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大纲 1课程概况 英文名称:Physiology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医用物理学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寄生虫学 总学时数:75学时 理论学时:75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 课外实践:0学时 学 分:4.5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法医学 川课程简介 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的主干课之一。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正常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即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特别各器官和细胞的功 能表现的机制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生理学教学要求医学生在学习中,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 临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牢固掌握 其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要求“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牢记相关理论 知识,熟悉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要求“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 实际运用。教学内容中重点内容下画实线、难点内容下画虚线、即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下画双实 线。 2.教学组织与方法:本课程教学组织实行集体备课、主讲教师负责制。集体备课审议教案,研 究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要求。理论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现代化多媒体
《生理学》教学大纲 Ⅰ课程概况 英文名称:Physiology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细胞生物学 医用物理学 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寄生虫学 总学时数: 75 学时 理论学时:75 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 课外实践: 0 学时 学 分:4.5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法医学 Ⅱ 课程简介 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的主干课之一。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正常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即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特别各器官和细胞的功 能表现的机制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生理学教学要求医学生在学习中,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 临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牢固掌握 其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要求“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牢记相关理论 知识,熟悉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要求“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 实际运用。教学内容中重点内容下画实线、难点内容下画虚线、即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下画双实 线。 2.教学组织与方法:本课程教学组织实行集体备课、主讲教师负责制。集体备课审议教案,研 究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要求。理论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现代化多媒体
教学技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保障:电脑、投影仪、音箱、话筒等多媒体教学平台。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 ①选用教材: 《生理学》(8版),朱大年、王庭槐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②参考书目: (1)《生理学》(2版),刘先国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 (2)《生理学》(7版),朱大年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生理学》(6版),姚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Textbook of Physiology)(Ist edition),Yan JQ,Wu BW,Beijing:Science Press, 2005 ③教学网站:http:jxZy.gdmc.cdu.cn/jicxy/slx/index.asp匹 Ⅲ课时分配安排 理论课 序号 讲课内容 课时分配 1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8 3 第三章 血液 5 4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5 5 第五章 呼吸 6
教学技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保障:电脑、投影仪、音箱、话筒等多媒体教学平台。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 ① 选用教材: 《生理学 》(8版),朱大年、王庭槐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② 参考书目: (1)《生理学 》(2版),刘先国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 (2)《生理学 》(7版),朱大年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生理学 》(6版),姚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Textbook of Physiology》 (1st edition),Yan JQ, Wu BW,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5. ③ 教学网站:http://jxzy.gdmc.edu.cn/jicxy/slx/index.aspx Ⅲ 课时分配安排 理论课 序号 讲课内容 课时分配 1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8 3 第三章 血液 5 4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5 5 第五章 呼吸 6
6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6 7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自学 8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8 9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18 10 第十章 内分泌 6 11 第十一章生殖 1 合计 75 V正文 理论课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二)掌握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三)掌握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四)熟悉生理学的概念及其任务。 (五)了解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六)了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二、教学内容
6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6 7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自学 8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8 9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18 10 第十章 内分泌 6 11 第十一章 生殖 1 合计 75 Ⅳ 正文 理论课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二)掌握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三)掌握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四)熟悉生理学的概念及其任务。 (五)了解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六)了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二、教学内容
(一)生理学的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二)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生理意义。 (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四)体内的控制系统:正、负反馈控制系统及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 理意义。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二)掌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三)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四)熟悉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原理。 (五)熟悉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六)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七)了解细胞膜和细胞质的被动电学特性和电紧张电位。 (八)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及横纹肌细胞的结构特征。 (九)了解平滑肌。 二、教学内容 (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2.跨细胞 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的概念及其转运物质的种类:易化扩
(一)生理学的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二)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生理意义。 (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四)体内的控制系统:正、负反馈控制系统及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 理意义。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二)掌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三)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四)熟悉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原理。 (五)熟悉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六)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七)了解细胞膜和细胞质的被动电学特性和电紧张电位。 (八)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及横纹肌细胞的结构特征。 (九)了解平滑肌。 二、教学内容 (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2. 跨细胞 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的概念及其转运物质的种类;易化扩
散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原理:主动转运(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概念和作用原理:钠泵 的作用及意义:出胞和入胞。 (二)细胞的信号转导:信号转导概述;信号转导的途径。 (三)细胞的电活动: 1.静息由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动作电位的概念、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3.动作申位的触发,阈电位、阈强度、阈刺激的概念:动作申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动 作电位在不同细胞间的传导。 4.兴奋性及其变化:兴奋、兴奋性的概念: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5.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细胞膜和细胞质的被动电学特性;电紧张电位及电紧张电位的特 征:局部兴奋的产生,局部由位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四)肌细胞的收缩: 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细胞的结构特征: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骨 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三个主要步骤;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2.平滑肌的分类、结构特点;平滑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第三章血液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二)掌握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三)掌握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的过程及意义。 (四)掌握ABO血型系统的概念、鉴定原理及意义。 (五)掌握输血的原则
散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原理;主动转运(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概念和作用原理;钠泵 的作用及意义;出胞和入胞。 (二)细胞的信号转导:信号转导概述;信号转导的途径。 (三)细胞的电活动: 1. 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 动作电位的概念、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3. 动作电位的触发,阈电位、阈强度、阈刺激的概念;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动 作电位在不同细胞间的传导。 4. 兴奋性及其变化:兴奋、兴奋性的概念;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5. 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细胞膜和细胞质的被动电学特性;电紧张电位及电紧张电位的特 征;局部兴奋的产生,局部电位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四)肌细胞的收缩: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细胞的结构特征;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骨 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三个主要步骤;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2. 平滑肌的分类、结构特点;平滑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第三章 血 液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二)掌握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三)掌握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的过程及意义。 (四)掌握ABO血型系统的概念、鉴定原理及意义。 (五)掌握输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