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测试飛式:闭卷测试时间:12月5日下午 、积累与运用(38分) 1.名句及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2分) (1)法不阿贵 (2) 君子好逑。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4)无可奈何花落去 (5)野芳发而幽香, (6)人们平时论及人老志不衰,胸中仍激荡着驰骋千里的壮志豪情时,常引用曹操《龟虽寿》 中的诗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岳阳楼记》中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是: (8)语文学习要学会总结和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陈涉世家》中“复立楚国之社稷 社稷”代指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垂髫”和《醉翁亭记》“伛偻提携”“提 携”都代指 《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代指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6分)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chun的青梅名酒,看-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 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i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干奇百怪…….这种奇景,古 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 的精髓?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最chun 攒_聚 精髓 (2)文中把怪石奇峰的千奇百怪省略了,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它们的样子。(至少运用 种修辞手法)。(2分)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 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20 分钟 卷面总分:150 分 测试形式:闭卷 测试时间:12 月 5 日下午 一、积累与运用(38 分) 1.名句及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2 分) (1)法不阿贵, 。 (2) ,君子好逑。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4)无可奈何花落去, 。 (5)野芳发而幽香, 。 (6)人们平时论及人老志不衰,胸中仍激荡着驰骋千里的壮志豪情时,常引用曹操《龟虽寿》 中的诗句: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7 )《 岳 阳 楼 记 》 中 作 者 运 用 动 静 结 合 的 写 法 , 描 写 洞 庭 湖 月 夜 美 景 的 句 子 是: , 。 (8)语文学习要学会总结和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陈涉世家》中“复立楚国之社稷” “社稷”代指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垂髫”和《醉翁亭记》“伛偻提携”“提 携”都代指 ;《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代指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6 分)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 chún 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 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 lín 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这种奇景,古 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 的精髓.?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最 chún 攒. 聚 lín 峋 精髓. (2)文中把怪石奇峰的千奇百怪省略了,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它们..的样子。(至少运用一 种修辞手法)。(2 分)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这座有着 600 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 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 ....的感觉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 有观众,贏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 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 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 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B.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 者高度重视 C.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 正能量。 5.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2分)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 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 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③②④⑤ B.⑤④①③② C.③⑤④①② D.③①⑤②④ 6.名著阅读。(7分) (1)《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看到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家长、封建教育制度对 青少年身心的摧残。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4分) 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B.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 ....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 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今年 4 月 20 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 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 D.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 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 ....的一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 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B.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 者高度重视。 C.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 正能量。 5.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2 分)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 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 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③②④⑤ B.⑤④①③② C.③⑤④①② D.③①⑤②④ 6.名著阅读。(7 分) ⑴《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看到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家长、封建教育制度对 青少年身心的摧残。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说作者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4 分)
(2)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是祥子“怒辞杨宅”(《骆驼祥子》第五章节)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漫 画提示,结合本章节相关内容,概括祥子的性格特点。(3分) 一太太走 访送 夜 逛送 着屋角勉强躺下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 动的文化综艺类节目。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集合全国各地 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倾情参与,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展示自己掌握汉字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和舞 台 材料二:一档形式单纯、简朴的“冷节目”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近日出乎意料地黏 住了广大电视观众,热了起来。据统计,节目播出后的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上更是 登顶话题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 该节目最初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崭露头角,后因受欢迎而增设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晚上的黄金时段播岀。比赛引发的“提笔忘字”、“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等有关汉字之忧 的讨论,也频繁见诸互联网和各大报端。节目让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 唤醒了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对汉字具有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用大众传媒的方式予以 了再度开掘,值得充分肯定和期许。 材料三:北京市教委昨天公布《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并向社会征求 意见。意见稿指出,从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文、理科综合分值 由300分增至32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 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考试分值也由150分降低到100分 (1)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第3页,共8页 ⑵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是祥子“怒辞杨宅”(《骆驼祥子》第五章节)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漫 画提示,结合本章节相关内容 .........,概括祥子的性格特点。(3 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 动的文化综艺类节目。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集合全国各地 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倾情参与,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展示自己掌握汉字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和舞 台。 材料二:一档形式单纯、简朴的“冷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近日出乎意料地黏 住了广大电视观众,热了起来。据统计,节目播出后的同时段收视率飙升 4 倍,微博上更是 登顶话题热门榜,点击突破 18 万,百度搜索高达 42 万。 该节目最初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崭露头角,后因受欢迎而增设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晚上的黄金时段播出。比赛引发的“提笔忘字”、“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等有关汉字之忧 的讨论,也频繁见诸互联网和各大报端。节目让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 唤醒了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对汉字具有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用大众传媒的方式予以 了再度开掘,值得充分肯定和期许。 材料三:北京市教委昨天公布《2014-2016 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并向社会征求 意见。意见稿指出,从 2016 年起,高考语文分值由 150 分增至 180 分,文、理科综合分值 由 300 分增至 320 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 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 3 年内有效,考试分值也由 150 分降低到 100 分。 (1)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 分)
(3)对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汉语热”现象,有人认为,有一种文化倾向在抬头,即企图要求 今天的学生,把美好的青春用于死背硬记那些僵尸般的文字。“我没有听见谁为学生们提供 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满耳朵灌输的是一套就是在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 针对上述观点,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说说你的理由。(3分) 综合阅读。(5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8.“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分) 9.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2)公将鼓之 (3)再而衰 (4)望其旗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第4页,共8页 (3)对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汉语热”现象,有人认为,有一种文化倾向在抬头,即企图要求 今天的学生,把美好的青春用于死背硬记那些僵尸般的文字。“我没有听见谁为学生们提供一 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满耳朵灌输的是一套就是在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 针对上述观点,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说说你的理由。(3 分) 二、综合阅读。(52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 分) 宴 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8.“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 分) 9.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7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 分) (1)小惠未徧. (2)公将鼓.之 (3)再.而衰 (4)望其旗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2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乙】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 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 此兵之弱也;庄蹯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 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踽(qi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3.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1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6.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从容淡定 陈旭 ①“从容淡定”这词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 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对“从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 诠释。孟孑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无不表现出“从容″和“淡定”的心 性情怀。 ③从容包含着从大、从深、从远之意;从容也是一种自由,是人生主体的自我解放,是 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从容不迫”地不断迈进。 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第5页,共8页 1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乙】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 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 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 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3.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①丧 ②明 1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 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6.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 分) 从容淡定 陈旭 ①“从容淡定”这词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 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对“从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 诠释。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 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无不表现出“从容”和“淡定”的心 性情怀。 ③从容包含着从大、从深、从远之意;从容也是一种自由,是人生主体的自我解放,是 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从容不迫”地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