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衢州卷) 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这是一次语文学习活动,它将全面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它将记录你的自信和沉着。请 仔细申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温馨提示: 1.全卷满分为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四大题,25小题 2.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答题卷共5页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爱是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但若不精心培育,花儿就会(u)(1)_萎。爱 (jng)_(2)莹的露珠,美丽纯净,令人怜爱,但若没有心灵甘露的不斷滋(run)_(③)_,大自 然的阳光就会使之破(sui)_(4)_。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2006年5月15日,世界休闲博览会衢州城市日活动在杭州休博园圣马可广场隆重举行。衢州是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堿市,具有集古城文化底鲔和江南山水风光于一体。举办本次活动,就 是要更好地向海内外展示衢州的清山绿水、风土人情和灿烂文化,就是要广泛地向人们①休困理念, 2)健康生活,_③_“神奇山水,名城衢州”的旅游品牌 (1)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改正 (2)文中加点部分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3)根据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A、打响B、传播C、倡导 3.古诗文名句默写。(①一⑤题必做,⑥⑦两题任选一题)(8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⑤登上高山,极目远望,诗人往往诗兴大发。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最高层”,杜甫在《望岳》中说:“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春景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⑦请写出古诗文中体现农村和谐生活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语试第1页(共6页)
语试 第1页(共 6 页) 浙江省 2006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衢州卷) 语 文 试 卷 亲爱的同学,这是一次语文学习活动,它将全面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它将记录你的自信和沉着。请 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温馨提示: 1. 全卷满分为 150 分(含书写分 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共 6 页,有四大题,25 小题。 2. 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答题卷共 5 页。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爱是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但若不精心培育,花儿就会(kū) ⑴ 萎。爱是 (jīng) ⑵ 莹的露珠,美丽纯净,令人怜爱,但若没有心灵甘露的不断滋(rùn) ⑶ ,大自 然的阳光就会使之破(suì) ⑷ 。 2.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 分) 2006 年 5 月 15 日,世界休闲博览会衢州城市日活动在杭州休博园圣马可广场隆重举行。衢州是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集古城文化底蕴和江南山水风光于一体。举办本次活动,就 是要更好地向.海内外展示衢州的清山绿水 ............、风土人情和灿烂文化,就是要广泛地向人们 ① 休闲理念, ② 健康生活, ③ “神奇山水,名城衢州”的旅游品牌。 (1)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改正。 (2)文中加点部分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3)根据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A、打响 B、传播 C 、倡导 3.古诗文名句默写。(①—⑤题必做,⑥⑦两题任选一题 ....)(8 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 ▲ 。 (《论语》) ② ▲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③ ▲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 ⑤登上高山,极目远望,诗人往往诗兴大发。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最高层”,杜甫在《望岳》中说:“ ▲ , ▲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春景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⑦请写出古诗文中体现农村和谐生活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4.根据下列名著填空。(3分) 《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名人传》 名著中总有许多情感或精神令我们感动不已。《傅雷家书》,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对儿 子真挚的爱:《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感受到流落荒岛的鲁滨逊积极乐观、永不放弃的精神; 让我们感受到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某班正在开展“身边细节看荣辱”的主题教育,他们首先围绕“让座”话题展开。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同 学,请你参与以下活动。(6分) (1)分析图表。从下面这份关于“让座”的调查统计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秉公交车时如有年纪大、身体不好的老人,你每次都主动让座吗? 5044 38 大多数时候有时 34920人香加调/ (2)发表看法。调查中有人说:“你也花了钱,我也花了钱,凭什么我给你让座?”你觉得他这种说法 有道理吗?为什么? (3)拟写标语。请你为公交公司拟写一条有关“让座”的宣传语。 、现代文阅读(33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6题。 (一)(18分) 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语试第2页(共6页
语试 第2页(共 6 页) 4. 根据下列名著填空。(3 分) 《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名人传》 名著中总有许多情感或精神令我们感动不已。《傅雷家书》,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对儿 子真挚的爱;《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感受到流落荒岛的鲁滨逊积极乐观、永不放弃的精神;《 (1) 》, 让我们感受到 (2) 。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 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某班正在开展“身边细节看荣辱”的主题教育,他们首先围绕“让座”话题展开。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同 学,请你参与以下活动。(6 分) (1)分析图表。从下面这份关于“让座”的调查统计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发表看法。调查中有人说:“你也花了钱,我也花了钱,凭什么我给你让座?”你觉得他这种说法 有道理吗?为什么? (3)拟写标语。请你为公交公司拟写一条有关“让座”的宣传语。 二、现代文阅读(33 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7—16 题。 (一)(18 分) 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①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的女儿,(A)美丽的西部森林使她岀落得僳仙子一样亭亭玉立,像花 样迷人。18岁那年,为了迎接新生活,她告别父母,来到首都輿斯陆。 ②傍晚,她在公园边散步,远处飘来了美妙的交响乐声。 ③原来是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她挤在人群中,使劲地朝舞台那儿眺望。猛然,她一阵战栗,报 幕员在说什么?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④“下面,请演奏我们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最新作品……这首交响乐的献辞是:献给守林人 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一当她年满18岁的时候。” ⑤达格妮惊呆了。这是给自己的?音乐响起,如梦如幻的旋律似遥远的松涛在蔚蓝的月夜中汹涌,渐 漸,少女的心被震撼了。她虽从未接触过音乐,但这攴曲子所傾诉的感觉、所描述的景象、所传递的语言 她一下子就懂了!那里有西部大森林的幽静、脆美的鸟啼、黎明的雾、枞果的清香、露珠的颤动、溪水的 流唱、松软的草地、云雀疾掠树叶的声音,还有一个拾枞果小女孩颤颤的身影…·她被深深感动了,隐约 想起了什么。 ⑥十年前,她还只是个满头金发的小丫头。秋日的一天,她挎着一只小篮子,在森林里采摘枞果和野 花。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她突然看见一个穿风衣的陌生人在散步,看样子是从城里来的,他看见她便笑了 他们成了好朋友,陌生人非常喜欢她,给她讲故事,帮她摘枞果,采野花,做游戏……·最后,陌生人一直 把她送回家。就要分手了,她恋恋不舍地望着他:我还能再见到您吗?陌生人也有些惆怅,似乎在想心事 末了,他突然神秘一笑:“谢谢你,美丽的孩子,谢谢你给了我快乐和灵感,我也要送你-件礼物—一不 不是现在,大约要十年以后……记住,十年以后!” ⑦达格妮迷惘又用力地点点头。时光荏苒,森林里的枞果熟红了一个又一个秋季,那位陌生人没有再 来…她想,或许人家早就把这事给忘了吧 8此刻,达格妮什厶都明白了。那曾与自己共度一个美好秋日的,就是眼前音乐会的主人:尊敬的爱 德华·格里格先生 ⑨音乐降落时,少女泪流满面,她竭力克制住哽咽,弯下身子,把脸颊埋在双手里。那一刻,她觉得 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⑩0(B)演出结束了,达格妮再也抑馴不仹激动,她像一只蔫红的小鸟,朝着海滩跑去,似泙只有大 海的胸怀,才能接纳自己内卬的澎湃。在海边,在六月的月夜,她大声地笑了 (选自《时文选粹》) 7.选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个划线句任选一句加以评析(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语 言风格等某个角度入手)。(4分) 8.选文③⑤段细腻地描绘了少女达格妮听到音乐时的感受,请从中找出4个表现她心理变化的词语 (4分) 9音乐大师为什么要把音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音乐大师是个怎样的人?(4分) 10.文章最后写“在海边,在六月的月夜,她大声地笑了”,这“笑”中蕴含着女孩怎样的感情? (3分) l1.读罢文章,你的内心必定有所感动,心中有许多话想要倾诉。此时,你想对文中的哪位人物说几 句话?把你想说的写下来。(3分) 语试第3页(共6页
语试 第3页(共 6 页) ①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的女儿,(A)美丽的西部森林使她出落得像仙子一样亭亭玉立,像花 朵一样迷人。18 岁那年,为了迎接新生活,她告别父母,来到首都奥斯陆。 ②傍晚,她在公园边散步,远处飘来了美妙的交响乐声。 ③原来是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她挤在人群中,使劲地朝舞台那儿眺望。猛然,她一阵战栗,报 幕员在说什么?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④“下面,请演奏我们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最新作品……这首交响乐的献辞是:献给守林人 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 18 岁的时候。” ⑤达格妮惊呆了。这是给自己的?音乐响起,如梦如幻的旋律似遥远的松涛在蔚蓝的月夜中汹涌,渐 渐,少女的心被震撼了。她虽从未接触过音乐,但这支曲子所倾诉的感觉、所描述的景象、所传递的语言…… 她一下子就懂了!那里有西部大森林的幽静、脆美的鸟啼、黎明的雾、枞果的清香、露珠的颤动、溪水的 流唱、松软的草地、云雀疾掠树叶的声音,还有一个拾枞果小女孩颤颤的身影……她被深深感动了,隐约 想起了什么。 ⑥十年前,她还只是个满头金发的小丫头。秋日的一天,她挎着一只小篮子,在森林里采摘枞果和野 花。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她突然看见一个穿风衣的陌生人在散步,看样子是从城里来的,他看见她便笑了…… 他们成了好朋友,陌生人非常喜欢她,给她讲故事,帮她摘枞果,采野花,做游戏……最后,陌生人一直 把她送回家。就要分手了,她恋恋不舍地望着他:我还能再见到您吗?陌生人也有些惆怅,似乎在想心事, 末了,他突然神秘一笑:“谢谢你,美丽的孩子,谢谢你给了我快乐和灵感,我也要送你一件礼物——不, 不是现在,大约要十年以后……记住,十年以后!” ⑦达格妮迷惘又用力地点点头。时光荏苒,森林里的枞果熟红了一个又一个秋季,那位陌生人没有再 来……她想,或许人家早就把这事给忘了吧。 ⑧此刻,达格妮什么都明白了。那曾与自己共度一个美好秋日的,就是眼前音乐会的主人:尊敬的爱 德华·格里格先生。 ⑨音乐降落时,少女泪流满面,她竭力克制住哽咽,弯下身子,把脸颊埋在双手里。那一刻,她觉得 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⑩ (B)演出结束了,达格妮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她像一只羞红的小鸟,朝着海滩跑去,似乎只有大 海的胸怀,才能接纳自己内心的澎湃。在海边,在六月的月夜,她大声地笑了…… (选自《时文选粹》) 7.选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文中 A、B 两个划线句任选一句 ....加以评析(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语 言风格等某个角度入手)。(4 分) 8.选文③-⑤段细腻地描绘了少女达格妮听到音乐时的感受,请从中找出 4 个表现她心理变化的词语。 (4 分) 9.音乐大师为什么要把音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音乐大师是个怎样的人?(4 分) 10.文章最后写“在海边,在六月的月夜,她大声地笑了”,这“笑”中蕴含着女孩怎样的感情? (3 分) 11.读罢文章,你的内心必定有所感动,心中有许多话想要倾诉。此时,你想对文中的哪位人物说几 句话?把你想说的写下来。(3 分)
(二)(15分) 牛奶海”露真容 谭正文 ①在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曾描述过鹦鹉罗号遭遇“牛奶海”的奇特故事。无独有 偶,一些航行归来的水手们也声称,他们在夜间目睹过这一景象:一大片海域的海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乳 白色,从各个方向上都可看到。现在,卫星图片终于记录下这一现象。它将帮助科学家弄清楚这一罕见现 象产生的原因 ②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史蒂文·米勒通过对大量卫星图片进行对比,成功地发现了卫星图片 上的一片“白斑”——显示印度洋上一大片发光海域。这次发光现象持续了三个晚上并且其运动轨迹与洋 流流向完全吻合 ③对这一发现给以佐证的是,卫星照片拍摄于1995年,而恰怡在此时,一艘英国货船报告过同一区域 发现过海洋发光现象。 ④4海洋发光现象的成因各不相同。有一种海洋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的尾迹和浪花泡沬里,这主要 是由颗粒很小,一般由大小为0.02-5毫米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 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发出微光。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 有在海面有机槭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这样的海发光通常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⑤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 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光辉。这样的海发光称为弥漫型海 发光 ⑥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蛤等。水母 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某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和氧 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生物通常是孤立地出现,在机槭、化学物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 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⑦科学家还发现,发光细菌等海洋生物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其体内包含着一种称之为荧光素的化学 物质,它在荧光酶这种生物催化剂的催化下,与氧气结合生成氧气荧光素,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光 的形式释放出来,因而就发出了光。 8米勒博士认为,新发现的这片发光海域面积要大得多,细菌总量几乎是正常水平的200倍。专家们 由此推测,这些荧光细菌并不是单独存活的,而是与海洋生物混生,否则不足以维持如此之大数量的细菌 的存活。 ⑨米勒博士的发现再一次证明,人类对神秘的海洋知之甚少。比如,大部分被报告过的海洋发光现象 发生在印度洋,靠近印度尼西亚海岸附近,而这里是海上贸易线路集中的地方。在其他海域发生的海洋发 光现象或其他神秘现象只不过不为人所知罢了。米勒博士等人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 分析卫星拍摄到的照片拔到解释这一现象的答案。 (选自《百科知识》) 语试第4页(共6页
语试 第4页(共 6 页) (二)(15 分) “牛奶海”露真容 谭正文 ①在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曾描述过鹦鹉罗号遭遇“牛奶海”的奇特故事。无独有 偶,一些航行归来的水手们也声称,他们在夜间目睹过这一景象:一大片海域的海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乳 白色,从各个方向上都可看到。现在,卫星图片终于记录下这一现象。它将帮助科学家弄清楚这一罕见现 象产生的原因。 ②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史蒂文·米勒通过对大量卫星图片进行对比,成功地发现了卫星图片 上的一片“白斑”——显示印度洋上一大片发光海域。这次发光现象持续了三个晚上并且其运动轨迹与洋 流流向完全吻合。 ③对这一发现给以佐证的是,卫星照片拍摄于 1995 年,而恰恰在此时,一艘英国货船报告过同一区域 发现过海洋发光现象。 ④海洋发光现象的成因各不相同。有一种海洋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的尾迹和浪花泡沫里,这主要 是由颗粒很小,一般由大小为 0.02—5 毫米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 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发出微光。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 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这样的海发光通常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⑤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 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光辉。这样的海发光称为弥漫型海 发光。 ⑥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蛤等。水母 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某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和氧 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生物通常是孤立地出现,在机械、化学物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 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⑦科学家还发现,发光细菌等海洋生物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其体内包含着一种称之为荧光素的化学 物质,它在荧光酶这种生物催化剂的催化下,与氧气结合生成氧气荧光素,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光 的形式释放出来,因而就发出了光。 ⑧米勒博士认为,新发现的这片发光海域面积要大得多,细菌总量几乎是正常水平的 200 倍。专家们 由此推测,这些荧光细菌并不是单独存活的,而是与海洋生物混生,否则不足以维持如此之大数量的细菌 的存活。 ⑨米勒博士的发现再一次证明,人类对神秘的海洋知之甚少。比如,大部分被报告过的海洋发光现象 发生在印度洋,靠近印度尼西亚海岸附近,而这里是海上贸易线路集中的地方。在其他海域发生的海洋发 光现象或其他神秘现象只不过不为人所知罢了。米勒博士等人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 分析卫星拍摄到的照片找到解释这一现象的答案。 (选自《百科知识》)
12.在文中,人们目睹到的“牛奶海”是一种什么景象?“露真容”又指什么?(4分) 13.选文开头提到“牛奶海”的故事并且对“牛奶海”景象进行描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4.认真阅读④一⑥段,筛选有关信息,完成下表:(3分) 类别 成因 发光特点 海洋 (1) 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由无数白色、浅绿色或浅红色 发光 的闪光组成 现象 弥漫型 (2) 强度较弱,呈乳白色 闪光型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引 (3)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⑦段的主要内容。(3分) 16.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科学家们严谨执著的科学态度?(3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4题 (一)(12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冋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舂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或王命急宣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每至晴初霜旦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9.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分) 20.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2分) (二)(10分) 画地学书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2,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幼敏 悟过人,读书辄5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 语试第5页(共6页
语试 第5页(共 6 页) 12.在文中,人们目睹到的“牛奶海”是一种什么景象?“露真容”又指什么?(4 分) 13.选文开头提到“牛奶海”的故事并且对“牛奶海”景象进行描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分) 14.认真阅读④—⑥段,筛选有关信息,完成下表:(3 分) 海洋 发光 现象 类别 成因 发光特点 (1) 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 由无数白色、浅绿色或浅红色 的闪光组成 弥漫型 (2) 强度较弱,呈乳白色 闪光型 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引 起 (3)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⑦段的主要内容。(3 分) 16.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科学家们严谨执著的科学态度?(3 分) 三、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7—24 题。 (一)(12 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或.王命急宣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每至.晴初霜旦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9.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 分) 20.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2 分) (二)(10分) 画地学书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①,守节自誓②,亲诲③之学。家贫,至以荻④画地学书。幼敏 悟过人,读书辄⑤成诵。及冠⑥,嶷然有声⑦。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⑧,见义勇为,虽机阱⑨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