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 电子教案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 本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的刑事 责任,并给犯罪人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狭之分 还有把刑法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刑法的性质 刑法的性质包含两层性质:一是刑法的阶级性;二是刑法的法律性。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 刑法的创制 刑法的创制,就是刑法的制定过程。我国第一部刑法典经历了漫长的创制过程。表 现为 早在建国初,我国先后制定了一些单行刑事法律,如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 污条例等,为刑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1950年—1954年9月,法制委员会起草了两个草案:一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法大纲草案》,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 3、1954年10月—1956年11月,法律室共起草了13稿。 4、1957年6月28日,已写出22稿。 5、1961年10月—1963年10月9日,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33稿
1 《刑 法 总 论》 电子教案 第一章 刑 法 概 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 本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的刑事 责任,并给犯罪人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狭之分。 还有把刑法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 刑法的性质包含两层性质:一是刑法的阶级性;二是刑法的法律性。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 一、刑法的创制 刑法的创制,就是刑法的制定过程。我国第一部刑法典经历了漫长的创制过程。表 现为: 1、早在建国初,我国先后制定了一些单行刑事法律,如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 污条例等,为刑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1950 年——1954 年 9 月,法制委员会起草了两个草案:一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法大纲草案》,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 3、1954 年 10 月——1956 年 11 月,法律室共起草了 13 稿。 4、1957 年 6 月 28 日,已写出 22 稿。 5、1961 年 10 月——1963 年 10 月 9 日,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 33 稿
6、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从1978年10月开始,对33稿进行修改、补 充,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7月6日公 布,1980年1月1日生效。 刑法的完善 1、刑法完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刑法修改的阶段。 第一,酝酿准备阶段(1982-1988.2)。 第二,初步修改阶段(1988.3—-1989.6)。列入立法议程,并尝试性的拟定了修改 稿 第三,重点修改阶段(1991年),主要讨论反革命罪的修改问题 第四,全面修改阶段(1993—1996.12),刑法的体系、罪名作了大面积的修 改,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讨论,拟定出草案供立法机关通过。第五,立法审 议通过(1996.12—1997、3),第八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10 月1日施行。 2、刑法修改的原则。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刑法的根据 1、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 制定刑法的实践根据 刑法的任务 刑法第2条规定了刑法的任务。 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2 6、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后,从 1978 年 10 月开始,对 33 稿进行修改、补 充,于 1979 年 7 月 1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7 月 6 日公 布,1980 年 1 月 1 日生效。 二、刑法的完善 1、刑法完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刑法修改的阶段。 第一,酝酿准备阶段(1982—1988.2)。 第二,初步修改阶段(1988.3—1989.6)。列入立法议程,并尝试性的拟定了修改 稿。 第三,重点修改阶段(1991 年),主要讨论反革命罪的修改问题。 第四,全面修改阶段(1993——1996.12),刑法的体系、罪名作了大面积的修 改,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讨论,拟定出草案供立法机关通过。第五,立法审 议通过(1996.12——1997、3),第八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7 年 10 月 1 日施行。 2、刑法修改的原则。 第三节 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一、刑法的根据 1、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 2、制定刑法的实践根据。 二、刑法的任务 刑法第 2 条规定了刑法的任务。 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章、节、条、款、项、 段等层次。全文用统一的序号。 1、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 A、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B、犯罪——犯罪的一般原理(成立要件)。 C、刑罚——刑罚的一般原理(刑种、体系) D、刑罚的具体运用——量刑、行刑制度。 E、其他规定——刑法术语、名词的立法解释 2、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共分为十章 A、危害国家安全罪 B、危害公共安全罪 C、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其中又分为八节小类罪 D、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E、侵犯财产罪 F、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其中又分为九节小类罪 G、妨害国防利益罪 、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K、军人违法职责罪。 3、条文的结构。 、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种的解释。 )以解释的主体或者解释的效力为标准,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 释
3 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章、节、条、款、项、 段等层次。全文用统一的序号。 1、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 A、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B、犯罪——犯罪的一般原理(成立要件)。 C、刑罚——刑罚的一般原理(刑种、体系)。 D、刑罚的具体运用——量刑、行刑制度。 E、其他规定——刑法术语、名词的立法解释。 2、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共分为十章: A、危害国家安全罪; B、危害公共安全罪; C、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其中又分为八节小类罪; D、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E、侵犯财产罪; F、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其中又分为九节小类罪; G、妨害国防利益罪; H、贪污贿赂罪; J、渎职罪; K、军人违法职责罪。 3、条文的结构。 二、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种的解释。 (一)以解释的主体或者解释的效力为标准,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 释
1、立法解释 2、司法解释。 以上两种解释都是有效解释,但两者解释的效力不同。发生冲突时,后者无效。 3、学理解释。 (二)以解释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文理解释 2、论理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和司法并体现 我国刑事法治精神的准则。 、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后给予何种刑罚处罚,都必须明文规 定在刑法条文中。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是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最早的渊源是1215年的英约翰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后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家的影响下,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规定,体现了这一原则 该原则的意义在于:是对罪刑擅断的否定,注重保护人权,实现刑事法治 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 三、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
4 1、立法解释。 2、司法解释。 以上两种解释都是有效解释,但两者解释的效力不同。发生冲突时,后者无效。 3、学理解释。 (二)以解释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文理解释。 2、论理解释。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和司法并体现 我国刑事法治精神的准则。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后给予何种刑罚处罚,都必须明文规 定在刑法条文中。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是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最早的渊源是 1215 年的英约翰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后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家的影响下,1789 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规定,体现了这一原则。 该原则的意义在于:是对罪刑擅断的否定,注重保护人权,实现刑事法治。 二、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 三、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
1、严格依照刑法的规定,定罪量刑。 2、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案例分析:1、试析李某行为的性质 李某系某国有外贸公司经理,1998年因涉嫌犯罪被捕,李某具有以下涉案事实 1995年6月,在一外贸业务中,李某轻信外商,擅自变更结算方式,使公司数 百万元货物导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1996年3月,李某未经集体研 究,将公司的钱借给好友吴某主管的某运输公司(集体企业),98年案发时,尚 有80余万元未归还。1997年底,吴某为表感谢,送1万元给李某作为"过节费"。 1996年5月,张某之子因寻衅滋事被捕,张某托李某帮忙疏通关系,李某提出要 花3万元。张某给李某4万元,言明1万元作为李某的"辛苦费",李某遂将3万元 送给其认识的办案人员,使张某之子罪责得以开脱.根据以上案情,回答下列问 题 (1)、李某在外贸业务中被骗的行为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2)、李某将200万元借给运输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3)、李某收受吴某"过节费"和为张某"帮忙"并收"辛苦费"行为是否构成犯 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李某在外贸业务中被骗的行为不能定罪。李作为该国有外贸公司经理, 在签订、履行合同中因过失而受骗,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根据目前刑 法的规定,属于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行为。但是,由于其行为当时的刑法尚未 确定此种行为为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从旧兼从轻溯及力原则,对李某的行为应当 适用当时的刑法。因此不能对其行为定罪 (2)、李某将200万元借给运输公司的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1分)李某 作为公司的经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挪用公司的资金借贷给他人,数额较 大,超过3个月未还,已构成挪用资金行为;鉴于李某为国有公司从事公务的人 员,其行为应当依照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3)、李某收受吴某"过节费"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因其利用经理职务上的便 利,挪用公司资金借给吴某主管的公司,并收受"过节费"1万元,数额较大,已构 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行为;因李某为国有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其行为应当依照 受贿罪定罪处罚
5 1、严格依照刑法的规定,定罪量刑。 2、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案例分析:1、试析李某行为的性质 李某系某国有外贸公司经理, 1998 年因涉嫌犯罪被捕,李某具有以下涉案事实: 1995 年 6 月,在一外贸业务中,李某轻信外商,擅自变更结算方式,使公司数 百万元货物导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1996 年 3 月,李某未经集体研 究,将公司的钱借给好友吴某主管的某运输公司(集体企业),98 年案发时,尚 有 80 余万元未归还。1997 年底,吴某为表感谢,送 1 万元给李某作为"过节费"。 1996 年 5 月,张某之子因寻衅滋事被捕,张某托李某帮忙疏通关系,李某提出要 花 3 万元。张某给李某 4 万元,言明 1 万元作为李某的"辛苦费",李某遂将 3 万元 送给其认识的办案人员,使张某之子罪责得以开脱.根据以上案情,回答下列问 题: (1)、李某在外贸业务中被骗的行为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2)、李某将 200 万元借给运输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3)、李某收受吴某"过节费"和为张某"帮忙"并收"辛苦费"行为是否构成犯 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 : (1)、李某在外贸业务中被骗的行为不能定罪。李作为该国有外贸公司经理, 在签订、履行合同中因过失而受骗,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根据目前刑 法的规定,属于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行为。但是,由于其行为当时的刑法尚未 确定此种行为为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从旧兼从轻溯及力原则,对李某的行为应当 适用当时的刑法。因此不能对其行为定罪。 (2)、李某将 200 万元借给运输公司的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1 分)李某 作为公司的经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挪用公司的资金借贷给他人,数额较 大,超过 3 个月未还,已构成挪用资金行为;鉴于李某为国有公司从事公务的人 员,其行为应当依照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3)、李某收受吴某"过节费"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因其利用经理职务上的便 利,挪用公司资金借给吴某主管的公司,并收受"过节费"1 万元,数额较大,已构 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行为;因李某为国有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其行为应当依照 受贿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