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机杼( ②织衽( ③涉秋 ④髡 2.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是非功过不能相 抵 D.如是 再三 3.我们的古人既善于想象,又精于观察,由“ 自然现象便推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 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后世所传颂,到了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先生笔下, 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诗为证,这首诗就是《 5.织女贵为天帝之女,因婚后废织衽而被天帝所罚,对于天帝这一作法,有人赞 同,有人反对,谈一谈你的想法。 6.后世的人们根据这一神话传说,而编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的爱情故事,你知道这 故事的内容吗? 原文: 姜太公遇文王 文王将田(1),史编(2)布卜(3,曰:“田于渭阳(4),将大得焉,非龙非螭(5), 非虎非罴(6),兆得公侯,天遗(汝师。”文王乃乘田车(8,驾田马9,田于渭阳, 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00。曰:“自吾先君QD太公0D曰: 当有圣人适⑩3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 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1)田:田猎。(2)史编:名叫编的太史。(3)布卜:布,陈;卜,灼剥龟:陈龟而灼 剥之,视龟兆的纵横以定吉凶,叫布卜。(4)渭阳:渭水的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 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螭(ch):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6) 罴(p):棕熊。()遗:赠予,给予。(8)田车:田猎的车。(9田马:田猎的马 0说:通“悦”。①先君:去世之父为先君。0D太公:父称太公。先君太公连称, 即去世之父的意思 03适:到。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与语,大说 ②汤熨之所及也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天遗汝师”一句中的“遗”与下列句中“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路不拾遗B.深追先帝遗昭C.得遗金一饼 D.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机杼( ) ②织衽( ) ③涉秋 ( ) ④髡( ) 2.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是非功过不能相 抵 D.如是 再三 3.我们的古人既善于想象,又精于观察,由“_____,_____”这一 自然现象便推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 4.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后世所传颂,到了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先生笔下, 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诗为证,这首诗就是《____________》。 5.织女贵为天帝之女,因婚后废织衽而被天帝所罚,对于天帝这一作法,有人赞 同,有人反对,谈一谈你的想法。 6.后世的人们根据这一神话传说,而编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的爱情故事,你知道这 一故事的内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原文: 姜太公遇文王 文王将田⑴,史编⑵布卜⑶,曰:“田于渭阳⑷,将大得焉,非龙非螭⑸, 非虎非罴⑹,兆得公侯,天遗⑺汝师。”文王乃乘田车⑻,驾田马⑼,田于渭阳, 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⑽。曰:“自吾先君⑾太公⑿曰: ‘当有圣人适⒀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 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⑴田:田猎。⑵史编:名叫编的太史。⑶布卜:布,陈;卜,灼剥龟:陈龟而灼 剥之,视龟兆的纵横以定吉凶,叫布卜。⑷渭阳:渭水的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 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⑸螭(ch ):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⑹ 罴(p ):棕熊。⑺遗:赠予,给予。⑻田车:田猎的车。 ⑼田马:田猎的马。 ⑽说:通“悦”。⑾先君:去世之父为先君。⑿太公:父称太公。先君太公连称, 即去世之父的意思。 ⒀适:到。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与语,大说__________②汤熨之所及也________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 2.“天遗汝师”一句中的“遗”与下列句中“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路不拾遗 B.深追先帝遗昭 C.得遗金一饼 D.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野径云俱黑_ 载与俱归 卒见太公 卒中往往语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 ②文王乃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5.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是历代贤明君主对待人才的态度,文王礼遇姜太公就是 一例。你还能再举出历史上这样的一个例子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原 文 武王伐纣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1),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 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3)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 是武王左操黄钺4,右秉白旄⑤),瞋目(⑥)而捐(7)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 者!”于是风济而波罢。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8),楯⑨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 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 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武王曰:“然何若矣?”太公曰:“爱其人及屋 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0:咸刘厥0敌,靡03使有余。” 注释 (1)河:黄河。(2)津梁:津,渡口;粱,桥梁。(3)阳侯:大波之神。(4)钺(yu) 大斧。(5)旄(mo):悬旄牛尾于竿头,军中持以指挥的。(6瞋(chm)目:发怒时 瞪大眼睛。(⑦)(hu):同“挥”,指挥。(8)邢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 (⑨)楯:同“盾”。⑩0胥(x)余:里落中的屋壁。①咸刘:训杀。①厥:代词,那, 那些。(3靡:不。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乘舟济河( ②左操黄钺,右秉白旄( ③憎其胥余( ④靡使有余( 2.解释下面多义词在句中的含义 乘舟济河 于是风济而波罢 疾风晦冥 深恶痛疾 余任天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靡使有余 望其旗靡 3.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瞋目而揚之 B.云归而岩穴暝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楯折 为
野径云俱黑______ 载与俱归______ 卒见太公______ 卒中往往语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 ②文王乃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5.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是历代贤明君主对待人才的态度,文王礼遇姜太公就是 一例。你还能再举出历史上这样的一个例子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原 文: 武王伐纣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⑴,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 今 死无生。”所过津梁⑵,皆悉烧之。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⑶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 是武王左操黄钺⑷,右秉白旄⑸,瞋目⑹而撝⑺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 意 者!”于是风济而波罢。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⑻,楯⑼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 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 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武王曰:“然何若矣?”太公曰:“爱其人及屋 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⑽;咸刘⑾厥⑿敌,靡⒀使有余。” 注释 ⑴河:黄河。⑵津梁:津,渡口;粱,桥梁。⑶阳侯:大波之神。⑷钺(yu ): 大斧。⑸旄(m o):悬旄牛尾于竿头,军中持以指挥的。⑹瞋(ch n)目:发怒时 瞪大眼睛。⑺撝(hu ):同“挥”,指挥。⑻邢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 ⑼楯:同“盾”。⑽胥(x )余:里落中的屋壁。⑾咸刘:训杀。⑿厥:代词,那, 那些。⒀靡:不。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乘舟济河( ) ②左操黄钺,右秉白旄( ) ③憎其胥余( ) ④靡使有余( ) 2.解释下面多义词在句中的含义。 乘舟济河______ 于是风济而波罢_______ 疾风晦冥______ 深恶痛疾________ 余任天下______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 靡使有余______ 望其旗靡_________ 3.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瞋目而撝之 B.云归而岩穴暝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楯折 为三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和“天雨三日不休”的“雨”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奖率 三军,北定中原 5.武王、姜尚伐纣,命人把船只在河里全部毁坏,所过渡口、桥梁也叫人全部 烧掉,其用意是 ,用来概括这个意思的一个成语是 6.“爱其人及屋上乌”,用成语来概括就是 ,后来就用来 比喻 原文 武王克殷 武王(1)克殷(),召太公(3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4)?”太公对曰:“臣闻 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⑤;憎其人者,恶(6)其余胥(7)。咸刘厥(8敌,使靡(9)有余, 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00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 “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0入,王曰: “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03,百姓 有过,在予一人00。”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 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1)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2)克殷:攻下殷都。克,攻 下。殷,商朝的都城。(③)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 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4)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 怎么办,怎么处置。⑤5)鸟:即乌鸦。(⑥6)恶:憎恨。(⑦)余胥:墙壁。(8)厥:其,代 词。(靡:无,不00公: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D 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 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3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 是……”,宾语前置的格式。00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君子:有道 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 ③使其各居其宅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译文: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
4.下面各句中加点字和“天雨三日不休”的“雨”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当奖率 三军,北定中原 5.武王、姜尚伐纣,命人把船只在河里全部毁坏,所过渡口、桥梁也叫人全部 烧掉,其用意是__________,用来概括这个意思的一个成语是___ _____。 6.“爱其人及屋上乌”,用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后来就用来 比喻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 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 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 “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 “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 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 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 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 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 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 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⑾ 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 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 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 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 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译文: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
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两个成语: 5.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原文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 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 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 东伐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王摩子入山,难之曰 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 乳之。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注释 ①伯夷、叔齐:二兄弟。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 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④西伯昌:周文王 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⑤盍:何不。归:投 奔。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载木主伐 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⑧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 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②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 ④面山而居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遣白鹿乳之 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①西伯卒 ②盍往归焉 ③难之曰 ④二子遂 饿而去 4.有人说:伯夷、叔齐食古不化,不知变革,认为臣弑君是不仁道的,殷纣固然 残暴,但用武力来讨伐他,也是同样残暴,故而耻食周粟,以至饿死阳山,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谈一谈你对这二人所做所为的看法 文 老父告诫孙叔敖①
_____________。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___ ___。 5.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原文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 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 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 东伐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王摩子入山,难之曰: “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 乳之。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注释 ①伯夷、叔齐:二兄弟。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 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④西伯昌:周文王 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⑤盍:何不。归:投 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载木主伐 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⑧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 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__________②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____ ___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④面山而居________ ___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遣白鹿乳之 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①西伯卒____ ②盍往归焉____ ③难之曰____ ④二子遂 饿而去____ 4.有人说:伯夷、叔齐食古不化,不知变革,认为臣弑君是不仁道的,殷纣固然 残暴,但用武力来讨伐他,也是同样残暴,故而耻食周粟,以至饿死阳山,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谈一谈你对这二人所做所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原 文 老父告诫孙叔敖①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②,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④,人 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 益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天意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 愿闻余教⑤!”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⑥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 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 ①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楚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宰相。②衣粗衣,冠 白冠:穿粗衣,戴白帽。③吊:慰问。④使臣受吏民之诟:让我受到官吏和老百 姓的诟贵。这是表示谦虚的话,说自己无能。⑤余教:还没说完的话。⑥心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 ②楚王不知臣不肖 ③子独后来吊 ④人尽来贺 ⑤子独后来吊 ⑥岂有说乎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相同含义 使臣受吏民之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苟富贵,勿相忘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人患处之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3.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官益大而心益小 益习其声 无益吾事 4.翻译下面句子,并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请用简炼的语意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原文 道之行 大道之行(1)也,天下为公。选贤与(2)能,讲信修睦(3)。故人不独(4)亲其亲(5), 不独子其子(G),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 有分(7),女有归(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己。是故谋0而不兴,盗窃乱0贼3而不作,故外户0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1)行:实行。(2)与:解作“举”,推选。(3)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不 独:不仅仅。(5亲其亲:即以其亲为亲,意动用法(6)子其子:即以其子为子。(7) 分:职分。(8)归:女子出嫁。(9)恶:讨厌。 0谋:奸谋。①D闭:被阻塞 ①2乱:造反的。(贼:害人的。⑩4外户:从外面把门合上。 阅读训练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②,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④,人 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 益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天意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 愿闻余教⑤!”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⑥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 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 ①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楚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宰相。②衣粗衣,冠 白冠:穿粗衣,戴白帽。③吊:慰问。④使臣受吏民之诟:让我受到官吏和老百 姓的诟贵。这是表示谦虚的话,说自己无能。⑤余教:还没说完的话。⑥心:心 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____________ ②楚王不知臣不肖_____________ ③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_______ ④人尽来贺________________ ⑤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 ⑥岂有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相同含义 使臣受吏民之诟_______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_______ 苟富贵,勿相忘________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人患处之_______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_____ _ 3.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一国吏民皆来贺___ 有一老父衣粗衣__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 __ 官益大而心益小___ 益习其声___ 无益吾事___ 4.翻译下面句子,并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5.请用简炼的语意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原文 大 道之行 大道之行⑴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⑵能,讲信修睦⑶。故人不独⑷亲其亲⑸, 不独子其子⑹,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 有分⑺,女有归⑻。货恶⑼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己。是故谋⑽闭⑾而不兴,盗窃乱⑿贼⒀而不作,故外户⒁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⑴行:实行。⑵与:解作“举”,推选。⑶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⑷不 独:不仅仅。⑸亲其亲:即以其亲为亲,意动用法⑹子其子:即以其子为子。⑺ 分:职分。 ⑻归:女子出嫁。⑼恶:讨厌。 ⑽谋:奸谋。⑾闭:被阻塞。 ⑿乱:造反的。 ⒀贼:害人的。 ⒁外户:从外面把门合上。 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