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绿地规划与设计ENVI1000201倪筱玮14307090081国际政治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囗B卷囗C卷 课程名称: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_课程代码:_ENVI1000.0 开课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他 姓名:倪筱玮学号:14307090081专业:国际政治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考 试纪律,不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处 学生(签名):倪筱玮 2018年6月20日 (以下为试卷正文或课程论文题目) 任选以下一个选题(或其他课程相关选题),写一篇论文,字数2000以上 具体论文题目学生拟定。 选题1:中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发展比较 选题2: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选题3: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一一以XX为例 选题4:绿地规划与海绵城市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ENVI110002.01倪筱玮 14307090081 国际政治 1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B 卷 C 卷 课程名称: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课程代码: ENVI110002.01 开课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他 姓名: 倪筱玮 学号: 14307090081 专业: 国际政治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考 试纪律,不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处 理。 学生(签名): 倪筱玮 2018 年 6 月 20 日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以下为试卷正文或课程论文题目) 任选以下一个选题(或其他课程相关选题),写一篇论文,字数 2000 以上, 具体论文题目学生拟定。 选题 1:中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发展比较; 选题 2: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选题 3: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 XX 为例; 选题 4:绿地规划与海绵城市
市绿地规划与设计ENVI1000201倪筱玮14307090081国际政治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与设计及应用案例分析 以上海新江湾城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有关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基础理论进行了概括性的叙述与总结,并对上海新江湾城的城市生态绿 地规划和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环保系统、绿地水体系统和运转管理系统上所存在的问 题,提出了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生态绿地适宜性;新江湾城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people begin to lay much more emphasis on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This article gives a review about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These theories are then applied to the case study of New Jiangwan City(Shanghai, China), in which this article reveals problems existing in eco- friendly system, land aquatic system,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t last, it gives some advises on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help perform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better Key words: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Ecological suitability, New Jiangwan City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ENVI110002.01倪筱玮 14307090081 国际政治 2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与设计及应用案例分析 ——以上海新江湾城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有关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基础理论进行了概括性的叙述与总结,并对上海新江湾城的城市生态绿 地规划和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环保系统、绿地水体系统和运转管理系统上所存在的问 题,提出了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生态绿地适宜性;新江湾城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people begin to lay much more emphasis on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This article gives a review about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These theories are then applied to the case study of New Jiangwan City (Shanghai, China), in which this article reveals problems existing in ecofriendly system, land & aquatic system, and operation & management system. At last, it gives some advises on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help perform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better. Key words: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Ecological suitability, New Jiangwan City
市绿地规划与设计ENVI1000201倪筱玮14307090081国际政治 目录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研究方法 、文献回顾 2.1景观生态绿地格局与可持续城市形态理论 2.2海绵城市与城市弹性理论. 2.3生态绿地适宜性理论 4444455666 2.4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的复杂性理论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案例分析. 3.1新江湾城概况 3.1.1自然、社会与经济概况 3.1.2规划目标与功能区划. 3.2新江湾城问题分析 3.2.1绿地与生态绿地廊道的群落结构问题 668889 3.2.2生态绿地适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问题 3.2.3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问题. 3.2.4周边化工厂污染排放与监管问题 四、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理论应用. 4.1基于生态绿地廊道概念的绿地生态绿地系统完善. 11 4.2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水体生态绿地系统完善 4.3基于生态绿地适宜性理论的评估与应用系统完善 4.4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运转与管理系统完善. 五、结语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ENVI110002.01倪筱玮 14307090081 国际政治 3 目录 一、绪论..................................................................... 4 1.1 选题背景 .............................................................. 4 1.2 选题意义 .............................................................. 4 1.3 研究方法 .............................................................. 4 二、文献回顾................................................................. 4 2.1 景观生态绿地格局与可持续城市形态理论................................... 5 2.2 海绵城市与城市弹性理论................................................. 5 2.3 生态绿地适宜性理论..................................................... 6 2.4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的复杂性理论........................................... 6 三、城市生态绿地规划案例分析................................................. 6 3.1 新江湾城概况 .......................................................... 6 3.1.1 自然、社会与经济概况 .............................................. 6 3.1.2 规划目标与功能区划 ................................................ 8 3.2 新江湾城问题分析 ...................................................... 8 3.2.1 绿地与生态绿地廊道的群落结构问题 .................................. 8 3.2.2 生态绿地适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问题 .................................. 9 3.2.3 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问题 ..................................... 10 3.2.4 周边化工厂污染排放与监管问题 ..................................... 10 四、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理论应用................................................ 11 4.1 基于生态绿地廊道概念的绿地生态绿地系统完善............................ 11 4.2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水体生态绿地系统完善................................ 11 4.3 基于生态绿地适宜性理论的评估与应用系统完善............................ 11 4.4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运转与管理系统完善................................ 12 五、结语.................................................................... 12
市绿地规划与设计ENVI1000201倪筱玮14307090081国际政治 一、绪论 1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大量聚集、噪声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短缺和城市 恶性膨胀使得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在一些城市的规划发展中,仍存在着 GDP至上与官僚主义盛行的现象。因此,在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决策者与居民百姓的重视的 背景下,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的发展与应用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新江湾城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2001l年上海市规划局规划建设为上海城市居住区 发展的典范,“十二五”时期提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重点功能区。随着一 系列规划的编制和有效实施,其生态绿地化、国际化、智能化的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中 12选题意义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编制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的关键就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校和关系协调的城市复合生态 系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态绿地环境质量,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 新江湾城作为国家重点规划与建设的对象,其城市生态绿地规划项目开展与实施效果 的评估对整个上海的城市规划也有着指导作用。因此,以新江湾城作为研究对象有一定的代 表意义和研究价值,同时也能使解决措施与政策建议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和推广性。 13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针对研究的课题,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初步形成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 对历史文献的系统梳理,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引导最后结论的提出。 其次,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上海新江湾城为例,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一方面,结合已有的规划,探讨了新江湾城现状问题之所在和产生原因; 另一方面,基于景观生态绿地规划理论中生态绿地廊道的概念、海绵城市概念、生态绿地适 宜性理论和复杂性理论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理论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具有参考 价值的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本章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基础理论进行了概括性的叙述与总结,一方面可 1王祥荣,王平建,樊正球.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厦门马銮湾为例.复旦科学(自然 科学报,2004,43(6)59-69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ENVI110002.01倪筱玮 14307090081 国际政治 4 一、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大量聚集、噪声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短缺和城市 恶性膨胀使得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在一些城市的规划发展中,仍存在着 GDP 至上与官僚主义盛行的现象。因此,在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决策者与居民百姓的重视的 背景下,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的发展与应用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新江湾城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2001 年上海市规划局规划建设为上海城市居住区 发展的典范,“十二五”时期提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重点功能区。随着一 系列规划的编制和有效实施,其生态绿地化、国际化、智能化的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中。 1.2 选题意义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编制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的关键就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校和关系协调的城市复合生态 系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态绿地环境质量,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 求1。 新江湾城作为国家重点规划与建设的对象,其城市生态绿地规划项目开展与实施效果 的评估对整个上海的城市规划也有着指导作用。因此,以新江湾城作为研究对象有一定的代 表意义和研究价值,同时也能使解决措施与政策建议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和推广性。 1.3 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针对研究的课题,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初步形成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 对历史文献的系统梳理,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引导最后结论的提出。 其次,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上海新江湾城为例,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一方面,结合已有的规划,探讨了新江湾城现状问题之所在和产生原因; 另一方面,基于景观生态绿地规划理论中生态绿地廊道的概念、海绵城市概念、生态绿地适 宜性理论和复杂性理论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理论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具有参考 价值的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本章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基础理论进行了概括性的叙述与总结,一方面可 1 王祥荣, 王平建, 樊正球. 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厦门马銮湾为例. 复旦科学(自然 科学报), 2004, 43(6): 59-69
市绿地规划与设计ENVI1000201倪筱玮14307090081国际政治 以借鉴学者们在城市生态绿地规划方面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另一方面为本文的问题分 析与解决对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21景观生态绿地格局与可持续城市形态理论 景观生态绿地学对于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理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的“风水 思想、16世纪中摩尔的“乌托邦”、欧文的“新协合村”都蕴含一定的景观生态绿地规划哲 理。19世纪初,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 出,1898年英国学者E. Howard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实质就是从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寻求 与自然协调的一种探索 景观生态绿地的最优空间格局可以用“集聚间有离析”来描述。它以“斑块-廊道-基质” 为基本结构,将生态绿地廊道作为控制城市无序发展及联系内外生态绿地系统的介质2,形 成集生态绿地保护、游憩休闲与文化保存于一体的都市区生态绿地廊道体系。(图2.1) 图21波士顿生态绿地廊道3 22海绵城市与城市弹性理论 结合美国关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中国于2014年11月提出 构建海绵城市体系,强调了与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格局的耦合作用,并以此有效辅助城市水 利设施处理城市雨洪问题,保证城市建设与自然水文平衡发展。但由于其对城市雨水管渠系 统也有一定的依赖性4,因此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与管渠系统结构将有所调整。 相似地, Yoshiki Yamagata在其有关城市弹性规划的硏究中提出应关注城市基础设施间 2刘聪颖.西南山地城市生态基础理论及案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12.1-149 3资料来源:( oogle earth(42921489"N,71904294"W) Ecological Corridor in boston. 4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中国园林, 2015(6):21-2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ENVI110002.01倪筱玮 14307090081 国际政治 5 以借鉴学者们在城市生态绿地规划方面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另一方面为本文的问题分 析与解决对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2.1 景观生态绿地格局与可持续城市形态理论 景观生态绿地学对于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理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的“风水” 思想、16 世纪中摩尔的“乌托邦”、欧文的“新协合村”都蕴含一定的景观生态绿地规划哲 理。19 世纪初,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 出,1898 年英国学者 E. Howard 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实质就是从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寻求 与自然协调的一种探索。 景观生态绿地的最优空间格局可以用“集聚间有离析”来描述。它以“斑块-廊道-基质” 为基本结构,将生态绿地廊道作为控制城市无序发展及联系内外生态绿地系统的介质2,形 成集生态绿地保护、游憩休闲与文化保存于一体的都市区生态绿地廊道体系。(图 2.1) 图 2.1 波士顿生态绿地廊道3 2.2 海绵城市与城市弹性理论 结合美国关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中国于 2014 年 11 月提出 构建海绵城市体系,强调了与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格局的耦合作用,并以此有效辅助城市水 利设施处理城市雨洪问题,保证城市建设与自然水文平衡发展。但由于其对城市雨水管渠系 统也有一定的依赖性4,因此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与管渠系统结构将有所调整。 相似地,Yoshiki Yamagata 在其有关城市弹性规划的研究中提出应关注城市基础设施间 2 刘聪颖. 西南山地城市生态基础理论及案例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大学, 2012. 1-149. 3 资料来源:Google Earth (42°21'48.9"N, 71°04'29.4"W) Ecological Corridor in Boston. 4 胡楠, 李雄, 戈晓宇. 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 中国园林, 2015(6):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