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练习准确稀释醋酸溶液、标准草溶液的配制。3、练习减量称量。4、练习移液管、容量瓶及比重计的正确的使用。教学方法、手段主要采用讲解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学时数3学时实验用品:仪器:移液管,分析天平,称量瓶,烧杯,容量瓶,比重计,量筒。材料:HC,HeSO4,Hac,CuSO4·5H2O,NaCl,KCl,CaC12,NaHCO3,SbC13浓度的表示方法:一、用固体配制m质x.V剂x:mm液1一x1、质量分数(x)或(w)n溶质(mol)b=溶剂质量(kg)2、质量摩尔浓度(m或b)b=mm×1000M.bV剂m质M质×V剂1000n质(mol)C=V液(L)3物质的量浓度(c)m液C=M质V液m质=c.V液-M质二、用液体或浓溶液配制1、质量分数(十字交叉法)2、物质的量浓度(c)c,=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ViG, = PX×1000*C=CIVCV=c,VM如浓HS04P:1.84,X:98%
2、练习准确稀释醋酸溶液、标准草溶液的配制。 3、练习减量称量。 4、练习移液管、容量瓶及比重计的正确的使用。 教学方法、手段 主要采用讲解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3 学时 实验用品: 仪器:移液管,分析天平,称量瓶,烧杯,容量瓶,比重计,量筒。 材料:HCl,H2SO4,Hac,CuSO4·5H2O,NaCl,KCl,CaCl2,NaHCO3,SbCl3 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用固体配制 1、质量分数(x)或(w) 液 质 m m x = x xV m - = 剂 质 1 . 2、质量摩尔浓度(m 或 b) ( ) ( ) k g n mol b 溶剂质量 溶质 = 质 剂 质 M V m b = 1000 1000 . . 剂 质 = M bV m 3 物质的量浓度(c) ( ) ( ) V L n mol c 液 质 = 质 液 液 M V m c . = m质 =c.V液.M 质 二、 用液体或浓溶液配制 1、质量分数(十字交叉法) 2、物质的量浓度(c) 1 1 2V2 c V = c 2 1 2 1 V V c = c = = 1000 . 1 1 M c c 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如浓 H2SO4 ρ:1.84, X:98 %
c或c, =P-X.1000.Vmc.V液-MV质=-M质V液p.x.1000c = 12 mol. L-l注:市售浓H,SOc=18.4mo1.L浓HC1浓HaPO4 c =14.7mol.L-lc = 16 mol. L-l浓HNO3浓HAc c = 17.5 mol. L-l浓氨水c=14.8mo1.L-l配制方法:1、精略配制仪器:台秤(称固体)、量筒、量杯、烧杯、搅棒、比重计。方法:用固体配制:称固体→溶解→定容(冷后)用液体配制:量浓溶液→混合→定容(冷后)2、准确配制仪器:分析天平、吸量管、移液管、容量瓶。方法:用固体配制:精确称量→溶解→定容一→装瓶用液体配制:吸取浓液→混合→定容一→装瓶3、移液管的洗涤和使用(1)水洗→铬酸洗液洗→水洗→蒸馏水洗→被吸液洗(2)吸取被吸液实验内容:1、用CuS045H20配制0.2mol1.L*CuS0,溶液50mL,(Mcaus04.5H20:249.68)mso0-5,0 - 2 249 68 5k)计算:1000配制:研细一→称量(用台秤)→溶解→定容(量筒、量杯、带刻度烧杯均可)→回收到指定容器中。2、配制2mol.LNaOH溶液100mL100mNaOH =c.V.M=2x× 40 =8(g)1000计算:配制:称量(用玻璃器血)→溶解→冷却一→定容一→回收3、用浓H2SO04配制3mo1.L-H2S04溶液50mlV3. =V, 2 = 50×=8.3(ml)C2=CVVHa SO18.4Ci计算:
质 液 或 质 M V V c c . . .1000. 2 = . .1000 . . cV M V 液 质= 注:市售浓 H2SO4 c = 18.4 mol.L-1 浓 HCl c = 12 mol.L-1 浓 H3PO4 c = 14.7 mol.L-1 浓 HNO3 c = 16 mol.L-1 浓 HAc c = 17.5 mol.L-1 浓氨水 c = 14.8 mol.L-1 配制方法: 1、精略配制 仪器:台秤(称固体)、量筒、量杯、烧杯、搅棒、比重计。 方法:用固体配制:称固体→溶解→定容(冷后) 用液体配制:量浓溶液→混合→定容(冷后) 2、准确配制 仪器:分析天平、吸量管、移液管、容量瓶。 方法:用固体配制:精确称量→溶解→定容→装瓶 用液体配制:吸取浓液→混合→定容→装瓶 3、移液管的洗涤和使用 (1) 水洗→铬酸洗液洗→水洗→蒸馏水洗→被吸液洗 (2) 吸取被吸液 实验内容: 1、用 CuSO4.5H2O 配制 0.2mol.L-1 CuSO4溶液 50mL,(MCuSO4.5H2O :249.68) 计算: m (g) CuSO H O 249.68 2.5 1000 50 . 0.2 4 5 2 = = 配制:研细→称量(用台秤)→溶解→定容(量筒、量杯、带刻度烧杯均可)→回收到 指定容器中。 2、配制 2mol.L-1 NaOH 溶液 100mL 计算: m cV M (g) NaOH 40 8 1000 100 = . . = 2 = 配制:称量(用玻璃器皿)→溶解→冷却→定容→回收 3、用浓 H2SO4配制 3mol.L-1 H2SO4溶液 50mL 计算: 2 1 2 1 V V c = c (ml) c c V V H SO 8.3 18.4 3 50 1 2 2 4 2 = = =
配制:量取浓HS0(用10ml量筒)→混合(入适量水中)→冷却→定容→回收4、由2mol.LHAc溶液配制50ml0.200mo1.LHAc溶液N=1 = 0 20 5 0m)c50*2.000计算:cV=cV配制:吸取浓HAc5.OmL(用吸量管)→注入容量瓶→稀释→摇晃→定容-→回收不要把吸取的浓HAc溶液倒入烧杯经稀释后再转入容量瓶,多此一举,而且溶质会有损失。注意事项:硫酸溶液的安全配制,容量瓶、吸量管及量简的正确使用。【实验习题】参考答案1、(1)不用。因内壁有水不影响浓度,最后还得用水定容。(2)不用。因用被稀释液洗涤,内壁沾有溶质,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变大。2、(1)因移液管和吸量管口都小,不能用洗涤剂和毛刷洗,只能用铬酸洗液或王水洗然后依次用水和蒸馏水冲净。(2)吸取溶液前要用被吸液洗涤,防止移液管内壁的水将被吸液稀释,使所配溶液浓度变小。3、不对。一般溶液配制时用台秤称固体即可,不必用分析天平;用量筒量足(与所配溶液体积相同的)水直接溶解配成,会使溶液浓度变小。(这样配成的实际是质量摩尔浓度,而不是物质的量浓度实验五滴定操作实验目的:1、掌握酸式和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排气法和使用方法2、继续练习移液管的洗涤和使用3、练习滴定操作4、学会滴定终点的判断。教学方法、手段主要采用讲解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学时数3学时
配制:量取浓 H2SO4(用 10ml 量筒)→混合(入适量水中)→冷却→定容→回收 4、由 2mol.L-1 HAc 溶液配制 50ml 0.200mol.L-1 HAc 溶液 计算: 1 1 2V2 c V = c (ml) c c V V 5.00 2.000 0.200 50 1 2 1 = 2 = = 配制:吸取浓 HAc5.0mL(用吸量管)→注入容量瓶→稀释→摇晃→定容→回收 不要把吸取的浓 HAc 溶液倒入烧杯经稀释后再转入容量瓶,多此一举,而且溶质会 有损失。 注意事项: 硫酸溶液的安全配制,容量瓶、吸量管及量筒的正确使用。 【实验习题】参考答案 1、(1)不用。因内壁有水不影响浓度,最后还得用水定容。 (2)不用。因用被稀释液洗涤,内壁沾有溶质,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变大。 2、(1)因移液管和吸量管口都小,不能用洗涤剂和毛刷洗,只能用铬酸洗液或王水洗, 然后依次用水和蒸馏水冲净。 (2)吸取溶液前要用被吸液洗涤,防止移液管内壁的水将被吸液稀释,使所配溶液 浓度变小。 3、 不对。一般溶液配制时用台秤称固体即可,不必用分析天平;用量筒量足(与所配 溶液体积相同的)水直接溶解配成,会使溶液浓度变小。(这样配成的实际是质量摩尔 浓度,而不是物质的量浓度) 实验五 滴定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酸式和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排气法和使用方法 2、继续练习移液管的洗涤和使用 3、练习滴定操作 4、学会滴定终点的判断。 教学方法、手段 主要采用讲解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3 学时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H+OH=H20nC酸×V酸=mC碱×V碱碱滴定酸:选酚酞作指示剂(pH=8.0-10.0;无色→微红色)酸滴定碱:选甲基橙作指示剂(pH=3.0一4.4;黄(pH>4.4)→橙色(pH<3.0)基本操作:1、滴定管的洗涤、排气和使用酸管:水洗(→铬酸洗液→水洗→)蒸馏水洗→滴定液洗→装液→赶气泡!(或洗洁精)除油→检漏碱管:水洗→铬酸洗液→水洗一→蒸馏水洗→滴定液洗一→装液→赶气泡(或洗洁精)2、滴定操作(1)调“零”在0.00刻度处(或零以下附近刻度处)。(2)滴定管中装入滴定液,锥形瓶中加入被滴定液。(3)滴定、读数、记录。实验内容:一、用NaOH溶液滴定HC1溶液在洁净的锥形瓶中,移入25.00mL0.1mo1.L"HC1,加入2滴酚酰试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消失),记下Vaol。(表2—3)平行做3次,每2次Na0H值相差不大于0.04mL(2滴)二、用HC1溶液滴定NaOH溶液在洁净的锥形瓶中,移入25.00mL0.1mo1.LNaOH,加入1滴甲基橙指示剂,用0.1mo1.L"HC1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终点)为止,记下记下Vc。(表2一4)三、数据记录3编号12平均值项目
实验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 H + + OH- = H2O nC酸 V酸=mC碱 V碱 碱滴定酸:选酚酞作指示剂(pH=8.0-10.0;无色→微红色) 酸滴定碱:选甲基橙作指示剂(pH=3.0-4.4;黄(pH >4.4) →橙色(pH<3.0) 基本操作: 1、滴定管的洗涤、排气和使用 酸管:水洗(→铬酸洗液→水洗→)蒸馏水洗→滴定液洗→装液→赶气泡 ↓ (或洗洁精) 除油→检漏 碱管:水洗→铬酸洗液→水洗→蒸馏水洗→滴定液洗→装液→赶气泡 (或洗洁精) 2、滴定操作 (1)调“零”在 0.00 刻度处(或零以下附近刻度处)。 (2)滴定管中装入滴定液,锥形瓶中加入被滴定液。 (3)滴定、读数、记录。 实验内容: 一、用 NaOH 溶液滴定 HCl 溶液 在洁净的锥形瓶中,移入 25.00mL0.1mol.L-1 HCl,加入 2 滴酚酞试剂,用 NaOH 溶液 滴定至微红色(30s 不消失),记下 VNaOH。 (表 2-3) 平行做 3 次,每 2 次 NaOH 值相差不大于 0.04mL (2 滴) 二、用 HCl 溶液滴定 NaOH 溶液 在洁净的锥形瓶中,移入 25.00mL0.1mol.L-1 NaOH,加入 1 滴甲基橙指示剂,用 0.1mol.L-1 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终点)为止,记下记下 VHCl 。(表 2- 4) 三、数据记录 编号 项目 1 2 3 平 均 值
取HC1V/mL25.0025.0025.00耗NaOHV/mLNaOH浓度3编号12平均值项目取NaOHV/mL25.0025.0025.00耗HC1V/mLHC1浓度【思考题】参考解答1、答: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被取液润洗,是防止滴定管,移液管内壁残留的蒸馏水将被取液稀释;而锥形瓶不用,只要用蒸馏水洗净即可,若用被滴液洗了,内壁已沾有被滴液,等于多移取了被滴液,会多消耗滴定剂,造成系统误差。2、答:强酸和强碱滴定时,完全中和生成盐和水,pH=7,此时为“等当点”(nC酸×V酸=mC减×V;或称等物质的量),但很难找到一种指示剂恰在此时改变颜色来指示“等当点”的到来。于是就选择在等当点附近可发生颜色变化的酸碱指示剂作为滴定终点的判断。通常用HC1滴定NaOH可选甲基橙。pH=3.0时为橙色,这是因为多加的少量酸不致引起太大的滴定误差;同理;用NaOH滴定HC1时,选酚酰指示剂,pH=10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这是因为多加的少量碱也不致造成太大的误差(关于这方面的误差可用计算来说明)3、答:滴定管应精确到小数点后第2位,有效数字通常为4位。移液管有效数字应为4位:如25.00mL,20.00mL;容量瓶为量入容器,有效数字也应为4位,如50.00mL,25.00mL。以上三种仪器小数点后要均为2位,保持精确度一致。4、答:可减小系统误差:因同一支滴定管上下粗细,刻度的精度可能有差别,若滴定时不分上下(指起点),会造成操作误差。减小读数和仪器造成的误差,便于读数和计算,若在0.00以下,两次读数误差可能大些。5、答:有气泡存在时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影响结果较为复杂:若滴定前有气泡
取 HCl V/mL 25.00 25.00 25.00 耗 NaOH V/mL NaOH 浓度 编号 项目 1 2 3 平 均 值 取 NaOH V/mL 25.00 25.00 25.00 耗 HCl V/mL HCl 浓度 【思考题】参考解答 1、答: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被取液润洗,是防止滴定管,移液管内壁残留的蒸馏水 将被取液稀释;而锥形瓶不用,只要用蒸馏水洗净即可,若用被滴液洗了,内壁已沾有 被滴液,等于多移取了被滴液,会多消耗滴定剂,造成系统误差。 2、答:强酸和强碱滴定时,完全中和生成盐和水,pH=7,此时为“等当点” ( nC酸 V酸=mC碱 V碱 ;或称等物质的量),但很难找到一种指示剂恰在此时改变颜色 来指示“等当点”的到来。于是就选择在等当点附近可发生颜色变化的酸碱指示剂作为 滴定终点的判断。通常用 HCl 滴定 NaOH 可选甲基橙。pH=3.0 时为橙色,这是因为多加 的少量酸不致引起太大的滴定误差;同理;用 NaOH 滴定 HCl 时,选酚酞指示剂,pH= 10 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这是因为多加的少量碱也不致造成太大的误差(关于这 方面的误差可用计算来说明) 3、答:滴定管应精确到小数点后第 2 位,有效数字通常为 4 位。 移液管有效数字应为 4 位:如 25.00mL, 20.00mL;容量瓶为量入容器,有效数字也 应为 4 位,如 50.00mL, 25.00mL。 以上三种仪器小数点后要均为 2 位,保持精确度一致。 4、答:可减小系统误差:因同一支滴定管上下粗细,刻度的精度可能有差别,若 滴定时不分上下(指起点),会造成操作误差。减小读数和仪器造成的误差,便于读数 和计算,若在 0.00 以下,两次读数误差可能大些。 5、答:有气泡存在时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影响结果较为复杂:若滴定前有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