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分)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2分)清贫的物质生活(2分)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 然于物质的奢华的(2分)11.(2分)凡高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1分)斯宾诺莎因为在乎科学 的良心。(1分)12.(4分)不能。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 区分开来,避免造成读者误解。(2分)使论证更加严密。(1分)同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13 (4分)道理论证(或者讲道理、引用论证2分)补充论据示例: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 再在天上翱翔了。(2分要求:必须是道理论据) 14.(5分)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 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我们应该追求更 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五.(09河南省)(12分) 和谐明善 (1)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2)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 头,善优天下,才能得和谐、享受和谐。 (3)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 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先人们如孟子就认为“好善优于天下”,如班固就认为“治 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如欧阳修就认为“为善最乐”,如景颐就认为“与人为善乃公也”。及至 现当代,人们更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作 为判断善恶的客观标准 (4)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 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社会,就会使明善和谐见,花含春意无限艳 (5)人无贵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 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现,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 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贵了不 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和 气生和睦,和气“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6)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 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 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眀珠”,使天更蓝,书更绿,花更红,草更 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 木有本心”。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 添寿 (7)人的生活都脱离不了社会。讲和谐,就需要与之为善:多看发展少求疵,多想恩泽少责难,并要 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多为贫困者献爱心,多向落难者伸援手,多给失利者加把劲。要多 用感恩之心去感谢社会,而对于一时难尽如人意的地方,却要在不足中求满足,在弱点中找亮点,从 而使心态平衡,甘芳溢颊,乐观豁达向明天 (8)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 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12、从(1)(2)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和谐”与“明善”的关系是 。(2分)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 分)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2 分)清贫的物质生活(2 分)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 然于物质的奢华的(2 分) 11.(2 分)凡·高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1 分)斯宾诺莎因为在乎科学 的良心。(1 分) 12.(4 分)不能。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 区分开来,避免造成读者误解。(2 分)使论证更加严密。(1 分)同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 分) 13. (4 分)道理论证(或者讲道理、引用论证 2 分) 补充论据示例: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 再在天上翱翔了。(2 分 要求:必须是道理论据) 14.(5 分)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 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我们应该追求更 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五.(09 河南省)(12 分) 和谐明善 (1) 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2) 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 头,善优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3) 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 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先人们如孟子就认为“好善优于天下”,如班固就认为“治 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如欧阳修就认为“为善最乐”,如景颐就认为“与人为善乃公也”。及至 现当代,人们更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作 为判断善恶的客观标准。 (4) 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 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社会,就会使明善和谐见,花含春意无限艳。 (5) 人无贵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 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现,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 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贵了不 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和 气生和睦,和气“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6) 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 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 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书更绿,花更红,草更 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 木有本心”。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 添寿。 (7) 人的生活都脱离不了社会。讲和谐,就需要与之为善:多看发展少求疵,多想恩泽少责难,并要 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多为贫困者献爱心,多向落难者伸援手,多给失利者加把劲。要多 用感恩之心去感谢社会,而对于一时难尽如人意的地方,却要在不足中求满足,在弱点中找亮点,从 而使心态平衡,甘芳溢颊,乐观豁达向明天。 (8) 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 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12、从(1)(2)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和谐”与“明善”的关系是 。(2 分)
13、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4)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请为第(5)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3分) 15、谈谈你对第(8)段含义的理解。(2分) 16、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2分) 12、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只有明善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二者相辅相成。13、道理论据大量 引用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痒的”。或 有力证明了“和谐明善,要义在扬”。14、过渡作用事例:谢言信为了一句誓言,几十年如一日照顾 妻的父母和弟弟,这种善义之举令人称道。15、“明善”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 只要人人努力,献出一点善,这个世界定会变成一个充满和谐,和善,充满爱意的人间。16、示例:(1) 短句为主,简明快捷,节奏感强。如“贵了不骄,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2)句子多用 排比。对偶等修饰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如“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 难见和谐 六.(09四川内江)阅读《行使拒绝权》(有删节),回答7-13题(25分) 毕淑敏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 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 次,要用惟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干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 就 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 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 拒绝不像选择那样令人心情舒畅,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像一种后劲很 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使我们头痛目眩。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我们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 决。我们推迟拒绝的那一刻,梦想拒绝的冰冷体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7 13、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14、第(4)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请为第(5)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3 分) 15、谈谈你对第(8)段含义的理解。(2 分) 16、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2 分) 12、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只有明善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二者相辅相成。13、道理论据 大量 引用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痒的”。或 有力证明了“和谐明善,要义在扬”。14、过渡作用 事例:谢言信为了一句誓言,几十年如一日照顾 亡妻的父母和弟弟,这种善义之举令人称道。15、“明善”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 只要人人努力,献出一点善,这个世界定会变成一个充满和谐,和善,充满爱意的人间。16、示例:(1) 一短句为主,简明快捷,节奏感强。如“贵了不骄,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2)句子多用 排比。对偶等修饰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如“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 难见和谐。” 六.(09 四川内江)阅读《行使拒绝权》(有删节),回答 7-13 题(25 分) 毕淑敏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 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 一次,要用惟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 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 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 拒绝不像选择那样令人心情舒畅,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像一种后劲很 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使我们头痛目眩。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我们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 决。我们推迟拒绝的那一刻,梦想拒绝的冰冷体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拒 绝。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 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 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这就像春风必将吹尽落红一 样,有时是一种进行中的必然。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 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拒绝的味道,并不可口。当我们鼓起勇气拒绝以后,忧郁的惆怅伴随着我们,一种灵魂被挤压的 感觉,久久挥之不去。 因为惧怕这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们有意无意地减少了拒绝。 在人生所有的决定里,拒绝是属于破坏而难以弥补的粉碎性行为。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在作出拒 绝的时候,需要格外的镇定与慎重。 然而拒绝一旦作出,就像打破了的牛奶杯,再不会复原。它凝固在我们的脚步里,无论正确与否, 都不必原地长久停留。 拒绝是没有过错的,该负责任的是我们在拒绝前作出的判断。 不必害怕拒绝,我们只需更周密的决断。 拒绝是一种删繁就简,拒绝是种举重若轻。拒绝是一种大智若愚,拒绝是种水落石岀。 当利益像万花筒一般使你眼花缭乱之时,你会在混沌之中模糊了视线。尝试一下拒绝吧
8 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拒 绝。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 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 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这就像春风必将吹尽落红一 样,有时是一种进行中的必然。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 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拒绝的味道,并不可口。当我们鼓起勇气拒绝以后,忧郁的惆怅伴随着我们,一种灵魂被挤压的 感觉,久久挥之不去。 因为惧怕这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们有意无意地减少了拒绝。 在人生所有的决定里,拒绝是属于破坏而难以弥补的粉碎性行为。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在作出拒 绝的时候,需要格外的镇定与慎重。 然而拒绝一旦作出,就像打破了的牛奶杯,再不会复原。它凝固在我们的脚步里,无论正确与否, 都不必原地长久停留。 拒绝是没有过错的,该负责任的是我们在拒绝前作出的判断。 不必害怕拒绝,我们只需更周密的决断。 拒绝是一种删繁就简,拒绝是一种举重若轻。拒绝是一种大智若愚,拒绝是一种水落石出。 当利益像万花筒一般使你眼花缭乱之时,你会在混沌之中模糊了视线。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依次拒绝那些自己最不喜欢的人和事,自己的真爱就像退潮时的礁岩,嶙峋地凸现出来,等待 你的攀援 当你抱怨时间像被无数餐刀分割的蛋糕,再也找不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朵奶油花时,尝试一下拒绝。 你把所有可做可不做的事拒绝掉,时间就像湿毛巾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拧出来了。 当你发现生活中蕴涵着太多的苦恼,已经迫近-个人能够忍受的极限,情绪面临崩溃的边缘时, 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也许会发现,你以前不敢拒绝,是为了怕增添烦恼。但是恰恰相反,拒绝像-柄巨大的梳子, 快速地理顺了杂乱无章的日子,使天空恢复明朗。 当你被陀螺般旋转的日孑搅得耳鸣目眩,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时候,尝试一下 拒绝吧。 你会惊讶地发觉自己从复杂的包装中清醒,唤起久已枯萎的童心,感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之 子。拒绝犹如断臂,带有旧情不再的痛楚。 拒绝犹如狂飚突进,孕育天马横空的独行。 拒绝有时是一首挽歌,回荡袅袅的哀伤。 拒绝更是破釜沉舟的勇气,一种直面淋漓鲜血惨淡人生的气概。 拒绝也不可太多啊。假如什么都拒绝,就从根本上拒绝了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智慧地勇 敢地行使拒绝权。这是我们毎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我们意志之舟劈风斩浪的白帆。 7.作者在文中对“拒绝”一词作了准确解释,“拒绝”是什么?(2分) 8.作者认为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是因为什么原因?(2分) 9.“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真实的情境应该是怎样的?(2 10.我们为什么不得不行拒绝?(6分)
9 你依次拒绝那些自己最不喜欢的人和事,自己的真爱就像退潮时的礁岩,嶙峋地凸现出来,等待 你的攀援。 当你抱怨时间像被无数餐刀分割的蛋糕,再也找不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朵奶油花时,尝试一下拒绝。 你把所有可做可不做的事拒绝掉,时间就像湿毛巾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拧出来了。 当你发现生活中蕴涵着太多的苦恼,已经迫近一个人能够忍受的极限,情绪面临崩溃的边缘时, 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也许会发现,你以前不敢拒绝,是为了怕增添烦恼。但是恰恰相反,拒绝像一柄巨大的梳子, 快速地理顺了杂乱无章的日子,使天空恢复明朗。 当你被陀螺般旋转的日子搅得耳鸣目眩,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时候,尝试一下 拒绝吧。 你会惊讶地发觉自己从复杂的包装中清醒,唤起久已枯萎的童心,感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之 子。拒绝犹如断臂,带有旧情不再的痛楚。 拒绝犹如狂飚突进,孕育天马横空的独行。 拒绝有时是一首挽歌,回荡袅袅的哀伤。 拒绝更是破釜沉舟的勇气,一种直面淋漓鲜血惨淡人生的气概。 拒绝也不可太多啊。假如什么都拒绝,就从根本上拒绝了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智慧地勇 敢地行使拒绝权。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我们意志之舟劈风斩浪的白帆。 7.作者在文中对“拒绝”一词作了准确解释, “拒绝”是什么?(2 分) 8.作者认为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是因为什么原因?(2 分) 9.“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 .....往往适得其反。”真实的情境应该是怎样的?(2 分) 10.我们为什么不得不行拒绝?(6 分)
11.作者用一组排比句表明拒绝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12.文章列举了尝试拒绝的哪四大好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13.既然拒绝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作者认为该怎样做?(6分) 7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2分)8.拒绝是风刀霜剑。是后劲很大的烈酒。(2 分)9.拒绝的冰冷体积,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变大。(2分)10.如果不行使拒绝权,本 该被拒绝的事物,会侵袭我们的生命;会贻误我们的时间,带来更大的痛苦与麻烦;会最终伤害我们 自己。(三层意思,各2分,共6分)11.拒绝是一种删繁就简,拒绝是一种举重若轻。拒绝 是一种大智若愚,拒绝是一种水落石出。(3分,错漏字适当扣分)12.当众多的利益令你眼花 缭乱时,尝试拒绝,自己的真爱就会凸现出来,等待你去实现。当你的时间被分割得凌乱不堪时,尝 试拒绝,时间就会被挤(拧)出来了。当你生活中苦恼太多时,尝试拒绝,杂乱无章的日子会被快速 地理顺,使天空恢复明朗。当你忙得不以乐乎时,尝试拒绝,你会从复杂的包装中清醒,唤起久已枯 萎的童心。(每点1分,共4分)13.不要惧怕拒绝;拒绝时要格外的镇定与慎重(要有周密的 决断);拒绝也不能太多,不能从从根本上拒绝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三层意思各2分,共 6分) 七.(09北京怀柔)(9分)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 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 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 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 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 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 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妤,锻炼岀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 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 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
10 11.作者用一组排比句表明拒绝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3 分) 12.文章列举了尝试拒绝的哪四大好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 分) 13.既然拒绝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作者认为该怎样做?(6 分) 7.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2 分) 8.拒绝是风刀霜剑。是后劲很大的烈酒。(2 分) 9.拒绝的冰冷体积,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变大。(2 分) 10.如果不行使拒绝权,本 该被拒绝的事物,会侵袭我们的生命;会贻误我们的时间,带来更大的痛苦与麻烦;会最终伤害我们 自己。(三层意思,各 2 分,共 6 分) 11.拒绝是一种删繁就简,拒绝是一种举重若轻。拒绝 是一种大智若愚,拒绝是一种水落石出。(3 分,错漏字适当扣分) 12.当众多的利益令你眼花 缭乱时,尝试拒绝,自己的真爱就会凸现出来,等待你去实现。当你的时间被分割得凌乱不堪时,尝 试拒绝,时间就会被挤(拧)出来了。当你生活中苦恼太多时,尝试拒绝,杂乱无章的日子会被快速 地理顺,使天空恢复明朗。当你忙得不以乐乎时,尝试拒绝,你会从复杂的包装中清醒,唤起久已枯 萎的童心。(每点 1 分,共 4 分) 13.不要惧怕拒绝;拒绝时要格外的镇定与慎重(要有周密的 决断);拒绝也不能太多,不能从从根本上拒绝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三层意思各 2 分,共 6 分) 七.(09 北京怀柔)(9 分 )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 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 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 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 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 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 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 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 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