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2013年中考二模 九年级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 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出 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啊进包 、(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流底柱 瞰望kdn 居心叵测p6 B、粗制滥造 狩猎 乳臭未干xi 尽探 大色 剧悍pibo 针砭时弊bian D、锋芒毕露 羁绊j 气冲斗牛du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 着万顷绿地 ②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 ③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 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出银O A.滋养擅长鉴赏 B.滋润擅长欣赏 C.滋养善于欣赏 滋润善于鉴赏 3、下列句子无病句的一项是 A、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广泛地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并制定了 改进措施 市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组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个别网吧接纳了未成年人 C、在“迎春节,送温暖”活动中,广大群众向困难市民捐送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防寒 长 D、假期里,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12页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真诚的人在生活中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C、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立意 D、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举办一次以“歌唱黄河”为主题的语文 实践汇报会。 5、下列场合中,文明警示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当你伸手采摘我时,你我的美丽都已不存在了。”(花园里) B、“为了他人的思考,请静静地读书。”(阅览室) (草地旁 D、“如果你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加油站旁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两句的意思是:作者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了人生真谛,想说却忘了怎么表达。 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是全诗的颈联,作者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既写出了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 忧惧不安,又写出了战败不幸被俘后的孤独处境。句中充满悲愤之情。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这四句诗运用互文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出发前到处购买鞍马等战具的紧迫 情景。 D、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生动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刻骨铭心、致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 阅读《托尔斯泰》选段,完成7-8题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 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燊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 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祥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 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 然地涌岀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晴,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晴里有一百只眼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 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12页)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一一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 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 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 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 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 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畾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 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膻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 成石头。在这对眼晴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 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 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 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 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7、对选段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表现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现实主义艺术家,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 B、为了表现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现实主义艺术家,虽相貌普通但眼睛视力极好。 C、为了表现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现实主义艺术家,具有广阔而深细的观察力。 D、为了表现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现实主义艺术家,具有屎利而深刻的批判力。 8、下列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无比的威力。 B、“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托尔斯泰那 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C、“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英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 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 睛蕴含着他的丰富思想, 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句中将托尔斯泰的 眼睛比喻为“寒光四射的匕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批判非常犀利而深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9-11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劂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九年级语文第3页(共12页)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劳其筋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C.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1、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 练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必须具备“内有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的条件。 C、全文论证严谨,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推出论点 D、开篇连用六个典型事例,说明逆境易造就人才的道理,增强了文章论述的气势和说服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4小题,共91分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按提示和要求默写填空,书写要工整、规范。(6分)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年级语文第4页(共12页)
13、在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富含哲理的诗句。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 千里共婵娟”,又如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等。请 你再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 (2分) 三、(本大题共三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4~16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闹学士①郑向 任,为分宁③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 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 環中郡 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楣 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 (注)①龙图阁学土:官名。后面的“主簿”“部使者”“司理参军”“转运使”都是 官名。②任:保举。③分宁:地名,分宁县。后面的“南安”也是地名。④手版:朝笏。 古时大臣朝见君王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 14、解释加点字含义 ①元名敦实 ②有狱久不决( ③如此尚可仕乎!( 15、用现代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16、读了本段文字后,你认为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16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7-20题。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Q凶物显O 一题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 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 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年级语文第5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