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香菇:胶蛇螺:指示菌 (4)和植物共生:松茸、牛肝等 第三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基础及育种 、食用菌的交配系 1、同宗结合(10%):由单个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不须与另外的担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进行 质配核不配,而可自交形成正常的双核菌丝,并有产生子实体的能力,这类食用菌称为同宗 配合 其担孢子的基因性完全一致 (1)初级同宗配合:草菇:单个担孢子→双核化 (2)次级同宗配合:双孢菇:单个担孢子(有二个不同核) 2、异宗结合(90%):同一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初生菌丝带有一个自交不亲和的细胞核,不能自行交配, 只有2个不同交配型的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之间的交配,才能完成有性生活史。这类 食用菌称为一宗配合。 (1)二极性(25%):担孢子的基因性由一对基因控制:(滑固、木耳、大肥菇)A、a (2)四极性(65%):担孢子的基因性由二对基因控制:(毛木耳、香菇、平菇、金针菇等)AB、Ab、 食用菌的生活史(P4-47) 、育种方法: (一)引种和选种 1、引种:引进现成的品种、菌株或分离野生种进行比较实验(筛选)驯化。 2、选种:利用自然变异,有目的的选择正向变异,并使这种变异永久保留下来。 二)杂交育种 利用自然的基因资源进行重组,以发挥杂种优势,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不可产生新基因( 作繁琐、量大)。 典型单孢杂交:二极性可孕率50% 四极性可孕率25% 杂种:鉴定是否杂交,可采用拮抗试验,然后反复筛选和区域试验 (三)诱变育种 高能辐射使DNA受损,碱基对顺序改变,发生突变 手段:化学(亚硝酸、氮介、甲基磺酸乙醋)、物理(辐射:紫外线、γ射线→C060 分离、筛选、鉴定:非常繁重 (四)生物工程 1、原生质体融合(初级生物工程技术):体细胞杂交可实现远缘杂交,获更大的杂种优势。 、基因工程:目的基因→切下来→载体→转入受体细胞→整合在染色体(获新性状) 目的性强,可减少后期工作,易有大突破。 第四章食用菌的制种及菌种保藏 第一节概述 菌种:食用菌生产中的“种子”,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是否成功,污染率高低、产品质量和 产量、效益和成败。 1、概念:经人工培养在一定基质中的菌丝体(双核化、双倍体)→子囊菌除外。 2、影响质量好坏的因素:(1)品种性状: (2)菌种生产质量 11
11 (3)香菇:胶蛇螺:指示菌 (4)和植物共生:松茸、牛肝等 第三章 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基础及育种 一、食用菌的交配系 1、同宗结合(10%):由单个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不须与另外的担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进行 质配核不配,而可自交形成正常的双核菌丝,并有产生子实体的能力,这类食用菌称为同宗 配合。 其担孢子的基因性完全一致。 (1)初级同宗配合:草菇:单个担孢子→双核化 (2)次级同宗配合:双孢菇:单个担孢子(有二个不同核) 2、异宗结合(90%):同一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初生菌丝带有一个自交不亲和的细胞核,不能自行交配, 只有 2 个不同交配型的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之间的交配,才能完成有性生活史。这类 食用菌称为一宗配合。 (1)二极性(25%):担孢子的基因性由一对基因控制:(滑固、木耳、大肥菇)A、a (2) 四极性(65%):担孢子的基因性由二对基因控制:(毛木耳、香菇、平菇、金针菇等)AB、Ab、 Ab、ab。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P44—47) 三、育种方法: (一)引种和选种 1、引种:引进现成的品种、菌株或分离野生种进行比较实验(筛选)驯化。 2、选种:利用自然变异,有目的的选择正向变异,并使这种变异永久保留下来。 (二)杂交育种 利用自然的基因资源进行重组,以发挥杂种优势,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不可产生新基因(工 作繁琐 、量大)。 典型单孢杂交:二极性可孕率 50% 四极性可孕率 25% 杂种:鉴定是否杂交,可采用拮抗试验,然后反复筛选和区域试验。 (三)诱变育种 高能辐射使 DNA 受损,碱基对顺序改变,发生突变 手段:化学(亚硝酸、氮介、甲基磺酸乙醋)、物理(辐射:紫外线、γ射线→CO 60)。 分离、筛选、鉴定:非常繁重 (四)生物工程 1、原生质体融合(初级生物工程技术):体细胞杂交可实现远缘杂交,获更大的杂种优势。 2、基因工程:目的基因→切下来→载体→转入受体细胞→整合在染色体(获新性状)。 目的性强,可减少后期工作,易有大突破。 第四章 食用菌的制种及菌种保藏 第一节 概述 菌种:食用菌生产中的“种子”,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是否成功,污染率高低、产品质量和 产量、效益和成败。 1、概念:经人工培养在一定基质中的菌丝体(双核化、双倍体)→子囊菌除外。 2、影响质量好坏的因素:(1)品种性状; (2)菌种生产质量
优良菌种标准:(不同培养基状态有些差异) (1)无杂:无杂菌污染 (2)足够菌丝量 (3)菌丝状态正常(快、白、浓、壮)洁白、均匀、弹性、无离壁、黄水 (4)菌令适中:(菌种级别、接菌培养时间、保藏条件、培养基种类) 级菌:斜面培养基,最适菌令:20-30天,0-4℃保藏:2-3个月 二级菌:谷粒培养基,最适菌令:20-30天,常温保藏,1个月 木屑培养基,最适菌令:50—60天,常温保藏,2个月 三级菌:木屑培养基,最适菌令:60-70天,常温保藏,2-3个月 3、分级:一、二、三级(母种→原种→栽培种) 级:斜面试管 二级:固体培养基、玻璃瓶等容器、一级菌扩繁得来的 三级:固体培养基、塑料袋等容器、二级菌扩繁得来的 区别:无本质区别,其区别仅在于:纯度不一样、菌种量不一样。 第二节基本设施 房 根据流程设计、布局 1、配料、操作:2、培养基灭菌:3、接菌:4、培养;5、贮藏 设备: 1、手工操作( 级只能用手工操作) (1)、灭菌器(高压、常压) (2)、接菌器、接菌箱 (3)、恒温箱、恒温室 2、机械化生产(选料、拌料、装瓶、(装袋)、灭菌、接菌,都有机械))。 第三节纯种分离 (孢子分离、组织分离、基内菌丝分离法) 、孢子分离法(不常用的方法) 1、多孢分离 2、单孢分离 组织分离法(首选方法) 、基内菌丝分离法(没办法的办法) 第四节菌种生产(制种技术) 母种制作(一级菌种) 1、培养基制备 配方:PDA土豆200g:G20g;琼脂20g;水1000m1定容 加富PDA:土豆200g:G20g:KH2PO3g:MgSO2g:定容 制备:土豆→洗净、去皮、切片→煮沸10分钟→过滤→加琼脂→煮沸10-15分钟→加糖→定容→分 装试管(10-15ml/支,注意:不粘管内壁口)→封口(非脱脂棉)→加防潮盖 2、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压力1.2-1.3Kg/cm2,时间30分钟 注意:升压时排净冷气,降压时不可过快 3、摆斜面:基本到底(温度降到60℃以下时摆) 4、接菌:无菌操作,场所:无菌室、超净台、接菌箱:
12 优良菌种标准:(不同培养基状态有些差异) (1)无杂:无杂菌污染 (2)足够菌丝量: (3)菌丝状态正常(快、白、浓、壮)洁白、均匀、弹性、无离壁、黄水 (4)菌令适中:(菌种级别、接菌培养时间、保藏条件、培养基种类) 一级菌:斜面培养基,最适菌令:20—30 天,0—4℃保藏:2—3 个月 二级菌:谷粒培养基,最适菌令:20—30 天,常温保藏,1 个月 木屑培养基,最适菌令:50—60 天,常温保藏,2 个月 三级菌:木屑培养基,最适菌令:60—70 天,常温保藏,2—3 个月 3、分级:一、二、三级 ( 母种→原种→栽培种) 一级:斜面试管 二级:固体培养基、玻璃瓶等容器、一级菌扩繁得来的 三级:固体培养基、塑料袋等容器、二级菌扩繁得来的 区别:无本质区别,其区别仅在于:纯度不一样、菌种量不一样。 第二节 基本设施 一、厂房: 根据流程设计、布局 1、 配料、操作;2、培养基灭菌; 3、接菌;4、培养;5、贮藏 二、设备: 1、手工操作(一、二级只能用手工操作) (1)、灭菌器(高压、常压) (2)、接菌器、接菌箱 (3)、恒温箱、恒温室 2、机械化生产(选料、拌料、装瓶、(装袋)、灭菌、接菌,都有机械))。 第三节 纯种分离 ( 孢子分离、组织分离、基内菌丝分离法) 一、孢子分离法(不常用的方法) 1、多孢分离 2、单孢分离 二、组织分离法(首选方法) 三、基内菌丝分离法(没办法的办法) 第四节 菌种生产(制种技术) 一、母种制作(一级菌种) 1、培养基制备 配方:PDA 土豆 200g;G 20g;琼脂 20g;水 1000ml 定容 加富 PDA:土豆 200g;G 20g;KH2PO43g;MgSO42g;定容 制备:土豆→洗净、去皮、切片→煮沸 10 分钟→过滤→加琼脂→煮沸 10—15 分钟→加糖→定容→分 装试管(10—15ml/支,注意:不粘管内壁口)→封口(非脱脂棉)→加防潮盖 2、 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压力 1.2—1.3Kg/cm2,时间 30 分钟。 注意:升压时排净冷气,降压时不可过快 3、摆斜面:基本到底(温度降到 60℃以下时摆) 4、接菌:无菌操作,场所:无菌室、超净台、接菌箱;
消毒程序:(1)喷雾(降尘):(2)熏蒸;(3)紫外照射:(4)喷雾(降尘) 接菌时:菌种块要小、放在斜面上1/3处,转接率30-40支/支 5、贴标:位置:管口的正上方 6、培养:温度24-26℃,湿度60-70%,黑暗条件 7、检査:2-3天检査一次,去掉污染、生长过快、不匀、异常状态。一般10-15天可长满试管,试 管长满后即可使用、出售,贮藏时在0-4℃、干燥、无光条件下,一般可储藏2-3个月 二、原种制备(二级菌制备) 二级菌(也称原种):是试管第一次扩大生产后的产品菌种 培养基:玉米粒、玉米碴、小米、小麦粒、木屑等 谷粒:发菌快、菌令短、细菌污染易观察,保藏期短 木屑:发菌慢(不可摇瓶)细菌污染不易观察,保藏期长。 容器:小口玻璃瓶最佳、其它次之。 1、培养基制备(以玉米培养基为例说明) 玉米→浸泡(温水2-3小时)、(冷水4-6小时)→煮沸2—3小时(基本无硬心)→筛网滤水(表 面无水渍、或拌入其它料降低水分)→装瓶(装量1/2-2/3)→塞棉塞→加防潮盖 2、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压力1.3-1.4kg/cm2,时间50分钟(木屑1.4-1.5kg/cm2,1.5-2小时) 常压蒸气灭菌:100℃,至少保持8-10小时。 3、冷却接菌:无菌操作,每支试管可转接10-20瓶,贴标 无菌操作:指接菌操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隔离接种目的菌之外的其它微生物为原则而进行的操作 过程。 实现无菌操作的“三个前提” (1)容器密封,培养基灭菌彻底(绝对的); (2)菌种纯净(绝对的)(制种、保存); (3)环境灭菌(相对的); 在以上三个前提下,通过人为操作实现“无菌操作”。 4、培养 (1)培养条件:适温24-26℃,黑暗,湿度60-70%,通风良好 (2)2-3天检查一次,及时剔除非正常个体,是提高菌种纯度的重要手段 (2)8-10天摇瓶,生长点多,分布均匀,缩短菌令; (3)再过8-10天,菌丝长满瓶,即可使用。 5、贮存:低温、闭光、干燥。 三、栽培种(三级菌)制备 定义:原种或二级菌扩大生产一次的菌种,既可做菌种又可栽培。 培养基:木屑、棉籽等与栽培料基本一致的材料 容器:大口瓶、塑料袋等。 1、培养基制备: (1)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1%,蔗糖1%,含水量55-65%。 含水量的多少与:(1)木屑粗细有关(材料): (2)容器有关:通气性、大、小 (3)装料松紧度有关 木屑:杂木(阔叶,新鲜、陈旧皆可)。 麸皮:必需新鲜。 2)配料:测水分:计算各料用量;准确称量各种原辅料、水 例:按配方木屑80%,麸皮20%(相当于干料),含水量65%配料,配料量计划1000斤干料,经测: 木屑原始含水量为:40%,问如何配比?
13 消毒程序:(1)喷雾(降尘);(2)熏蒸;(3)紫外照射;(4)喷雾(降尘) 接菌时:菌种块要小、放在斜面上 1/3 处,转接率 30—40 支/支 5、贴标:位置:管口的正上方 6、培养:温度 24—26℃,湿度 60—70%,黑暗条件 7、检查:2—3 天检查一次,去掉污染、生长过快、不匀、异常状态。一般 10—15 天可长满试管,试 管长满后即可使用、出售,贮藏时在 0—4℃、干燥、无光条件下,一般可储藏 2—3 个月。 二、原种制备(二级菌制备) 二级菌(也称原种):是试管第一次扩大生产后的产品菌种。 培养基:玉米粒、玉米碴、小米、小麦粒、木屑等 谷粒:发菌快、菌令短、细菌污染易观察,保藏期短; 木屑:发菌慢(不可摇瓶)细菌污染不易观察,保藏期长。 容器:小口玻璃瓶最佳、其它次之。 1、培养基制备(以玉米培养基为例说明) 玉米→浸泡(温水 2—3 小时)、(冷水 4—6 小时)→煮沸 2—3 小时(基本无硬心)→筛网滤水(表 面无水渍、或拌入其它料降低水分)→装瓶(装量 1/2—2/3)→塞棉塞→加防潮盖 2、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压力 1.3—1.4kg/cm2,时间 50 分钟(木屑 1.4—1.5kg/cm2, 1.5—2 小时) 常压蒸气灭菌:100℃,至少保持 8—10 小时。 3、冷却接菌:无菌操作,每支试管可转接 10—20 瓶,贴标。 无菌操作:指接菌操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隔离接种目的菌之外的其它微生物为原则而进行的操作 过程。 实现无菌操作的“三个前提”: (1) 容器密封,培养基灭菌彻底(绝对的); (2) 菌种纯净(绝对的)(制种、保存); (3) 环境灭菌(相对的); 在以上三个前提下,通过人为操作实现“无菌操作”。 4、培养 (1)培养条件:适温 24—26℃,黑暗,湿度 60—70%,通风良好; (2)2—3 天检查一次,及时剔除非正常个体,是提高菌种纯度的重要手段; (2)8—10 天摇瓶,生长点多,分布均匀,缩短菌令; (3)再过 8—10 天,菌丝长满瓶,即可使用。 5、贮存:低温、闭光、干燥。 三、栽培种(三级菌)制备 定义:原种或二级菌扩大生产一次的菌种,既可做菌种又可栽培。 培养基:木屑、棉籽等与栽培料基本一致的材料。 容器:大口瓶、塑料袋等。 1、培养基制备: (1)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1%,蔗糖 1%,含水量 55—65%。 含水量的多少与:(1)木屑粗细有关(材料); (2)容器有关:通气性、大、小 (3)装料松紧度有关 木屑:杂木(阔叶,新鲜、陈旧皆可)。 麸皮:必需新鲜。 (2)配料:测水分;计算各料用量;准确称量各种原辅料、水 例:按配方 木屑 80%,麸皮 20%(相当于干料),含水量 65%配料,配料量计划 1000 斤干料,经测: 木屑原始含水量为:40%,问如何配比?
①、干料:干木屑800斤,麸皮200斤,水的总量1857斤 ②、木屑量:800=60%、x=800=1333斤(x一木屑的称量量) ③、木屑中水的含量:1333-800=533(斤) ④、还须加水=1857-533=1324斤 (3)拌料:机械拌料:先加木屑→麸皮→小料→水:拌匀 人工拌料:木屑摊开厚度均匀,将麸皮、膏拌匀后、均匀地撒在木屑上,干料拌三遍摊 开加水,加水后再拌三遍。要求:匀 2、装袋:500m1酒瓶,湿料0.5-0.6斤 500ml罐头瓶,湿料0.6-0.7斤 17×33cm袋,湿料1.8-2.0斤 14×25cm袋,湿料0.8-1.2斤 机械(1)搅龙式:半机械化(松紧度人为掌握)500-600袋/时 (2)冲压式:机械化程度高(松紧一致)1500袋/时 封口:套颈圈、塞棉塞 3、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要求单层放置,压力1.4-1.5kg/cm2(温125-126℃)维持时间2-2.5小时 常压蒸汽灭菌:要求单层放置,100℃以上稳定后,计时10-12小时 非单层放置:60-72小时; 注意:严格按灭菌规程操作。 前常规的常压灭菌一般采用菌包式,测温探头需2支,最下层一支1号,最下层袋内一支2号, 才可准确测量灭菌温度。 常压灭菌的基本要求 (1)起温后4-5小时内,要求达100℃,如时间过长料易变酸 (2)计时:当2号表达100℃时,标志菌包稳定稳定达到100℃,开始计时。 3)稳定温度计时后,1号表不能低于100℃(如有短时的降低则可能出现灭菌死角)。外型看鼓起 的菌包一直不能瘪回去 (4)稳定温度12小时后,马上可揭锅。开始进行无菌操作了。 (5)适当冷却后出锅。 (6)出锅开始,就要注意进行无菌操作了 4、出锅、冷却 (1)揭锅→菌瓶(菌袋)入冷却室,越快越好,且要求趁热出锅(连续生产必需的) (2)避免菌瓶与污染源接触 ①专人操作、使用专用工具、着专有工作服(避免交叉污染); ②路线越近越好 ③避免接触灰尘、泥土和其它污染源 ④发现破损袋,马上用胶带封破袋 5适当喷需 (3)快速冷却 (4)增加冷却室湿度(与喷雾消毒结合) 5、接菌:无菌操作,当温度降至30℃以下时,可以接菌 程序:中午出锅→入冷却室(无菌室〕喷雾消毒→晩上熏蒸→次日早准备菌种(外表消毒)→ 紫外灯照射→接菌员换无菌服装→入接菌室喷雾→接菌操作 转接率:50—60/瓶 注意:中途不得离开,每次接菌4-6小时结束
14 ①、干料:干木屑 800 斤,麸皮 200 斤,水的总量 1857 斤 ②、木屑量: 800 =60%、x= 800 =1333 斤(x—木屑的称量量) x 0.6 ③、木屑中水的含量:1333-800=533 (斤) ④、还须加水=1857-533=1324 斤 (3)拌料:机械拌料:先加木屑→麸皮→小料→水 :拌匀; 人工拌料:木屑摊开厚度均匀,将麸皮、膏拌匀后、均匀地撒在木屑上,干料拌三遍摊 开加水,加水后再拌三遍。要求:匀。 2、装袋:500ml 酒瓶 ,湿料 0.5—0.6 斤 500ml 罐头瓶,湿料 0.6—0.7 斤 17×33cm 袋,湿料 1.8—2.0 斤 14×25cm 袋,湿料 0.8—1.2 斤 机械(1)搅龙式:半机械化(松紧度人为掌握)500—600 袋/时 (2)冲压式:机械化程度高(松紧一致)1500 袋/时 封口:套颈圈、塞棉塞 3、 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要求单层放置,压力 1.4—1.5kg/cm2(温 125—126℃)维持时间 2—2.5 小时; 常压蒸汽灭菌:要求单层放置,100℃以上稳定后,计时 10—12 小时; 非单层放置:60—72 小时; 注意:严格按灭菌规程操作。 目前常规的常压灭菌一般采用菌包式,测温探头需 2 支,最下层一支 1 号,最下层袋内一支 2 号, 才可准确测量灭菌温度。 常压灭菌的基本要求: (1)起温后 4—5 小时内,要求达 100℃,如时间过长料易变酸。 (2)计时:当 2 号表达 100℃时,标志菌包稳定稳定达到 100℃,开始计时。 (3)稳定温度计时后,1 号表不能低于 100℃(如有短时的降低则可能出现灭菌死角)。外型看鼓起 的菌包一直不能瘪回去。 (4)稳定温度 12 小时后,马上可揭锅。开始进行无菌操作了。 (5)适当冷却后出锅。 (6)出锅开始,就要注意进行无菌操作了 4、出锅、冷却 (1)揭锅→菌瓶(菌袋)入冷却室,越快越好,且要求趁热出锅(连续生产必需的) (2)避免菌瓶与污染源接触 ①专人操作、使用专用工具、着专有工作服(避免交叉污染); ②路线越近越好; ③避免接触灰尘、泥土和其它污染源; ④发现破损袋,马上用胶带封破袋; ⑤ 适当喷需; (3)快速冷却 (4)增加冷却室湿度(与喷雾消毒结合) 5、接菌:无菌操作,当温度降至 30℃以下时,可以接菌 程序:中午出锅→入冷却室(无菌室)喷雾消毒→晚上熏蒸→次日早准备菌种(外表消毒)→ 紫外灯照射→接菌员换无菌服装→入接菌室喷雾→接菌操作 转接率:50—60/瓶; 注意:中途不得离开,每次接菌 4—6 小时结束;
6、培养: 温度:前期:一周之内27-28℃ 中期:一周-15天24-26℃ 后期:15天后22-24℃ 湿度:60-70%; 黑暗条件,通风良好 定期倒堆检查:去杂、去劣,防高温烧菌,促进发菌一致 7、成品贮存 条件:低温、干燥、避光 贮存时间:2-3个月 复壮(1)去掉负向变异部分;(2)保留原有优良性状:(3)争取再保留正向变异部分 措施(1)不断选优良菇体分离菌种;(2)菌种生产时选优去劣 问题:1、有无不可转管的菌种。为什么? 、食用菌孢子与高等植物的种子有何不同? 3、养肚菌的生活史与平菇生活史有何区别? 第五章食用菌生产方式及工艺 第一节食用菌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及特点: (一)根据原料性质分为 1、段木栽培:2、代料栽培 (二)根据栽培容器分为 1、瓶栽:金针:2、袋栽:最普遍、菇种多、规格广:3、块栽:滑、香:4、床栽:双孢;5、套种 畦栽:平、香(菇粮套种)。 (三)根据培养料灭菌方式分: 1、生料栽培(开放式):2、熟料栽培:3、半熟料栽培→开放式;4、发酵料栽培 (四)根据有否保护措施可分 1、露地栽培 2、保护地栽培:地上:菇房、菇棚 地下:半地下、全地下、人防工程、窖 (五)根据养菌和出菇是否在同一场地又可分为: 1、一场制栽培;2、二场制栽培 (六)根据栽培季节分 1、正季节栽培(传统的主栽模式) 、反季节栽培(与主栽模式相反的季节,地区差异很大) (七)根据人为对栽培条件的控制程度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可划分为: 1、园艺化栽培方式(劳动力密紧型) 2、作坊化栽培方式: 3、工厂化栽培方式(技术密紧型)。 第二节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 菌种引进一 →扩繁一———→栽培种 选配方→配料→分装→灭菌——→冷却一→接菌 无菌室准备
15 6、培养: 温度: 前期;一周之内 27—28℃; 中期:一周—15 天 24—26℃; 后期:15 天后 22—24℃ 湿度:60—70%; 黑暗条件,通风良好; 定期倒堆检查:去杂、去劣,防高温烧菌,促进发菌一致。 7、成品贮存: 条件:低温、干燥、避光 贮存时间:2-3 个月 复壮(1)去掉负向变异部分;(2)保留原有优良性状;(3)争取再保留正向变异部分 措施(1)不断选优良菇体分离菌种;(2)菌种生产时选优去劣 问题:1、有无不可转管的菌种。为什么? 2、食用菌孢子与高等植物的种子有何不同? 3、养肚菌的生活史与平菇生活史有何区别? 第五章 食用菌生产方式及工艺 第一节 食用菌的生产方式 一、生产方式及特点: (一)根据原料性质分为 1、段木栽培;2、代料栽培 (二)根据栽培容器分为 1、瓶栽:金针;2、袋栽:最普遍、菇种多、规格广;3、块栽:滑、香;4、床栽:双孢;5、套种 畦栽:平、香(菇粮套种)。 (三)根据培养料灭菌方式分: 1、生料栽培(开放式);2、熟料栽培;3、半熟料栽培→开放式;4、发酵料栽培 (四)根据有否保护措施可分 1、 露地栽培; 2、保护地栽培: 地上:菇房、菇棚 地下:半地下、全地下、人防工程、窖 (五)根据养菌和出菇是否在同一场地又可分为: 1、一场制栽培;2、二场制栽培 (六)根据栽培季节分 1、 正季节栽培(传统的主栽模式); 2、反季节栽培(与主栽模式相反的季节,地区差异很大)。 (七)根据人为对栽培条件的控制程度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可划分为: 1、 园艺化栽培方式(劳动力密紧型); 2、 作坊化栽培方式: 3、工厂化栽培方式(技术密紧型)。 第二节 生产工艺 一、工艺流程: 菌种引进——————→扩繁————→栽培种 ↓ 选配方→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菌 ←—— 无菌室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