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基础题组 20世纪70年代以前孔雀河流域胡杨林郁郁葱葱,而目前却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枯死。下图为“新疆孔 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目前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地退化 ②降水稀少 ③过度开垦 ④不合理用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改善该地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有() ①退耕还草还林 ②统筹安排流域用水量 ③实施人工降雨 ④人口迁移至上游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 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4.(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A.建材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 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
1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基础题组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孔雀河流域胡杨林郁郁葱葱,而目前却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枯死。下图为“新疆孔 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目前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土地退化 ②降水稀少 ③过度开垦 ④不合理用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改善该地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有( ) ①退耕还草还林 ②统筹安排流域用水量 ③实施人工降雨 ④人口迁移至上游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 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17 云南曲靖一中月考)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铁路线 ②削减风力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增加旅游景观 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4.(2017 云南曲靖一中月考)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 A.建材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 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
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该流域4-10月的降水量为924.6m 占全年降水量的84%。[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与降水量(m) 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比表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年地表径流量 泥沙流失量 土地利用类型 径流系数(%) (m/hm) 板栗 54.58 0.65 茶园 183.47 2.18 111.32 柑橘 117.41 282.13 农田 13744.30 乔木林 36.29 0.43 竹林 5.(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该流域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三峡 B.大兴安岭 C.长江三角洲 D.太行山区 6.(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下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A.茶园 B.柑橘 C.板栗 D.乔木林 提升题组 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 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 密度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 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2 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该流域 4—10 月的降水量为 924.6 mm, 占全年降水量的 84%。[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 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比表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土地利用类型 年地表径流量 (m3 /hm2 ) 径流系数(%) 泥沙流失量 (g/hm2·mm) 板栗 54.58 0.65 63.26 茶园 183.47 2.18 111.32 柑橘 117.41 1.39 282.13 农田 346.00 4.11 13 744.30 乔木林 36.29 0.43 23.02 竹林 94.95 1.13 19.51 5.(2017 安徽宣城调研二)该流域最有可能位于( ) A.长江三峡 B.大兴安岭 C.长江三角洲 D.太行山区 6.(2017 安徽宣城调研二)下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 A.茶园 B.柑橘 C.板栗 D.乔木林 提升题组 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 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 的密度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 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土壤盐分垂直分布(g/kg) 送 →4月1日 7月23日 春小麦 土壤盐分垂直分布(gkg) 1.702.10250290 4月1日 春小麦/毛著子兴10月9日 7.(2017山东青岛二模)4-7月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吸收盐分多 B.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 C.大气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D.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8.(2017山东青岛二模)若该地单一种植春小麦,春小麦收获后(7月底),导致该地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的主 要气候原因是() A.光照强 B.温差大 C.天气炎热 D.多大风天气 9.(②2017山东青岛二模)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增加绿色覆盖密度,防风固沙 B.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D.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表土盐碱化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 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3 7.(2017 山东青岛二模)4—7 月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吸收盐分多 B.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 C.大气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D.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8.(2017 山东青岛二模)若该地单一种植春小麦,春小麦收获后(7 月底),导致该地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的主 要气候原因是( ) A.光照强 B.温差大 C.天气炎热 D.多大风天气 9.(2017 山东青岛二模)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增加绿色覆盖密度,防风固沙 B.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D.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表土盐碱化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 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壤 含06 水□有机质 含水率 常绿马尾次生草从牛肝地 阔叶林松林灌丛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10.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小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11.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风蚀荒漠化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风可将表层肥沃的土壤带走,进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 农作物减产。进入大气的尘土还会形成大气污染,影响生产生活。图I为美国本土农田风蚀危害严重区 分布示意图,图Ⅱ为甲区域各月风蚀危害强度变化图。 大F40° 哥湾 风蚀危害严重区 图 月风蚀量库风蚀量(‰) 12345678910l12月份 图Ⅱ
4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10.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小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11.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风蚀荒漠化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风可将表层肥沃的土壤带走,进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 农作物减产。进入大气的尘土还会形成大气污染,影响生产生活。图Ⅰ为美国本土农田风蚀危害严重区 分布示意图,图Ⅱ为甲区域各月风蚀危害强度变化图。 图Ⅰ 图Ⅱ
(1)说出图中甲区域风蚀危害集中的季节并分析原因。(5分) (2)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说明乙区域风力强劲的原因。(4分) (3)建设防护林是防治风蚀荒漠化的一种有效措施,试分析其防治风蚀危害的机理。(3分) 13.图Ⅰ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Ⅱ是图I中甲处的气候资料示意图。据道光、咸丰年间 的县志记载,图Ⅰ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 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6分) %峡- 图 气温(℃) 降水量(mm) 147100月 图Ⅱ (1)根据材料,分析图Ⅰ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6分)
5 (1)说出图中甲区域风蚀危害集中的季节并分析原因。(5 分) (2)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说明乙区域风力强劲的原因。(4 分) (3)建设防护林是防治风蚀荒漠化的一种有效措施,试分析其防治风蚀危害的机理。(3 分) 13.图Ⅰ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Ⅱ是图Ⅰ中甲处的气候资料示意图。据道光、咸丰年间 的县志记载,图Ⅰ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 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6 分) 图Ⅰ 图Ⅱ (1)根据材料,分析图Ⅰ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