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09南京市)(13分) 论友谊 西塞罗 公民们: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 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 不要做。所以,四你请眀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 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 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 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只 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十艮,这里 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在 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天天。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 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 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 友却欣然去做了。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所以,应该说, 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 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智, 有善,有关,有爱。一个人的羌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人的美 德。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 人 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17.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 这一观点展开论述。(2分) 18.第②段中画线的四B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9.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3分) 20.从第⑥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2分) 21.第④段中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 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3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伴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步, 再走一步》) B.小伙伴们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哭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们吃 (《社戏》
1 2009 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一.(09 南京市)(13 分) 论友谊 西塞罗 公民们: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 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 事,你也 不要做。所以,○A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B 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 的事,尤其是背叛 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 朋友那里 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 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只 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十艮,这里 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 种是在 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天天。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 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 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 朋友 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 的事,为了朋 友却欣然去做了。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 欢乐。所以,应该说, 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 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 智, 有善,有关,有爱。一个人的羌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 人的美 德。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 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 的人, 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17.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 ▲ 这一观点展开论述。(2 分) 18.第②段中画线的○A○B 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 分) ▲ 19.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3 分) ▲ 20.从第⑥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2 分) ▲ 21.第④段中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 ... 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3 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伴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 步, 再走一步》) B.小伙伴们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哭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们吃。 (《社戏》)
C.乔元贞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我”把自己的课本裁成两半,给了乔元贞一半。(《我的第 本书 D.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鲍西娅等纷纷伸出 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17.(2分)友谊的基础是美德18.(3分)不能。因为因句对应“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⑧句对 应“别人求你,你也不要做”。(“不能”1分;理由2分,每点1分,答“④⑧两句分别对应上面两 句话”也可)19.(3分)首先摆出不恰当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爱朋友胜过爱自己”(或:举例论证“我 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是不恰当的),最后得出结论。(每点1分,意对即可)20.(2分)为了自己 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疽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或: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3分)B (09山西省)(13分) 只追前一名 崔鹤同 ①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 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 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一一只追前一名。 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 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 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 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 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0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 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惟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 她就是朱 成。2002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03年9 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 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 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挑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 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 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 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 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 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 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 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 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 “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⑤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 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 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跨越,不仅需要 ,更需要 19.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和“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5段相应的横线上。(2分) 20.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3分)
2 C.乔元贞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我”把自己的课本裁成两半,给了乔元贞一半。(《我的第 一 本书》) D.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鲍西娅等纷纷伸出 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17.(2 分)友谊的基础是美德 18.(3 分)不能。因为因句对应“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⑧句对 应“别人求你,你也不要 做”。(“不能”1 分;理由 2 分,每点 1 分,答“④⑧两句分别对应上面两 句话”也可) 19.(3 分)首先摆出不恰当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爱朋友胜过爱自己”(或:举例论证“我 们爱 朋友犹如爱自己”是不恰当的),最后得出结论。(每点 1 分,意对即可) 20.(2 分)为了自己 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疽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或: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21.(3 分)B 二.(09 山西省)(13 分) 只追前一名 崔鹤同 ①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 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 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 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 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 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 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 2001 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 4 月被哈佛大学教 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惟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 成。2002 年 6 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 9 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03 年 9 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 年 4 月,她当选为有 11 个研究生院、1.3 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 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 370 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 轰动。 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挑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 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 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 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 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 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 2000 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 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 2000 个剧本,就是 1000 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 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 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 6.15 米、第 35 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 “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 6.15 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⑤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 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 走向未来。 “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跨越,不仅需要_________,更需要_________。 19.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和“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 5 段相应的横线上。(2 分) 20.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3 分)
21.请分析第3段的论证过程。(3分) 22.有人认为西华·莱德的事例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出你的理由。(3分) 23.朱成的事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2分) 19.智慧胆识20“只追前一名”是指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脚踏实地, 不懈努力,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意思对即可)21.首先,引用俗语解释了“只追前 名”;然后论述了没有目标、期望和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最后提出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 的期望,能引领人们朝前走的观点。(意思对即可) 22.例如:整合中的广告商要与他签订 合同的话,“就是1000个剧本,他也会退避三舍。”这就说明目标太高,期望太大就会让人望而生畏, 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要有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 又如:事例中广告商没有明确给他 提出要求,这样他就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阶段完成目标。这与观点明确而 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朝前走是一致的。(如从反而回答,自圆其说也可。) 例如:做事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懈努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意思对即 可) (09河北省)(12分) 读书杂谈(节选) 鲁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 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 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⑦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 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 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 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 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 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 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 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 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一我想,嗜好的 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 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 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 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 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
3 21.请分析第 3 段的论证过程。(3 分) 22.有人认为西华·莱德的事例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出你的理由。(3 分) 23.朱成的事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2 分) 19.智慧 胆识 20“只追前一名”是指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脚踏实地, 不懈努力,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意思对即可) 21.首先,引用俗语解释了“只追前 一名”;然后论述了没有目标、期望和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最后提出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 的期望,能引领人们朝前走的观点。(意思对即可) 22.例如:整合中的广告商要与他签订 合同的话,“就是 1000 个剧本,他也会退避三舍。”这就说明目标太高,期望太大就会让人望而生畏, 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要有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 又如:事例中广告商没有明确给他 提出要求,这样他就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阶段完成目标。这与观点明确而 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朝前走是一致的。(如从反而回答,自圆其说也可。) 23. 例如:做事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懈努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意思对即 可) 三.(09 河北省)(12 分) 读书杂谈(节选) 鲁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 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 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⑦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 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 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 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 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 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 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 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 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 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 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 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 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 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
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 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 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 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 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 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 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 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 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15.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第①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②段主要阐述 第③段阐述嗜 好的读书,第④段就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 的建议 16.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3分) 答 17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18.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3分) 15.职业的读书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16.不能删去。“大概”表 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17.比喻论证:画线的句 子论证了嗜好的读书因随意而有趣味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形象 18.示例:当今的中学生为 升学而读书,既苦又累,缺乏兴趣,阅读面非常狭窄,只能算是职业的读书,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 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09安徽蚌埠二中)(21分)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 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干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餐饭钱也换 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 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 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 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 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
4 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 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 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 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 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 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 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 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 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15.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3 分) 选文第①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②段主要阐述 ,第③段阐述嗜 好的读书,第④段就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 的建议。 16.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3 分) 答: 17.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18.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3 分) 答: 15.职业的读书 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16.不能删去。“大概”表 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17.比喻论证:画线的句 子论证了嗜好的读书因随意而有趣味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形象。 18.示例:当今的中学生为 升学而读书,既苦又累,缺乏兴趣,阅读面非常狭窄,只能算是职业的读书,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 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09 安徽蚌埠二中)(21 分)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①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 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 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 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 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 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 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
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 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②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亨受,就必然要付岀精神上的代 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 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 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 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 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 良心? ③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 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 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 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 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 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0.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 “茅屋”象征 论点是 (6分) 11.第①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活,但他们又分 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2分) 2.第②段中划线句“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3.第③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4分) 14.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谈谈我 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5分)
5 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 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② 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 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 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 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 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 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 良心? ③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 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 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 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 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 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10. 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 心 论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分) 11. 第①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活,但他们又分 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②段中划线句“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③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谈谈我 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