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山中学2009-2010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请注意卷面的整洁。 A卷(100分) 、基础与积累(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0)宴廓(guo)洗涤(d)颓圮(pi)惊诧(cha) B.桀(j)鹫黯(an)然不惮(dan)作揖(j)漫溯(si) C.(tian)舐喋(die)血尸骸(gai)瞋(zhen)目浸渍(n) D.解剖(pbu)漂泊(b6)莅(I)临攒(cudn)射惩创( chua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屠戳恶耗绿草如阴 峥嵘岁月凄惋迷茫 、惆怅租赁辉斑澜 槍头瓦菲披荆斩棘 C、长蒿迥异殒身不恤 人为刀组高别笙箫 D、叱骂精悍天伦叙乐 秋毫无犯忸怩不安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一个“击”字生动地 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 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B、《再别康桥》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梦境,他在梦中回到学校。而艾青因为看到下雪, 触发灵感,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 C、《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陶潜的《挽歌》的用意是牢记死者遗愿,忠骨当与青山同 在 D、巴金的《小狗包弟》说明了“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有生存权,并免受伤害
1 禾山中学 2009-2010 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试卷 总分:150 分 时间:120 分钟 友情提醒: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请注意卷面的整洁。 A 卷(100 分) 一、基础与积累(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 ...误.的一项是 ( ) A.百舸.(gě) 寥廓.(guō) 洗涤.(dí) 颓圮.(pǐ) 惊诧.(chà) B.桀.(jié)骜 黯.(àn)然 不惮.(dàn) 作揖.(jǐ) 漫溯.(sù) C.舔.(tiǎn)舐 喋.(dié)血 尸骸.(gái) 瞋.(zhēn)目 浸渍.(zì) D.解剖.(pōu) 漂泊.(bó) 莅.(lì)临 攒.(cuán)射 惩创.(chu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屠戮 恶耗 绿草如阴 峥嵘岁月 凄惋迷茫 B、惆怅 租赁 星辉斑澜 檐头瓦菲 披荆斩棘 C、长蒿 迥异 殒身不恤 人为刀组 离别笙箫 D、叱骂 精悍 天伦叙乐 秋毫无犯 忸怩不安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一个“击”字生动地 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 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B、《再别康桥》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梦境,他在梦中回到学校。而艾青因为看到下雪, 触发灵感,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 C、《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陶潜的《挽歌》的用意是牢记死者遗愿,忠骨当与青山同 在。 D、巴金的《小狗包弟》说明了 “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有生存权,并免受伤害
的观念,表现出了超前性。 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战国—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国别体 B、《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艾背—新格律诗—现代 C、《烛之武退秦师》一—左丘明——《左传》一—纪传体 D、《记念刘和珍君》一鲁迅—《呐喊》——散文 5、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运送来往经过的行李,供应他 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译文:秦王通到将军时,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他父亲、母亲和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 为奴。 C、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 译文:项羽手握剑柄瞻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 D、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译文:到达秦王前,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都怪他。荆轲回过头 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道谢说:“…” 二、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20分,每处错一字不得分) 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被鲁迅称誉 为」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 和幸福者?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 的观念,表现出了超前性。 4、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正确的 ...一项是( ) A、《战国策》——战国——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国别体 B、《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新格律诗——现代 C、《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左传》——纪传体 D、《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呐喊》——散文 5、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运送来往经过的行李,供应他 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B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秦王遇到将军时,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他父亲、母亲和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 为奴。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译文: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 D、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译文:到达秦王前,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都怪他。荆轲回过头 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道谢说:“…” 二、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每空 1 分,共 20 分,每处错一字不得分) 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被鲁迅称誉 为 , ”。 ②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 ③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 和幸福者?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④寻梦?搏一支长篙, ;满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⑤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徐 志摩《再别康桥》) ⑥软泥上的青荇, 我甘心做一条 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 ⑦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指点江 山 曾记否, 浪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⑧又前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 声,士皆瞋目,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 王》) 三、阅读《雨巷》片断,完成下面题目。(10分)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岀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般的凄 婉迷茫” 1、这段诗节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耐心回忆《雨巷》,再写出诗中一处使用了这 种手法的诗句。(6分) 2、《雨巷》中的“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这个意象?(4分) 四、任选下面一题写作文。(60分) 1、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中心明确,内容充实;(4、不小工宀
3 ④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⑤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徐 志摩《再别康桥》) ⑥ 软泥上的青荇, , 我甘心做一条 水草。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⑦ 恰同学少年, ; 书生意气, 。指点江 山, , 。曾记否, , 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⑧又前为歌曰:“ , 。” 复为慷慨羽 声,士皆瞋目,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 王》) 三、阅读《雨巷》片断,完成下面题目。(10 分)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 婉迷茫”, 1、这段诗节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耐心回忆《雨巷》,再写出诗中一处使用了这 种手法的诗句。(6 分) 答: 2、《雨巷》中的“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这个意象?(4 分) 答: 四、任选下面一题写作文。(60 分) 1、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 (3)中心明确,内容充实;(4)不少于 800 字;
(5)不得抄袭 2、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B卷(5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共12分,每题3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哀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如其如此,或置酒 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结箪 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佯乎,衔解赋诗,以 乐其志。 [注]黔娄:春秋时鲁国高士不求仕进,独善其身 1、下列各句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B.不威戚于f贱(哭泣) C.常耋文章自娛(写作,著述)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 2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点词意思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因以为号焉不能常得 以此自终忘怀得失 A.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得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得也不同 、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 (5)不得抄袭。 2、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 800 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B 卷(50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共 12 分,每题 3 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哀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如其如此,或置酒 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结,箪 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解赋诗,以 乐其志。 [注]黔娄:春秋时鲁国高士,不求仕进,独善其身。 1、下列各句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 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 2.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点词意思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因以.为号焉不能常得. 以.此自终忘怀得.失 A.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得"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得"也不同 3、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曾不吝情去留②不求甚解 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D①竟然不惜高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4、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话很像是这一类人所说的吧 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 C.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 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 、课外诗歌阅读(18分) (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5、首联以磅礴的气势,形象地叙述了渡江战役的过程,其中“起”和“过”这两个动 词用得很妙,试分析他们的妙处。(2分) 6、请说说尾联包含着什么深刻的哲理。(4分)
5 ①曾不吝情去留 ②不求甚解 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D.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4、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话很像是这一类人所说的吧 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 C.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 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 二、课外诗歌阅读(18 分) (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5、首联以磅礴的气势,形象地叙述了渡江战役的过程,其中“起”和“过”这两个动 词用得很妙,试分析他们的妙处。(2 分) 6、请说说尾联包含着什么深刻的哲理。(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