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英文名称:AnalyticalChemistryExperiment课程代码:03072106课程总学时:64学时(第一学期:32,第二学期:32)课程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师范,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树立“量”的概念,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实验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通过自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后续课程和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总学时:64(师范64,非师30),实验课具体分配如下:第一学期学时数:32学时实验序号实验学时数内容实验一3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及滴定分析基础操作(观看录象)3实验二称量练习4实验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3实验四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3实验五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3实验六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3实验七考核(分析天平、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实验八4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3实验九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3实验十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和过氧化氢含量测定合计32第二学期学时数:32学时实验序号内容实验学时数4实验十一SnC12-TiC13-K2Cr20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无汞法)6实验十二Na2S20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2实验十三重量分析基本操作(观看录象)3实验十四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基本条件实验3实验十五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工作曲线绘制及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3实验十六NH3和NH4C1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设计实验)5实验十七g-EDTA溶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设计实验)6实验十八陈醋的色素去除及醋中总酸度测定(综合实验)合计32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代码:03072106 课程总学时:64学时(第一学期:32,第二学期:32) 课程学分:2 适用专业:化学(师范,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分析化学理论 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 论的理解,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树立“量”的概念,运用误差理 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实验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学会正确合理地 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通过自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后续 课程和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64(师范64,非师30),实验课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学期学时数:32学时 实验序号 内 容 实验学时数 实验一 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及滴定分析基础操作(观看录象) 3 实验二 称量练习 3 实验三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4 实验四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3 实验五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3 实验六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3 实验七 考核(分析天平、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3 实验八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4 实验九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3 实验十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和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3 合 计 32 第二学期学时数:32学时 实验序号 内 容 实验学时数 实验十一 SnCl2-TiCl3-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无汞法) 4 实验十二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 6 实验十三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观看录象) 2 实验十四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基本条件实验 3 实验十五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工作曲线绘制及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3 实验十六 NH3和NH4Cl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设计实验) 3 实验十七 g-EDTA溶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设计实验) 5 实验十八 陈醋的色素去除及醋中总酸度测定(综合实验) 6 合 计 32
实验一: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及滴定分析基础操作(3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化学分析基本操作要求2、了解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讲授内容:1、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要求2、实验室基本常识实验二称量练习(3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电子天平的工作原理2、掌握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讲授内容:1、电子天平的工作原理2、称量方法一一直接称量法:固定称量法:递减称量法3、电子天平的使用规则实验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4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2、掌握酸碱标准溶液配制方法3、掌握酸、碱滴定管的使用方法4、通过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初步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及终点的判断讲授内容:1、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2、酸碱标准溶液配制方法3、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正确操作4、指示剂的选择及终点的判断1实验四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3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理解标定原理的概念2、3、掌握标定酸、碱常用的基准物质讲授内容:1、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方法间接方法(标定法)2、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3、数据处理实验五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3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操作2、掌握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原理讲授内容:1、容量瓶、移液管使用的正确操作方法容量瓶移液管2、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原理3、指示剂的选择4、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实验六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3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2、掌握终点颜色的判断讲授内容:1、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2、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基本操作步骤
实验一 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及滴定分析基础操作(3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分析基本操作要求 2、了解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讲授内容: 1、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要求 2、实验室基本常识 实验二 称量练习 (3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电子天平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 讲授内容: 1、电子天平的工作原理 2、称量方法——直接称量法;固定称量法;递减称量法 3、电子天平的使用规则 实验三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4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酸碱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3、掌握酸、碱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4、通过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初步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及终点的判断 讲授内容: 1、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 2、酸碱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3、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4、指示剂的选择及终点的判断. | 实验四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3学时) 教学要求: 1、 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理解标定原理的概念 3、 掌握标定酸、碱常用的基准物质 讲授内容: 1、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直接方法 间接方法(标定法) 2、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 3、数据处理 实验五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3学时) 教学要点: 1、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操作 2、掌握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原理 讲授内容: 1、容量瓶、移液管使用的正确操作方法 容量瓶 移液管 2、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原理 3、指示剂的选择 4、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实验六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3学时) 教学要点: 1、掌握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 2、掌握终点颜色的判断 讲授内容: 1、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 2、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基本操作步骤
3、终点颜色的判断4、测定结果的正确计算实验七考核(分析天平、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3学时)考核目的:1、考查学生对称量、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2、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实验八,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4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原理和方法2、掌握金属指示剂的选择与使用3、了解水的总硬度的测定意义及表示方法4、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的原理和方法讲授内容:1、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2、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原理3、金属指示剂的选择与使用4、测定水的总硬度的原理和方法实验九铅、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3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控制酸度进行多种金属混合离子连续滴定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二甲酚橙的使用条件及颜色变化讲授内容:1、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一一酸度法:酸效应曲线2、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原理和方法3、二甲酚橙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及颜色变化实验十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和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测定(3学时)教学要点:1、了解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2、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原理及方法3、掌握利用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和方法讲授内容: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原理和方法3、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原理和方法4、高锰酸钾自身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十一SnC12-TiC13-K2Cr20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无汞法)(4学时)教学要点:1、了解铁矿石溶解的方法2、掌握K2Cr20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无汞法)3、掌握K2Cr207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讲授内容:1、K2Cr207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2、铁矿石的溶解、预处理方法3、K2Cr20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十二Na2S20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6学分)教学要求:1、掌握Na2S203标准溶液的配制2、掌握用K2Cr207标定Na2S203溶液的反应条件和滴定操作3、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讲授内容:1、Na2S203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2、K2Cr207标定Na2S203溶液的反应条件和滴定操作
3、终点颜色的判断 4、测定结果的正确计算 实验七 考核(分析天平、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3学时) 考核目的: 1、考查学生对称量、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2、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实验八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4学时) 教学要点: 1、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金属指示剂的选择与使用 3、了解水的总硬度的测定意义及表示方法 4、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的原理和方法 讲授内容: 1、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2、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原理 3、金属指示剂的选择与使用 4、测定水的总硬度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九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3学时) 教学要点: 1、掌握控制酸度进行多种金属混合离子连续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二甲酚橙的使用条件及颜色变化 讲授内容: 1、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酸度法;酸效应曲线 2、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原理和方法 3、二甲酚橙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及颜色变化 实验十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和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测定(3学时) 教学要点: 1、了解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 2、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原理及方法 3、掌握利用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讲授内容: 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 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原理和方法 3、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原理和方法 4、高锰酸钾自身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实验十一 SnCl2-TiCl3-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无汞法)(4学时) 教学要点: 1、了解铁矿石溶解的方法 2、掌握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无汞法) 3、掌握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讲授内容: 1、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铁矿石的溶解、预处理方法 3、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十二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6学分) 教学要求: 1、掌握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 2、掌握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反应条件和滴定操作 3、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讲授内容: 1、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反应条件和滴定操作
3、Na2S203标准溶液标定I2的方法4、铜盐中铜含量测定的原理和反应条件的控制5、干扰离子的消除实验十三重量分析基本操作规(观看录象)(2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2、实验室安全及注意事项实验十四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基本条件实验(3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3、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4、掌握吸收曲线的绘制及基本反应条件的确定讲授内容:1、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实验原理2、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及正确操作3、吸收曲线的绘制方法4、基本反应条件(1)显色剂用量的确定(2)溶液适宜酸度范围的确定(3)络合物稳定性的研究(4)显色时间的确定实验十五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工作曲线绘制及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3学时)教学要求:1、进一步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2、掌握工作曲线绘制及未知铁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讲授内容:1、工作曲线的绘制原理和意义2、未知铁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方法3、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十六NH3和NH4C1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设计实验)(3学时)教学要求:1、初步学会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设计试验方案2、初步学会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3、正确选择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4、掌握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评价讲授内容:1、酸碱混合液中各组分测定原理和方法2、指示剂的选择3、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4、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评价实验十七Mg-EDTA溶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设计实验)(5学时)教学要求:1、初步学会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设计试验方案2、初步学会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3、正确选择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4、掌握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评价讲授内容:1、配位滴定中准确滴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原理和方法2、指示剂的选择3、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4、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评价实验十八陈醋的色素去除及醋中总酸度测定(综合实验)(6学时)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3、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I2的方法 4、铜盐中铜含量测定的原理和反应条件的控制 5、干扰离子的消除 实验十三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规(观看录象)(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2、实验室安全及注意事项 实验十四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基本条件实验(3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 3、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4、掌握吸收曲线的绘制及基本反应条件的确定 讲授内容: 1、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实验原理 2、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及正确操作 3、吸收曲线的绘制方法 4、基本反应条件 (1)显色剂用量的确定 (2)溶液适宜酸度范围的确定 (3)络合物稳定性的研究 (4) 显色时间的确定 实验十五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工作曲线绘制及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3学时)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掌握工作曲线绘制及未知铁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讲授内容: 1、工作曲线的绘制原理和意义 2、未知铁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方法 3、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实验十六 NH3和NH4Cl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设计实验)(3学时)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设计试验方案 2、初步学会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3、正确选择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 4、掌握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评价 讲授内容: 1、酸碱混合液中各组分测定原理和方法 2、指示剂的选择 3、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4、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评价 实验十七 Mg-EDTA溶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设计实验)(5学时)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设计试验方案 2、初步学会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3、正确选择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 4、掌握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评价 讲授内容: 1、配位滴定中准确滴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原理和方法 2、指示剂的选择 3、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4、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评价 实验十八 陈醋的色素去除及醋中总酸度测定(综合实验)(6学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2、了解、学习样品前处理方法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试验方案4、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内容:1、文献资料中有关色素去除的方法2、采用活性碳脱除色素,影响脱色的因素3、陈醋中总酸度测定的原理4、正交试验方案的设计5、指示剂的选择6、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7、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评价考核方式:考查。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80%,考核或综合能力成绩占20%。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以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计算机为先修课,通过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实验技能,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相关内容,为今后学习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打下基础。四、教材与参考资料推荐教材: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实验辅助教材:[1]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辅助教材),刘玲,韦寿莲,赵建芬,张素斌,严子军编著:肇庆学院印刷,2009年9月。[2] 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指导,韦寿莲,刘玲,严子军,赵建芬编著。肇庆学院印刷,2007年。[3]大学化学应用性综合实验,肇庆学院分析教研组编肇庆学院印刷,2009年9月。参考资料:[1]分析化学实验,容庆新等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2[2]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浙江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5]分析化学实验,天津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相关网络资源:[1]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网站(http://210.38.177.32)[2]】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超星数字图书馆网址:http://book.sslibrary.com/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化学在线网址:http://www.chemonline.net/
2、了解、学习样品前处理方法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试验方案 4、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授内容: 1、文献资料中有关色素去除的方法 2、采用活性碳脱除色素,影响脱色的因素 3、陈醋中总酸度测定的原理 4、正交试验方案的设计 5、指示剂的选择 6、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7、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评价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80%,考核或综合能力成绩占20%。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计算机为先修课,通过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实验技能,进一步学习本课 程相关内容,为今后学习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打下基础。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0 实验辅助教材: [1] 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辅助教材),刘玲,韦寿莲,赵建芬,张素斌,严子军编著. 肇庆学 院印刷,2009年9 月。 [2] 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指导,韦寿莲,刘玲,严子军,赵建芬编著. 肇庆学院印刷,2007年。 [3] 大学化学应用性综合实验,肇庆学院分析教研组编. 肇庆学院印刷,2009年9月。 参考资料: [1] 分析化学实验,容庆新等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2 [2]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浙江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89 [5] 分析化学实验,天津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相关网络资源: [1] 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网站(http://210.38.177.32) [2] 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超星数字图书馆网址:http://book.sslibrary.com/ 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化学在线网址:http://www.chemonli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