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1 2.《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14 3.《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20 4.《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26 5.《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32 6。《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36 7.《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40 8.《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45 9.《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50 10.《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53 11。《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大纲.58 12。《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60 13.《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大纲.66 14.《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68 15.《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70 16。《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72 17.《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74 18.《内科学》见习教学大纲.76 19。《急诊医学》见习教学大纲.79 20.《儿科学》见习教学大纲.81 21.《中医学》见习教学大纲.83 22.《妇产科学与计划生育技术》见习教学大纲.85 23.《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大纲 .87 24.《耳鼻喉科学》见习教学大纲.88 25.《口腔科学》见习教学大纲.90 26.《传染病学》见习教学大纲.97 27.《外科学》见习教学大纲.115 28.《神经病学》见习教学大纲.120 29.《眼科学》见习教学大纲.122
1 目 录 1.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1 2.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14 3.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20 4. 《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26 5.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32 6. 《医学免 疫学》 实验教 学大纲 . . . . . 3 6 7.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4 0 8.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45 9. 《病理生 理学》 实验教 学大纲 . . . . . 5 0 10.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53 11.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大纲.58 12.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60 13. 《 外 科 手 术 学》 实 验 教 学大 纲 . . . . . . . . . . . 6 6 14.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68 15.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7 0 16.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7 2 17. 《医学遗传学》实验教 学大纲. . .7 4 18. 《内科学》见习教学大纲.76 19. 《 急 诊 医 学 》见 习 教 学 大纲 . . . . . . . . . . . . 7 9 20. 《儿科学》见习教学大纲.81 21. 《中医学》见习教学大纲.83 22. 《妇产科学与计划生育技术》见习教学大纲.8 5 23. 《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大纲.8 7 24. 《耳鼻喉科学》见习教学大纲.88 25. 《口腔科学》见习教学大纲.90 26. 《传染病学》见习教学大纲.97 27. 《外科学》见习教学大纲.115 28. 《神经病学》见习教学大纲.120 29. 《眼科学》见习教学大纲.122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14010011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 开课学期:2 实验学时:54 二、开课实验室: 形态学实验室 三、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王岐本,邝满元,蒙艳斌主编,《系统解剖实验学》(第1版),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2009.07 参考书目:[1]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2】郭兴、刘文国、刘伏祥主编,《人体解剖实验学与学习指导》,第一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7 [3】曾志成主编,《人体解剖学与组织生理病理学图谱》,第一版,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2004.9 [4]任同明、付升旗主编,《人体解剖实验学》,第一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6 [5)席焕久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四、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名词多、描述多是其特点,因此,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 味、不易记忆,实验课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利用尸体、标本、模型和挂图,从而理解和掌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有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 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通过实验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人体结构联系起来,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增强感 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系统解剖学实验通过实地观察尸体标本,配合多媒体课件、录像、模型和挂图,结合活 体观察,联系临床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14010011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 开课学期:2 实验学时:54 二、开课实验室: 形态学实验室 三、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王岐本,邝满元,蒙艳斌主编,《系统解剖实验学》(第 1 版),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2009.07 参考书目:[1]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2] 郭兴、刘文国、刘伏祥主编,《人体解剖实验学与学习指导》,第一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7 [3] 曾志成主编,《人体解剖学与组织生理病理学图谱》,第一版,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2004.9 [4] 任同明、付升旗主编,《人体解剖实验学》,第一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6 [5] 席焕久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四、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名词多、描述多是其特点,因此,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 味、不易记忆,实验课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利用尸体、标本、模型和挂图,从而理解和掌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 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通过实验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人体结构联系起来,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增强感 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系统解剖学实验通过实地观察尸体标本,配合多媒体课件、录像、模型和挂图,结合活 体观察,联系临床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五、考核形式要求 实验考核分2次进行,运动系统、内脏学学习完后进行一次,本实验课程全部结束后, 脉管系、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进行一次:每次考核时间30分钟,考核20个解 剖结构,每个结构记5分,两次考核平均成绩为该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考核结构采用随机抽 取(具体解剖结构见实验考核大纲),学生在解剖标本、模型上辨认(或寻找)相关结构。 六、实验项目及要求 (一)实验项目名称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实验 实验 类型 学时 人数 要求 1 取干骨 验证 20 必修 2 上肢骨 验证 20 必修 3 下肢骨 玲证 2 20 必修 4 颅骨 验证 4 20 必修 5 关节标本 验证 20 必修 6 头预、取干肌 玲证 220必修 7 四肢肌 验证 20 必修 8 消化系统标本实验 验证 2 20 必修 9 呼吸系统标本实验 验证 2 20 必修 10 泌尿标本 验证 2 20 必修 11 生殖标本、腹膜 验证 2 20 必修 12 运动、内脏标本考核 验证 2 20 必修 13 心模型 验证 2 20 必修 14 心血管、内分泌系 哈证 2 20 必修 15 动脉标本实验 验证 2 20 必修 16 静脉、淋巴标本 玲证 2 20 必修 17 视器 验证 2 20 必修 18 前庭蜗器 验证 2 20 必修 19 脑干、小脑外形 验证 2 20 必修 20 端脑、间脑外形 验证 2 20 必修 21 中椒神经内部结构 验证 20 必修 22 周用神经实哈 验证 2 20 必修 23 中枢神经实验 验证 2 20 必修 24 中枢传导路 验证 2 20 必修 25标本综合实验 验证 2 20必修
3 五、考核形式要求 实验考核分 2 次进行,运动系统、内脏学学习完后进行一次,本实验课程全部结束后, 脉管系、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进行一次;每次考核时间 30 分钟,考核 20 个解 剖结构,每个结构记 5 分,两次考核平均成绩为该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考核结构采用随机抽 取(具体解剖结构见实验考核大纲),学生在解剖标本、模型上辨认(或寻找)相关结构。 六、实验项目及要求 (一)实验项目名称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类型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1 躯干骨 验证 2 20 必修 2 上肢骨 验证 2 20 必修 3 下肢骨 验证 2 20 必修 4 颅骨 验证 4 20 必修 5 关节标本 验证 2 20 必修 6 头颈、躯干肌 验证 2 20 必修 7 四肢肌 验证 2 20 必修 8 消化系统标本实验 验证 2 20 必修 9 呼吸系统标本实验 验证 2 20 必修 10 泌尿标本 验证 2 20 必修 11 生殖标本、腹膜 验证 2 20 必修 12 运动、内脏标本考核 验证 2 20 必修 13 心模型 验证 2 20 必修 14 心血管、内分泌系 验证 2 20 必修 15 动脉标本实验 验证 2 20 必修 16 静脉、淋巴标本 验证 2 20 必修 17 视器 验证 2 20 必修 18 前庭蜗器 验证 2 20 必修 19 脑干、小脑外形 验证 2 20 必修 20 端脑、间脑外形 验证 2 20 必修 21 中枢神经内部结构 验证 2 20 必修 22 周围神经实验 验证 2 20 必修 23 中枢神经实验 验证 2 20 必修 24 中枢传导路 验证 2 20 必修 25 标本综合实验 验证 2 20 必修
26餐感受器官、种经、内分秘标本验证220必修 (二)目的要求及实验内容 1.躯干骨 目的要求: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特点,肋弓、胸骨角的构成,第7胸椎棘 突、骶角、骶骨岬的位置。熟悉肋骨的形态及一般结构。 实验内容:1观察并识别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2,在剖开的干燥骨和新鲜骨标 本上观察骨密质、骨松质、骨膜和骨随。3.在经煅烧和盐酸浸泡后的骨标本上观察,体会骨 的化学和物理性质。4.观察人体骨架和脊柱、各部的椎骨标本,辨认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 椎骨的形态学结构特征。5,观察肋骨、胸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区分其形态分类、分部。6观 察新鲜的肋软骨标本,了解其一般形态。 2.上肢骨 目的要求:熟悉上肢骨的构成。掌握各骨的位置、骨性标志及有临床意义的结构。 实验内容:1.在人体骨架上观察上肢骨的组成及其排列关系。2.在游离上肢骨标本上 识别上肢骨的名称和位置,观察各骨的形态结构。3.在骨标本上识别各骨的骨性标志,触 摸活体的骨性标志。 3.下肢骨 目的要求:熟悉下肢骨的构成。掌握各骨位置、骨性标志及有临床意义的结构。 实验内容:1,在人体骨架上观察下肢骨的组成及其排列关系。2.在游离下肢骨标本上 识别下肢骨的名称和位置,观察各骨的形态结构。3,在骨标本上识别各骨的骨性标志,触 摸活体的骨性标志。 4.质骨 目的要求:掌握各分离颅骨的位置,颅底内面从前向后的结构排列。熟悉眶、骨性鼻腔 的构成。掌握骨性鼻腔外侧壁的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部位。了解颅侧面、颅底外面的 一般结构,掌握颛窝、颗下窝、翼点、颈动脉管外口、下颌窝、关节结节的位置。了解新生 儿颅的结构特点,掌握前囟、后囟的形态、位置。 实验内容:1.观察人体颅骨标本及彩色颅骨模型,识别脑颅及面颅骨名称、位置及分 部和整体观。2.在剖开的颅盖、颅底骨整体标本上,观察颅盖外面观与内面观,识别冠状 缝、失状缝、人字缝以及矢状窦沟等重要结构,识别颅底内面观上的三个窝的境界,重要结 构(包括孔裂),识别颅底外面观上重要结构。3,在整烦标本的前面观上观察眶的结构、 形态及孔裂,骨性鼻腔构成及重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4.在整颅的侧面观上观察
4 26 脉管、感觉器官、神经、内分泌标本 考核 验证 2 20 必修 (二)目的要求及实验内容 1. 躯干骨 目的要求: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特点,肋弓、胸骨角的构成,第 7 胸椎棘 突、骶角、骶骨岬的位置。熟悉肋骨的形态及一般结构。 实验内容:1.观察并识别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2.在剖开的干燥骨和新鲜骨标 本上观察骨密质、骨松质、骨膜和骨髓。3.在经煅烧和盐酸浸泡后的骨标本上观察,体会骨 的化学和物理性质。4.观察人体骨架和脊柱、各部的椎骨标本,辨认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 椎骨的形态学结构特征。5.观察肋骨、胸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区分其形态分类、分部。6.观 察新鲜的肋软骨标本,了解其一般形态。 2. 上肢骨 目的要求:熟悉上肢骨的构成。掌握各骨的位置、骨性标志及有临床意义的结构。 实验内容:1.在人体骨架上观察上肢骨的组成及其排列关系。2.在游离上肢骨标本上 识别上肢骨的名称和位置,观察各骨的形态结构。3.在骨标本上识别各骨的骨性标志,触 摸活体的骨性标志。 3. 下肢骨 目的要求:熟悉下肢骨的构成。掌握各骨位置、骨性标志及有临床意义的结构。 实验内容:1.在人体骨架上观察下肢骨的组成及其排列关系。2.在游离下肢骨标本上 识别下肢骨的名称和位置,观察各骨的形态结构。3.在骨标本上识别各骨的骨性标志,触 摸活体的骨性标志。 4. 颅骨 目的要求:掌握各分离颅骨的位置,颅底内面从前向后的结构排列。熟悉眶、骨性鼻腔 的构成。掌握骨性鼻腔外侧壁的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部位。了解颅侧面、颅底外面的 一般结构,掌握颞窝、颞下窝、翼点、颈动脉管外口、下颌窝、关节结节的位置。了解新生 儿颅的结构特点,掌握前囟、后囟的形态、位置。 实验内容:1.观察人体颅骨标本及彩色颅骨模型,识别脑颅及面颅骨名称、位置及分 部和整体观。2.在剖开的颅盖、颅底骨整体标本上,观察颅盖外面观与内面观,识别冠状 缝、矢状缝、人字缝以及矢状窦沟等重要结构,识别颅底内面观上的三个窝的境界,重要结 构(包括孔裂),识别颅底外面观上重要结构。3.在整颅标本的前面观上观察眶的结构、 形态及孔裂,骨性鼻腔构成及重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4.在整颅的侧面观上观察
颞窝、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掌握翼点的组成及特点。5,在新鲜新生儿颅标本上,观察 其新生儿颅的特征。 5.关节标本 目的要求:掌握关节的基木结构及辅助结构。了解躯干骨连结的概况。掌探推间盘的位 置、形,黄韧带的位置和关节突关节的构成。掌握观察脊柱,胸廓整体的形态。掌握肩、肘、 腕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了解胸锁关节的构成及结构特点。了解肩锁关节、前臂骨、手部 各骨的连结概况。了解、膝、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了解足的连结概祝及足弓的构造。 掌握骨盆的构成,分部及坐骨大小孔的构成。 实验内容:1.在骨连结的标本上观察并区别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与滑膜关 节的基本特征。2.在典型的滑膜关节(如肩关节、膝关节等)标本上观察关节的基本结构 和辅助结构,了解其功能。3.观察滑膜关节的分类运动形式。4.在脊柱整体标本和椎间 盘等标本上观察椎体及弓间的连结,识别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以及关节突 关节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特征。5.在脊柱整体标本上观察脊柱的正常弯曲,了解其生 理功能。6.在人体骨骼架上,观察骨性胸序的外形与各经,观察胸廓上口、下口的形态与 组成。在新鲜颅标本上观察颞下颌关节,识别其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在附肢骨关节完 整标本上观察并识别上肢带骨的连结与自由上肢骨连结。8.在各整体和剖开的关节标本上观 察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形态结构、运动形式。9.观察手的标本。10.在附肢骨关节 完整标本上观察并识别下肢带骨的连结与自由下肢骨的连结。11,在各整体和剖开的关节标 本上观察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形态结构及运动形式。12.观察骨盆和足的标本,识别 骨盆的组成、性别差异,足弓的构成。 6.头、颈躯干肌 目的要求:了解骨酪肌的形态、构造、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肌的辅助装置结 构特点与分布概况: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熟悉咀臀肌的名称:腹前外侧肌群的层 次、形成结构、纤维方向和作用:腹直肌鞘的组成。掌握颈浅肌群的主要作用、斜角肌间隙: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前锯肌的位置和主要作用:膈的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 及穿经结构。 实验内容:1,在大体标本上观察头颈肌、躯干肌各部及分层情况。2,在俯卧位肌肉 标本上,观察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外形、起止,观察其它背肌的外形。3。在 肌肉标本上,观察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外形、起止,观察腹直肌、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外形、起止以及腹后肌群的位置、外形。4,在离体 的隔肌标本上观察识别隔的形态结构(中心腱、三个裂孔及薄弱区)。在剖开的腹壁标本上 观察腹直肌鞘(前层、后层,腱划和弓状线)
5 颞窝、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掌握翼点的组成及特点。5.在新鲜新生儿颅标本上,观察 其新生儿颅的特征。 5. 关节标本 目的要求: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结构。了解躯干骨连结的概况。掌握椎间盘的位 置、形,黄韧带的位置和关节突关节的构成。掌握观察脊柱,胸廓整体的形态。掌握肩、肘、 腕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了解胸锁关节的构成及结构特点。了解肩锁关节、前臂骨、手部 各骨的连结概况。了解髋、膝、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了解足的连结概况及足弓的构造。 掌握骨盆的构成,分部及坐骨大小孔的构成。 实验内容:1.在骨连结的标本上观察并区别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与滑膜关 节的基本特征。 2.在典型的滑膜关节(如肩关节、膝关节等)标本上观察关节的基本结构 和辅助结构,了解其功能。 3.观察滑膜关节的分类运动形式。 4.在脊柱整体标本和椎间 盘等标本上观察椎体及弓间的连结,识别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以及关节突 关节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特征。 5.在脊柱整体标本上观察脊柱的正常弯曲,了解其生 理功能。 6.在人体骨骼架上,观察骨性胸廓的外形与各经,观察胸廓上口、下口的形态与 组成。在新鲜颅标本上观察颞下颌关节,识别其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7.在附肢骨关节完 整标本上观察并识别上肢带骨的连结与自由上肢骨连结。8.在各整体和剖开的关节标本上观 察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形态结构、运动形式。9.观察手的标本。10.在附肢骨关节 完整标本上观察并识别下肢带骨的连结与自由下肢骨的连结。11.在各整体和剖开的关节标 本上观察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形态结构及运动形式。12.观察骨盆和足的标本,识别 骨盆的组成、性别差异,足弓的构成。 6. 头、颈躯干肌 目的要求:了解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肌的辅助装置结 构特点与分布概况;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熟悉咀嚼肌的名称;腹前外侧肌群的层 次、形成结构、纤维方向和作用;腹直肌鞘的组成。掌握颈浅肌群的主要作用、斜角肌间隙;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前锯肌的位置和主要作用;膈的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 及穿经结构。 实验内容:1.在大体标本上观察头颈肌、躯干肌各部及分层情况。2. 在俯卧位肌肉 标本上,观察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外形、起止,观察其它背肌的外形。3. 在 肌肉标本上,观察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外形、起止,观察腹直肌、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外形、起止以及腹后肌群的位置、外形。4. 在离体 的隔肌标本上观察识别隔的形态结构(中心腱、三个裂孔及薄弱区)。在剖开的腹壁标本上 观察腹直肌鞘(前层、后层,腱划和弓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