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囗B卷囗c卷 课程名称: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课程代码 ENV11000201 开课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他 姓名:泉中辉学号: 16300130017 专业:新闻学(武版)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考试纪律,不 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处理 学生(签名):寇中辉 2018年06月23日 号1 3 4 5 6 8 总分 得分 (以下为试卷正文或课程论文题目) 任选以下一个选题(或其他课程相关选题),写一篇论文,字数2000以上,具 体论文题目学生拟定。 选题1:中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发展比较 选题2: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选题3: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一一以ⅩX为例 选题4:绿地规划与海绵城市。 第1页/共9页
第 1 页/共 9 页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B 卷 C 卷 课程名称: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课程代码: ENVI110002.01 开课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他 姓名: 寇中辉 学号: 16300130017 专业: 新闻学(武警版)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考试纪律,不 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处理。 学生(签名):寇中辉 2018 年 06 月 23 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总分 得分 (以下为试卷正文或课程论文题目) 任选以下一个选题(或其他课程相关选题),写一篇论文,字数 2000 以上,具 体论文题目学生拟定。 选题 1:中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发展比较; 选题 2: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选题 3: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 XX 为例; 选题 4:绿地规划与海绵城市
从苏园到维孔宫城堡,中外园林浅析与比较 寇中辉16300130017新闻学(武警班) 【摘要】园林是人化秩序与自然秩序和谐共存的场所,两种秩序的关系影响到园 林内水、植物、道路系统的特征,这些要素又构成了园林的对称、隐喻、变化, 使得我们能够在园林中重新发掘自我与自然。本论文将介绍与讨论阿拉伯园林、 欧式园林、中国园林这三大世界园林的绿地规划设计特征,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对 中外园林进行比较,本文提及的主要园林均修建于古典园林时期,不涉及近现代 随城市运动兴起的,以美式园林为代表的现代城市园林。 【关键词】园林 秩序 场所感 人天生就有塑造空间的需求,空间的塑造直接诠释了个人、民族、社会的审 美智慧、礼俗信仰等社会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布莱恩·劳森会在《空间的语言》 中写到:“空间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因为空间具有同语言相似的媒介功能,空 间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媒介。园林,作为兼有人化的自然景观与自然化的文化景观 的场所空间,相较于纯粹人工材质的建筑景观,其空间内部人化的秩序与空间依 托的自然秩序达到了某种特有的平衡,就像一些经典的园林,当其中的自然景观 缺少一些人造的景观时,自然景观本身反而丧失了自然的美感 园林,是我们追求人的秩序与自然秩序和谐共存的场所空间,一个经典的园 林就像一首优美的诗,两种秩序相得益彰,主体人与客体自然之间的界限被模糊 化,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可以说,园林体现的是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第一种园林,人的秩序髙于自然秩序,园林强调人化的特征,追求园林的对 称性,这些园林崇尚四方的庭院,园林与自然通常被墙体隔开;第二种园林,人 开始接受自然秩序的介入,隔离人与自然的墙体被拆毁,园林没有明显的对称性 第三种园林,自然被简化为极具象征性的园林要素,被巧妙的安排到规整的庭院 内,园林的景观整体是变化的,局部是对称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第一种园 林在阿拉伯园林体系中最为突岀;第二种园林贯穿欧式园林的主要阶段:第三种 园林集中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 第2页/共9页
第 2 页/共 9 页 从苏园到维孔宫城堡,中外园林浅析与比较 寇中辉 16300130017 新闻学(武警班) 【摘要】园林是人化秩序与自然秩序和谐共存的场所,两种秩序的关系影响到园 林内水、植物、道路系统的特征,这些要素又构成了园林的对称、隐喻、变化, 使得我们能够在园林中重新发掘自我与自然。本论文将介绍与讨论阿拉伯园林、 欧式园林、中国园林这三大世界园林的绿地规划设计特征,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对 中外园林进行比较,本文提及的主要园林均修建于古典园林时期,不涉及近现代 随城市运动兴起的,以美式园林为代表的现代城市园林。 【关键词】园林 秩序 场所感 人天生就有塑造空间的需求,空间的塑造直接诠释了个人、民族、社会的审 美智慧、礼俗信仰等社会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布莱恩•劳森会在《空间的语言》 中写到:“空间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因为空间具有同语言相似的媒介功能,空 间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媒介。园林,作为兼有人化的自然景观与自然化的文化景观 的场所空间,相较于纯粹人工材质的建筑景观,其空间内部人化的秩序与空间依 托的自然秩序达到了某种特有的平衡,就像一些经典的园林,当其中的自然景观 缺少一些人造的景观时,自然景观本身反而丧失了自然的美感。 园林,是我们追求人的秩序与自然秩序和谐共存的场所空间,一个经典的园 林就像一首优美的诗,两种秩序相得益彰,主体人与客体自然之间的界限被模糊 化,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可以说,园林体现的是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第一种园林,人的秩序高于自然秩序,园林强调人化的特征,追求园林的对 称性,这些园林崇尚四方的庭院,园林与自然通常被墙体隔开;第二种园林,人 开始接受自然秩序的介入,隔离人与自然的墙体被拆毁,园林没有明显的对称性; 第三种园林,自然被简化为极具象征性的园林要素,被巧妙的安排到规整的庭院 内,园林的景观整体是变化的,局部是对称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第一种园 林在阿拉伯园林体系中最为突出;第二种园林贯穿欧式园林的主要阶段;第三种 园林集中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征简介 1.阿拉伯园林 谈到阿拉伯园林不能忽视伊斯兰教,古典阿拉伯园林的建筑特征都可以从伊 斯兰教教义中找到其合理的符号依据,可以说穆斯林教义文化就是其园林中的人 化秩序。 阿拉伯园林最著名的特征就是拥有整齐的十字形水渠,十字形水渠将庭院均 匀的划分成四个区域,十字形水渠兼具象征性与功能性作用,这四条水渠分别象 征水河、乳河、酒河和蜜河,“敬畏的人们所蒙应许的乐园,其情状是这样的: 其中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酒河,饮者称快;有蜜河,蜜质 纯洁 ……”1 由于阿拉伯园林发源于沙漠山地,水源稀少,这些十字形水渠还作为庭院植 被的浇灌工具,如果这个园林占据较大的土地,由最中心的水渠划分的四个区块 将再以同样的方式分割,直到保证水渠能够覆盖到其最大的浇灌面积。这也是阿 拉伯园林的第二个显著特征:重视水与绿化,植物栽植整齐。 十字形水渠园林不仅是阿拉伯人天堂人间化的象征,还是祭祀祖先的象征 穆斯林去麦加朝觐,有一‘疾行仪式’,盖取追念远祖、饮水不忘掘井人之意。 渗渗泉’发现后,泉水成为游牧人向往之地,认为‘渗渗泉水天上来’。阿拉 伯城市多修水渠,由郊外大河引入清水,或引泉水入城市中。伊拉克、波斯、埃 及、北非各城市莫不如此” 阿拉伯园林的园林天堂化模式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教范围扩大而深入到其他 文明地区。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化蒙古人巴布尔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阿拉伯园林正式传入印度。虽然阿拉伯园林以宗教性为主,但是任何园林都受制 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早期阿拉伯园林,或者说波斯园林,其发源地位处伊朗高 原,城市集中在绿洲盆地与山底平原,平坦的地势使得园林能够保持较大的面积。 而印度多山的地形,无法满足波斯园林中水体借十字形水渠向四方流动的要求 因此,巴布尔之后,阿拉伯园林进入了新的阶段:“巴布尔的后人打算在克什米 尔河谷2建造消夏之所,却遇到了倾斜的山地,水的流动自上而下,不是从中间 流向四方。结果,一条主轴线从高到低越来越宽,水流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数 1《古兰经》:47:15 2克什米尔:印巴停火区,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的过渡地带 第3页/共9页
第 3 页/共 9 页 一.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征简介 1. 阿拉伯园林 谈到阿拉伯园林不能忽视伊斯兰教,古典阿拉伯园林的建筑特征都可以从伊 斯兰教教义中找到其合理的符号依据,可以说穆斯林教义文化就是其园林中的人 化秩序。 阿拉伯园林最著名的特征就是拥有整齐的十字形水渠,十字形水渠将庭院均 匀的划分成四个区域,十字形水渠兼具象征性与功能性作用,这四条水渠分别象 征水河、乳河、酒河和蜜河,“敬畏的人们所蒙应许的乐园,其情状是这样的: 其中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酒河,饮者称快;有蜜河,蜜质 纯洁……”1。 由于阿拉伯园林发源于沙漠山地,水源稀少,这些十字形水渠还作为庭院植 被的浇灌工具,如果这个园林占据较大的土地,由最中心的水渠划分的四个区块 将再以同样的方式分割,直到保证水渠能够覆盖到其最大的浇灌面积。这也是阿 拉伯园林的第二个显著特征:重视水与绿化,植物栽植整齐。 十字形水渠园林不仅是阿拉伯人天堂人间化的象征,还是祭祀祖先的象征。 “穆斯林去麦加朝觐,有一‘疾行仪式’,盖取追念远祖、饮水不忘掘井人之意。 ‘渗渗泉’发现后,泉水成为游牧人向往之地,认为‘渗渗泉水天上来’。阿拉 伯城市多修水渠,由郊外大河引入清水,或引泉水入城市中。伊拉克、波斯、埃 及、北非各城市莫不如此”[1]。 阿拉伯园林的园林天堂化模式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教范围扩大而深入到其他 文明地区。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化蒙古人巴布尔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阿拉伯园林正式传入印度。虽然阿拉伯园林以宗教性为主,但是任何园林都受制 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早期阿拉伯园林,或者说波斯园林,其发源地位处伊朗高 原,城市集中在绿洲盆地与山底平原,平坦的地势使得园林能够保持较大的面积。 而印度多山的地形,无法满足波斯园林中水体借十字形水渠向四方流动的要求。 因此,巴布尔之后,阿拉伯园林进入了新的阶段:“巴布尔的后人打算在克什米 尔河谷2建造消夏之所,却遇到了倾斜的山地,水的流动自上而下,不是从中间 流向四方。结果,一条主轴线从高到低越来越宽,水流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数 1 《古兰经》:47:15. 2 克什米尔:印巴停火区,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的过渡地带
目众多的正交次轴线(与主轴线垂直的次轴线)”2。 这种阶梯式的阿拉伯园林在印度北部山地尤为集中,阶梯式水渠的出现,使 得水渠系统出现明显的主轴,侧翼的水渠变得更细小甚至消失,这使得园林构成 要素中的道路系统与绿化系统更加突出,因为区块的划分更加依赖道路与植被, 但不同于以往波斯园林的设计,植被并不是密集的分布在道路的两旁,相反,通 过对巴布尔的孙子贾汉布尔在克什米尔修建了一系列的园林:尼沙特、蛇地园、 査斯玛莎伊、亚克巴及沙拉马尔的观察,莫卧儿园林中,植被的分布具有这些特 征:必然均匀分布在每一级阶梯的侧翼水渠左右;植被分布的密度同等级正相关 植被不一定会沿网格道路均匀分布,有可能分布在道路十字路口的四个顶角、有 可能只沿某一开阔区域的竖向或横向道路两侧。这种分布比传统的波斯园林来的 更加活泼,每个阶梯之间的园地有不同的场所地平线,景观的变化性增强,植被 的分布使得空间出现了不同的挤压感与变化感 同其他民族的统治者一样,巴布尔的后人也开始将陵园引入园林之中。波斯 园林如果还只是“天园”模式,那么引入陵园的莫卧儿园林就是他们身后进入天 堂的入口,园林不再是人间化的天堂,而是人间与天堂的过渡地带,这种转变, 园林的神圣性被提高,带来了波斯园林标准的十字形水渠风格复辟。贾汘吉尔的 陵园水渠是标准的网格水道,而最具代表性的莫卧儿陵园是其子嗣沙贾汗为悼念 亡妻修建穆塔兹·玛哈尔·修建的泰姬陵。泰姬陵的陵园从轴的中心交叉点转移 到了河岸的台地,使得陵园能够俯看整座园林。 中世纪居住在伊比利亚3的摩尔人也继承发展了阿拉伯园林,从文化上讲 摩尔人信仰伊斯兰教,是标准的穆斯林,因此,摩尔人的园林也有明显的波斯园 林风格。从血缘上讲,这些混合了8世纪进入西班牙与西班牙人混血的阿拉伯人 后裔,创造了西班牙化的阿拉伯园林风格一一庭院式风格。“典型的西班牙庭院 被称为‘派替’( Patio),原意为院落或天井。‘派替’的基本布局是,用阿拉伯 式建筑围成一个方形庭院 摩尔人在格拉纳达修建了最著名的西班牙穆斯林宫殿:阿尔罕布拉宫。但整 座阿尔罕布拉宫只有狮子庭采取了传统的十字形水渠,水渠的中央是由十头狮子 驮着的水池,水渠也仅分割了四块花圃,没有进行更多的递归分割。整座建筑最 3伊比利亚半岛:现西班牙欧洲领土、葡萄牙欧洲领土、安道尔、英属直布罗陀地区的总称 第4页/共9页
第 4 页/共 9 页 目众多的正交次轴线(与主轴线垂直的次轴线)”[2]。 这种阶梯式的阿拉伯园林在印度北部山地尤为集中,阶梯式水渠的出现,使 得水渠系统出现明显的主轴,侧翼的水渠变得更细小甚至消失,这使得园林构成 要素中的道路系统与绿化系统更加突出,因为区块的划分更加依赖道路与植被, 但不同于以往波斯园林的设计,植被并不是密集的分布在道路的两旁,相反,通 过对巴布尔的孙子贾汉布尔在克什米尔修建了一系列的园林:尼沙特、蛇地园、 查斯玛莎伊、亚克巴及沙拉马尔的观察,莫卧儿园林中,植被的分布具有这些特 征:必然均匀分布在每一级阶梯的侧翼水渠左右;植被分布的密度同等级正相关; 植被不一定会沿网格道路均匀分布,有可能分布在道路十字路口的四个顶角、有 可能只沿某一开阔区域的竖向或横向道路两侧。这种分布比传统的波斯园林来的 更加活泼,每个阶梯之间的园地有不同的场所地平线,景观的变化性增强,植被 的分布使得空间出现了不同的挤压感与变化感。 同其他民族的统治者一样,巴布尔的后人也开始将陵园引入园林之中。波斯 园林如果还只是“天园”模式,那么引入陵园的莫卧儿园林就是他们身后进入天 堂的入口,园林不再是人间化的天堂,而是人间与天堂的过渡地带,这种转变, 园林的神圣性被提高,带来了波斯园林标准的十字形水渠风格复辟。贾汗吉尔的 陵园水渠是标准的网格水道,而最具代表性的莫卧儿陵园是其子嗣沙贾汗为悼念 亡妻修建穆塔兹·玛哈尔·修建的泰姬陵。泰姬陵的陵园从轴的中心交叉点转移 到了河岸的台地,使得陵园能够俯看整座园林。 中世纪居住在伊比利亚3的摩尔人也继承发展了阿拉伯园林,从文化上讲, 摩尔人信仰伊斯兰教,是标准的穆斯林,因此,摩尔人的园林也有明显的波斯园 林风格。从血缘上讲,这些混合了 8 世纪进入西班牙与西班牙人混血的阿拉伯人 后裔,创造了西班牙化的阿拉伯园林风格——庭院式风格。“典型的西班牙庭院 被称为‘派替’(Patio),原意为院落或天井。‘派替’的基本布局是,用阿拉伯 式建筑围成一个方形庭院”[1]。 摩尔人在格拉纳达修建了最著名的西班牙穆斯林宫殿:阿尔罕布拉宫。但整 座阿尔罕布拉宫只有狮子庭采取了传统的十字形水渠,水渠的中央是由十头狮子 驮着的水池,水渠也仅分割了四块花圃,没有进行更多的递归分割。整座建筑最 3 伊比利亚半岛:现西班牙欧洲领土、葡萄牙欧洲领土、安道尔、英属直布罗陀地区的总称
著名的地方是狮子庭西侧的桃金娘中庭,最为国王接待外宾与活动的举办中心。 摩尔人的阿尔罕布拉宫发掘了阿拉伯园林建筑的平面与立体空间,连接各个庭园 的是藏于墙间的长廊,长廊是摩尔人园林的生命血脉,经过每座庭园之间的昏暗 长廊增加了游览者到达下一座庭园前的期待感,创造了一种场所空间的意外感。 2.欧式园林 英语指代“园林”的单词“ garden”、“park”的词源说明了欧式园林起源于人类 耕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 garden”来自古日耳曼语“* garden”,拉丁语借用 “* garden”作“* gardo”(圈地);“park”也起源于古日耳曼语,意思是“封闭 的地方”。这种封闭空间的界限是道路,可以说,“西方的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 道路开始发展的”国。欧式园林直接受到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传承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园林风格艺术。从广义上说,欧式园林的范围 包括欧洲本土大陆、英伦三岛、美国这三块主要的区域。美国城市园林在现代园 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欧洲各国对园林史的贡献则主要集中在古典园林。古典园 林以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法国宫廷园、意大利台地园为典型。 21.英式园林 布朗确定了英国园林追求自然田园、精巧细致的、流动变化的特征。布朗的 园林更像是自然绿地,但是这种自然是刻意的、人为营造的。事实上,布朗很重 视对其园林的保护,他经常会使用低矮的围墙确定园林的边界,同时避免外界动 物的入侵。但是边界是需要被隐藏的,他需要通过“消失”的边界制造一种景观 的无限延伸感。对于传统的园林设计师,可能会采取种植大量植被的方法,这种 “消失”方法在我看来只是另一堵围墙,这些植被不是“可想象的”自然,而是 “树”形状的墙体。 我们在园林中让边界消失的唯一方法就是制造“想象”,让观者想象远处的 尽头并非围墙,而是另外的风景。换句话说,就是要打破视觉的连续性,即园林 的地平线必须制造一种戛然而止感。布朗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土地抬升与下降,就 像现代髙尔夫球场的绿地一样,整个园区就像波浪一样。而那些被抬升与下降的 地点,人视野的极端点,都会栽种少量的树木,向上的自然更向上,视野转向天 空,天空是一块很好想象的画布,观者会被天空吸引,向下的就像水滴入湖中的 涟漪,视野被四散引导。 第5页/共9页
第 5 页/共 9 页 著名的地方是狮子庭西侧的桃金娘中庭,最为国王接待外宾与活动的举办中心。 摩尔人的阿尔罕布拉宫发掘了阿拉伯园林建筑的平面与立体空间,连接各个庭园 的是藏于墙间的长廊,长廊是摩尔人园林的生命血脉,经过每座庭园之间的昏暗 长廊增加了游览者到达下一座庭园前的期待感,创造了一种场所空间的意外感。 2. 欧式园林 英语指代“园林”的单词“garden”、“park”的词源说明了欧式园林起源于人类 耕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garden”来自古日耳曼语“*garden”,拉丁语借用 “*garden”作“*gardo”(圈地);“park”也起源于古日耳曼语,意思是“封闭 的地方”。这种封闭空间的界限是道路,可以说,“西方的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 道路开始发展的”[3]。欧式园林直接受到 15、16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传承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园林风格艺术。从广义上说,欧式园林的范围 包括欧洲本土大陆、英伦三岛、美国这三块主要的区域。美国城市园林在现代园 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欧洲各国对园林史的贡献则主要集中在古典园林。古典园 林以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法国宫廷园、意大利台地园为典型。 2.1. 英式园林 布朗确定了英国园林追求自然田园、精巧细致的、流动变化的特征。布朗的 园林更像是自然绿地,但是这种自然是刻意的、人为营造的。事实上,布朗很重 视对其园林的保护,他经常会使用低矮的围墙确定园林的边界,同时避免外界动 物的入侵。但是边界是需要被隐藏的,他需要通过“消失”的边界制造一种景观 的无限延伸感。对于传统的园林设计师,可能会采取种植大量植被的方法,这种 “消失”方法在我看来只是另一堵围墙,这些植被不是“可想象的”自然,而是 “树”形状的墙体。 我们在园林中让边界消失的唯一方法就是制造“想象”,让观者想象远处的 尽头并非围墙,而是另外的风景。换句话说,就是要打破视觉的连续性,即园林 的地平线必须制造一种戛然而止感。布朗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土地抬升与下降,就 像现代高尔夫球场的绿地一样,整个园区就像波浪一样。而那些被抬升与下降的 地点,人视野的极端点,都会栽种少量的树木,向上的自然更向上,视野转向天 空,天空是一块很好想象的画布,观者会被天空吸引,向下的就像水滴入湖中的 涟漪,视野被四散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