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 Ba文库 第一章第二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测试题 、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 ②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③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④内蒙古高原东部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B.③④ D.②④ 2、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士地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D.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漢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达540多亿元。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淇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②大风频繁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④过度放牧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生产力丧失 D.砍伐树木 读图,回答5~8题。 5.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 的措施是() A.兴建小水电站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D.修建核电站 7.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8.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漢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贺 兰州 1页共9页 刘家峡 图例铅锌〓铜△镍·工业中心 水电站 沙漠
人教版 地理习题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1 页 共 9 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 ②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③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④内蒙古高原东部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D.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达 540 多亿元。据此回答 3~4 题。 3、 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②大风频繁 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 ④过度放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4、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生产力丧失 D.砍伐树木 读图,回答 5~8 题。 5.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6.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 的措施是( )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7.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8.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 Ba文库 第一章第二节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9~10题。 9.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早,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 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C.②③D③④ 10.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淇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11~12题 年份(年)195519651975198519920020 荒漢化面 积〔万公67 7189|197.26257.82622 1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漢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关于土地荒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漢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14~16题。 图例 国界 20-1月等温线 200年等降水量线 14.结合图可以看出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15.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第2页共9页
人教版 地理习题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2 页 共 9 页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 9~10 题。 9.图中 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 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 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图中 B 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 11~12 题。 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 积(万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11.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 14~16 题。 14.结合图可以看出 ( )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 1 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15.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
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 Ba文库 第一章第二节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 16.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 读下图,回答17~19题 滥垦、滥伐森林的结果 85% 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 建设破坏林草的结果 叫沙丘入侵农田、草场所致 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 地区 超载起止 超载持续年平均超717.这些沙漠化士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年份(年)时间(年)裁率()( 藏牧区1964~20037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青海牧区1970~200031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甘肃牧区1973~200028 20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四川牧区1982~20019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10 18.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19.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60◆甘肃牧区 均超载率和四大收区草原退化趋势围:,先成202154高藏楼区 退40四川牧区 题 20.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201 ①超敦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教率就越 大 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 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 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C③④ ① 第3页共9页
人教版 地理习题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3 页 共 9 页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16.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 )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读下图,回答 17~19 题。 17.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18.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19.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 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 20~21 题。 20.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 大 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③ 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 ④2005 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区 超载起止 年份(年) 超载持续 时间(年) 年平均超 载率(%) 西藏牧区 1964~2000 37 47 青海牧区 1970~2000 31 18 甘肃牧区 1973~2000 28 20 四川牧区 1982~2000 19 10
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 Ba文库 第一章第二节 读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6~9题。 高山冰川 第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流动沙丘 22.适宜建坎儿井的位置是() A.① B.② D④ 23.绿洲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 A.高山冰雪融水 大气降雨C.地下水D.夜间降温时空气中的冷凝水 24.林带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25.绿洲的大小和规模取决于( A.气候的状况 B.水资源的多寡 C.土地开垦的规模 D防护林带的规模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6~28题 图例 ¥予y E三沙地 子日草地 y平yy ○ 井 “ 内流河 2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注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8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4页共9页
人教版 地理习题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4 页 共 9 页 读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 6~9 题。 22.适宜建坎儿井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绿洲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高山冰雪融水 B.大气降雨 C.地下水 D.夜间降温时空气中的冷凝水 24.林带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25.绿洲的大小和规模取决于( ) A.气候的状况 B.水资源的多寡 C.土地开垦的规模 D.防护林带的规模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 26~28 题。 2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8.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 Ba文库 第一章第二节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 答29~31题。 29.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 荒漠化面积 (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 析,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院 占总面积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耕比 10 地重 放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面 积5025 23;强顷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度 30.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 是() 1937年 A.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密度---1949年 (人/km2) 1980年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31.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正确的是() A.大力开发地下水,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 B.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积极开展生态退耕工作,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 D.大量外迁人口,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 读“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完成32~32题。 32.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关于商都县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②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③人口数量、耕地面 积、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④人口密度降低,人均耕地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3.商都县的耕地面积增加是( A.过度农垦沙质草原的结果 B.引水灌溉沙地的结果 C.抑制沙质土地荒漠化的结果 口30年代末 D.毁林开荒的结果 ■40年代末 ■80年代末 人口 荒漠化
人教版 地理习题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5 页 共 9 页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读 1937~1980 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 答 29~31 题。 29.对该县 1937~1980 年土地耕垦、人 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 析,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院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 3 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 2 倍 30.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 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31.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地下水,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 B.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积极开展生态退耕工作,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 D.大量外迁人口,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 读“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完成 32~32 题。 32.从 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关于商都县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②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③人口数量、耕地面 积、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④人口密度降低,人均耕地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3.商都县的耕地面积增加是( ) A.过度农垦沙质草原的结果 B.引水灌溉沙地的结果 C.抑制沙质土地荒漠化的结果 D.毁林开荒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