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的关怀护理 所在。”是的,我们的疑虑是我们的激情。如果你看一看现代性的进程,不管是中 国的现代性还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疑虑一直是现代性的中心。种种疑 虑不会减少我们对他人的关怀和照料;这种疑虑对于关怀照料至关重要。如果你 能去疑虑你是否照料得足够好,是不是有些事你没有做,医疗系统有没有给予恰 当的关怀,或者是年轻医生疑虑她照顾病人方式是否正确。这些疑虑对于关怀照 料来说至关重要。 最后这幅画是与毕加索那幅画想对应的中国 版本(图7)。大家就它所表达的意思还有一些争 论。这只猫头鹰,一只眼睁开,一只眼闭上。一些 ⊙O 批评家说这只是猫头鹰睡觉的姿态,不过我问过 个人,他说猫头鹰睡觉时并不是这样。我想从中解 读出的意义同毕加索的画作、詹姆斯的故事,还有 关怀照料本身传递的意义相同。我们需要一只眼面 朝世界,去聆听世界对我们的召唤,去承担道德重 任;我们同时需要闭上另一只眼,也许闭上眼只是 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能再次及时地应对世界 的需要,让我们不被过度地惊吓,或者有时候让我 们闭目片刻,暂时远离世界的呼唤。这些紧张感和 我们的疑虑恰恰是我所理解的关怀和照料的全部 意涵。 谢谢大家!
人类学视野下的关怀护理 所在。”是的,我们的疑虑是我们的激情。如果你看一看现代性的进程,不管是中 国的现代性还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疑虑一直是现代性的中心。种种疑 虑不会减少我们对他人的关怀和照料;这种疑虑对于关怀照料至关重要。如果你 能去疑虑你是否照料得足够好,是不是有些事你没有做,医疗系统有没有给予恰 当的关怀,或者是年轻医生疑虑她照顾病人方式是否正确。这些疑虑对于关怀照 料来说至关重要。 最后这幅画是与毕加索那幅画想对应的中国 版本(图 7)。大家就它所表达的意思还有一些争 论。这只猫头鹰,一只眼睁开,一只眼闭上。一些 批评家说这只是猫头鹰睡觉的姿态,不过我问过一 个人,他说猫头鹰睡觉时并不是这样。我想从中解 读出的意义同毕加索的画作、詹姆斯的故事,还有 关怀照料本身传递的意义相同。我们需要一只眼面 朝世界,去聆听世界对我们的召唤,去承担道德重 任;我们同时需要闭上另一只眼,也许闭上眼只是 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能再次及时地应对世界 的需要,让我们不被过度地惊吓,或者有时候让我 们闭目片刻,暂时远离世界的呼唤。这些紧张感和 我们的疑虑恰恰是我所理解的关怀和照料的全部 意涵。 图 7 谢谢大家! 11
人生之轻与重——一评《桃姐》 人生之轻与重——评《桃姐》 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沈艳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5月的一个夜晚,只是由于自己要研究老年这个群体, 想看看镜头下面对老人生活的描绘,匆匆浏览、快进、跳着看,因为节奏缓慢, 也没什么故事情节。真正静下心来审视这部影片是源于一次和朋友无心的交流。 朋友是个乐天派,从来不会为未来担心,也是个绝对的自由派,无拘无束, 无法接受公司繁文缛节的束缚。好奇之下问她将来想干什么,她反问我“你看过《桃 姐》吗?”她说她毕业以后想开个养老院,为这些老人提供一个庇护的场所。好大 胆的想法,放弃她学了七年的专业,年轻的我们又缺乏资金、经验,如何实现? 但即使它只是朋友一时的念头,也足以说明《桃姐》的魅力和它带给我们的震撼 说到《桃姐》就不得不提它的导演许鞍华。初次了解许导是看《姨妈的后现 代生活》,同样是写实主义的电影,就像是发生在隔壁弄堂的老太身上。或许是由 于许导执着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关照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与现 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电影圈显得格格不入,许导的电影一直处于高口碑低票房的尴 尬境地,《桃姐》开拍之前也遭遇了严重的资金困难,影片中 Roger拍片的困境简 直就是许导现实中的反映,或许也是许导的一种自我解嘲吧。 回到电影,老年,对于我或者大多数中青年来说,似乎还是一个遥远的生命 时期,而衰老也总是我们排斥和不愿面对的。历史上,人类也在不停地努力着对
人生之轻与重——评《桃姐》 人生之轻与重——评《桃姐》 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 2010 级硕士研究生 沈艳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 5 月的一个夜晚,只是由于自己要研究老年这个群体, 想看看镜头下面对老人生活的描绘,匆匆浏览、快进、跳着看,因为节奏缓慢, 也没什么故事情节。真正静下心来审视这部影片是源于一次和朋友无心的交流。 朋友是个乐天派,从来不会为未来担心,也是个绝对的自由派,无拘无束, 无法接受公司繁文缛节的束缚。好奇之下问她将来想干什么,她反问我“你看过《桃 姐》吗?”她说她毕业以后想开个养老院,为这些老人提供一个庇护的场所。好大 胆的想法,放弃她学了七年的专业,年轻的我们又缺乏资金、经验,如何实现? 但即使它只是朋友一时的念头,也足以说明《桃姐》的魅力和它带给我们的震撼。 说到《桃姐》就不得不提它的导演许鞍华。初次了解许导是看《姨妈的后现 代生活》,同样是写实主义的电影,就像是发生在隔壁弄堂的老太身上。或许是由 于许导执着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关照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与现 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电影圈显得格格不入,许导的电影一直处于高口碑低票房的尴 尬境地,《桃姐》开拍之前也遭遇了严重的资金困难,影片中 Roger 拍片的困境简 直就是许导现实中的反映,或许也是许导的一种自我解嘲吧。 回到电影,老年,对于我或者大多数中青年来说,似乎还是一个遥远的生命 时期,而衰老也总是我们排斥和不愿面对的。历史上,人类也在不停地努力着对 12
人生之轻与重——一评《桃姐》 抗衰老,从以前试图用丹药延年益寿、永葆青春的幻想,到现在对形形色色的化 妆品和美容手术的追捧,这都是对衰老的恐惧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首歌曾经红极一时,无 数新人在踏入婚姻殿堂时选择它来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愿望。白首相 伴固然是浪漫而美好的事情,但是变老本身浪漫吗?没有伴侣的老年呢? 桃姐就是一个既无伴侣又无孩子的老人,电影描绘了她几次中风之后在老人 院的生活。全片将镜头聚焦于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主仆身上,没有强烈的戏剧冲 突,故事的发展也不靠情节来推动,平淡地只剩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细节, 轻描淡写地表现主仆二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世界。就像《桃姐》的英语片名 A Simple Life一样,简单而平凡是它整体的格调。而这正是《桃姐》的可贵之处,它真实 真实得好似故事就发生在邻家老人身上。在浮华而绚烂的电影屏幕上,它是当之 无愧的小清新。 片中 Roger是一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而桃姐只是服侍他生活的老 仆人,影片的开始,两人之间似乎只有这简单的主仆关系。然而突然有一天, Roger 出差回来习惯性地喊桃姐开门,桃姐却已经病倒在内,故事由此发生了变化。桃 姐害怕自己的年老疾病麻烦她的大少爷而选择住进老人院,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 了微妙的变化,主仆之外多了一份温馨。这也是整部影片情感发展的转折点。他 开始审视过去,开始思考桃姐60年的付出:没想到桃姐来我家已经这么久了。在 和朋友一起品尝桃姐留下的最后一道菜时回忆桃姐带给他的照料和欢乐,而现在 桃姐只是一个中了风住在老人院需要照顾的老人了。 我们都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来表达爱老、敬老的美德。或许我们也 可以用反哺一词来形容两人之间的感情。桃姐自幼照顾 Roger,现在桃姐年老中风 Roger反过来照顾她。这样的故事原本可以用非常煽情的镜头来赚取观众的眼泪, 让观众冠之以韩剧般感人、催泪的评价,并为之掏腰包,但是影片自始至终都是 低调、含蓄、内敛得表达了这段感情,点到即止,任由观众去回味、去揣摩。整 部影片似乎只是现实生活的忠实记录。桃姐在菜场精挑细选、遭人捉弄,回家做 饭、吃饭, Roger搀扶着桃姐走在大街上,和桃姐聊天开玩笑,这样的场景简直让 我们忘记了我们身在影院,似乎只是自己跟妈妈的普通的一天。这样的演绎也要 求演员们洗尽铅华,放下明星的光环,放下身段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他们也做
人生之轻与重——评《桃姐》 抗衰老,从以前试图用丹药延年益寿、永葆青春的幻想,到现在对形形色色的化 妆品和美容手术的追捧,这都是对衰老的恐惧。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首歌曾经红极一时,无 数新人在踏入婚姻殿堂时选择它来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愿望。白首相 伴固然是浪漫而美好的事情,但是变老本身浪漫吗?没有伴侣的老年呢? 桃姐就是一个既无伴侣又无孩子的老人,电影描绘了她几次中风之后在老人 院的生活。全片将镜头聚焦于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主仆身上,没有强烈的戏剧冲 突,故事的发展也不靠情节来推动,平淡地只剩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细节, 轻描淡写地表现主仆二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世界。就像《桃姐》的英语片名 A Simple Life 一样,简单而平凡是它整体的格调。而这正是《桃姐》的可贵之处,它真实, 真实得好似故事就发生在邻家老人身上。在浮华而绚烂的电影屏幕上,它是当之 无愧的小清新。 片中 Roger 是一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而桃姐只是服侍他生活的老 仆人,影片的开始,两人之间似乎只有这简单的主仆关系。然而突然有一天,Roger 出差回来习惯性地喊桃姐开门,桃姐却已经病倒在内,故事由此发生了变化。桃 姐害怕自己的年老疾病麻烦她的大少爷而选择住进老人院,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 了微妙的变化,主仆之外多了一份温馨。这也是整部影片情感发展的转折点。他 开始审视过去,开始思考桃姐 60 年的付出:没想到桃姐来我家已经这么久了。在 和朋友一起品尝桃姐留下的最后一道菜时回忆桃姐带给他的照料和欢乐,而现在 桃姐只是一个中了风住在老人院需要照顾的老人了。 我们都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来表达爱老、敬老的美德。或许我们也 可以用反哺一词来形容两人之间的感情。桃姐自幼照顾 Roger,现在桃姐年老中风 Roger 反过来照顾她。这样的故事原本可以用非常煽情的镜头来赚取观众的眼泪, 让观众冠之以韩剧般感人、催泪的评价,并为之掏腰包,但是影片自始至终都是 低调、含蓄、内敛得表达了这段感情,点到即止,任由观众去回味、去揣摩。整 部影片似乎只是现实生活的忠实记录。桃姐在菜场精挑细选、遭人捉弄,回家做 饭、吃饭,Roger 搀扶着桃姐走在大街上,和桃姐聊天开玩笑,这样的场景简直让 我们忘记了我们身在影院,似乎只是自己跟妈妈的普通的一天。这样的演绎也要 求演员们洗尽铅华,放下明星的光环,放下身段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他们也做 13
人生之轻与重——一评《桃姐》 到了,似乎不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而是演绎自己的真实生活,那样自然,如同我 们每天经历的一般。 平淡的生活是每个普通人无法回避的问题,生老病死是许鞍华电影中经常出 现的一个命题。《桃姐》也是对老年人生命关怀的展现与反思。影片中大部分的场 景都取景于一家普通的老人院,导演客观真实地对老人院里老人们的生活做了忠 实的记录,一群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老人,有还在跟岁月做抗争不服老的坚叔 但更多的是力不从心的凄凉,只能接受老人院流水线似的照料。老人院里的生老 病死在导演的镜头下也是那样的稀松平常,一个老人的离去激不起这个老人院的 半点漪澜,没有太多的泪水与悲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然而,现实当中对老人的 关爱又是多么缺失,偶尔一次的“关怀”又是那么流于形式。中秋节前来看望的人扛 着摄像机来了,发了月饼临走又要收回,因为他们还要去下一家老人院继续这样 的表演,而老人们呢,还是要坐在座位上等待下一波来慰问的人,配合着完成再 次的秀,在一次次的失落中变得愈加木讷和迟缓。 许导本身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据传她还与母亲租房子住在一起。一个不 考虑影片收益、专注于影片本身的导演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好导演。在春末夏初 的夜晚,捎带一丝凉意,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着这部影片,久违了的感觉。希望凭 借这部票房过亿的好电影,许导不必再为筹资而四处奔波,能带给我们更多心灵 的震撼
人生之轻与重——评《桃姐》 14 到了,似乎不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而是演绎自己的真实生活,那样自然,如同我 们每天经历的一般。 平淡的生活是每个普通人无法回避的问题,生老病死是许鞍华电影中经常出 现的一个命题。《桃姐》也是对老年人生命关怀的展现与反思。影片中大部分的场 景都取景于一家普通的老人院,导演客观真实地对老人院里老人们的生活做了忠 实的记录,一群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老人,有还在跟岁月做抗争不服老的坚叔, 但更多的是力不从心的凄凉,只能接受老人院流水线似的照料。老人院里的生老 病死在导演的镜头下也是那样的稀松平常,一个老人的离去激不起这个老人院的 半点漪澜,没有太多的泪水与悲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然而,现实当中对老人的 关爱又是多么缺失,偶尔一次的“关怀”又是那么流于形式。中秋节前来看望的人扛 着摄像机来了,发了月饼临走又要收回,因为他们还要去下一家老人院继续这样 的表演,而老人们呢,还是要坐在座位上等待下一波来慰问的人,配合着完成再 一次的秀,在一次次的失落中变得愈加木讷和迟缓。 许导本身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据传她还与母亲租房子住在一起。一个不 考虑影片收益、专注于影片本身的导演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好导演。在春末夏初 的夜晚,捎带一丝凉意,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着这部影片,久违了的感觉。希望凭 借这部票房过亿的好电影,许导不必再为筹资而四处奔波,能带给我们更多心灵 的震撼
No Ageing in India案例综述 No Aging in India案例综述 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冯锦锦 p Aging in In 标题: No Aging in India 副标题: Alzheimers, The Bad Family,and Other Modern Things 作者: Lawrence Cohen 出版年:2000年1月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BN:9780520224629 这是一本关于“老年”的书,却题为非老龄化( No aging),着实让人称怪,却 亦可成为读者阅读的意趣所在。文章虽篇幅冗长,然关注点始终如一:正如作者 科恩( Lawrence cohen)在前言所作的明示,“我以一个医学人类学家的身份,研 究人们如何看待镶嵌于时间之中的身体与行为,从而理解老年这一概念。”在书的 大部分章节中,科恩不遗余力地赘述着过程,即身体(body)、逻辑( reason)、声 音( voice)及声音之内容被认为具备话语资格的能力,逐渐丧失、颓败的过程。 此外,科恩有意识地区分了“ Senility”与“ Dementia”,相较于后者作为医学词汇直指 个体病理学,前者所扩充的视角导向了以物质与社会过程各种互动关系所构成的 等级。虽则提出了以上之双概念,却是重罗列而轻分野,科恩并不恭维人类学界 曾盛极一时的二元主义( dualism),强调神经学说与个人化本土知识、家庭与老迈 身体的政治经济不类于楚汉两界。科恩在研究时是尽心尽力的:他希望达到 geertz 所说的深描,于是试图以质询的过程表达民族志深度而不停留于“田野”( the site) 的进入程度;在不同规模上滚雪球抽样的同时,持续地扩展田野与质询方法直到 详尽本文的核心议题。也正因此,文章有大量的细枝末节,又有不少重言迭叙 甚至于让科恩联想到了指称印度老人的“ babak”(反复叙述的疯言疯语)。当然科 恩骄傲地称之为民族志的乐趣与责任所在。本文的资料与写作围绕着两个广义的
No Ageing in India 案例综述 No Aging in India 案例综述 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 2011 级硕士研究生 冯锦锦 I S B N:9780520224629 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标 题:No Aging in India 副标题:Alzheimer's, The Bad Family, and Other Modern Things 作 者:Lawrence Cohen 出版年:2000 年 1 月 这是一本关于“老年”的书,却题为非老龄化(No Aging),着实让人称怪,却 亦可成为读者阅读的意趣所在。文章虽篇幅冗长,然关注点始终如一:正如作者 科恩(Lawrence Cohen)在前言所作的明示,“我以一个医学人类学家的身份,研 究人们如何看待镶嵌于时间之中的身体与行为,从而理解老年这一概念。”在书的 大部分章节中,科恩不遗余力地赘述着过程,即身体(body)、逻辑(reason)、声 音(voice)及声音之内容被认为具备话语资格的能力,逐渐丧失、颓败的过程。 此外,科恩有意识地区分了“Senility”与“Dementia”,相较于后者作为医学词汇直指 个体病理学,前者所扩充的视角导向了以物质与社会过程各种互动关系所构成的 等级。虽则提出了以上之双概念,却是重罗列而轻分野,科恩并不恭维人类学界 曾盛极一时的二元主义(dualism),强调神经学说与个人化本土知识、家庭与老迈 身体的政治经济不类于楚汉两界。科恩在研究时是尽心尽力的:他希望达到 Geertz 所说的深描,于是试图以质询的过程表达民族志深度而不停留于“田野”(the site) 的进入程度;在不同规模上滚雪球抽样的同时,持续地扩展田野与质询方法直到 详尽本文的核心议题。也正因此,文章有大量的细枝末节,又有不少重言迭叙, 甚至于让科恩联想到了指称印度老人的“bakbak”(反复叙述的疯言疯语)。当然科 恩骄傲地称之为民族志的乐趣与责任所在。本文的资料与写作围绕着两个广义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