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助于划分犯罪的类别,建立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 (三)有助于准确定罪,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四)有助于准确评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正确量刑。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分类 犯罪客体的一般分类 按照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的层次的不同,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类 犯罪的一般客体。 犯罪的同类客体 犯罪的直接客体。 1、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2、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的概念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一)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一般不决定犯罪的性质; (二)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而犯罪对象并非如此; (三)任何犯罪都必然使犯罪客体受到一定的侵害,但却不一定损害犯罪对象 (四)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11 (二)有助于划分犯罪的类别,建立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 (三)有助于准确定罪,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四)有助于准确评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正确量刑。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分类 一、犯罪客体的一般分类 按照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的层次的不同,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类: (一) 犯罪的一般客体。 (二) 犯罪的同类客体。 (三) 犯罪的直接客体。 1、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2、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一)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一般不决定犯罪的性质; (二)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而犯罪对象并非如此; (三)任何犯罪都必然使犯罪客体受到一定的侵害,但却不一定损害犯罪对象; (四)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概述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人的外在行为表现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外在性; (二)必需性; (三)法定性。 、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 关系、犯罪时间、犯罪地点和犯罪方法等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客观外在特征。 、研究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研究犯罪客观方面,对定罪量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客观方面是区分罪与非罪 (二)犯罪客观方面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三)犯罪客观方面是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方面的客观基础。 (四)犯罪客观方面是量刑的依据。 第二节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危害行为是我国刑法中犯罪客观方面的首要因素,在犯罪构成中居于基础地位。 )行为的含义
12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 概述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人的外在行为表现。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外在性; (二)必需性; (三)法定性。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 关系、犯罪时间、犯罪地点和犯罪方法等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客观外在特征。 三、研究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研究犯罪客观方面,对定罪量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客观方面是区分罪与非罪。 (二)犯罪客观方面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三)犯罪客观方面是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方面的客观基础。 (四)犯罪客观方面是量刑的依据。 第二节 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危害行为是我国刑法中犯罪客观方面的首要因素,在犯罪构成中居于基础地位。 (一)行为的含义
(二)危害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三)不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 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 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作为与不作为 作为与不作为的划分方法,是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 1、作为 所谓作为,就是行为人用积极的身体动作去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 为 2、不作为 所谓不作为,是指消极地不实施刑法要求实施的行为,是人的消极行为。 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特定义务有三个来源 一是法律的明文规定 二是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 三是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这是区别作为与不作为的根本标志。 案例分析本案中丈夫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被告人王某与刘某结婚后生育一女孩,王某因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所以对刘某及 女儿产生厌烦,常常对刘某非打即骂。2004年3月16日,王某又因家庭琐事殴打 刘某。当天下午,刘某买回一瓶农药,当王某的面喝下去后对王某说:“我喝农药 了。”王某说:“你死了活该?”说罢,关上房门就到别人家玩去了。20分钟 后,王某返回屋内取东西,发现屋内农药味很浓,刘某口吐白沫。王某情知不妙, 奔到外地亲戚家躲藏。后刘某被别人发现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参考答案: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是一种典型的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故意 杀人罪。王某与刘某是夫妻,有着法定的扶养义务。抚养并不限于生活上的照顾
13 (二)危害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三)不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 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 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作为与不作为 作为与不作为的划分方法,是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 1、作为 所谓作为,就是行为人用积极的身体动作去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 为。 2、不作为 所谓不作为,是指消极地不实施刑法要求实施的行为,是人的消极行为。 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特定义务有三个来源: 一是法律的明文规定。 二是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 三是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这是区别作为与不作为的根本标志。 案例分析:本案中丈夫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被告人王某与刘某结婚后生育一女孩,王某因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所以对刘某及 女儿产生厌烦,常常对刘某非打即骂。2004 年 3 月 16 日,王某又因家庭琐事殴打 刘某。当天下午,刘某买回一瓶农药,当王某的面喝下去后对王某说:“我喝农药 了。”王某说:“你死了活该?”说罢,关上房门就到别人家玩去了。20 分钟 后,王某返回屋内取东西,发现屋内农药味很浓,刘某口吐白沫。王某情知不妙, 奔到外地亲戚家躲藏。后刘某被别人发现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参考答案: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是一种典型的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故意 杀人罪。王某与刘某是夫妻,有着法定的扶养义务。抚养并不限于生活上的照顾
还有生命上的救助。王某能够实施救助行为而不救助,因而发生危害结果的,构成 犯罪。在这个案件中应该注意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故意杀人罪与遗弃罪的区别 第三节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的含义 所谓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损害或现实危险状 、危害结果对定罪量刑的作用 我国刑法关于危害结果的规定,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反映了在不同犯罪中危害结 果的不同意义 (—)以对直接客体造成某种有形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某些故意犯罪既遂的 标准 (二)以发生某种特定的现实危险状态,作为某些故意犯罪既遂的标准 (三)以发生严重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罪与非罪的标准。 (四)以发生某种特定的严重危害结果,作为此罪与彼罪区分的界限。 五)以造成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轻重程度,作为适用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的标 准 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概念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又称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客观 方面要件中的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的联系。 (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的区别
14 还有生命上的救助。王某能够实施救助行为而不救助,因而发生危害结果的,构成 犯罪。在这个案件中应该注意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故意杀人罪与遗弃罪的区别。 第三节 危害结果 一、危害结果的含义 所谓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损害或现实危险状 态。 二、危害结果对定罪量刑的作用 我国刑法关于危害结果的规定,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反映了在不同犯罪中危害结 果的不同意义。 (一)以对直接客体造成某种有形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某些故意犯罪既遂的 标准。 (二)以发生某种特定的现实危险状态,作为某些故意犯罪既遂的标准。 (三)以发生严重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罪与非罪的标准。 (四)以发生某种特定的严重危害结果,作为此罪与彼罪区分的界限。 (五)以造成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轻重程度,作为适用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的标 准。 第四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概念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又称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客观 方面要件中的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的联系。 (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的区别
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认定 客观性 时间性 相对性 第五节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一、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概述 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某些犯罪必须具备的特定的时间 地点和方法(手段等客观要件。 (一)犯罪时间 (二)犯罪地点 (三)犯罪方法,又称犯罪手段 、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第七章犯罪主体 第一节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和刑法理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研究犯罪主体的意义
15 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认定 (一) 客观性 (二) 时间性 (三) 相对性 第五节 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一、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概述 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某些犯罪必须具备的特定的时间、 地点和方法(手段)等客观要件。 (一)犯罪时间 (二)犯罪地点 (三)犯罪方法,又称犯罪手段 二、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第七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概述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和刑法理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二、研究犯罪主体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