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 上填写清楚。 2.毎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東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我国既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拥有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当前,中华文化需要进 步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可以说,推动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 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含义很广泛,中华文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科学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看法。从海外传播的视角,我们可以将中华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 主要是指反映各方面生活的有形文化,包括旅游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汉字文化等。 软文化”主要是指反映精神风貌的无形文化,包括心态文化、思维文化、艺术文化等。 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是通过其固定性、形态性来吸引其他囯家民众了解、认识、欣赏中 华文化。比如,很多囯外民众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加强中囯功夫文化的海外传播,能够增 强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向往。“软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是希望增进其他国家民众对我 们民族精神、伦理道徳、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了解、理解和尊重。 当前,“硬文化”的海外传播渠道比较多,可以依靠政府或民间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进 行,如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文化博览会、开展文化互访演出活动等。也可以通过沟通协调, 在其他国家国民教育中设置中文课程。此外,还可以通过各个国家的汉学家、中文翻译人员 将中华文化推荐给其本国民众。那么,“软文化”的传播渠道应该如何拓展呢?实践证明, “软文化”与“硬文化”应紧密结合,在进行“硬文化”传播时善于传播我们的民族精神 伦理道徳、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例如,在开展汉语教学时,可以适当融入反映中华传 统文化精髓、当代中国人核心价值观和伦理道徳的内容。把“软文化”传播寓于“硬文化” 传播之中,不仅可以拓展“软文化”传播的渠道,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是“硬文化”还是“软文化”的海外传播,要想真正取得实效,需要考虑四个方面 的因素:一是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需求。这包括其他国家发展的需求、其他国家民众精神 生活的需求等。如果有强烈的需求,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有选择地加 以吸收借鉴。二是文化本身对其他国家民众的吸引力、感染力。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莎士 比亚、法国的巴尔扎克等人的文学作品,意大利的达·芬奇、荷兰的梵高、西班牙的毕加索 等人的绘画作品,德国的贝多芬、俄囯的柴可夫斯基等人的音乐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之所以 能脍炙人口、传遍世界各国,靠的就是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艺术魅力。三是文化传播者的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第1页共10
云南师大附中 2018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 第 1 页 共 10 页 云南师大附中2018 届高三上学期12 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 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既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拥有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当前,中华文化需要进 一步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可以说,推动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 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含义很广泛,中华文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科学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看法。从海外传播的视角,我们可以将中华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 主要是指反映各方面生活的有形文化,包括旅游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汉字文化等。 “软文化”主要是指反映精神风貌的无形文化,包括心态文化、思维文化、艺术文化等。“硬 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是通过其固定性、形态性来吸引其他国家民众了解、认识、欣赏中 华文化。比如,很多国外民众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加强中国功夫文化的海外传播,能够增 强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向往。“软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是希望增进其他国家民众对我 们民族精神、伦理道德、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了解、理解和尊重。 当前,“硬文化”的海外传播渠道比较多,可以依靠政府或民间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进 行,如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文化博览会、开展文化互访演出活动等。也可以通过沟通协调, 在其他国家国民教育中设置中文课程。此外,还可以通过各个国家的汉学家、中文翻译人员 将中华文化推荐给其本国民众。那么,“软文化”的传播渠道应该如何拓展呢?实践证明, “软文化”与“硬文化”应紧密结合,在进行“硬文化”传播时善于传播我们的民族精神、 伦理道德、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例如,在开展汉语教学时,可以适当融入反映中华传 统文化精髓、当代中国人核心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内容。把“软文化”传播寓于“硬文化” 传播之中,不仅可以拓展“软文化”传播的渠道,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是“硬文化”还是“软文化”的海外传播,要想真正取得实效,需要考虑四个方面 的因素:一是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需求。这包括其他国家发展的需求、其他国家民众精神 生活的需求等。如果有强烈的需求,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有选择地加 以吸收借鉴。二是文化本身对其他国家民众的吸引力、感染力。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莎士 比亚、法国的巴尔扎克等人的文学作品,意大利的达·芬奇、荷兰的梵高、西班牙的毕加索 等人的绘画作品,德国的贝多芬、俄国的柴可夫斯基等人的音乐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之所以 能脍炙人口、传遍世界各国,靠的就是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艺术魅力。三是文化传播者的
良好形象。常言道:“自尊者人尊,自重者人重,自敬者人敬。”要想让中华文化更好融入 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必须深入思考文化传播者的形象问题。外派 外访的国家工作人员、汉语教师以及自费出访的中国公民包括旅游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形象 大使,都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与镜子,其言谈举止直接关系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四是文化传播 者的良妤心态。文化很难强加于人。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传播者要有良好好心态,必须 尊重文化多样性,认识到各种文化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过程 中,决不能贬损其他文化。要通过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让世界各国民众体会到中国尊重世 界各民族文化,愿意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互鉴,从而树立和维护中国的良好形象。 (摘编自《加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类。 B.为了传播“硬文化”,应适当融入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软文化”,以“软”促“硬”。 C.除了文化本身,文化传播者的形象和心态也会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D.良好心态是指文化传播者既要尊重他国文化,也要认识到我国文化的进步性与优越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各国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为立论的前提。 B.本文首段总述,提出观点,后文分别从文化分类、传播渠道、需考虑的因素展开论述。 C.文章对文化进行了分类并分别作了闸释,为后文论述中华文化的传播渠道理清了思路。 D.文章第四段提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四个因素,并分别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加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度,提升其世界影响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B.“硬文化”的传播渠道很多,但“软文化”只有借助“硬文化”才能实现有效传播。 C.世界各国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可见中华文化符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需求。 D.如果缺少对文中提到的四个因素的考量,就难以让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取得实际效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仇恨 安勇 袁正谷和袁丰登做了一辈子的仇敌。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有置对方于死她地的决心和 勇气。 比如说吧,一条路,如果袁五谷刚走过了,袁丰登就说啥也不肯再走,宁可绕远走另一 条路。实在没有另一条路呢,袁丰登在这条路上走一步,就冲着想象中的袁五谷的背影吐 口唾沫,再走一步,又吐一口唾沫。吐完了就骂一句:袁五谷你真不是个人。当然了,袁丰 登也是如此。 我十岁那年,袁五谷从乡政府调到了县政府。转年,袁丰登从乡中学调到了县教委。没 多久,上级就开始调查袁丰登的问题,查来查去发现,袁丰登这个问志是清白的,没啥问题。 袁丰登也弄明白了,是衰五谷给上级写了封信揭发他的问题,意思就是想把他再弄回农村去。 不久后,上级又开始调查袁五谷,查来查去,这个同志也是清白的。不用问,是袁登回报了 一封举报信。 某一天早晨,在县医院旁边的一座石拱桥上,袁五谷和袁丰登狭路相逢了。两个仇人一 东一西,像两轮不共戴天的太阳似的,升到拱桥中间的弧顶处时,就同时停住了。袁五谷不 说话,拿眼晴使劲瞪着袁丰登。袁丰登也不说话,拿眼睛使劲瞪着袁五谷。他们俩的影子投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第2页共10
云南师大附中 2018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 第 2 页 共 10 页 良好形象。常言道:“自尊者人尊,自重者人重,自敬者人敬。”要想让中华文化更好融入 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必须深入思考文化传播者的形象问题。外派 外访的国家工作人员、汉语教师以及自费出访的中国公民包括旅游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形象 大使,都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与镜子,其言谈举止直接关系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四是文化传播 者的良好心态。文化很难强加于人。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传播者要有良好好心态,必须 尊重文化多样性,认识到各种文化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过程 中,决不能贬损其他文化。要通过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让世界各国民众体会到中国尊重世 界各民族文化,愿意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互鉴,从而树立和维护中国的良好形象。 (摘编自《 加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度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类。 B. 为了传播“硬文化”,应适当融入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软文化”,以“软”促“硬”。 C.除了文化本身,文化传播者的形象和心态也会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D.良好心态是指文化传播者既要尊重他国文化,也要认识到我国文化的进步性与优越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各国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为立论的前提。 B.本文首段总述,提出观点,后文分别从文化分类、传播渠道、需考虑的因素展开论述。 C.文章对文化进行了分类并分别作了闸释,为后文论述中华文化的传播渠道理清了思路。 D.文章第四段提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四个因素,并分别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只有加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度,提升其世界影响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B.“硬文化”的传播渠道很多,但“软文化”只有借助“硬文化”才能实现有效传播。 C.世界各国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可见中华文化符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需求。 D.如果缺少对文中提到的四个因素的考量,就难以让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取得实际效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仇 恨 安勇 袁正谷和袁丰登做了一辈子的仇敌。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有置对方于死她地的决心和 勇气。 比如说吧,一条路,如果袁五谷刚走过了,袁丰登就说啥也不肯再走,宁可绕远走另一 条路。实在没有另一条路呢,袁丰登在这条路上走一步,就冲着想象中的袁五谷的背影吐一 口唾沫,再走一步,又吐一口唾沫。吐完了就骂一句:袁五谷你真不是个人。当然了,袁丰 登也是如此。 我十岁那年,袁五谷从乡政府调到了县政府。转年,袁丰登从乡中学调到了县教委。没 多久,上级就开始调查袁丰登的问题,查来查去发现,袁丰登这个问志是清白的,没啥问题。 袁丰登也弄明白了,是袁五谷给上级写了封信揭发他的问题,意思就是想把他再弄回农村去。 不久后,上级又开始调查袁五谷,查来查去,这个同志也是清白的。不用问,是袁登回报了 一封举报信。 某一天早晨,在县医院旁边的一座石拱桥上,袁五谷和袁丰登狭路相逢了。两个仇人一 东一西,像两轮不共戴天的太阳似的,升到拱桥中间的弧顶处时,就同时停住了。袁五谷不 说话,拿眼晴使劲瞪着袁丰登。袁丰登也不说话,拿眼晴使劲瞪着袁五谷。他们俩的影子投
到桥下的河水里,一个伸着脖子,另一个也伸着脖子,看起来像两只斗架的公鸡。袁五谷不 肯让路,袁丰登也不肯让路,都是钉子似的,在桥上钉着。后来,两个人,四只眼,都瞪得 要冒血了,四条腿也不停地打哆嗦。这才同时把头转过去,冲后面“呸”地吐一声,下桥, 找另一条路去了。隔着河他们又同时回过头来,冲着对方“呸”了一声。 袁五谷和袁半登虽然仇深似海,但他们俩对我都非常好,他们一个是我的亲二叔,另一 个是我的亲三叔。而且在我心里,他们也都是挺不错的人。我一直想搞淸楚,在他们这对亲 兄弟之间到底理藏着什么仇恨?当然了,我更希望他们能解开心里的疙瘩,丢开仇恨。一家人 和和美美地相处,不是更好吗?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二叔和三叔是为什么成为仇人的?但 每次问,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知道的就是他们俩有仇。没办法我只好去问两位当事人, 在这个问题上,二叔袁五谷和三叔衰丰登的回答是相同的,他们都告诉我六个字:袁丰登(五 谷)不是人。我如果接着问为什么就不是人了呢,他们就都瞪着眼睛大发雷霆,摆出一副恨不 得吞了对方的架势,闭口不提。 在二叔和三叔之间到点发生了什么事,成了我心头最大的一个疑团。后来我又问过好多 人,他们都知道二叔和三叔有仇,有大仇,但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仇恨的根源 我二叔袁五谷在七十岁那年得了重病,临死指名要见我最后一面。我握着他的手泪流满 面,想不起来该对他说点什么,最后竟然又问了他和三叔的仇很。已经奄奄一息的二叔听到 叔两个字,立刻瞪圆了眼晴,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他不是人。这也是二叔临死说的最后 句话,算是他的遗言吧! 二叔死后,三叔大笑了三天,逢人就说那个不是人的家伙袁五谷死了,第四天早晨睁开 眼睛,三叔还准备接着笑时,突然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我们大家赶到时,三叔已经不行 如果三叔也死了,师么我心头的疑团就永远也解不开了,所以一见面我就毫不犹豫地问三叔。 当时,三叔的脸上还有一缕没来得及绽放的笑容,那笑容花骨朵一样在肉皮里含着。这次三 叔没有告诉我袁五谷不是人。他好像仔细想了想,然后重重地搖了摇头,告诉我四个字。四 个宇刚说完,一歪头就走了。 我三叔袁丰登的墓地在县城的一小山上,左边是棵老松树,右边是另一个墓地,是我二 叔袁五谷的墓地。安葬了三叔后,我在两个叔叔的墓碑前哭了一整天,边哭边想着三叔说的 最后四个字,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三叔说的竟然是:记不清了。 这四个字是三叔在世上说的最后一句话,也算是他的遺言吧!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谷丰登”象征着物阜民丰、安居乐业,寄寓了人们最美好的心愿,但小说中却五 谷反目、丰登成仇,这样的设置充满了讽刺 B.小说开篇就指出了袁五谷和袁丰登是“仇敌”,既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又自 然引出了后文中两人互相敌对的荒唐故事 C.作者计划着让二叔和三叔解开心里的疙瘩,让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相处,可见他早就料 到他们二人之间应该并不存在什么深仇大恨。 D.二叔和三叔为了一桩“记不清”的仇恨而老死不相往来,情绪的膨胀会让人失去理智 的判断,仇恨中的生存状态令人悲叹 5文中画线段落生动再现了三叔在二叔死后的反应,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6.“不是人”这几个字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第3页共10
云南师大附中 2018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 第 3 页 共 10 页 到桥下的河水里,一个伸着脖子,另一个也伸着脖子,看起来像两只斗架的公鸡。袁五谷不 肯让路,袁丰登也不肯让路,都是钉子似的,在桥上钉着。后来,两个人,四只眼,都瞪得 要冒血了,四条腿也不停地打哆嗦。这才同时把头转过去,冲后面“呸”地吐一声,下桥, 找另一条路去了。隔着河他们又同时回过头来,冲着对方“呸”了一声。 袁五谷和袁半登虽然仇深似海,但他们俩对我都非常好,他们一个是我的亲二叔,另一 个是我的亲三叔。而且在我心里,他们也都是挺不错的人。我一直想搞清楚,在他们这对亲 兄弟之间到底理藏着什么仇恨?当然了,我更希望他们能解开心里的疙瘩,丢开仇恨。一家人 和和美美地相处,不是更好吗?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二叔和三叔是为什么成为仇人的?但 每次问,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知道的就是他们俩有仇。没办法我只好去问两位当事人, 在这个问题上,二叔袁五谷和三叔袁丰登的回答是相同的,他们都告诉我六个字:袁丰登(五 谷)不是人。我如果接着问为什么就不是人了呢,他们就都瞪着眼睛大发雷霆,摆出一副恨不 得吞了对方的架势,闭口不提。 在二叔和三叔之间到点发生了什么事,成了我心头最大的一个疑团。后来我又问过好多 人,他们都知道二叔和三叔有仇,有大仇,但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仇恨的根源。 我二叔袁五谷在七十岁那年得了重病,临死指名要见我最后一面。我握着他的手泪流满 面,想不起来该对他说点什么,最后竟然又问了他和三叔的仇很。已经奄奄一息的二叔听到 三叔两个字,立刻瞪圆了眼晴,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他不是人。这也是二叔临死说的最后 一句话,算是他的遗言吧! 二叔死后,三叔大笑了三天,逢人就说那个不是人的家伙袁五谷死了,第四天早晨睁开 眼睛,三叔还准备接着笑时,突然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我们大家赶到时,三叔已经不行了, 如果三叔也死了,师么我心头的疑团就永远也解不开了,所以一见面我就毫不犹豫地问三叔。 当时,三叔的脸上还有一缕没来得及绽放的笑容,那笑容花骨朵一样在肉皮里含着。这次三 叔没有告诉我袁五谷不是人。他好像仔细想了想,然后重重地摇了摇头,告诉我四个字。四 个宇刚说完,一歪头就走了。 我三叔袁丰登的墓地在县城的一小山上,左边是棵老松树,右边是另一个墓地,是我二 叔袁五谷的墓地。安葬了三叔后,我在两个叔叔的墓碑前哭了一整天,边哭边想着三叔说的 最后四个字,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三叔说的竟然是:记不清了。 这四个字是三叔在世上说的最后一句话,也算是他的遗言吧!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五谷丰登”象征着物阜民丰、安居乐业,寄寓了人们最美好的心愿,但小说中却五 谷反目、丰登成仇,这样的设置充满了讽刺。 B.小说开篇就指出了袁五谷和袁丰登是“仇敌”,既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又自 然引出了后文中两人互相敌对的荒唐故事。 C.作者计划着让二叔和三叔解开心里的疙瘩,让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相处,可见他早就料 到他们二人之间应该并不存在什么深仇大恨。 D.二叔和三叔为了一桩“记不清”的仇恨而老死不相往来,情绪的膨胀会让人失去理智 的判断,仇恨中的生存状态令人悲叹。 5.文中画线段落生动再现了三叔在二叔死后的反应,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6.“不是人”这几个字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刷下降,直至2014平起开 始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较2014年增加3万 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口 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中国的 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 到2000年,从2001年至2014年,新生儿教量进入个平稳期,长期徘徊在每年1600万左右 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截至目前 (5月28日),包活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22个省(自治区)公布了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 13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省份更是 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不同程度上涨。然而, 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 现象普遍存在。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52.37万人,同比增加6.39 万人,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开放报告数据,2014-2015年赴美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 12452人,较前一年増长12.γ%,且首次超过同期赴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撼媒体 报道,已有包括悉尼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国外大学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 报考域学校。随着国外高校强有力的竞争,中国高校内外交困,提高自身质量与竞争力已经 刻不容缓。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几年,际底和国际学校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从《2015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中得知,中国目前己有597所国际学校。公立高中囯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竞争越来 越激烈,有的国际班录取线已超过校本部 北京市部分高中国际班中考录取分数线 口2014 2016 北京西中北京八中师大二附实验中学人大财中首师大附中十一学校101中学A一中学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材料三: 3月31日,清华大学召开大类培养领导小阻会并对外宣布,并对外宣布,从2017年起 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16大类,包括数理类、化生类、能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第4页共10
云南师大附中 2018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 第 4 页 共 10 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 2008 年达到历史最高峰 1050 万人之后急刷下降,直至 2014 平起开 始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 942 万人,较 2014 年增加 3 万 人。 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口 统计数据,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中国的 出生人口在 1990 年达到峰值,超过 2500 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 到 2000 年,从 2001 年至 2014 年,新生儿教量进入个平稳期,长期徘徊在每年 1600 万左右。 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截至目前 (5 月 28 日),包活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 22 个省(自治区)公布了 2016 年高考报名人数, 13 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省份更是 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不同程度上涨。然而, 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 现象普遍存在。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 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 52.37 万人,同比增加 6.39 万人,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开放报告数据,2014-2015 年赴美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 124552 人,较前一年增长 12.7%,且首次超过同期赴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撼媒体 报道,已有包括悉尼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国外大学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 报考域学校。随着国外高校强有力的竞争,中国高校内外交困,提高自身质量与竞争力已经 刻不容缓。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 年高招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几年,际底和国际学校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从《2015 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中得知,中国目前己有 597 所国际学校。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竞争越来 越激烈,有的国际班录取线已超过校本部。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 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材料三: 3 月 31 日,清华大学召开大类培养领导小阻会并对外宣布,并对外宣布,从 2017 年起 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 16 大类,包括数理类、化生类、能
源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将会按照专业类来填报。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 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都在尝试推进大类招生。部分985、211高校将不得不面临 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于地方普通高校的情况,而高校中社食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甚至会 遭受无人报考的境遇。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 7.下列对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为出国积极准备,而美国仍旧是最受我国留学生青睐 的国家之一。 B.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部分国外大,是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创出历史新高的主 要原因。 C.材料二图表中9所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连续4年上升,可见北京学生出国留学的 热情和决心。 D.材料二的九所学校中,北京四中国际班录取分数线连续四年最高,而人大附中和八 中学则垫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与人口出生率紧密相关,无论报名人数达到峰值、急剧下降或是止 跌趋稳,都是如此。 B.2016年各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有升有降,但总体呈现大规模下降趋势,全国高考 报名人数不容乐观。 C.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甚至超过了校本部录取分,因此受到了广大学 生和家长的热捧。 D.从2017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模式,这势必会让每一个专业都暴露于激烈竞 争的舞台之上 E.大类招生对同一高校的各专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专业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增强 吸引力,获得优质生源。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高等学校出现招生难现象的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入峒, 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知济州金乡县。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 对。问:“邑有盗贼乎?” “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摄开封 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童贯使陕西 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 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徳音,倡异论,侵辱使者。诏处仁赴阙。久之,以显谟阁直学 士知颍昌府。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 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明日,除侍读。进读 罴理前语处怎言昔周以冢案制围用于岁之杪官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曩入为出范淫费罴横敘百 娂既足军储圭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第5页共10
云南师大附中 2018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 第 5 页 共 10 页 源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将会按照专业类来填报。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 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都在尝试推进大类招生。部分 985、211 高校将不得不面临 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于地方普通高校的情况,而高校中社食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甚至会 遭受无人报考的境遇。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7 年高招调查报告》) 7.下列对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为出国积极准备,而美国仍旧是最受我国留学生青睐 的国家之一。 B.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部分国外大,是 2015 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创出历史新高的主 要原因。 C.材料二图表中 9 所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连续 4 年上升,可见北京学生出国留学的 热情和决心。 D.材料二的九所学校中,北京四中国际班录取分数线连续四年最高,而人大附中和八 一中学则垫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 A.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与人口出生率紧密相关,无论报名人数达到峰值、急剧下降或是止 跌趋稳,都是如此。 B.2016 年各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有升有降,但总体呈现大规模下降趋势,全国高考 报名人数不容乐观。 C.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甚至超过了校本部录取分,因此受到了广大学 生和家长的热捧。 D.从 2017 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模式,这势必会让每一个专业都暴露于激烈竞 争的舞台之上。 E.大类招生对同一高校的各专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专业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增强 吸引力,获得优质生源。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高等学校出现招生难现象的原因。(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文言文阅读(本題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入峒, 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知济州金乡县。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 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摄开封 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童贯使陕西, 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 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诏处仁赴阙。久之,以显谟阁直学 士知颍昌府。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 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明日,除侍读..。进读 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 姓既足军储必丰 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