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任课班级会计2010(1、2、3) 任课教师唐勇 经贸学院■ 经济贸易系 二0一二一一二O一三学年第一学期
1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 任课班级 会计 2010(1、2、3) 任课教师 唐 勇 经贸学院 经济贸易系 二○一二——二○一三学年第一学期
名 唐勇 职称 讲师 总学时 48 使用教材《计量经济学》(第三版):李子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所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 基础课程。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单方程回归模型的预测与分析的有关基础 知识(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和单方程计量模型应用), 学目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数量经济分析的一些基础理论与方法。通过这 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建立实用 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同时辅助于计算机实习。 章次 名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三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8 第四章 异方差性 6 第五章 自相关 6 学 第六章 多重共线性 5 时 第七章 关于单方程模型的几个问题 第八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6 合计 配 2
2 学 时 分 配 章 次 章 名 学 时 第一章 绪 论 5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8 第三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8 第四章 异方差性 6 第五章 自相关 6 第六章 多重共线性 5 第七章 关于单方程模型的几个问题 4 第八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6 合 计 48 姓 名 唐 勇 职 称 讲 师 总 学 时 48 使 用 教 材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李子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所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 基础课程。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单方程回归模型的预测与分析的有关基础 知识(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和单方程计量模型应用),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数量经济分析的一些基础理论与方法。通过这 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建立实用 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同时辅助于计算机实习
年月日 本章 绪论是课程的纲,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本章使学生了解课程的 教学 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内容:了解课程 目的 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介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的课程内容。 本节 教学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计量经济学的种类、计量经济 的 学研究的核心机该课程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一、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结合起米,就是力量,这种结合 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二、计量经济学的种类: 》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教 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 内 三、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计量模型 容 四、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0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诞生 1926年挪减经济学家R.Frish提出Econometrics ,1930年成立世界计量经济学会 >1933年创f刊《Econometrica》 020世纪40、50年代的大发展和60年代的扩张 020世纪70年代的批评和反思 0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非经典(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教学重 教学重点: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点、难点 及教学 教学难点:计量经济学模型。 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教授。 作业、思 考题、阅 、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查相关资料文献,了解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2 练习册及课后相关习题。 读材料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3 年 月 日 本 章 教 学 目 的 绪论是课程的纲,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本章使学生了解课程的 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内容;了解课程 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介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的课程内容。 本 节 教 学 目 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计量经济学的种类、计量经济 学研究的核心机该课程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一、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 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二、计量经济学的种类: ➢ 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 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 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 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 三、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计量模型 四、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诞生 ➢ 1926 年挪威经济学家 R.Frish 提出 Econometrics ➢ 1930 年成立世界计量经济学会 ➢ 1933 年创刊《Econometrica》 ○ 20 世纪 40、50 年代的大发展和 60 年代的扩张 ○ 20 世纪 70 年代的批评和反思 ○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非经典(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 法 教学重点: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教学难点:计量经济学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教授。 作业、思 考题、阅 读材料 1、 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查相关资料文献,了解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2、 练习册及课后相关习题。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月日 本节 教学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步骤。 目的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和建立: 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确定随机扰动项的概率分布特性 教 ~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区间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学 >几类常用的样本数据:Cross-sectional Data、Time-series Data、Panel Date >数据质量: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内 三、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 >LS.Least Squares Estimation:OLS.GLS.2SLS.3SLS,NIS ML,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LIML,FILM MM.Method of Moments:IV,GMM 四、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根据拟定的符号、大小、关系,对参数估计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判 。 统计检验: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Overall Significance of Regression,Significance of Variables ,计量经济学检验:Heteroskedasticity,.Serial Correlation Multi-collinearity 教学重 教学重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 点、难点 及教学 教学难点:数据类型的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检验 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教授、案例教学。 作业、思 1、 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步骤。 考题、阅 2、作业:练习册及课后相关习题。 读材料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4 年 月 日 年 2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本 节 教 学 目 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步骤。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和建立: ➢ 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 ➢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 确定随机扰动项的概率分布特性 ➢ 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区间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 几类常用的样本数据:Cross-sectional Data、Time-series Data、Panel Data ➢ 数据质量: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三、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 ➢ LS,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OLS, GLS, 2SLS, 3SLS,NLS ➢ ML,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 LIML, FILM ➢ MM, Method of Moments:IV, GMM 四、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检验: ➢ 经济意义检验:根据拟定的符号、大小、关系,对参数估计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判 断。 ➢ 统计检验: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 Overall Significance of Regression,Significance of Variables ➢ 计量经济学检验:Heteroskedasticity,Serial Correlation, Multi-collinearity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 法 教学重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 教学难点:数据类型的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检验。 教学方法:课堂教授、案例教学。 作业、思 考题、阅 读材料 1、 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步骤。 2、作业:练习册及课后相关习题。 题后记
年月日 本节 教学 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熟悉Eviews软件 目的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一、结构分析:揭示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过模型得到弹性、乘数等。 教 二、经济预测模拟历史、从己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找出变化规律。经济预测不应该 学 成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政策评价:经济政策不能实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经济政策实验室”的功能能够 产生巨大的的效用。政策评价应该成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应用领 域。 四、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实我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可以发现 和发展理论。 五、计量经济学软件包Evie简介 教学重 教学重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领域 点、难点 教学难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政策评价 教学方法:以讲述、举例为主,并进行软件演示 1、详细叙述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工作步骤。 作业、思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特别是与计量经济学有关的专家 考题、阅 读材料 情况。 3、作业:练习册及课后相关习题 题后记 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祝及教学体会等
5 年 月 日 本 节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熟悉 Eviews 软件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一、结构分析:揭示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过模型得到弹性、乘数等。 二、经济预测 :模拟历史、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找出变化规律。经济预测不应该 成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政策评价:经济政策不能实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经济政策实验室”的功能能够 产生巨大的的效用。政策评价应该成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应用领 域。 四 、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可以发现 和发展理论。 五、计量经济学软件包 Eview 简介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 法 教学重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政策评价 教学方法:以讲述、举例为主,并进行软件演示 作业、思 考题、阅 读材料 1、详细叙述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工作步骤。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特别是与计量经济学有关的专家 情况。 3、作业:练习册及课后相关习题。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