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 第四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工作日及其界限 2.绝对剩余价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 三、剩余价值规律 第五节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 3.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的比较 4.计件工资更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剥削 5.“血汗工资制 三、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1.名义工资 2.实际工资 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联系与差别 4.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六节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 一、发行小额股票,推行资本民主化
2.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 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工作日及其界限 2.绝对剩余价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 三、剩余价值规律 第五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 3.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的比较 4.计件工资更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剥削 5.“血汗工资制” 三、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1.名义工资 2.实际工资 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联系与差别 4.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六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 一、发行小额股票,推行资本民主化
二、推行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民主化 三、缩短劳动日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完成世界贫困的成因及我国的减贫成效与经验的一篇总结。 思考题: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如何解决? 2.劳动力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及其关系。 4.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5.根据瑞士银行2008年《全球价格及收入》研究报告反应的情况,我们应如 何看待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四章资本积累 教学目的 掌握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资本积累的实质和一般规 律有关内容及其一般规律,了解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资本积累的实质、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难点: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及其关系、资本有机构成的内通与变动趋势 建议学时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再生产的类型 3.扩大再生产的类型 4.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及其实质 1.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进
二、推行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民主化 三、缩短劳动日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完成世界贫困的成因及我国的减贫成效与经验的一篇总结。 思考题: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如何解决? 2.劳动力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及其关系。 4.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5.根据瑞士银行 2008 年《全球价格及收入》研究报告反应的情况,我们应如 何看待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四章 资本积累 教学目的 掌握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资本积累的实质和一般规 律有关内容及其一般规律,了解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资本积累的实质、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难点: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及其关系、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变动趋势 建议学时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再生产的类型 3.扩大再生产的类型 4.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及其实质 1.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进
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1.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决定的。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 1.资本的技术构成 2.资本的价值构成 3.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的关系 4.资本的有机构成 5.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二、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资本积聚—指个别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 2.资本集中—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 4,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5.资本积累的结果 三、相对过剩人口 1.相对过剩人口 2.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必要性 3.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式 第三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一般规律 1.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 2.资本积累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阅读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欧美国家发 展史,分组讨论决定财言积累和分配的主要因素。 思考题:
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1.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决定的。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 1.资本的技术构成 2.资本的价值构成 3.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的关系 4.资本的有机构成 5.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二、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资本积聚——指个别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 2.资本集中——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 4.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5.资本积累的结果 三、相对过剩人口 1.相对过剩人口 2.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必要性 3.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式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一般规律 1.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 2.资本积累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阅读托马斯▪皮凯蒂的《21 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欧美国家发 展史,分组讨论决定财富积累和分配的主要因素。 思考题:
1.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2.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及其关系。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教学目的 掌握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及其条件,理解经济危机的根源和 物质基础,了解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与基本原理 难点:产业资本循环的过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与实现过程 建议学时 1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单个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 2.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职能形式循环的统 1.货币资本循环 2.生产资本循环 3.商品资本循环 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1.空间上的并存性 2.时间上的继起性 第二节单个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二、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三、预付总资本的周转 四、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五、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2.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及其关系。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教学目的 掌握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及其条件,理解经济危机的根源和 物质基础,了解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与基本原理 难点:产业资本循环的过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与实现过程 建议学时 1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单个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 2.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职能形式循环的统一 1.货币资本循环 2.生产资本循环 3.商品资本循环 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1.空间上的并存性 2.时间上的继起性 第二节 单个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二、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三、预付总资本的周转 四、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五、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 1.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2.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两大部类原理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假定条件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三、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2.实现过程 3.实现条件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二、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 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由学生课下搜集历次主要经济危机及其表现,课堂讨论:发生经济危机的根 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思考题: 1.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4.结合社会总资本简单在生产的实现过程说明其实现条件。 5.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物质基础是什么?其周期性怎样? 6.计算课本例题中第三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结果。 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教学目的 理解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是如何一步一步转化的,掌握生产价格形成 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和超额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 1.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2.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两大部类原理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假定条件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三、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2.实现过程 3.实现条件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二、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 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由学生课下搜集历次主要经济危机及其表现,课堂讨论:发生经济危机的根 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思考题: 1.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4.结合社会总资本简单在生产的实现过程说明其实现条件。 5.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物质基础是什么?其周期性怎样? 6.计算课本例题中第三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结果。 第六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教学目的 理解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是如何一步一步转化的,掌握生产价格形成 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和超额利润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