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柳树与桃数的交替栽种、两种不同花坛的等距交替排列。 c.渐变韵律指园林布局连续出现重复的组成部分,在某一方面作有规律的 逐渐加大或变小,逐渐加宽或变窄,逐渐加长或缩短的韵律特征。如体积大小、 色彩浓淡、质地粗细的逐渐变化。 d.交错韵律两组以上的要素按一定规律相互交错变化。常见的有芦席的 编织纹理和中国的木棂花窗格 五、比例与尺度 在园林中的比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 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之 间的大小关系。 尺度则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 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位尺度引进法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 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如在苏州留园中,为 了突出冠云峰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楼阁作为陪衬和 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图3-19、彩图2)。 2).人的习惯尺度法习惯尺度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 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如亭子、花架、水榭、餐厅等尺度 就是依据人的习惯尺度法来确定的(图3-20)。 3).夸张尺度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意图或造景效果的需要。 第四节园林造景及景观分析 景的含义 景,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是从景色、景致和景观的含义中简化而 来,也就是在园林中的某一地段,按其内容与外部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性质与效 果即可成为一景。 景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其本身具有可赏的内容,一是它所在的位 置要便于被人觉察 二、赏景 赏景可分为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两种形式。由于游人观赏的视角、视距不同 其感受也不同 ()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如柳树与桃数的交替栽种、两种不同花坛的等距交替排列。 c.渐变韵律 指园林布局连续出现重复的组成部分,在某一方面作有规律的 逐渐加大或变小,逐渐加宽或变窄,逐渐加长或缩短的韵律特征。如体积大小、 色彩浓淡、质地粗细的逐渐变化。 d.交错韵律 两组以上的要素按一定规律相互交错变化。常见的有芦席的 编织纹理和中国的木棂花窗格 五、比例与尺度 在园林中的比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 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之 间的大小关系。 尺度则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 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 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如在苏州留园中,为 了突出冠云峰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楼阁作为陪衬和 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图 3—19、彩图 2)。 2).人的习惯尺度法 习惯尺度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 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如亭子、花架、水榭、餐厅等尺度, 就是依据人的习惯尺度法来确定的(图 3—20)。 3).夸张尺度 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意图或造景效果的需要。 第四节 园林造景及景观分析 一、景的含义 景,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是从景色、景致和景观的含义中简化而 来,也就是在园林中的某一地段,按其内容与外部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性质与效 果即可成为一景。 景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其本身具有可赏的内容,一是它所在的位 置要便于被人觉察。 二、赏景 赏景可分为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两种形式。由于游人观赏的视角、视距不同, 其感受也不同。 ㈠ 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不同的观赏方法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游人在行走中赏景即人的视点与景物产 生相对移位,称为动态观赏,动态观赏的景物称为动态风景。游人在一定的位置, 向外观赏景物,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即为静态观赏,静态观赏的景物称为静 态风景。 白观赏视角与景 在游览过程中,由于人的观赏视角或观赏视距不同,对景物的感受也不同。 白观赏视距与景 观赏点:游人所在的位置即人的眼睛的位置,也称为视点 观赏视距:观赏点到被观赏的景物之间的距离称为。 视域:视距范围之内的区域,也称视场、视线区。 1.识辨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离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距离为 3050m,能识别景物的视距为250~270m,能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500m,能明确 发现物体的视距约为1300—2000m,但这已经没有最佳的观赏效果了 2.最佳视域人在观赏景物时,有一个视角范围称为视域或视场。人的正常 静观视场,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为160。但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 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 3.适合视距人在观赏景物时,景物界面的长度和宽度对于确定适合视距有 很大影响。欲将景物的髙度纳入最佳垂直视域,其适合视距为: D=ctg(H-h)=ctg(30*1/2)(H-h)=ctg15(H-h)=3.7(H-h) 式中:H一景物高;h一人眼高 在这里,建筑师认为,对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即垂直视角为18 (景物高的3倍距离)、27(景物高的2倍距离)、45(景物高的1倍距离)。景物 高的3倍距离,是全景最佳视距;景物髙的2倍距离,是景物主体最佳视距;景 物高的1倍距离,是景物细部最佳视距 欲将景物的宽度纳人最佳水平视域,其适合视距为: D= ctgA/2=ctg(45·I/2)*/2=ctg221308J/2=2.414J/2=1.2J 当景物的高度大于等于其宽度时,适合视距按公式:D=378(Hh)计算粗
不同的观赏方法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游人在行走中赏景即人的视点与景物产 生相对移位,称为动态观赏,动态观赏的景物称为动态风景。游人在一定的位置, 向外观赏景物,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即为静态观赏,静态观赏的景物称为静 态风景。 ㈡ 观赏视角与景 在游览过程中,由于人的观赏视角或观赏视距不同,对景物的感受也不同。 ㈢ 观赏视距与景 观赏点:游人所在的位置即人的眼睛的位置,也称为视点。 观赏视距:观赏点到被观赏的景物之间的距离称为。 视域:视距范围之内的区域,也称视场、视线区。 1.识辨视距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离为 25 ~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距离为 30~50m,能识别景物的视距为 250~270m,能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 500m,能明确 发现物体的视距约为 1300—2000m,但这已经没有最佳的观赏效果了。 2.最佳视域 人在观赏景物时,有一个视角范围称为视域或视场。人的正常 静观视场,垂直视角为 130。水平视角为 160。但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 直视角小于 30、水平视角小于 45 3.适合视距 人在观赏景物时,景物界面的长度和宽度对于确定适合视距有 很大影响。欲将景物的高度纳入最佳垂直视域,其适合视距为 : D=ctg(H-h)=ctg(30*1/2)(H-h)=ctg15(H-h)=3.7(H-h) 式中:H—景物高;h—人眼高。 在这里,建筑师认为,对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即垂直视角为 18 (景物高的 3 倍距离)、27(景物高的 2 倍距离)、45(景物高的 1 倍距离)。景物 高的 3 倍距离,是全景最佳视距;景物高的 2 倍距离,是景物主体最佳视距;景 物高的 1 倍距离,是景物细部最佳视距。 欲将景物的宽度纳人最佳水平视域,其适合视距为:. D=ctgQJ/2=ctg(45·I/2)*J/2=ctg22\308J/2=2.414J/2=1.2J 当景物的高度大于等于其宽度时,适合视距按公式:D=3.78(H-h)计算粗
略估计,大型景物,适合视距约为景物髙度的3.5倍,小型景物,则适合视约为 景物髙度的3倍。当景物的高度小于其宽度时,应比较D=3.7(H-h)D=1.2QJ 的值的大小,以大的值作为适合视距的取值标准。 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 谓之造景。人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规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主景与配景 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 领的效果。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如“主峰最宣髙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 中心平凹。 2.轴线对称法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动势向心法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4.构图重心法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 规划稳定适中 5.渐变法在园林景物的布局上,采取渐变的方法,从低到高,逐步升级, 由次景到主景,级级引人入胜。 (二)、对景 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称为对景。它有正对景和互对景两种形 式 (三)、前景的处理手法 在风景园林立体画面构图的前面用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等手法处理,都 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1框景是在园林中用门、窗、树木、山洞等来框取另一个空间的优美景色。 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视线引到景框之内,故称框景。 框景的形式(1)入口框景 (2)端头框景 (3)流动框景 (4)镜游框景 2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
略估计,大型景物,适合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5倍,小型景物,则适合视约为 景物高度的3倍。当景物的高度小于其宽度时,应比较 D=3.7(H-h) D=1.2QJ 的值的大小,以大的值作为适合视距的取值标准。 三、 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 谓之造景。人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规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主景与配景 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 领的效果。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 中心平凹。 2.轴线对称法 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动势向心法 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4.构图重心法 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 规划稳定适中。 5.渐变法 在园林景物的布局上,采取渐变的方法,从低到高,逐步升级, 由次景到主景,级级引人入胜。 (二)、对景 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称为对景。它有正对景和互对景两种形 式。 (三)、前景的处理手法 在风景园林立体画面构图的前面用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等手法处理,都 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⒈框景 是在园林中用门、窗、树木、山洞等来框取另一个空间的优美景色。 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视线引到景框之内,故称框景。 框景的形式 ⑴入口框景 ⑵端头框景 ⑶流动框景 ⑷镜游框景 ⒉漏景 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
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它起着含而不露、柔和景色、若隐若现的作用。 3夹景以树、山、建筑等将轴线两侧贫乏景观加以屏障,从而形成左右较 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景观。 4添景是在主景前面加植花草、树木或铺山石等,使主景具有丰富的层次 (四)分景的创造 分隔园林空间、隔断视线的景物称为分景。分景可创造园中园、岛中岛、水 中水、景中景的境界,使园景虚实变换,层次丰富。其手法有障景、隔景两种。 1.障景 障景也称抑景。在园林中起着抑制游人视线的作用,是引导游人转变方向的 屏障景物。它能欲扬先抑,増强空间景物感染力。有山石障、曲障(院落障、影 壁障)、树(树丛或树群)障等形式。 2.隔景 以虚隔、实隔等形式将园林绿地分隔为若干空间的景物,称为隔景。它可用 花廊、花架、花墙、疏林进行虚隔,也可用实墙、山石、建筑等进行实隔,避免 各景区游人相互干扰,丰富园景,使景区富有特色,具有深远莫测的效果。 五借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 景的类型有 1.远借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 建筑等。 2.邻借(近借)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 3.仰借系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 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仰借视觉较疲劳,观 赏点应设亭台座椅。 4.俯借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尽收 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它起着含而不露、柔和景色、若隐若现的作用。 ⒊夹景 以树、山、建筑等将轴线两侧贫乏景观加以屏障,从而形成左右较 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景观。 ⒋添景 是在主景前面加植花草、树木或铺山石等,使主景具有丰富的层次 感。 (四) 分景的创造 分隔园林空间、隔断视线的景物称为分景。分景可创造园中园、岛中岛、水 中水、景中景的境界,使园景虚实变换,层次丰富。其手法有障景、隔景两种。 1.障景 障景也称抑景。在园林中起着抑制游人视线的作用,是引导游人转变方向的 屏障景物。它能欲扬先抑,增强空间景物感染力。有山石障、曲障 (院落障、影 壁障) 、树(树丛或树群)障等形式。 2.隔景 以虚隔、实隔等形式将园林绿地分隔为若干空间的景物,称为隔景。它可用 花廊、花架、花墙、疏林进行虚隔,也可用实墙、山石、建筑等进行实隔,避免 各景区游人相互干扰,丰富园景,使景区富有特色,具有深远莫测的效果。 五 借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 景的类型有: 1.远借 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 建筑等。 2.邻借(近借) 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 3.仰借 系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 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仰借视觉较疲劳,观 赏点应设亭台座椅。 4.俯借 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尽收 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5.应时而借系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 而成的景观。 6.借声:借园林中自然之声(雨声、水声、虫鸣、鸟啼等)给景致增添情 7.借香:草木的气息可使空气清新,可烘托园林景致的气氛。 六点景 在园林中以对联、限额、石碑、石刻等形式来概括园林空间环境的景像 第三章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重 点 1、园林构成要素在园林绿地设计中的作用及设计要求 2、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 点:1、园林技术设计阶段 2、工程预算方法 3-1园林地形 、园林地形的功能与造最作用 、构成园林骨架和作为园林主景 组织和分隔园林空间 3、控制视线 4、影晌导游路线和速度 、园林地形的设计原则 园林地形设计在全面贯彻“实用、美观、经济、安全”这一园林设计总原则 的前提下,依据园林地形的特殊性,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 1、因地制宜,利用为主 2、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3、要符合园林艺术要求
5.应时而借 系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 而成的景观。 6.借声:借园林中自然之声(雨声、水声、虫鸣、鸟啼等)给景致增添情 趣 。 7.借香:草木的气息可使空气清新,可烘托园林景致的气氛。 六 点景 在园林中以对联、限额、石碑、石刻等形式来概括园林空间环境的景像。 第三章 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重 点: 1、园林构成要素在园林绿地设计中的作用及设计要求 2、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 难 点:1、园林技术设计阶段 2、工程预算方法 3-1 园林地形 一、园林地形的功能与造最作用 1、构成园林骨架和作为园林主景 2、组织和分隔园林空间 3、控制视线 4、影晌导游路线和速度 二、园林地形的设计原则 园林地形设计在全面贯彻“实用、美观、经济、安全”这一园林设计总原则 的前提下,依据园林地形的特殊性,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 1、因地制宜,利用为主 2、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3、要符合园林艺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