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汇编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以本为本·孤基课前自主学习,基稳才能楼高 预读教材·填要点 、荒漠化 1.概念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原因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4.分布 (1)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中国: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西北地区最为突 (3)请把我国对应的荒漠化区域连线 次生盐渍化 “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水土流失 西南喀斯特地区 土地沙漠化 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石质荒漠化 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山地 [温馨提示] 荒漠≠荒漠化 (1)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 2)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原 来的土地逐渐演变为荒漠的过程。 3)荒漠化过程可最终形成荒漠,但荒漠不一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 荒漠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①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
金戈出品 学 习 资 料 汇编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概念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原因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4.分布 (1)世界:约 1/4 的陆地、2/3 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中国: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3)请把我国对应的荒漠化区域连线: [温馨提示] 荒漠≠荒漠化 (1)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 (2)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原 来的土地逐渐演变为荒漠的过程。 (3)荒漠化过程可最终形成荒漠,但荒漠不一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 荒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①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
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②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③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①干旱导致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 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 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 l馨提示] 西北地区气候干早的原因及表现 深居亚欧大陆地理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内部,距海遥远位置 地势地势较高、起伏大 青藏高原的外因 ,内因, 挡作用 水汽难以到达 干早为主的气候 景观‖气候河流|地貌农业 以草原、大陆多内多风灌溉农业 荒漠为主性强流河沙地绿洲农业、 畜牧业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士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3)次生盐渍化: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 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出现的一种荒漠化现象 温馨提示]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有它的自然原因,那就是干旱的自然特征和由此导致的脆弱 的生态环境。这些区域特征是本区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难以改变的。但 是,根据历史记录和考古学研究证明,在自然条件与现在差异不大的历史时期,西北地区的 荒漠化远没有现在严重,荒漠化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要想治理荒漠化,首先就要分 析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
金戈出品 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②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③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①干旱导致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 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 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 [温馨提示]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及表现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3)次生盐渍化: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 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出现的一种荒漠化现象。 [温馨提示]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有它的自然原因,那就是干旱的自然特征和由此导致的脆弱 的生态环境。这些区域特征是本区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难以改变的。但 是,根据历史记录和考古学研究证明,在自然条件与现在差异不大的历史时期,西北地区的 荒漠化远没有现在严重,荒漠化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要想治理荒漠化,首先就要分 析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
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1)防治内容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 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释疑教材·原委 (教材问题解答) [教材P17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整 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 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蒸发加强,径流加强,从而导致 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 起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蒸腾减弱,空气变干燥,降水减少,也会导致地面变干燥,陷于恶 性循环之中。 [教材P20~21活动] 1.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 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 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m,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 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 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 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图中 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 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 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 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金戈出品 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防治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 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教材 P17 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整 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 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蒸发加强,径流加强,从而导致 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 起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蒸腾减弱,空气变干燥,降水减少,也会导致地面变干燥,陷于恶 性循环之中。 [教材 P20~21 活动] 1.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 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 22 ℃以上,甚至达到 33 ℃,可想而知其蒸发 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 500 mm,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 7、8 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 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 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图中 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 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 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 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 进,结果是 人口增加→草地变旱地→草地缩小→牧场超载→转牧脆弱地区 耕后 荒漠化加剧 4.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 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 到解决。 学用结台·是圳能■ 堂讲练设计,新知一站突破 知识点 荒漠化 核心要点掌握好 、荒漠化的内涵 对荒漠化的理解,可以从成因、发生地区、形成过程、结果及表现等方面进行,具体如 下表所示: 荒漠化成因 气候变异等自然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发生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些半湿润地区 植地风沙侵蚀、土壤中水土地生 形成过程 被面 、养分→产力长 坏露水土流失流失 期丧失 结果 形成荒漠化景观 石质荒漠 表现 土地沙漠化 次生盐渍化 化 在中国 西南咯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 “三北”地区 的分布 斯特地区 半湿润区 二、荒漠化形成的一般过程 土地缺少水植物无法没有植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 分和养分正常生长被保护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 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 继续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 发展一步流失 土地退化 应用体验不可少 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
金戈出品 3.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 进,结果是: 4.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 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 到解决。 知识点 一 | 荒漠化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一、荒漠化的内涵 对荒漠化的理解,可以从成因、发生地区、形成过程、结果及表现等方面进行,具体如 下表所示: 荒漠化成因 气候变异等自然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发生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一些半湿润地区 形成过程 结果 形成荒漠化景观 表现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 化 次生盐渍化 在中国 的分布 “三北”地区 西南喀 斯特地区 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 半湿润区 二、荒漠化形成的一般过程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
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据 此回答1~3题 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一—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一—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一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一—石漠化 解析:1.D2.A3.C第1题,荒漠化指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形成 荒漠。在世界各地的荒漠只有部分是因为荒漠化而形成的,有的是一直都存在的原生荒漠; 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也有人为原因: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和次生盐碱 化。第2题,荒漠化土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及较湿润的南方低 山丘陵区,其中以西北、华北地区的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第3题,我国荒漠化问题与 所对应的地区:江南丘陵一一红漠化,黄淮海地区一一次生盐渍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石漠化,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知识点二千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情景导入先思考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到春季都会出现浮尘和扬沙天气,比这再恶劣一些的天气就是 沙尘暴和强沙尘暴了。我国最大的两个沙尘暴来源地是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地 区,这两个地区的荒漠化程度非常严重,地表的沙尘物质非常丰富。 其实沙尘暴天气古已有之,只不过到了现在,变得愈发严重了。过度放牧、过度垦荒、 滥砍滥伐、工矿生产、交通建设等等,都破坏了原有的地表结构,諴少了土壤的含水量与地
金戈出品 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 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据 此回答 1~3 题。 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解析:1.D 2.A 3.C 第 1 题,荒漠化指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形成 荒漠。在世界各地的荒漠只有部分是因为荒漠化而形成的,有的是一直都存在的原生荒漠; 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也有人为原因;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和次生盐碱 化。第 2 题,荒漠化土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及较湿润的南方低 山丘陵区,其中以西北、华北地区的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第 3 题,我国荒漠化问题与 所对应的地区:江南丘陵——红漠化,黄淮海地区——次生盐渍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石漠化,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知识点 二 |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到春季都会出现浮尘和扬沙天气,比这再恶劣一些的天气就是 沙尘暴和强沙尘暴了。我国最大的两个沙尘暴来源地是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地 区,这两个地区的荒漠化程度非常严重,地表的沙尘物质非常丰富。 其实沙尘暴天气古已有之,只不过到了现在,变得愈发严重了。过度放牧、过度垦荒、 滥砍滥伐、工矿生产、交通建设等等,都破坏了原有的地表结构,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