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后大学二、环境监测分类。1.按监测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河流水质例行监测测量已知污染因素或污染物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特点:定期、长时间、监测网点11
11 二、环境监测分类 • 1.按监测目的分类 • 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或 常规监测) 测量已知污染因素或污染物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特点:定期、长时间、监测网点。 河流水质例行监测
西北联后大学国家环保部国家环境监测国家监测中心部委监测管理国家网(总站)管理部门部门或总站省级网省级管理部门省级监测中心站部门监测中心站市级网地市级管理部门地市级监测站行业地区站企业、单位站县区级管理部门县区级监测站县级网“管理型”监测网络12
12 国家环保部 国家监测中心 (总站) 部委监测管理 部门或总站 国家环境监测 管理部门 省级管理部门 地市级管理部门 县区级管理部门 地市级监测站 县区级监测站 企业、单位站 行业地区站 省级监测中心站 部门监测中心站 “管理型”监测网络 国家网 省级网 市级网 县级网
西北联后大学·2)特定目的监测(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特定目的、高层次。河流污染应急监测采样13
13 • 2)特定目的监测 (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 3)研究性监测 (科研监测) 特定目的、高层次。 河流污染应急监测采样 ➢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 ➢考核验证监测; ➢咨询服务监测
B北联信大学2.按监测介质对象(环境要素)分类:水质、空气、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生态、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光监测等。生物监测的两种含义:1)将生物体作为监测对象:2)以生物体作为监测手段:生态监测:通过监测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的各种变化观测与评价生态系统对自然变化及人为变化所作出的反应14
14 2.按监测介质对象(环境要素)分类: • 水质、空气、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生态、噪声和振 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光监测等。 ⚫ 生物监测的两种含义: • 1)将生物体作为监测对象; • 2)以生物体作为监测手段; ⚫ 生态监测:通过监测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的各种变化, 观测与评价生态系统对自然变化及人为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B北联信大学第二节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一、环境监测发展过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污染监测或被动监测阶段。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8大公害事件发生,使分析化学重点转向污染物分析污染物分布特点:含量较低:变异性大:基体及污染类型复杂:时空分布不均匀:阶段特点:分析方法大量产生,促进分析化学急剧发展;单因子分析:被动分析:查找原因分析:该阶段确定了大量污染因子。15
15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 一、环境监测发展过程(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污染监测或被动监测阶段。 •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 8大公害事件发生,使分析化学重点转向污染物分析。 • 污染物分布特点:含量较低;变异性大;基体及污染类型 复杂;时空分布不均匀; • 阶段特点:分析方法大量产生,促进分析化学急剧发展; 单因子分析;被动分析;查找原因分析; • 该阶段确定了大量污染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