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预测2010年中考作文 题型:成就两大阵营 近年来,中考作文全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和选题作文题型进进退退、 起起落落,反映出命题者不同的命题取向。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近四年来全 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变化情况 2006-2009年中考作文题型一览表 2006年【112007年【126 2009年【115 题型 2008年【119道】 道】 道】 道】 全命题作 81%【9道】19%【24道】269%【32道】40%【46道】 半命题 1.7%【13道】175%22道】185%【22道】148%【17道】 作文 话题作 10.1%【12 289%32道】12.7%【16道】 104%12道】 道】 材料作 81%【9道】5.6%【7道】10.1%【12道】3.5%【4道】 文 选题作 43.2%【48道】452%57道】344%【41道】313%【36道】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选用全命题和选题作文题型的考区,2008、2009连 续两年共计超过60%,且两种题型毎次都接近或超过30%。这说明全命题和选 题作文都是中考作文命题中的强势题型。需要指出的是,选题作文在整个考区中 所占比重,在2005—2007三个年度连续超过43%之后(2005年是45.2%),接
名师预测 2010 年中考作文 题型:成就两大阵营 近年来,中考作文全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和选题作文题型进进退退、 起起落落,反映出命题者不同的命题取向。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近四年来全 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变化情况。 2006—2009 年中考作文题型一览表 题型 2006 年【111 道】 2007 年【126 道】 2008 年【119道】 2009 年【115 道】 全命题作 文 8.1%【9 道】 19%【24 道】 26.9%【32 道】 40%【46 道】 半命题 作文 11.7%【13道】 17.5%【22道】 18.5%【22 道】 14.8%【17道】 话题作 文 28.9%【32道】 12.7%【16道】 10.1%【12 道】 10.4%【12道】 材料作 文 8.1%【9 道】 5.6%【7 道】 10.1%【12 道】 3.5%【4 道】 选题作 文 43.2%【48道】 45.2%【57道】 34.4%【41 道】 31.3%【36道】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选用全命题和选题作文题型的考区,2008、2009 连 续两年共计超过 60%,且两种题型每次都接近或超过 30%。这说明全命题和选 题作文都是中考作文命题中的强势题型。需要指出的是,选题作文在整个考区中 所占比重,在 2005—2007 三个年度连续超过 43%之后(2005 年是 45.2%),接
连两年出现下滑,直至2009年让出已坐稳四年的第一位,退居第二。全命题作 文从2007年起一路走红,2009年更是一举登顶,成为第一。或许有人不解 为什么课标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而我们的命题者却要选 用全命题形式?其实,包括选题作文在内的开放式题型大量减少的原因,就是命 题者更注重统一阅卷标准,更重视提高考试信度,要努力减少由于题目过于开放 而带来的宿构等现象,减少由于题目过多而岀现评卷标准不够统一的情况。当这 样的指导思想成为主流,我们可以预见,全命题作文肯定会继续“领跑”今后几 年的中考,选题作文所占比例会进一步减少,且其中备选题型也会不断进行相应 的调整 如果说全命题和选题作文处于强势阵营,那么,半命题、话题和材料作文都 是处于弱势阵营。其中,话题、材料作文已经并且将会在较长时间里处于谷底坚 守期。半命题作文由于具有宽严适度、可调可控的优势,加之它从2009年起受 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所以,笔者认为它的走势会趋好、上扬。我们还可以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这几种试题:2009年全部36道选题作文试题中,备选题 为72道,其中全命题作文22道、半命题作文24道、话题作文14道、材料作 文12道。这说明半命题作文很受命题者重视。 需要指岀的是,在题型选择上,2009年岀现了一种地域趋同的新动向。具 体来讲,就是以地级市为考区命题的同一个省里,各考区选用的作文题型大多相 同。笔者手头资料显示,江苏13市中,12市是单一题,只有淮安市是延续往年 的选题作文,其中有全命题作文10道,高达769%浙江10卷中,全部是单 题,其中有全命题9道,高达90%广东4卷中,全部是单-题,其中全命题3 道,高达75%四川8卷中,选题作文5道,高达62.5%等等。这种现象说明
连两年出现下滑,直至 2009 年让出已坐稳四年的第一位,退居第二。全命题作 文从 2007 年起一路走红,2009 年更是一举登顶,成为第一。或许有人不解, 为什么课标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而我们的命题者却要选 用全命题形式?其实,包括选题作文在内的开放式题型大量减少的原因,就是命 题者更注重统一阅卷标准,更重视提高考试信度,要努力减少由于题目过于开放 而带来的宿构等现象,减少由于题目过多而出现评卷标准不够统一的情况。当这 样的指导思想成为主流,我们可以预见,全命题作文肯定会继续“领跑”今后几 年的中考,选题作文所占比例会进一步减少,且其中备选题型也会不断进行相应 的调整。 如果说全命题和选题作文处于强势阵营,那么,半命题、话题和材料作文都 是处于弱势阵营。其中,话题、材料作文已经并且将会在较长时间里处于谷底坚 守期。半命题作文由于具有宽严适度、可调可控的优势,加之它从 2009 年起受 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所以,笔者认为它的走势会趋好、上扬。我们还可以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这几种试题:2009 年全部 36 道选题作文试题中,备选题 为 72 道,其中全命题作文 22 道、半命题作文 24 道、话题作文 14 道、材料作 文 12 道。这说明半命题作文很受命题者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在题型选择上,2009 年出现了一种地域趋同的新动向。具 体来讲,就是以地级市为考区命题的同一个省里,各考区选用的作文题型大多相 同。笔者手头资料显示,江苏 13 市中,12 市是单一题,只有淮安市是延续往年 的选题作文,其中有全命题作文 10 道,高达 76.9%;浙江 10 卷中,全部是单一 题,其中有全命题 9 道,高达 90%;广东 4 卷中,全部是单一题,其中全命题 3 道,高达 75%;四川 8 卷中,选题作文 5 道,高达 62.5%;等等。这种现象说明
省级主管部门在下放命题权的同时对于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统筹 和规范。所以,某些地方的老师同学们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对这类现象也要给 予一定的注意 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也就是说,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一般还 会以命题作文作为最主要的一种命题形式。考虑到半命题形式作文试题具有收放 兼备,在给考生一定限制的基础上也给了考生一定的发挥他们丰厚积累的自由空 间,有利于考查考生驾驭作文实际能力和材料作文试题形式因其将阅读能力的考 查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融为了一体,是最能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 邢式,所以,这两种形式的中考作文试题的数量估计会在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 考中有一定的反弹,至少,它们的数量不会极度削减。话题作文和选题作文试题 形式或许还会进一步减少它们在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但也 定会有一些执着的命题者继续以这两种命题形式为他们所在省市的考生命制中 考作文试题。这样看来,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在命题形式上相对于 2009年来说,其变化肯定是比较细微的,充其量只是各种形式的中考作文试题 在数量上稍作变化 二、命题范围愈加广泛。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在内容 上贴近考生生活实际的试题数量每年均为最多。这些中考作文试题,它们或关注 考生的真情实感,或关注考生的生活体验,或关注考生的健康成长,或关注考生 的学习发展,或关注考生的品德修养,或关注考生的价值取向,或关注考生的人 文思想,或关注考生的独特感受…….丰富的作文试题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理念,为考生写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为考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认识自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考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上
省级主管部门在下放命题权的同时,对于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统筹 和规范。所以,某些地方的老师同学们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对这类现象也要给 予一定的注意。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也就是说,2010 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一般还 会以命题作文作为最主要的一种命题形式。考虑到半命题形式作文试题具有收放 兼备,在给考生一定限制的基础上也给了考生一定的发挥他们丰厚积累的自由空 间,有利于考查考生驾驭作文实际能力和材料作文试题形式因其将阅读能力的考 查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融为了一体,是最能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 形式,所以,这两种形式的中考作文试题的数量估计会在 2010 年全国各省市中 考中有一定的反弹,至少,它们的数量不会极度削减。话题作文和选题作文试题 形式或许还会进一步减少它们在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但也一 定会有一些执着的命题者继续以这两种命题形式为他们所在省市的考生命制中 考作文试题。这样看来,2010 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在命题形式上相对于 2009 年来说,其变化肯定是比较细微的,充其量只是各种形式的中考作文试题 在数量上稍作变化。 二、命题范围愈加广泛。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在内容 上贴近考生生活实际的试题数量每年均为最多。这些中考作文试题,它们或关注 考生的真情实感,或关注考生的生活体验,或关注考生的健康成长,或关注考生 的学习发展,或关注考生的品德修养,或关注考生的价值取向,或关注考生的人 文思想,或关注考生的独特感受……丰富的作文试题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理念,为考生写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为考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认识自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考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上
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有助于考生写出能代表自己最高写作水平的作文。另外,我 们也不能不看到,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在内容上已经有了明显地从 单纯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拓展的迹象,这是中考作文 在命题上步入纵深的必然结果。如20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作文试题为半命题 作文“沉醉在的世界里”,对于这样的中考作文试题,考生在写作时只有将视 野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才有可能将我们的作文写新写深、写透写好。因此 我们说,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涉及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备考中我们 除过要继续关注考生的基本生活外还要特别关注考生们平时不易涉及的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如环境保护、和谐氛围、文化体育、法律道德、军事争端、高科 技术等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方面。只有这样,当遇到内容涉及范围更广的中考 作文试题时,考生们才能因“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 三、开放程度有所缩小。近年来,由于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总体上过于 强调给考生宽松的写作空间而导致了很多问题,而最为突出的问题在考生写作上 表现为无原则的套作和抄袭,在评卷者评卷上表现为要很牵强地用同一标准去评 判不同类型的作文。所以,开放程度有所缩小理所当然应该成为2010年全国各 省市中考作文试题的一大趋势。其实,这一趋势已经在2009年全国各省市中考 作文试题中有了极为突出的表现。除过有超过一半的省市采用了开放程度最小也 最为传统的命题作文试题形式外还有很多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从其它的一些方 面对中考作文做了一定的限制。如2009年广东省中考作文试题为半命题作文“我 和 一起 该半命题作文试题就在“要求”中明确限定了考生只能 将作文写成“记叙文”。类似的还有200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作文试题,虽说 是选题作文试题,但两道备选作文试题却都限定了文体,其中第一道“没想到我
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有助于考生写出能代表自己最高写作水平的作文。另外,我 们也不能不看到,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在内容上已经有了明显地从 单纯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拓展的迹象,这是中考作文 在命题上步入纵深的必然结果。如 2009 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作文试题为半命题 作文“沉醉在 的世界里”,对于这样的中考作文试题,考生在写作时只有将视 野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才有可能将我们的作文写新写深、写透写好。因此 我们说,2010 年中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涉及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备考中我们 除过要继续关注考生的基本生活外,还要特别关注考生们平时不易涉及的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如环境保护、和谐氛围、文化体育、法律道德、军事争端、高科 技术等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方面。只有这样,当遇到内容涉及范围更广的中考 作文试题时,考生们才能因“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 三、开放程度有所缩小。近年来,由于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总体上过于 强调给考生宽松的写作空间而导致了很多问题,而最为突出的问题在考生写作上 表现为无原则的套作和抄袭,在评卷者评卷上表现为要很牵强地用同一标准去评 判不同类型的作文。所以,开放程度有所缩小理所当然应该成为 2010 年全国各 省市中考作文试题的一大趋势。其实,这一趋势已经在 2009 年全国各省市中考 作文试题中有了极为突出的表现。除过有超过一半的省市采用了开放程度最小也 最为传统的命题作文试题形式外,还有很多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从其它的一些方 面对中考作文做了一定的限制。如2009年广东省中考作文试题为半命题作文“我 和___一起___”,该半命题作文试题就在“要求”中明确限定了考生只能 将作文写成“记叙文”。类似的还有 2009 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作文试题,虽说 是选题作文试题,但两道备选作文试题却都限定了文体,其中第一道“没想到我
如此 的半命题作文试题限定了只能写成记叙文,第二道有关“《人生最 重要的几个字》的文章”的材料作文限定了只能写成议论文。又如2009年全国 绝大多数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明确规定考生不能将作文写成诗歌和戏剧的形式, 这也包括一些原来曾经允许考生写诗歌和戏剧形式的中考作文的省市。还如 2009年陕西省中考作文的“评分说明”中则删掉了沿用多年的“不以文学作品 为衡量标准”这句话,说明从2009年开始陕西省中考作文在评卷时也可以用“文 学作品”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标准了,这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开放程度有所缩小的 种表现。开放程度有所缩小在一定意义上是命题者对中考作文备考要突出重点 的一种积极倡导,也便于评卷者更为公正、公平、客观科学地评判考生的作文。 四、考查思路趋于综合。作文是最能体现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试题,这主要 是因为在作文过程中考生要综合运用到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这一点看,评卷 者对考生作文的评判过程其实也是对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判过程,因而一篇作 文的得分也就不可能是考生某一个方面语文知识或能力的体现而是语文综合素 质的体现了。但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中考作文试题对考生 语文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的整体思路曾在一些省市出现了不应有的“多元化 表现。如2008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64分,其中就有4分的专门 考查考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分值。又如2007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的 总分值为50分,其中就有5分是专为考查考生评价自己的作文能力安排的。而 从2009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我们发现,包括上海市和陕西省在内的绝大多数省 市已一改中考作文试题考查思路上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转而从语文综合素 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考生的作文进行评判了,也就是说,作文分值中一般再也没 有专门考查考生某一个方面的语文知识或能力的分值了。所以我们也就敢说,在
如此 ”的半命题作文试题限定了只能写成记叙文,第二道有关“《人生最 重要的几个字》的文章”的材料作文限定了只能写成议论文。又如 2009 年全国 绝大多数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明确规定考生不能将作文写成诗歌和戏剧的形式, 这也包括一些原来曾经允许考生写诗歌和戏剧形式的中考作文的省市。还如 2009 年陕西省中考作文的“评分说明”中则删掉了沿用多年的“不以文学作品 为衡量标准”这句话,说明从 2009 年开始陕西省中考作文在评卷时也可以用“文 学作品”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标准了,这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开放程度有所缩小的 一种表现。开放程度有所缩小在一定意义上是命题者对中考作文备考要突出重点 的一种积极倡导,也便于评卷者更为公正、公平、客观、科学地评判考生的作文。 四、考查思路趋于综合。作文是最能体现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试题,这主要 是因为在作文过程中考生要综合运用到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这一点看,评卷 者对考生作文的评判过程其实也是对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判过程,因而一篇作 文的得分也就不可能是考生某一个方面语文知识或能力的体现,而是语文综合素 质的体现了。但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中考作文试题对考生 语文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的整体思路曾在一些省市出现了不应有的“多元化” 表现。如 2008 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 64 分,其中就有 4 分的专门 考查考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分值。又如 2007 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的 总分值为 50 分,其中就有 5 分是专为考查考生评价自己的作文能力安排的。而 从 2009 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我们发现,包括上海市和陕西省在内的绝大多数省 市已一改中考作文试题考查思路上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转而从语文综合素 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考生的作文进行评判了,也就是说,作文分值中一般再也没 有专门考查考生某一个方面的语文知识或能力的分值了。所以我们也就敢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