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电子教案 课程编号:B1013103 适用专业:园林专业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时:6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 、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 基本操作技术及植物基本类群的进化与分类的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 结构和生活现象及植物类群与分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 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2、 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 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详细介绍植物基 本类群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3、总体要求:熟练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繁殖、分化。掌握植物组织的 概念、类型、特点和分布。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重 要科的特点,并能初步鉴定植物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园林树 木学》和《植物遗传学》等及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1996年学校《植物学》教学大纲。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各章名称 匚理论课周次理论课时数实验课时数总课时数 植物细胞和组织 四茎 五 六营养器官的变态 七|被子植物生殖器官 八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九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被子植物形态学术语 被子植物的分科 8 10 合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学时周次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观察(一)显微镜使用方法细胞观察21
《植物学》电子教案 课程编号:B1013103 适用专业:园林专业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总 学 时:60 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 40 学时、实验课学时数 20 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 基本操作技术及植物基本类群的进化与分类的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 结构和生活现象及植物类群与分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 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2、 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 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详细介绍植物基 本类群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3、总体要求:熟练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繁殖、分化。掌握植物组织的 概念、类型、特点和分布。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重 要科的特点,并能初步鉴定植物。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园林树 木学》和《植物遗传学》等及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1996 年学校《植物学》教学大纲。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各章名称 理论课周次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总课时数 绪论 0.5 1 1 一 植物细胞和组织 3 6 8 14 二 种子和幼苗 0.5 1 1 三 根 2 4 2 6 四 茎 2 4 2 6 五 叶 1.5 3 2 5 六 营养器官的变态 0.5 1 1 七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 3 6 2 8 八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1 2 2 九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 2 2 4 十 被子植物形态学术语 1 2 2 十一 被子植物的分科 4 8 2 10 合 计 20 40 20 6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目 的 学 时 周次 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观察(一) 显微镜使用方法细胞观察 2 1
植物细胞的观察(二) 质体及植物细胞的含物 植物细胞的观察(三) 细胞有丝分裂和胞间连丝 四植物组织的观察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五植物根的观察 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六植物茎的观察 茎的初生、次生结构 七|植物叶的观察 双子叶、禾本科叶片的结构|2 l111111 八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 掌握花药和子房的结构特|2 九高等植物类群代表植物形态结构 掌握苔藓真蕨松属形态结21 被子植物分科(一) 掌握十字花科豆科菊科百|21 2003~2004学年第 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 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学时:50任课教师:张美萍 周次课次教学内容 11绪论及细胞的形态结构 22细胞的结构及后含物与细胞分裂 3|3|组织及其类型 4 4|微管系统、种子和幼苗 5根的形态、功能、类型、初生结构 6|6|根的次生结构与根瘤 7 7茎的功能、形态、初生结构 88茎的次生生长结构 9 9叶的形态、功能与结构 1010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与器官变态 1111|花的概念、组成与花芽分化花药的发育与结构 「1212胚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传粉与受精 1313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1414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1515|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616物形态学不泊一 1717|子植物的分科(
二 植物细胞的观察(二) 质体及植物细胞的含物 2 1 三 植物细胞的观察(三) 细胞有丝分裂和胞间连丝 2 1 四 植物组织的观察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2 1 五 植物根的观察 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2 1 六 植物茎的观察 茎的初生、次生结构 2 1 七 植物叶的观察 双子叶、禾本科叶片的结构 2 1 八 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 掌握花药和子房的结构特 点 2 1 九 高等植物类群代表植物形态结构 掌握苔藓真蕨松属形态结 构 2 1 十 被子植物分科(一) 掌握十字花科豆科菊科百 合科 2 1 合计 20 10 2003~2004 学年第 二 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 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 学时:50 任课教师:张美萍 周次 课次 教 学 内 容 1 1 绪论及细胞的形态结构 2 2 细胞的结构及后含物与细胞分裂 3 3 组织及其类型 4 4 微管系统、种子和幼苗 5 5 根的形态、功能、类型、初生结构 6 6 根的次生结构与根瘤 7 7 茎的功能、形态、初生结构 8 8 茎的次生生长结构 9 9 叶的形态、功能与结构 10 10 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与器官变态 11 11 花的概念、组成与花芽分化花药的发育与结构 12 12 胚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传粉与受精 13 13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14 14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15 15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6 16 被子植物形态学术语 17 17 被子植物的分科(一)
1818「破子植物的分科(= 1919被子植物的分科(三) 2020被子植物的分科四 、教学内容: 课目一:细胞基本结构 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难点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的比较 绪论 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 植物的多样性(10分钟) 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 (二)生物界的划分 1.二界系统 2.三界系统 3.四界系统 4.五界系统 5.六界系统: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 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 光合作用 矿化作用: 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碳循环 2、氮循环 第三节:植物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 研究对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建多 种关系的科学 二.分支科学: 1、植物形态学 2、植物分类学 3、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态学:
18 18 被子植物的分科(二) 19 19 被子植物的分科(三) 20 20 被子植物的分科(四) 三、教学内容: 课目一: 细胞基本结构 2 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难点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的比较, 绪论 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 一、植物的多样性 (10 分钟) 二、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 (二)生物界的划分 1.二界系统: 2. 三界系统: 3. 四界系统: 4. 五界系统: 5. 六界系统: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0 分钟) 一.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 光合作用: 矿化作用: 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碳循环 2、氮循环 第三节:植物学的研究对象(20 分钟) 一.研究对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建多 种关系的科学。 二.分支科学: 1、植物形态学: 2、植物分类学: 3、植物生理学: 4、植物生态学:
5、植物遗传学: 三.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包括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植物类群、植物分类等。介绍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 发育。个体发育:细胞、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ε 系统发育:介绍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分类及生态、群落、植被介绍 第四节:学习本门课程目的要求(10分钟) (一)目的 (二)要求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1.1植物细胞(10分钟) §1.1.1细胞的概述 ∵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构成植物和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但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单细胞植物和多细胞植物: 二.细胞的发现: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追溯到十七世纪,与显微技术发明与改建是分不开的。 §1.12.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植物细胞的大小:最小的球菌0.2um,一般种子植物中细胞在10-100um 细胞的形态:千差万别,有球状体,多面体,纺缍体,柱状,卵形,椭圆形,体现着形 态和功能的统 §1.1.3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 原生质的组成 原生质: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 动的物质基础。它的基本组成成分 1.所含主要化学元素: 2水和其他无机物: 3有机化合物:组成原生质的有机物为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 (1).蛋白质 (2).核酸 (3).脂类 (4).糖类 显微结构:把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称显微结构 亚显微结构:把在电子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超微结构) §1.1.4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包在植物细胞外,特有结构(动物细胞不具细胞壁) 原生质体:是由原生质特化而来的,指单个细胞内的原生质。它包括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总称为原生质体。是一个细胞内的原生质,是细胞存在有生命部分,是细胞内各种代 谢活动进行的场所 原生质:是细胞当中提供基础化合物,物质概念。 .细胞膜(质膜):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是单层单位膜。(10分钟) 1.质膜成分:脂类(类脂),蛋白质 单位膜:在电镜下观察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二个暗带,中间夹一个明带,叫单位膜
5、植物遗传学: 三.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包括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植物类群、植物分类等。介绍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 发育。个体发育:细胞、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 系统发育:介绍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分类及生态、群落、植被介绍。 第四节:学习本门课程目的要求(10 分钟) (一)目的 (二)要求 第一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 §1.1 植物细胞 (10 分钟) §1.1.1 细胞的概述 一.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构成植物和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但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单细胞植物和多细胞植物: 二.细胞的发现: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追溯到十七世纪,与显微技术发明与改建是分不开的。 §1.12. 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一. 植物细胞的大小:最小的球菌 0.2μm,一般种子植物中细胞 在 10--100μm。 二. 细胞的形态:千差万别,有球状体,多面体,纺缍体,柱状,卵形,椭圆形,体现着形 态和功能的统一。 §1.1.3 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 一. 原生质的组成 原生质: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 动的物质基础。它的基本组成成分。 1. 所含主要化学元素: 2.水和其他无机物: 3.有机化合物:组成原生质的有机物为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 ⑴.蛋白质: ⑵.核酸: ⑶.脂类: ⑷.糖类: 显微结构:把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称显微结构。 亚显微结构:把在电子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超微结构) §1.1.4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包在植物细胞外,特有结构(动物细胞不具细胞壁) 原生质体:是由原生质特化而来的,指单个细胞内的原生质。它包括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总称为原生质体。是一个细胞内的原生质,是细胞存在有生命部分,是细胞内各种代 谢活动进行的场所。 原生质:是细胞当中提供基础化合物,物质概念。 一. 细胞膜(质膜):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是单层单位膜。(10 分钟) 1. 质膜成分:脂类(类脂),蛋白质 单位膜: 在电镜下观察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二个暗带,中间夹一个明带,叫单位膜
厚约70-100A,核膜,质体膜,线粒体膜是层单位膜质,其它细胞器膜都是单层单位膜 膜系统:生物膜:质膜,细胞内膜(如核膜和各类细胞器膜)统称。构成细胞的膜的种 类很多,除质膜外,还包括细胞内腊,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除核膜,质体膜,线粒全膜 外,其它细胞器膜大多是单层单位膜 2.质膜的功能: 3.质膜的结构:目前较广泛地接受的是“流体镶嵌模型”,假说 (1).脂类双分子层,做为骨架,头在膜内外两侧,尾部朝向膜中间,尾尾相连 (2).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嵌于脂类层或贯穿于脂类层而部分露在膜 的内外表面。 (3).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的结构促于不断变动状态,蛋白质上具有酶 类,且有“识别,捕捉,释放”物质的能力。从而对透过起控制作用。膜的选择透性主要与 膜上蛋白质有关 细胞质及其细胞器 细胞质:充满于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进一步分为:胞基质,细胞器。 胞基质:是透明的复杂溶液,是包围细胞器的细胞质部分,是透明的物质 功能:不信是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的介质,而表是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 细胞器:是细胞内上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单位 1.质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是一类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而动物, 真菌,细菌一般没有。(10分钟) 前质体: A.叶绿体 (1).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即:叶肉细胞,嫩,幼果等绿色部分 (2).形态 (3).结构:用电镜观察:超微结构。 被膜:最外面由双层单位膜包被,(内膜,外膜),膜表面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基粒:内部由膜形成的圆盘状类囊体相互重叠形成柱状体单位,一个叶绿体内有40—60 个基粒,每个基粒有10-100片层不等。 基粒间膜(基质片层):在基粒与基粒之间由基质片层相连系,使整个叶绿体成贯通的膜系 统 基质:基粒以外的部分充满基质,基质中有DNA,核蛋白体rRNA,酶等。 (4).组成: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 (5.功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吸收光能并使之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 有机物释放氧的过程。: B:有色体:是含有类胡萝卜素而呈红一蓝色的质体,能积累脂类和淀粉 C:白色体:不含可见色素的无色质体。呈无色颗烊状,球状,或纺锤状。 D:有色体,白色体及叶绿体和相互转变: 2.线粒体:除了细菌,蓝藻和厌氧真菌上,生活细胞都有线粒体。(10分钟) (1).形状:呈球状,分枝状,般比质体小,0.5-1μm (2).构造:在电镜下 双层膜:外膜:包被线粒体 内膜:向中心腔内折叠,形成许多管状突起的内褶皱称嵴。 嵴:嵴的内表面上,均匀地排布着形似大头针的结构,称电子传递粒(ETP),电 子传递粒(ETP):ETP上含有ATP酶(能合成ATP,是细胞供能中心),参与解吸作 用
厚约 70--100Å ,核膜,质体膜,线粒体膜是层单位膜质,其它细胞器膜都是单层单位膜。 膜系统:生物膜:质膜,细胞内膜(如核膜和各类细胞器膜)统称。构成细胞的膜的种 类很多,除质膜外,还包括细胞内腊,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除核膜,质体膜,线粒全膜 外,其它细胞器膜大多是单层单位膜。 2. 质膜的功能: 3. 质膜的结构:目前较广泛地接受的是“流体镶嵌模型”,假说 ⑴. 脂类双分子层,做为骨架,头在膜内外两侧,尾部朝向膜中间,尾尾相连。 ⑵. 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嵌于脂类层或贯穿于脂类层而部分露在膜 的内外表面。 ⑶.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的结构促于不断变动状态,蛋白质上具有酶 类,且有“识别,捕捉,释放”物质的能力。从而对透过起控制作用。膜的选择透性主要与 膜上蛋白质有关。 二. 细胞质及其细胞器 细胞质:充满于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进一步分为:胞基质,细胞器。 胞基质:是透明的复杂溶液,是包围细胞器的细胞质部分,是透明的物质。 功能:不信是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的介质,而表是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 细胞器:是细胞内上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单位。 1. 质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是一类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而动物, 真菌,细菌一般没有。(10 分钟) 前质体: A. 叶绿体: ⑴. 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即:叶肉细胞,嫩,幼果等绿色部分. ⑵.形态: ⑶.结构:用电镜观察:超微结构。 被膜:最外面由双层单位膜包被,(内膜,外膜),膜表面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基粒:内部由膜形成的圆盘状类囊体相互重叠形成柱状体单位,一个叶绿体内有 40—60 个基粒,每个基粒有 10—100 片层不等。 基粒间膜(基质片层):在基粒与基粒之间由基质片层相连系,使整个叶绿体成贯通的膜系 统。 基质:基粒以外的部分充满基质,基质中有 DNA,核蛋白体 rRNA,酶等。 ⑷.组成: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 ⑸.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使之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 有机物释放氧的过程。: B:有色体:是含有类胡萝卜素而呈红—蓝色的质体,能积累脂类和淀粉。 C:白色体:不含可见色素的无色质体。呈无色颗烊状,球状,或纺锤状。 D:有色体,白色体及叶绿体和相互转变: 2. 线粒体:除了细菌,蓝藻和厌氧真菌上,生活细胞都有线粒体。(10 分钟) ⑴.形状:呈球状,分枝状,般比质体小,0.5--1μm ⑵. 构造:在电镜下 双层膜: 外膜:包被线粒体 内膜:向中心腔内折叠,形成许多管状突起的内褶皱称嵴。 嵴:嵴的内表面上,均匀地排布着形似大头针的结构,称电子传递粒(ETP), 电 子传递粒(ETP):ETP 上含有 ATP 酶(能合成 ATP,是细胞供能中心),参与解吸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