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个性 【目的要求】 熟知个性的概念、结构以及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理解个性心理的基本内涵。识记需要、动机等 心理现象的活动特性,理解个体不同的个性倾向性。识记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活动特性,在此 基础上理解个体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识记自我意识的概念、特性及调控系统,理解自我意识对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人格特质理 论和类型理论,理解个体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与可测性。 能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完善个人的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 感。【教学内容】 第一节个性概述 个性的概念 个性的一般特征 个性的结构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第二节个性倾向性 需要 动机 第三节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 气质 性格 第四节自我意识 意识 自我意识 第五节人格理论 特征理论 类型理论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第四章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 记忆心理健康概述、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群体的心理特点,清楚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种主观因素。 熟知心理健康标准、各年龄阶段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与策略。 理解乐观向上的心态与健康生活的联系,并愿意帮助和促进周围人群以及服务对象的心理健 康。【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健康维护 第二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 胎儿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 儿童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 -5-
第三章 个性 【目的要求】 熟知个性的概念、结构以及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理解个性心理的基本内涵。识记需要、动机等 心理现象的活动特性,理解个体不同的个性倾向性。识记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活动特性,在此 基础上理解个体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识记自我意识的概念、特性及调控系统,理解自我意识对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人格特质理 论和类型理论,理解个体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与可测性。 能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完善个人的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 感。【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个性的概念 个性的一般特征 个性的结构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需要 动机 第三节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 气质 性格 第四节 自我意识 意识 自我意识 第五节 人格理论 特征理论 类型理论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第四章 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 记忆心理健康概述、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群体的心理特点,清楚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种主观因素。 熟知心理健康标准、各年龄阶段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与策略。 理解乐观向上的心态与健康生活的联系,并愿意帮助和促进周围人群以及服务对象的心理健 康。【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健康维护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 胎儿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 儿童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 - 5 -
青少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 青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 中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 老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 健第三节不同群体的心理健 康 家庭心理保健 学校心理保健 职场心理保健 【教学方式】 自学 第五章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目的要求】 识记角色人格、护士角色人格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护士角色人格的内涵及护士角色人格要素 特质的特征。 熟知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及历史演变,结合临床实际及国内卫生政策,清楚护士职业心态影响因 素以及护士职业角色人格的培养途径与内容。 理解社会与健康事业对护理工作的需要,积极学习维护护士身心健康的具体策略与方 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角色人格与护士角色人格 护生角色人格的形象发展 护生角色人格的要素特质 第二节护生角色人格的构建过程 护生角色人格的培养内容 护生角色人格的培养途径第三 节护生身心健康的自我维护 护士职业心态的研究现状 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 护士身心健康自我维护的策略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后反思报告。 第六章应激与心身疾病 【目的要求】 识记应激及其相关知识,明确应激在心身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理解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与 发展奠定基础。 熟知应激的定义、应激源的种类、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心身疾病的定义、常见心身疾病的人格 特征。 理解应激概念及应激种类,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重 点把握人格因素在心身疾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 容】第一节 应激 -6-
青少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 青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 中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 老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保 健第三节 不同群体的心理健 康 家庭心理保健 学校心理保健 职场心理保健 【教学方式】 自学 第五章 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目的要求】 识记角色人格、护士角色人格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护士角色人格的内涵及护士角色人格要素 特质的特征。 熟知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及历史演变,结合临床实际及国内卫生政策,清楚护士职业心态影响因 素以及护士职业角色人格的培养途径与内容。 理解社会与健康事业对护理工作的需要,积极学习维护护士身心健康的具体策略与方 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角色人格与护士角色人格 护生角色人格的形象发展 护生角色人格的要素特质 第二节 护生角色人格的构建过程 护生角色人格的培养内容 护生角色人格的培养途径第三 节 护生身心健康的自我维护 护士职业心态的研究现状 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 护士身心健康自我维护的策略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后反思报告。 第六章 应激与心身疾病 【目的要求】 识记应激及其相关知识,明确应激在心身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理解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与 发展奠定基础。 熟知应激的定义、应激源的种类、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心身疾病的定义、常见心身疾病的人格 特征。 理解应激概念及应激种类,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重 点把握人格因素在心身疾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 容】第一节 应激 - 6 -
应激与应激源 应激反应 第二节心理防御与应对 心理防御机制 应对方式 第三节心身疾病 概述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常见心身疾病及其人格特 征【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角色扮演、课后自学。 第七章患者心理的共性规律 【目的要求】 清楚患者就医行为概念,能比较三种患者就医行为类型的差异,理解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 熟知患者遵医行为概念,会使用遵医行为量表评估患者遵医行为问题,掌握影响遵医行为的因 素。能制定提高遵医行为的护理措施。 能以患者的立场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熟悉基本特点、主要内容,能归纳患者心理活动的主要规 律并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患者与患者角色 患者角色 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患者的就医行为和遵医行为 第二节患者的心理需求 患者心理需求的基本特点 患者心理需求的主要内容 患者心理活动的主要规律 第三节患者心理反应特点 患者认知活动特点 患者情绪变化特点 患者行为反应特点 患者人格变化特 点【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第八章临床心理评估 【目的要求】 清楚临床心理评估实施原则和常用方法,能选择合适临床评估方法对不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熟知标准化心理测验基本特征,能认识到心理测验科学性和重要性。通过熟悉常用心理评定量表的 内容,能选择合适的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 理解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懂得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 -7-
应激与应激源 应激反应 第二节 心理防御与应对 心理防御机制 应对方式 第三节 心身疾病 概述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常见心身疾病及其人格特 征【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角色扮演、课后自学。 第七章 患者心理的共性规律 【目的要求】 清楚患者就医行为概念 , 能比较三种患者就医行为类型的差异,理解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 熟知患者遵医行为概念,会使用遵医行为量表评估患者遵医行为问题,掌握影响遵医行为的因 素。能制定提高遵医行为的护理措施。 能以患者的立场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 , 熟悉基本特点、主要内容 , 能归纳患者心理活动的主要规 律并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患者与患者角色 患者角色 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患者的就医行为和遵医行为 第二节 患者的心理需求 患者心理需求的基本特点 患者心理需求的主要内容 患者心理活动的主要规律 第三节 患者心理反应特点 患者认知活动特点 患者情绪变化特点 患者行为反应特点 患者人格变化特 点【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第八章 临床心理评估 【目的要求】 清楚临床心理评估实施原则和常用方法,能选择合适临床评估方法对不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熟知标准化心理测验基本特征,能认识到心理测验科学性和重要性。通过熟悉常用心理评定量表的 内容,能选择合适的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 理解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懂得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 - 7 -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临床心理评估的基本概念 临床心理评估的主要功能 临床心理评估的实施原则第二 节临床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法 量表法 第三节心理测验 概述 心理测验的类别 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第四 节常用的心理评定量表 心理评定量表的分类 症状评定量表 应激与应对类评定量表 常用人格评定量表 其他评定量 表【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 第九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目的要求】 识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对象及范围,在此基础上掌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熟知心理咨询的原则和心理治疗的常用技术,有利于选择有效的理论和技术为临床心理护理工作 提供帮助。 尝试应用心理治疗的技术解释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在强化知识学习的同时,起到优化自己心理 素质的作用。 理解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懂得尊重、关心和爱护病 人。【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述 心理咨询概述 心理治疗概述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形式与原则 根据心理咨询的对象分类 根据心理咨询的途径分类 心理咨询的原则 第三节心理治疗的常用技术 精神分析疗法的常用技术 行为疗法的常用技术 -8-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临床心理评估的基本概念 临床心理评估的主要功能 临床心理评估的实施原则第二 节 临床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法 量表法 第三节 心理测验 概述 心理测验的类别 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第四 节 常用的心理评定量表 心理评定量表的分类 症状评定量表 应激与应对类评定量表 常用人格评定量表 其他评定量 表【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 第九章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目的要求】 识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对象及范围,在此基础上掌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熟知心理咨询的原则和心理治疗的常用技术,有利于选择有效的理论和技术为临床心理护理工作 提供帮助。 尝试应用心理治疗的技术解释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在强化知识学习的同时,起到优化自己心理 素质的作用。 理解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懂得尊重、关心和爱护病 人。【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述 心理咨询概述 心理治疗概述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形式与原则 根据心理咨询的对象分类 根据心理咨询的途径分类 心理咨询的原则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常用技术 精神分析疗法的常用技术 行为疗法的常用技术 - 8 -
认知疗法的常用技术 人本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 心理治疗对护理工作的启 示【教学方式】 自学 第十章临床心理护理程序 【目的要求】 领会心理护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的基本流程与实施要点,清楚患者心理反应影响因素并能与心理 学理论和技术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以此指导与评价心理护理过程。 熟知心理护理的定义,心理护理的主要实施形式,影响临床患者心理的主要因素,临床心理护理 的具体步骤和实施要点。 理解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懂得尊重、关心和爱护病 人。【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护理概述 心理护理的定义 心理护理与相关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护理的主要实施形式 第二节心理护理的要素及其作用 一、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 二、心理护理基本要素的作用 第三节临床心理护理程序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的心理评估 患者的心理护理诊断 心理护理的计划与实施 心理护理效果评 价【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PBL案例学习,临床见习。 第十一章临床心理护理实践 【目的要求】 清楚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和心理护理措施,并能有针对地性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意 识,能根据患者特点制定预防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减少或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 熟知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手术患 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 理解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懂得尊重、关心和爱护病 人。【教学内容】 第一节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意外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监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9-
认知疗法的常用技术 人本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 心理治疗对护理工作的启 示【教学方式】 自学 第十章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 【目的要求】 领会心理护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的基本流程与实施要点,清楚患者心理反应影响因素并能与心理 学理论和技术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以此指导与评价心理护理过程。 熟知心理护理的定义,心理护理的主要实施形式,影响临床患者心理的主要因素,临床心理护理 的具体步骤和实施要点。 理解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懂得尊重、关心和爱护病 人。【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护理概述 心理护理的定义 心理护理与相关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护理的主要实施形式 第二节 心理护理的要素及其作用 一、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 二、心理护理基本要素的作用 第三节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的心理评估 患者的心理护理诊断 心理护理的计划与实施 心理护理效果评 价【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PBL案例学习,临床见习。 第十一章 临床心理护理实践 【目的要求】 清楚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和心理护理措施,并能有针对地性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意 识,能根据患者特点制定预防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减少或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 熟知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手术患 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 理解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懂得尊重、关心和爱护病 人。【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意外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监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