的一站。 大老师对这段文字未加改动,也未加圈点,他在发还作文溽的时候淡淡地对我说: “这是花腔,不如老老实实地说清明到了。” 又有一次我写的是:金风玉露的中秋巳过,天高气免的重阳末至 他老人家毫不留情地画上了红杠子,在旁边改成“今年八月”。 回想起来,大老师提倡质朴、反对矫饰、重视内容。他朝我这棵文学小草不断地 浇冷水,小草受了冷水的滋涧,不断地生长。这一番教导对我的影响太大、太大了。 摘编自王鼎钓《昨天的云 语文()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