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继续生存的机会 潘文石 主持人: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世纪大讲堂》欢迎您,这个节目已经播出 了半年以上,好多人来信说,你们这个节目嘉宾我算了一下,大概有两类,一类 是讲经济建设,一类是讲文化建设,那从来呢,都没有找一位讲环保或者讲动物 保护的嘉宾,今天主持人阿忆就给大家请来一位专门讲保护大熊猫的教授,他是 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教授,叫潘文石,好,有请潘教授上场。谢谢您,欢迎您,请 坐 潘文石:谢谢大家 主持人:潘教授拿的这本书,据说是刚刚在北大出版社出版的您研究熊猫的 个系统结论的一本书,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潘文石:今天八点半才开始拿来的,就这么一本,但很快就会发行,大概在6 月8日的时候,会向全球发行,因为新华社都已经把这个东西用八种文字公布出 去了,但是,我想作为我今天一个演讲的题目,就是"继续生存的机会"。 主持人:正好今天潘教授讲演的题目,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实际前面应该加 个主语,"大熊猫继续生存的机会 潘文石:是。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潘教授,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契机开始研究大熊猫的, 我指的是野外研究。 潘文石:是的,我原来并不做大熊猫的硏究,我从小就是属于那种特别喜欢 户外活动的,比方我20岁,在北大念三年级的时候,就攀登珠穆朗玛峰,但是 上不去,因为不行,我喜欢这些,可我真的很喜欢 主持人:那是哪一个年代? 潘文石:1958年开始准备,然后到1961年才结束,就经历了好几年,但是 真正在珠穆朗玛峰生活了九个月,十个月,这么一个情况。所以说,我从小喜欢 这样一些活动。 主持人:但是去珠穆朗玛峰一定是找不到熊猫的,那您做野外考察熊猫是从 什么时候开始的? 潘文石:1980年,因为我在这之前,做很多实验室的研究,那些研究显然跟 传染病、跟免疫学有关系,但从本性来说,我总觉得,野外对我更合适,1980 年有一个机会,因为1980年是中国的早春天气,充满了一种有个人可以挑选的 余地,正好有一个机会,有一个国际组织希望组织一个科学的队伍,来参与大熊
大熊猫继续生存的机会 潘文石 主持人: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世纪大讲堂》欢迎您,这个节目已经播出 了半年以上,好多人来信说,你们这个节目嘉宾我算了一下,大概有两类,一类 是讲经济建设,一类是讲文化建设,那从来呢,都没有找一位讲环保或者讲动物 保护的嘉宾,今天主持人阿忆就给大家请来一位专门讲保护大熊猫的教授,他是 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教授,叫潘文石,好,有请潘教授上场。谢谢您,欢迎您,请 坐。 潘文石:谢谢大家。 主持人:潘教授拿的这本书,据说是刚刚在北大出版社出版的您研究熊猫的 一个系统结论的一本书,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潘文石:今天八点半才开始拿来的,就这么一本,但很快就会发行,大概在 6 月 8 日的时候,会向全球发行,因为新华社都已经把这个东西用八种文字公布出 去了,但是,我想作为我今天一个演讲的题目,就是"继续生存的机会"。 主持人:正好今天潘教授讲演的题目,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实际前面应该加 一个主语,"大熊猫继续生存的机会"。 潘文石:是。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潘教授,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契机开始研究大熊猫的, 我指的是野外研究。 潘文石:是的,我原来并不做大熊猫的研究,我从小就是属于那种特别喜欢 户外活动的,比方我 20 岁,在北大念三年级的时候,就攀登珠穆朗玛峰,但是 上不去,因为不行,我喜欢这些,可我真的很喜欢。 主持人:那是哪一个年代? 潘文石:1958 年开始准备,然后到 1961 年才结束,就经历了好几年,但是 真正在珠穆朗玛峰生活了九个月,十个月,这么一个情况。所以说,我从小喜欢 这样一些活动。 主持人:但是去珠穆朗玛峰一定是找不到熊猫的,那您做野外考察熊猫是从 什么时候开始的? 潘文石:1980 年,因为我在这之前,做很多实验室的研究,那些研究显然跟 传染病、跟免疫学有关系,但从本性来说,我总觉得,野外对我更合适,1980 年有一个机会,因为 1980 年是中国的早春天气,充满了一种有个人可以挑选的 余地,正好有一个机会,有一个国际组织希望组织一个科学的队伍,来参与大熊
猫的研究,就在卧龙。我的状况呢,就是这样,因为我当时是40多岁,40出头 些,然后我因为做了一些免疫学和传染病的研究,还颇有成绩,然后我的背景, 包括珠穆朗玛峰这样的冒险活动,我都参加过,所以我当然是很快就给选为中国 科学家之一,我就开始进入卧龙研究大熊猫。 主持人: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呢,整整21年了。21年当中,我不知道有 没有您碰到过极其艰苦的局面,然后产生了动摇,说我放弃了,我不研究了,还 是回到我的实验室吧 潘文石:有,最重要的动摇是在卧龙,1980年进去,到1983年的春天,只 有几个月之后,因为我们给大熊猫带上无线电颈圈,然后放到野外去,每天都要 用无线电来跟踪,然后一个月有五天五夜要生活在野外,生活在海拔3000多米 的高山上,积雪很厚,因为那个地方,是非常非常冷,那么我有一天,就开始生 病、感冒了,到了第三天,有人去接我的时候,我就下来,下来在经过一个悬崖 的时候,我不幸摔下去了,摔下去之后,正好从悬崖上有一棵小小的杜鹃树,杜 鹃花生出来,我赶紧抓住杜鹃花的枝条,才没给摔下去,摔下去大概至少有20 几米,因为整个斜坡大概200多米,非常陡峭的一些岩石坡,我摔下去之后, 可是我死命抱住这个地方,就差点昏过去了,因为我就张着嘴,哈,哈,不断地 吸气,估计吧,可能三十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我站起来之后,觉得我的肛门 周围都是黏黏糊糊,我手一摸,全是血,这样就开始往下走了,还要走200的 米才能到坡的底下。下山到一个招待所去住,真的很艰难,在野外研究,没有人 管我,所谓招待所,也没有人真的能招待你,我就在那里。可是我吃一点东西 肛门又裂开了,这个期间我开始动摇了。 主持人:好,那咱们言归正传,请潘教授马上给我们带来他的精彩学术报告, 报告的名字叫《大熊猫继续生存的机会》 潘文石:我想继续生存的机会,这是特别重要,它不仅仅是大熊猫的问题, 人类面临着如何继续生存下去,很多动物都面临着继续生存下去,生存是可能的, 但是机会并不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我今天用比较短的时间,来谈谈大熊猫 的生存机会在哪里。这个问题之后,我想我更多的是讲人文的一些东西,我想跟 大家做一些之间的交流。 我最早在四川做熊猫研究的时候,我没有看到熊猫有什么前途,那个时候我 还属于年轻,还比较不了解熊猫的真实情况,我都曾经写过一篇科普文章,说走 到历史的尽头,就是熊猫走到它进化历史的尽头,我早期是这样认识的,但现在 我完全改变了这样一种看法,而认为它们能够生存下去。我报告的问题,就是说, 大熊猫是不是一个走到进化的尽头,而随时等着灭绝的动物,还是说,它跟其它 的哺乳动物一样,也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动物能不能找到它最后的庇护所,英文 叫 refuge,我在1988年,就跟吕植写了一本《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这 个庇护所在哪里呢?如果一个动物,不能找到它的自然的避难所,就没有办法了, 因为12000年之前,是前农耕文明的开始,人类开始对地球上造成巨大的伤害, 那么一直发展、发展到最近一二百年,地球完全是百孔千疮,动物不能存在在低 处的地方,就是因为低处全部变成人类的良田、人类聚居地,这样动物就没有办 法生存。可是,我沿着秦岭的南坡,从低处一直走到海拔1350米,这可是人类
猫的研究,就在卧龙。我的状况呢,就是这样,因为我当时是 40 多岁,40 出头 一些,然后我因为做了一些免疫学和传染病的研究,还颇有成绩,然后我的背景, 包括珠穆朗玛峰这样的冒险活动,我都参加过,所以我当然是很快就给选为中国 科学家之一,我就开始进入卧龙研究大熊猫。 主持人:从 1980 年开始,到现在呢,整整 21 年了。21 年当中,我不知道有 没有您碰到过极其艰苦的局面,然后产生了动摇,说我放弃了,我不研究了,还 是回到我的实验室吧。 潘文石:有,最重要的动摇是在卧龙,1980 年进去,到 1983 年的春天,只 有几个月之后,因为我们给大熊猫带上无线电颈圈,然后放到野外去,每天都要 用无线电来跟踪,然后一个月有五天五夜要生活在野外,生活在海拔 3000 多米 的高山上,积雪很厚,因为那个地方,是非常非常冷,那么我有一天,就开始生 病、感冒了,到了第三天,有人去接我的时候,我就下来,下来在经过一个悬崖 的时候,我不幸摔下去了,摔下去之后,正好从悬崖上有一棵小小的杜鹃树,杜 鹃花生出来,我赶紧抓住杜鹃花的枝条,才没给摔下去,摔下去大概至少有 20 几米,因为整个斜坡大概 200 多米,非常陡峭的一些岩石坡,我摔下去之后, 可是我死命抱住这个地方,就差点昏过去了,因为我就张着嘴,哈,哈,不断地 吸气,估计吧,可能三十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我站起来之后,觉得我的肛门 周围都是黏黏糊糊,我手一摸,全是血,这样就开始往下走了,还要走 200 的 米才能到坡的底下。下山到一个招待所去住,真的很艰难,在野外研究,没有人 管我,所谓招待所,也没有人真的能招待你,我就在那里。可是我吃一点东西, 肛门又裂开了,这个期间我开始动摇了。 主持人:好,那咱们言归正传,请潘教授马上给我们带来他的精彩学术报告, 报告的名字叫《大熊猫继续生存的机会》。 潘文石:我想继续生存的机会,这是特别重要,它不仅仅是大熊猫的问题, 人类面临着如何继续生存下去,很多动物都面临着继续生存下去,生存是可能的, 但是机会并不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我今天用比较短的时间,来谈谈大熊猫 的生存机会在哪里。这个问题之后,我想我更多的是讲人文的一些东西,我想跟 大家做一些之间的交流。 我最早在四川做熊猫研究的时候,我没有看到熊猫有什么前途,那个时候我 还属于年轻,还比较不了解熊猫的真实情况,我都曾经写过一篇科普文章,说走 到历史的尽头,就是熊猫走到它进化历史的尽头,我早期是这样认识的,但现在 我完全改变了这样一种看法,而认为它们能够生存下去。我报告的问题,就是说, 大熊猫是不是一个走到进化的尽头,而随时等着灭绝的动物,还是说,它跟其它 的哺乳动物一样,也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动物能不能找到它最后的庇护所,英文 叫 refuge,我在 1988 年,就跟吕植写了一本《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这 个庇护所在哪里呢?如果一个动物,不能找到它的自然的避难所,就没有办法了, 因为 12000 年之前,是前农耕文明的开始,人类开始对地球上造成巨大的伤害, 那么一直发展、发展到最近一二百年,地球完全是百孔千疮,动物不能存在在低 处的地方,就是因为低处全部变成人类的良田、人类聚居地,这样动物就没有办 法生存。可是,我沿着秦岭的南坡,从低处一直走到海拔 1350 米,这可是人类
在秦岭南坡最高的一片玉米地,再往上头没有了,村子是在这以下,最高的村子 可能在1200米,我接着再往上走,上面完全是荒芜人烟的地区。冬天,我从上 面不断往下走,走到1350米的地方,那个雪就化掉了,意思说,山地的气候, 把人类限制在低山的地区,再往高山也没有用,古代秦岭有1600年的记录,人 类在1600年里头呢,生活在这上头,多次进入,但是多次离开,多次进入,总 不能在这个上头久居。这样一来,我们找到海拔1350米的,是秦岭南坡大熊猫 和其他野生动物和人类的一个分界面,所以呢,就写了一本《秦岭大熊猫的自然 庇护所》,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这本书用七章来讨论这个问题,意思说,秦岭大 熊猫有一个自然庇护所,既然秦岭大熊猫有了自然的避难所,为什么四川的大熊 猫没有呢?一样也有,四川的山还要更高,它的主要原因自然让熊猫能够生存下 去,自然能够把人类限制在低海拔的地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算它发现也好, 算它加深我们的认识也好,总的这是我们研究熊猫的最重要的一个发现,一个问 第二,就有人说,熊猫因为发展到这个时候,他们生的幼仔太小了,它们大 熊猫公的、母的都没有交配的兴趣,所以这个物种呢,没有希望了,应该靠人来 帮助他们,从给他们进行人工输精,就是进行人工授精,一直到克隆熊猫,我们 觉得这是不对的,是错误的,就告诉你们另外一个问题,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的, 就是生产的数量和交配的情况,我们也是在秦岭获得的。你看这是一张熊猫的照 片,这只熊猫是在山洞里头,1989年我们捕捉的这只母熊猫叫"娇娇",为什么 叫"娇娇",捕捉的时候,它就等于一个刚刚到达青春期的一个熊猫,长得特别漂 亮,大家都公认,全世界所有研究过熊猫的都认为娇娇是最漂亮的,所以我们就 给它起一个姣好、美好的娇娇名字,然后在雪地上,大概是3月11日捕捉它, 雪特别厚,我们给它带上无线电颈圈之后,让它走,哎哟,它在雪地里头东倒西 歪的,因为雪太深了,我们就说它实在太娇气了,所以就叫它娇娇。但是,娇娇 是我们整个这项研究的基础,它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的科学材料,娇娇当年八月 份就生了个幼仔,生幼仔的时候,我和吕植刚刚从罗马回到香港,电话就过来 我们马上跑到野外去了,娇娇生了个幼仔,我们给它取名做"虎子",是一只公熊 猫,虎头虎脑,很强壮,公熊猫。 都在上头有,不用翻它了。噢,这里,你看新生的熊猫幼仔那么小,看见没 有,只有妈妈体重的九百分之一,比茶杯小得多了,只有一个半鸡蛋那么重。诸 如此类的事情都告诉我们,大熊猫的野外,或者是整个大熊猫现在的繁殖,是不 是因为很多科学家说它退化了,说没用了,给你们造成了错误的影响,认为大熊 猫继续生存下去是它自己的原因。我们研究之后,咱们说娇娇吧,我告诉你们, 娇娇四岁半的时候就发情交配,半年之后就生了第一个幼仔,三年之后就生了第 二个幼仔,我们计算一下,熊猫生了第二个幼仔,在野外,所以给它取名为希 望",熊猫种群的生存就有了希望,没想到两年之后,生了第三个小孩,这第三 个小孩只隔了两年,跟希望,是希望的弟弟,我们给它取名"SUN"-太阳,然后 给它取一个小名叫"小三",然后小三之后,两年后又生了一个妹妹,我们就叫它 "小四",两年之后又生了一个"小五",到98年生了一个小五,娇娇还年轻,一直 可以算到它20岁还能生,那么娇娇那时候只有14岁,已经生了5个孩子了。 虎子是这样,到了六岁半的时候,它当爸爸了,而它的妻子叫”女侠",女侠是 什么呢?因为它比较小,铁笼捕捉它,它就跑掉了,一个星期跑掉了六次,最后
在秦岭南坡最高的一片玉米地,再往上头没有了,村子是在这以下,最高的村子 可能在 1200 米,我接着再往上走,上面完全是荒芜人烟的地区。冬天,我从上 面不断往下走,走到 1350 米的地方,那个雪就化掉了,意思说,山地的气候, 把人类限制在低山的地区,再往高山也没有用,古代秦岭有 1600 年的记录,人 类在 1600 年里头呢,生活在这上头,多次进入,但是多次离开,多次进入,总 不能在这个上头久居。这样一来,我们找到海拔 1350 米的,是秦岭南坡大熊猫 和其他野生动物和人类的一个分界面,所以呢,就写了一本《秦岭大熊猫的自然 庇护所》,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这本书用七章来讨论这个问题,意思说,秦岭大 熊猫有一个自然庇护所,既然秦岭大熊猫有了自然的避难所,为什么四川的大熊 猫没有呢?一样也有,四川的山还要更高,它的主要原因自然让熊猫能够生存下 去,自然能够把人类限制在低海拔的地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算它发现也好, 算它加深我们的认识也好,总的这是我们研究熊猫的最重要的一个发现,一个问 题。 第二,就有人说,熊猫因为发展到这个时候,他们生的幼仔太小了,它们大 熊猫公的、母的都没有交配的兴趣,所以这个物种呢,没有希望了,应该靠人来 帮助他们,从给他们进行人工输精,就是进行人工授精,一直到克隆熊猫,我们 觉得这是不对的,是错误的,就告诉你们另外一个问题,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的, 就是生产的数量和交配的情况,我们也是在秦岭获得的。你看这是一张熊猫的照 片,这只熊猫是在山洞里头,1989 年我们捕捉的这只母熊猫叫"娇娇",为什么 叫"娇娇",捕捉的时候,它就等于一个刚刚到达青春期的一个熊猫,长得特别漂 亮,大家都公认,全世界所有研究过熊猫的都认为娇娇是最漂亮的,所以我们就 给它起一个姣好、美好的娇娇名字,然后在雪地上,大概是 3 月 11 日捕捉它, 雪特别厚,我们给它带上无线电颈圈之后,让它走,哎哟,它在雪地里头东倒西 歪的,因为雪太深了,我们就说它实在太娇气了,所以就叫它娇娇。但是,娇娇 是我们整个这项研究的基础,它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的科学材料,娇娇当年八月 份就生了个幼仔,生幼仔的时候,我和吕植刚刚从罗马回到香港,电话就过来, 我们马上跑到野外去了,娇娇生了个幼仔,我们给它取名做"虎子",是一只公熊 猫,虎头虎脑,很强壮,公熊猫。 都在上头有,不用翻它了。噢,这里,你看新生的熊猫幼仔那么小,看见没 有,只有妈妈体重的九百分之一,比茶杯小得多了,只有一个半鸡蛋那么重。诸 如此类的事情都告诉我们,大熊猫的野外,或者是整个大熊猫现在的繁殖,是不 是因为很多科学家说它退化了,说没用了,给你们造成了错误的影响,认为大熊 猫继续生存下去是它自己的原因。我们研究之后,咱们说娇娇吧,我告诉你们, 娇娇四岁半的时候就发情交配,半年之后就生了第一个幼仔,三年之后就生了第 二个幼仔,我们计算一下,熊猫生了第二个幼仔,在野外,所以给它取名为"希 望",熊猫种群的生存就有了希望,没想到两年之后,生了第三个小孩,这第三 个小孩只隔了两年,跟希望,是希望的弟弟,我们给它取名"SUN"--太阳,然后 给它取一个小名叫"小三",然后小三之后,两年后又生了一个妹妹,我们就叫它 "小四",两年之后又生了一个"小五",到 98 年生了一个小五,娇娇还年轻,一直 可以算到它 20 岁还能生,那么娇娇那时候只有 14 岁,已经生了 5 个孩子了。 虎子是这样,到了六岁半的时候,它当爸爸了,而它的妻子叫"女侠",女侠是 什么呢?因为它比较小,铁笼捕捉它,它就跑掉了,一个星期跑掉了六次,最后
我们就用那个铁丝密密麻麻弄起来,总算把它抓住了。那次美国国家地理从好莱 坞来了一个摄制组,就拍,说教授,它叫什么名字,我说它?quot;女侠",他们 说女侠是什么意思,弄了半天,我也不知道女侠英文该怎么说,我就说女的 Robin Hood,女侠就是虎子的妻子,然后"希望"到了五岁的时候,就当妈妈了,我们没 有把下一代给它算进去,光娇娇跟它的孩子,还有其它戴颈圈的母熊猫的孩子来 计算的话,年增长率,熊猫在野外的年增长率是4.1%,北京的人口年增长率是 千分之2还不到,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是卢旺达,3%,所以熊猫比世界上人口 增长最快的地方还要增长的快。那为什么科学家们会把熊猫的繁殖率、生产情况, 还有把幼仔情况,一会再讲,为什么把它说成熊猫对交配没有兴趣,他们依据的 是一种错误的事实,他们不能到野外像我们这样做研究,而且野外研究是非常非 常艰难,进入秦岭,39天就牺牲了一个研究生,现在想起来都特别难过,而吕 植还不到20岁,意思是说,研究这个特别艰难。现在回过来,为什么其他的科 学家不可能像我们这么艰难的去研究熊猫呢? 那我想,种种的原因都有,但他们依据动物园的熊猫,动物园的熊猫吃的又 肥又胖,公熊猫对交配毫无兴趣,母熊猫也勉勉强强,母熊猫不愿意交配,人为 的就给它麻醉,说你不愿意交配,比咱们叫包办婚姻还严重,给你麻醉了,给你 输熊猫的精液,就这样搞。动物园熊猫的繁殖率非常低,可是我们在野外发现 熊猫很强壮,他们在交配的时候,是一种多配制,就是很多公熊猫都来竞争交配 权,跟一个发情的母熊猫竞争交配权,一个母熊猫在发情,要跟多个公熊猫进行 交配,发情可能有七天,要跟很多公熊猫交配,交配完,公熊猫就走了,又第二 个、第三个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做DNA的分析发现,比方娇娇的第三个孩子叫 小三",小三生下来我就跟研究生们说,我说,这个它爸爸是"老豁",就鼻子打破 了,豁开了,我说它爸爸就是老恚憧矗亲映忞枚嘞癜。窀雎蘼肀亲樱殖U 种保匣砭褪钦庋摹≡峁颐前嗡拿拷康拿匣淼拿隽葳NA的 亲子鉴定,鉴定出来一看不对,它的爸爸不是老豁,尽管我们看见有录像,有照 片,它们交配成功,而且还睡在一起很长的时间,可是不是它的爸爸,所有戴颈 圈的公熊猫都不是它的爸爸,就说明有一只没有戴颈圈的公熊猫获得成功了,可 我们还不知道是谁 希望",也是这样,希望的爸爸叫"大白",就是一只很大很白的公熊猫,看见 它争斗成功了,给别人咬了很多窟窿,把别人打跑了,它跟娇娇交配,我们说这 是希望的爸爸了,结果亲子鉴定也是错误的,它的爸爸是谁,今天还仍然不知道, 是一个没有戴颈圈的公熊猫,是希望的爸爸,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野外的行 为观察,生下来成活率非常高,90%以上。而动物园的熊猫,他们不归罪于人 的无能,而归罪于熊猫发展到现在,连大孩子都生不出来。如果熊猫在进化过程 里头,要生大孩子,诸位,我们今天连熊猫都见不着,早就死光了,熊猫在进化 过程里头,选择了生幼仔,这才是正确的,才是成功的适应。 我们把熊的祖先追溯到6500万年,产生于北美的一种晨曦熊,有多大呢?跟 个绠狗那么大,绠狗就是狐狸狗,尖嘴的,小小的狐狸狗那么大,然后经过演 化,到3000万年前,熊就变成熊狗,成群的,还有长尾巴的那种熊狗,它就靠 集体来捕猎动物,但是当时有狼,就是两个生态位,生态位什么意思呢?就是做 什么工作,生态位包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就是它的生态学的功能是什么 大家都是捕猎,狼更加适应,在进化过程中,熊狗必须退出,熊狗就发展另外
我们就用那个铁丝密密麻麻弄起来,总算把它抓住了。那次美国国家地理从好莱 坞来了一个摄制组,就拍,说教授,它叫什么名字,我说它?quot;女侠",他们 说女侠是什么意思,弄了半天,我也不知道女侠英文该怎么说,我就说女的 Robin Hood,女侠就是虎子的妻子,然后"希望"到了五岁的时候,就当妈妈了,我们没 有把下一代给它算进去,光娇娇跟它的孩子,还有其它戴颈圈的母熊猫的孩子来 计算的话,年增长率,熊猫在野外的年增长率是 4.1%,北京的人口年增长率是 千分之 2 还不到,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是卢旺达,3%,所以熊猫比世界上人口 增长最快的地方还要增长的快。那为什么科学家们会把熊猫的繁殖率、生产情况, 还有把幼仔情况,一会再讲,为什么把它说成熊猫对交配没有兴趣,他们依据的 是一种错误的事实,他们不能到野外像我们这样做研究,而且野外研究是非常非 常艰难,进入秦岭,39 天就牺牲了一个研究生,现在想起来都特别难过,而吕 植还不到 20 岁,意思是说,研究这个特别艰难。现在回过来,为什么其他的科 学家不可能像我们这么艰难的去研究熊猫呢? 那我想,种种的原因都有,但他们依据动物园的熊猫,动物园的熊猫吃的又 肥又胖,公熊猫对交配毫无兴趣,母熊猫也勉勉强强,母熊猫不愿意交配,人为 的就给它麻醉,说你不愿意交配,比咱们叫包办婚姻还严重,给你麻醉了,给你 输熊猫的精液,就这样搞。动物园熊猫的繁殖率非常低,可是我们在野外发现, 熊猫很强壮,他们在交配的时候,是一种多配制,就是很多公熊猫都来竞争交配 权,跟一个发情的母熊猫竞争交配权,一个母熊猫在发情,要跟多个公熊猫进行 交配,发情可能有七天,要跟很多公熊猫交配,交配完,公熊猫就走了,又第二 个、第三个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做 DNA 的分析发现,比方娇娇的第三个孩子叫" 小三",小三生下来我就跟研究生们说,我说,这个它爸爸是"老豁",就鼻子打破 了,豁开了,我说它爸爸就是老恚 憧矗 亲映さ枚嘞癜。 窀雎蘼肀亲樱 殖び 种保 匣砭褪钦庋 摹=峁 颐前嗡 拿 拷康拿 匣淼拿 隽薉 NA 的 亲子鉴定,鉴定出来一看不对,它的爸爸不是老豁,尽管我们看见有录像,有照 片,它们交配成功,而且还睡在一起很长的时间,可是不是它的爸爸,所有戴颈 圈的公熊猫都不是它的爸爸,就说明有一只没有戴颈圈的公熊猫获得成功了,可 我们还不知道是谁。 "希望",也是这样,希望的爸爸叫"大白",就是一只很大很白的公熊猫,看见 它争斗成功了,给别人咬了很多窟窿,把别人打跑了,它跟娇娇交配,我们说这 是希望的爸爸了,结果亲子鉴定也是错误的,它的爸爸是谁,今天还仍然不知道, 是一个没有戴颈圈的公熊猫,是希望的爸爸,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野外的行 为观察,生下来成活率非常高,90%以上。而动物园的熊猫,他们不归罪于人 的无能,而归罪于熊猫发展到现在,连大孩子都生不出来。如果熊猫在进化过程 里头,要生大孩子,诸位,我们今天连熊猫都见不着,早就死光了,熊猫在进化 过程里头,选择了生幼仔,这才是正确的,才是成功的适应。 我们把熊的祖先追溯到 6500 万年,产生于北美的一种晨曦熊,有多大呢?跟 一个绠狗那么大,绠狗就是狐狸狗,尖嘴的,小小的狐狸狗那么大,然后经过演 化,到 3000 万年前,熊就变成熊狗,成群的,还有长尾巴的那种熊狗,它就靠 集体来捕猎动物,但是当时有狼,就是两个生态位,生态位什么意思呢?就是做 什么工作,生态位包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就是它的生态学的功能是什么, 大家都是捕猎,狼更加适应,在进化过程中,熊狗必须退出,熊狗就发展另外一
种适应的行为,冬天我们食物很少,我们竞争不过狼,就睡觉,冬天在洞穴里睡 觉,三千万年前发展这样,冬天睡觉又没有事情可以做,整整五六个月都在睡觉 是一种最浪费的,那么生殖上,怀孕和生孩子都是在睡觉的时候进行的,那么这 个就发展到后来,我想大概在1000万年到250万年以前就定型了,今天的所有 的熊,是八种,我要跟大家讲一下,最大是北极熊,北极熊的公熊你们知道有多 大吗,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动物,980公斤,有记录的,980公斤,快一吨重了, 然后它的母熊也可以达到五六百公斤,我一个朋友在研究北极熊的时候,他在秋 天捕捉到一个母熊,给它戴上无线电颈圈只有92公斤,到了第二年秋天,因为 冬天,这个熊是一个年轻的母熊,没有生仔,冬天是捕猎的好时候,吃那个海豹, 因为浮冰结在一块,到了春天,浮冰一消融之后,就一小块一小块的,捕猎非常 的困难,所以在浮冰上捕捉海豹,吃得很多,一年之后,你知道这个母熊长到多 少斤,从92公斤长到500公斤,这个时候它就开始做一个雪洞,睡在里头,开 始生小熊,一切的消耗,都是靠前一年冬天的捕猎储存,油很厚很厚。第二个是 棕熊,北美棕熊,可以达到八百多公斤,就是公熊。然后就是北美的黑熊,然后 是亚洲的黑熊,然后是三个比较小的熊,保持比较原始的行为,就是南美洲的眼 镜熊、印度的懒熊,还有亚洲的马来熊。这七个熊,七种熊都是继承了熊类祖先 的行为,到生仔的时候,都住在洞里头不吃不喝,就是来生仔。大熊猫也继承了 熊的祖先的行为,今天仍然很多重要的是这样的,大熊猫是熊的分化,可以追溯 到1500万年到2500万年DNA的分析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DNA的某一段序 列,能表现熊类进化的一种节律,就是说每一个基因的突变要间隔多少年,比方 说几十万年,是五十万年到六十万年,因为分子钟,不是以什么人为或是以什么 来确定它,而是它自己按照一定节律来跳,到一定时候针就跳过,这个是DNA 进化速率,就是这么来计算 为什么说产小仔是一个成功的适应,而不是一个进化上的一个错误的选择? 熊在冬眠的时候,消化的能源是靠脂肪,脂肪消化,维持自己的生命,它不是真 正的冬眠,它是假冬眠,那么,它的体温仍然是比较高,同时把这个东西来供应 给它的孩子,可是脂肪,水解成为脂肪酸之后,就没有办法通过胎盘来供应自己 的孩子,因为你们知道,胎盘怎么组成的吗?母体的胎盘和子体的胎盘两个靠在 起,没有血管直接相通,是两段微血管靠在一起,营养是透析过去的,脂肪酸 的分子量特别大,没有办法通过微血管壁,所以孩子就不能够获得妈妈的脂肪, 这样孩子就得饿死,可是熊和熊猫都发展出另外一种水解的方式,就是水解自己 的蛋白质,蛋白质水解之后,把它转化成为葡萄糖,葡萄糖分子量很小,就可以 透过这个来养活孩子。可是蛋白质如果水解的太多,对妈妈的生命是一种威胁, 因为我们身体的很多生命活动都是以蛋白质活动作为基础,你们知道,酶的活动, 就是各种消化液,酶是控制我们身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一个,酶也是蛋白 质,一旦蛋白质消耗多了就不行,要么死妈妈,要么死孩子,因为孩子会饿死。 这种情况,熊就进化,孩子不足月,还小小,就给它生出来,生出来之后呢,生 出来一个只有一百克重,而它妈妈是90公斤,甚至是100公斤,所以我计算它 是九百分之一,是一个最低的数目,生出来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生出来是很小, 不足月,大概相当于人45天的胎儿,就生下来了,所以说,完全是生了一个小 小,就那么小,可生下来声音特别响,让妈妈能够注意它,生下来就靠妈妈的乳 汁来生活,乳汁没有问题,脂肪水解之后,溶解到血液里头,血液里头充满了脂 肪酸,孩子就靠妈妈的脂肪酸来维持下去,所以说,生幼仔是一个成功的适应
种适应的行为,冬天我们食物很少,我们竞争不过狼,就睡觉,冬天在洞穴里睡 觉,三千万年前发展这样,冬天睡觉又没有事情可以做,整整五六个月都在睡觉 是一种最浪费的,那么生殖上,怀孕和生孩子都是在睡觉的时候进行的,那么这 个就发展到后来,我想大概在 1000 万年到 250 万年以前就定型了,今天的所有 的熊,是八种,我要跟大家讲一下,最大是北极熊,北极熊的公熊你们知道有多 大吗,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动物,980 公斤,有记录的,980 公斤,快一吨重了, 然后它的母熊也可以达到五六百公斤,我一个朋友在研究北极熊的时候,他在秋 天捕捉到一个母熊,给它戴上无线电颈圈只有 92 公斤,到了第二年秋天,因为 冬天,这个熊是一个年轻的母熊,没有生仔,冬天是捕猎的好时候,吃那个海豹, 因为浮冰结在一块,到了春天,浮冰一消融之后,就一小块一小块的,捕猎非常 的困难,所以在浮冰上捕捉海豹,吃得很多,一年之后,你知道这个母熊长到多 少斤,从 92 公斤长到 500 公斤,这个时候它就开始做一个雪洞,睡在里头,开 始生小熊,一切的消耗,都是靠前一年冬天的捕猎储存,油很厚很厚。第二个是 棕熊,北美棕熊,可以达到八百多公斤,就是公熊。然后就是北美的黑熊,然后 是亚洲的黑熊,然后是三个比较小的熊,保持比较原始的行为,就是南美洲的眼 镜熊、印度的懒熊,还有亚洲的马来熊。这七个熊,七种熊都是继承了熊类祖先 的行为,到生仔的时候,都住在洞里头不吃不喝,就是来生仔。大熊猫也继承了 熊的祖先的行为,今天仍然很多重要的是这样的,大熊猫是熊的分化,可以追溯 到 1500 万年到 2500 万年 DNA 的分析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DNA 的某一段序 列,能表现熊类进化的一种节律,就是说每一个基因的突变要间隔多少年,比方 说几十万年,是五十万年到六十万年,因为分子钟,不是以什么人为或是以什么 来确定它,而是它自己按照一定节律来跳,到一定时候针就跳过,这个是 DNA 进化速率,就是这么来计算。 为什么说产小仔是一个成功的适应,而不是一个进化上的一个错误的选择? 熊在冬眠的时候,消化的能源是靠脂肪,脂肪消化,维持自己的生命,它不是真 正的冬眠,它是假冬眠,那么,它的体温仍然是比较高,同时把这个东西来供应 给它的孩子,可是脂肪,水解成为脂肪酸之后,就没有办法通过胎盘来供应自己 的孩子,因为你们知道,胎盘怎么组成的吗?母体的胎盘和子体的胎盘两个靠在 一起,没有血管直接相通,是两段微血管靠在一起,营养是透析过去的,脂肪酸 的分子量特别大,没有办法通过微血管壁,所以孩子就不能够获得妈妈的脂肪, 这样孩子就得饿死,可是熊和熊猫都发展出另外一种水解的方式,就是水解自己 的蛋白质,蛋白质水解之后,把它转化成为葡萄糖,葡萄糖分子量很小,就可以 透过这个来养活孩子。可是蛋白质如果水解的太多,对妈妈的生命是一种威胁, 因为我们身体的很多生命活动都是以蛋白质活动作为基础,你们知道,酶的活动, 就是各种消化液,酶是控制我们身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一个,酶也是蛋白 质,一旦蛋白质消耗多了就不行,要么死妈妈,要么死孩子,因为孩子会饿死。 这种情况,熊就进化,孩子不足月,还小小,就给它生出来,生出来之后呢,生 出来一个只有一百克重,而它妈妈是 90 公斤,甚至是 100 公斤,所以我计算它 是九百分之一,是一个最低的数目,生出来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生出来是很小, 不足月,大概相当于人 45 天的胎儿,就生下来了,所以说,完全是生了一个小 小,就那么小,可生下来声音特别响,让妈妈能够注意它,生下来就靠妈妈的乳 汁来生活,乳汁没有问题,脂肪水解之后,溶解到血液里头,血液里头充满了脂 肪酸,孩子就靠妈妈的脂肪酸来维持下去,所以说,生幼仔是一个成功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