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4月生,2002年7月逝世,河北平 安县人,中共党员。12岁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高中毕业后 到北平,开始在《大公报》发表文章。抗战时期主要在党领导下的冀中 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河北安平人。 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1936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 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 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延 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和学习,读研究生,发表了《荷 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工作
一、生平简介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 年 4 月生,2002 年 7 月逝世,河北平 安县人,中共党员。12 岁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高中毕业后 到北平,开始在《大公报》发表文章。抗战时期主要在党领导下的冀中 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河北安平人。 1933 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1936 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 小学教师,1939 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 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延 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194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 年去延安,在 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和学习,读研究生,发表了《荷 花淀》 、《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工作
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出版了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 云初记》、论文集《文学短论》等。晚年主要写作散文和评论。有《孙 犁文集》(5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顾问,天津作协副主席、主席, 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 创始人。1949年后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 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 作协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顾问、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 誉委员 二、作品简介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写于50年代初,以滹沱河沿岸 两个村庄为背景,围绕着高、吴、田、蒋四姓五家在抗战初期的生活史, 细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展现了七
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出版了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长篇小说《风 云初记》 、论文集《文学短论》等。晚年主要写作散文和评论。有《孙 犁文集》(5 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顾问,天津作协副主席、主席, 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 创始人。1949 年后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 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 作协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顾问、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 誉委员。 二、作品简介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写于 50 年代初, 以滹沱河沿岸 两个村庄为背景,围绕着高、吴、田、蒋四姓五家在抗战初期的生活史, 细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展现了七
七事变后,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 地的壮丽画卷。作者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抗日根据地的风云变幻,虽 语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D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写成于1956年。小说通过铁(匠)、木 (匠)两家十几年间友谊的建立和破裂的过程,揭示了50年代初期北 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作品成 功地塑造了小满儿这个处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在 读者中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以后,作者因病长期搁笔,但他
七事变后,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 地的壮丽画卷。作者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抗日根据地的风云变幻,虽 语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写成于 1956 年。小说通过铁(匠)、木 (匠)两家十几年间友谊的建立和破裂的过程,揭示了 50 年代初期北 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作品成 功地塑造了小满儿这个处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在 读者中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 年以后,作者因病长期搁笔,但他
以《天津日报》副刊《文艺周刊》为阵地,发现和培养了不少青年作家。 这个时期,他还写有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 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 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 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 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 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 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 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 标帜,视为“荷花淀派”主要代表作。 风格评价 孙犁同志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位大 师。他始终不渝地遵循党的文艺方针,身体力行发扬并丰富了我国革命 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孙犁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 作家之一,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 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图。他对中国革命文学的卓越贡献,他崇高的 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嬴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敬 爱
以《天津日报》副刊《文艺周刊》为阵地,发现和培养了不少青年作家。 这个时期,他还写有散文集《津门小集》 、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 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 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 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 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 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 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 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 标帜,视为“荷花淀派”主要代表作。 三、风格评价 孙犁同志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位大 师。他始终不渝地遵循党的文艺方针,身体力行发扬并丰富了我国革命 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孙犁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 作家之一,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 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图。他对中国革命文学的卓越贡献,他崇高的 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敬 爱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 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 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 称之为“荷花淀”派。 (左一是孙犁) 读孙犁战争题材作品,给人强烈的印象是风格别致。同是战争题材, 却很少描绘血与火,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复杂的战争描写,而是 更多地展示战争中人物心灵的美,却自有一种吸引人的神奇力量。他笔 下的白洋淀风光,清新疏朗,散发着潮润润的水气,像一幅淡淡的水墨 画,弥漫着浓郁的诗意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 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 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 称之为“荷花淀”派。 (左一是孙犁) 读孙犁战争题材作品,给人强烈的印象是风格别致。同是战争题材, 却很少描绘血与火,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复杂的战争描写,而是 更多地展示战争中人物心灵的美,却自有一种吸引人的神奇力量。他笔 下的白洋淀风光,清新疏朗,散发着潮润润的水气,像一幅淡淡的水墨 画,弥漫着浓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