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辽宁省阜新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题号 得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得分评卷人 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下列成语中有两个存在书写错误,请在田字格内写出改正后的成语。要求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4分) 根深蒂固 迫不急待 莫衷一是 鳞次栉比 不言而喻 芸芸众生 肃然起敬 豁然开郎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蓦然(m)禁锢(g)哂笑(shen)如法炮 B.亘古(gen)招徕(lai)慰藉(j) 叱咤风云(zha) C.讪笑(shan)牟取(mou)赦免(she) 吹毛求疵(ci) D.荫庇(yin)缄默(jian)挑衅(xin) 锲而不舍(q1)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伏尔泰毕生都在嘲讽那些道貌岸然的贵族,被誉为“欧洲的良心” B.而今,窗往往被可怕的防盗网封死,躲在厚厚的帘布后面,已形同虚设了 C.“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心中仍有一种“望梅 止渴”的感觉。 D.每天到人才市场前来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 4.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要保持原意。(2分) (1)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运动员经常赛前出现的紧张情绪。 (2)真诚不仅同生活中的面包与思想中的真理一样真实,而且它孕育出高贵而朴素。 5.请你恰当地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描绘你家乡的一处美景。(不 少于30字)(2分)
2009 年辽宁省阜新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word 版 有答案)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卷满分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 下列成语中有两个存在书写错误,请在田字格内写出改正后的成语。要求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4 分) 根深蒂固 迫不急待 莫衷一是 鳞次栉比 不言而喻 芸芸众生 肃然起敬 豁然开郎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蓦.然(mò ) 禁锢.(ɡù ) 哂.笑(shěn) 如法炮.制(pào ) B.亘.古(ɡèn ) 招徕.(lái) 慰藉.(jí) 叱咤.风云(zhà ) C.讪.笑(shàn) 牟.取(móu) 赦.免(shè ) 吹毛求疵.(cī ) D.荫.庇(yīn ) 缄.默(jiān) 挑衅.(xìn ) 锲.而不舍(qì ) 3.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伏尔泰毕生都在嘲讽那些道貌岸然 ....的贵族,被誉为“欧洲的良心”。 B.而今,窗往往被可怕的防盗网封死,躲在厚厚的帘布后面,已形同虚设 ....了。 C.“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心中仍有一种“望梅.. 止渴..”的感觉。 D.每天到人才市场前来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 ....。 4.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要保持原意。(2 分) (1)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运动员经常赛前出现的紧张情绪。 (2)真诚不仅同生活中的面包与思想中的真理一样真实,而且它孕育出高贵而朴素。 5. 请你恰当地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描绘你家乡的一处美景。(不 少于 30 字)(2 分) 得分 评卷人
6.在下文的语境中,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该如何礼貌机智地对老妇人说?(2分) 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去租房,他们对房子很满意。房东是一位老妇人,她 淡淡地说:“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夫妇俩大失所望。可是小男孩又敲开了房门, 满面春风地说:“ 。”老妇人听了 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 7.阅读名著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下面两段文字似曾相识吧?读一读,回答问题。(3分) 多少人都赞颂他伟大的艺术。但他远不止是音乐中的第一人,他是现代艺术最英勇的一股 量,他是受苦而不屈的人们最伟大、最优秀的朋友。 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 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 (1)以上文字出自名著《》,“他”指的是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8.请按原文填空。(13分)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春蚕到死丝方尽 千里共婵娟。 (4)天街小雨润如酥 (5)山重水复疑无路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白露未晞。 (8)杜甫在《春望》中用诗句“ ”写出了战火不断、 盼望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9)一位父亲叮嘱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 说的“ ”的旷达胸襟,不能因外部环境的 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10)《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 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6. 在下文的语境中,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该如何礼貌机智地对老妇人说?(2 分) 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 5 岁的小男孩去租房,他们对房子很满意。房东是一位老妇人,她 淡淡地说:“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夫妇俩大失所望。可是小男孩又敲开了房门, 满面春风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妇人听了 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 7.阅读名著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下面两段文字似曾相识吧?读一读,回答问题。(3 分) 多少人都赞颂他伟大的艺术。但他远不止是音乐中的第一人,他是现代艺术最英勇的一股力 量,他是受苦而不屈的人们最伟大、最优秀的朋友。 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 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 (1)以上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指的是 。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按原文填空。(13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4)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 (8)杜甫在《春望》中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战火不断、 盼望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9)一位父亲叮嘱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 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不能因外部环境的 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10)《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 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评卷人 、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 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 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 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③?”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 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ωη,流泪的样 子。涕,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 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ye) 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 (2)彼竭我盈 (3)明帝问何以致泣 (4)元帝异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 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二、阅 读(满分 60 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 9~12 题。(10 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 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 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 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 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 子。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 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 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 释其“不鄙”的理由。(2 分) 得分 评卷人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 (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3~20题。(23分) 善良的种子 朱成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 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 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 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 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 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 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 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丟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 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 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 小会儿工夫,种孑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 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丟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 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 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 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 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 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 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 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 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13~20 题。(23 分) 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 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 己步行 40 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 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 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 100 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 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 100 元的票子, 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 100 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 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 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 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 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 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 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 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 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 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 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 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 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 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 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
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3.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分)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 →“女人”的种子被偷 4.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2分) 15.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3分) 16.选文哪句话具体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请用“”在原文中标出。(2分) 17.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3分) 18.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2分)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9.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3分) 20.相关链接。请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父亲(节选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3.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 分)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 )→“女人”的种子被偷 →( )→( ) 14.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2 分) 15.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3 分) 16. 选文哪句话具体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请用“ ”在原文中标出。(2 分) 17.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3 分) 18.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2 分) 他认得,皱皱巴巴 ....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9. 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3 分) 20.相关链接。 请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 分) 父 亲(节选)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