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2013年九年级语文质量测试二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第Ⅱ卷(淙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 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9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签字笔)或圆 珠笔填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菜畦qi 轩櫥xudn 人迹罕至han B.踌躇chu 归省xing 锲而不舍qie C.匀称 cheng 冗杂y6ng 戛然而止j D.娴熟xin 禁锢gu 2.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喜欢泰戈尔的诗,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大自然之中了一一那宁静而又。的海洋 那而又多变的夭空、那温暖而又的湖泊,那葱郁而又古老的森林 A.广袤清澈浮躁 B.清澈广袤浮躁 C.浮躁清澈广袤 D.浮躁广袤清澈 3.下面的句子语意明确,且简明、得体的一项是 A.王晶在商场购买的了一台家用电器,回家后只用了一天,就出现了质量问题。 张华看到来家访的老师,非常高兴地说:“来到我的家里,您应该感到非常荣率。 C.张朋对喝了酒还要开车回家的爸爸说:“你不要命了,我们大家还要活命了。” D.某小区的花草绿地旁有一块广皆牌,上面写着:人人爱花草,空气环境好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4.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满世界银装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 穷的童话了 B.这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 样成桶地泼洒进来 ℃.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照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 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 D.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 充满了无限生机。 5.下面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作者以“太阳”和“春”喻 指解放区,他们能给祖国带来光明和希望。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祉会的发展, 蕴含深刻的哲理。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现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眼前已经满是洁白 似雪的梨花,春天已经来临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露”和“霜”字创设出一个特定的 时间和环境,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完成68题。 ①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 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 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②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一一葡萄压 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 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 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菊萄压榨机的压力 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③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視边这么想:“光看太 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 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④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县备呢?是否存在窗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 别呢? ⑧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 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 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⑥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 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荻得如此非凡的 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淅充实 ⑦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 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 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⑧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惑,相信它的价值 拼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窗有创造性的人 6.选文第②③两段列举的事例要证明的是 A.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B.善于运用知识,并且勇于尝试 C.拥有了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D.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7.对选文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用反问的语气小结上文,认为不是任何人都具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 B.用疑问的语气小结上文,怀疑人们存在着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C.用设问过渡,启发人们的思考,同时引出下文的议论分析 D.用设问提出质疑,怀疑任何人都具备创造性思维 8.下面的理解与选文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只有他们才拥有创造力 B.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C.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持之以恒。 D.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有无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九年级语文第3页(共8页)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 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徳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 享。冏舍生皆被綺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录毕,走送之(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敲门) C.尝趋百里外(曾经) D.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八以请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C.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D.作者写自己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寄予了对后学者的期望 L年级语文第4页(共8页)
第II卷(综合题共91分) 、本大题共两小题,共8分 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2)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占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4)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层易《钱塘湖春行》) 5)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晒宝铭》) 13.《岳阳楼记》表达出古仁人“忧天下”的胸怀,其中的“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②,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 辟③,人民给④,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 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 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 惧,莫敢饰诈③,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和后面“阿”都是地名,在今山东境内。②大夫,官名。③辟,开辟 开垦。④给,富足。⑤饰诈,作假欺骗。 14.结合文意,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然吾使人视即墨 )(2)人民贫馁( 15.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译句 6.文中的齐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分) 九年级语文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