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需改为走之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 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 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 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 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陈胜王 王:称王 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9.B10.A11.C 宿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需改为走之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 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 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 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 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陈胜王. 王:称王 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9.B 10.A 11.C 宿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0 题。(14 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往来而不绝者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C.而不知人之乐 D.射者中,弈者胜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K欧阳修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分)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1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 7.(3分)B.离开(A.断绝/极;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 8.(3分)D(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5分 (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宴酣”1分,“丝”“竹”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同其乐”1分,“述”1分,判断句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10.(3分) 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 绍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往来而不绝.者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 C.而不知.人之乐 D.射者中.,弈者胜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 分) ▲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 分) ▲ 1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 分) ▲ ▲ 7.(3 分)B.离开(A.断绝/极; 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 8.(3 分)D(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5 分) (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宴酣”1 分,“丝”“竹” 1 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同其乐”1 分,“述”1 分,判断句 1 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10.(3 分) 众人游宴之乐(1 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 分) 绍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委而去之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衢州(二)(9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 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者,将军岂愿 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 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委.而去之 (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 分) 答: 衢州(二)(9 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 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者,将军岂愿 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 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
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主器之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欲信大义于天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为《梁之父》武陵人捕鱼为业B、因屏人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受地于先王D、而智术浅短学而不思则罔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0、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17、(1)器重、重视 (2)拜访、看望 (3)通“伸”,伸张 19、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20、答案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 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 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三)7分 山西(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出?”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先主器.之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欲信.大义于天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好为.《梁之父》 武陵人捕鱼为.业 B、因.屏人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受地于.先王 D、而.智术浅短 学而.不思则罔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0、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 分) 17、(1)器重、重视 (2)拜访、看望 (3)通“伸”,伸张 18、D 19、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20、答案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 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 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三)(7 分) 山西(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1 题。(12 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往来翕忽(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分) 甲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 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2分)X1 8.(2分)大约:睡觉、眠、卧 9.(4分) ①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 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 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德州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 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 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2 分)xī ; suì 8.(2 分) 大约 ; 睡觉、眠、卧 9. (4 分) ①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 想到(考虑)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2 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 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 “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 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德州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