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0740040范露阳绿地规划与设计2017201802ENV63002101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口B卷囗C卷 课程名称:绿地规划与设计课程代码:2017201802ENV63002101 开课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倛其他 姓名: 范露阻学号:_17210740040专业:环塘管理(17级硕土班)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考试纪律,不 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处理 学生(签名) 年月日 号1 3 4 5 6 8 总分 得分 (以下为试卷正文或课程论文题目) 任选以下一个选题(或其他课程相关选题),写一篇论文,字数2000以上,具 体论文题目学生拟定。 选题1:中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发展比较 选题2: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选题3: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一一以ⅩX为例 选题4:绿地规划与海绵城市
17210740040 范露阳 绿地规划与设计 2017201802ENVI630021.01 1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B 卷 C 卷 课程名称: 绿地规划与设计 课程代码: 2017201802ENVI630021.01 开课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他 姓名: 范露阳 学号: 17210740040 专业: 环境管理(17 级硕士班)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考试纪律,不 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处理。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总分 得分 (以下为试卷正文或课程论文题目) 任选以下一个选题(或其他课程相关选题),写一篇论文,字数 2000 以上,具 体论文题目学生拟定。 选题 1:中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发展比较; 选题 2: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选题 3: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 XX 为例; 选题 4:绿地规划与海绵城市
17210740040范露阳绿地规划与设计2017201802ENV63002101 拉维莱特公园:城市绿地规划的未来先声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7级硕士班17210740040范露阳 摘要简述了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案这一在规划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详细解读了最终 胜出的伯纳德·屈米方案和同样广受赞誉的雷姆·库哈斯方案,从两人研究城市运行机制、 探讨城市发展方向的理论成果中探究方案反映的理念和两人共通的划时代性,总结了设计案 的历史意义和带给未来城市绿地规划的启示。 关键词拉维莱特公园城市规划伯纳德·屈米雷姆·库哈斯解构主义新城市主义 1项目背景 11城市规划的未知出路 当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竞赛被提上议事日程时,西方的城市规划正处在一个充满变数的 十字路口。现代主义的狂潮渐渐平息,柯布的光辉之城已然黯淡。在它脱胎萌芽的法国,对 历史和文化调性的追念从浪漫似水的情怀变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封死了大规模城市更新 的一切企图,把蒙帕纳斯大楼的冒险行动钉上耻辱柱,将中心城区300万人 Voisin规划的蓝 图四驱赶到拉德芳斯的角落:美国则相反,一切存在于现代主义理想中的大尺度街区、高楼、 交通干线和公园绿地,真的在资本和科技的狂嚣之下被接二连三地建造起来一一然后在资本 和科技更加热烈的狂嚣之下暴涨成不受控制的高密度,将光辉之城中承载生活情调的一切间 隙拥塞到水泄不通,形成无文脉无肌理无尺度的无尽城市,如同一部揭露乌托邦实为废托邦 的讽喻小说。在阿尔多·罗西“场所”“类型”“纪念碑”的柏拉图式追忆中,在简·雅各 布斯深挖大都市“死与生”的社会批判中,从整个建筑界、规划界既试图维系现代主义正统 又小心翼翼引入邻里单元和社区自治以修补弊病的进退维谷之中,城市正在以一切可能的手 段寻找出路。呼唤变革的时代为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案孕育了探索城市未来的契机 12公园场地及项目概况 1982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启动拉维莱特公园计划。这个原在德斯坦执政时期就 有意推行的计划由此成为纪念大革命两百周年的一系列“总统工程”之一四,其意义将与巴 士底歌剧院、拉德芳斯新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量齐观。要在巴黎东北 角建立一座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广泛多元文化特征、形式上“无法归类”的、属于未来的新 型城市公园——这是法国政府的宏伟愿景,无法想象愿景以何种姿态完成,需要规划师和设 2
17210740040 范露阳 绿地规划与设计 2017201802ENVI630021.01 2 拉维莱特公园:城市绿地规划的未来先声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17 级硕士班 17210740040 范露阳 摘 要 简述了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案这一在规划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详细解读了最终 胜出的伯纳德·屈米方案和同样广受赞誉的雷姆·库哈斯方案,从两人研究城市运行机制、 探讨城市发展方向的理论成果中探究方案反映的理念和两人共通的划时代性,总结了设计案 的历史意义和带给未来城市绿地规划的启示。 关键词 拉维莱特公园 城市规划 伯纳德·屈米 雷姆·库哈斯 解构主义 新城市主义 1 项目背景 1.1 城市规划的未知出路 当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竞赛被提上议事日程时,西方的城市规划正处在一个充满变数的 十字路口。现代主义的狂潮渐渐平息,柯布的光辉之城已然黯淡。在它脱胎萌芽的法国,对 历史和文化调性的追念从浪漫似水的情怀变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封死了大规模城市更新 的一切企图,把蒙帕纳斯大楼的冒险行动钉上耻辱柱,将中心城区 300 万人 Voisin 规划的蓝 图[2]驱赶到拉德芳斯的角落;美国则相反,一切存在于现代主义理想中的大尺度街区、高楼、 交通干线和公园绿地,真的在资本和科技的狂嚣之下被接二连三地建造起来——然后在资本 和科技更加热烈的狂嚣之下暴涨成不受控制的高密度,将光辉之城中承载生活情调的一切间 隙拥塞到水泄不通,形成无文脉无肌理无尺度的无尽城市,如同一部揭露乌托邦实为废托邦 的讽喻小说。在阿尔多·罗西 “场所”“类型”“纪念碑”的柏拉图式追忆中,在简·雅各 布斯深挖大都市“死与生”的社会批判中,从整个建筑界、规划界既试图维系现代主义正统 又小心翼翼引入邻里单元和社区自治以修补弊病的进退维谷之中,城市正在以一切可能的手 段寻找出路。呼唤变革的时代为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案孕育了探索城市未来的契机。 1.2 公园场地及项目概况 1982 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启动拉维莱特公园计划。这个原在德斯坦执政时期就 有意推行的计划由此成为纪念大革命两百周年的一系列“总统工程”之一[2],其意义将与巴 士底歌剧院、拉德芳斯新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量齐观。要在巴黎东北 角建立一座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广泛多元文化特征、形式上“无法归类”的、属于未来的新 型城市公园——这是法国政府的宏伟愿景,无法想象愿景以何种姿态完成,需要规划师和设
17210740040范露阳绿地规划与设计2017201802ENV63002101 计师代他们想象愿景以何种姿态完成。一场面向全世界的竞标就此拉开序幕。 没有人幻想过能以一座公园解决城市问题,但拉维莱特注定比大多数景观设计项目更无 法回避城市问题的紧迫性。紧迫性来自公园基地的历史因素——1867年此地兴建了牲畜屠 宰场及批发市场,一度有逾3000名工人在此工作,其周围形成了人口稠密、混乱无序的聚 居地,且居民多为外来移民;基地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和两条地铁线与巴黎主城区相联系, 还有两条19世纪初挖掘的运河——东西向的乌尔克运河( Canal del'ourcq)担负着为巴黎提 供水源的责任,南北向的 Canal de st denis则长期被用作水运航道。在复杂的人群和交通 条件下,想遵循法国古典的造园传统、铲除混杂多变的生产和社交活动、开辟一块隔离都市 纷扰的隐逸避世之地,已经显得相当不合时宜:将公园视为城市的有机延伸、将人的活动视 为设计的关键要素、创造能为周边注入活力的公共场域,才符合此项设计任务的主旨真意 拉维莱特公园收到了来自全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的471个参赛方案,初选得出9个方 案进入二轮后的正式评选闽。竞标成为激进跨界者的胜利:伯纳德·屈米( Bernard Tschumi) 的方案夺取头名并付诸实施,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的方案以细微差距位列第二但 同样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肯定。两位建筑师都并不具备丰富的景观设计经验,却将个人对城 市运行机理的独到理解贯彻到方案中,打破了传统造园手法的陈规,为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 计带来了革命性的范式转移。 2屈米方案:手段与理念 21由点线面生成的公园 拥有瑞士和法国双重国籍的伯纳德·屈米,是80年代末因MoMA大展而被赋予“解构 主义”标签并名噪一时的一众建筑师(彼得·埃森曼、雷姆·库哈斯、伯纳德·屈米、弗兰 克·盖里、丹尼尔·里伯斯金、扎哈·哈迪德等人)中少数乐于公开宣称自己的确是解构主 义哲学拥趸的。他在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案中与雅克·德里达结下的私交始终为人津津乐道, 也使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笼上了玄妙的外衣。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方案颠覆了公众对风景园林设计的一贯认知。如何组织轴线、如何 呼应周边、如何融入地形、如何创造视野、如何形成等级秩序、甚至如何排布包括花坛草地 喷泉雕塑在内的一切具体景物——所有这些老生常谈的、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似乎永不过时 的基础问题在屈米的分析图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分离的点线面三层系统(图1) 悬浮在园址之上,又向四面八方的城市中无限扩展,最终依靠三层系统的叠置碰撞出一系列 覆盖、连续或断开的空间关系,以几乎自发的、如同随机事件的偶然性生成各种可供自由定
17210740040 范露阳 绿地规划与设计 2017201802ENVI630021.01 3 计师代他们想象愿景以何种姿态完成。一场面向全世界的竞标就此拉开序幕。 没有人幻想过能以一座公园解决城市问题,但拉维莱特注定比大多数景观设计项目更无 法回避城市问题的紧迫性。紧迫性来自公园基地的历史因素——1867 年此地兴建了牲畜屠 宰场及批发市场,一度有逾 3 000 名工人在此工作,其周围形成了人口稠密、混乱无序的聚 居地,且居民多为外来移民;基地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和两条地铁线与巴黎主城区相联系, 还有两条 19 世纪初挖掘的运河——东西向的乌尔克运河(Canal del'Ourcq)担负着为巴黎提 供水源的责任,南北向的 Canal de St.Denis 则长期被用作水运航道[3]。在复杂的人群和交通 条件下,想遵循法国古典的造园传统、铲除混杂多变的生产和社交活动、开辟一块隔离都市 纷扰的隐逸避世之地,已经显得相当不合时宜;将公园视为城市的有机延伸、将人的活动视 为设计的关键要素、创造能为周边注入活力的公共场域,才符合此项设计任务的主旨真意。 拉维莱特公园收到了来自全世界 37 个国家和地区的 471 个参赛方案,初选得出 9 个方 案进入二轮后的正式评选[4]。竞标成为激进跨界者的胜利: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 的方案夺取头名并付诸实施,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方案以细微差距位列第二但 同样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肯定。两位建筑师都并不具备丰富的景观设计经验,却将个人对城 市运行机理的独到理解贯彻到方案中,打破了传统造园手法的陈规,为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 计带来了革命性的范式转移。 2 屈米方案:手段与理念 2.1 由点线面生成的公园 拥有瑞士和法国双重国籍的伯纳德·屈米,是 80 年代末因 MoMA 大展而被赋予“解构 主义”标签并名噪一时的一众建筑师(彼得·埃森曼、雷姆·库哈斯、伯纳德·屈米、弗兰 克·盖里、丹尼尔·里伯斯金、扎哈·哈迪德等人)中少数乐于公开宣称自己的确是解构主 义哲学拥趸的。他在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案中与雅克·德里达结下的私交始终为人津津乐道, 也使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笼上了玄妙的外衣。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方案颠覆了公众对风景园林设计的一贯认知。如何组织轴线、如何 呼应周边、如何融入地形、如何创造视野、如何形成等级秩序、甚至如何排布包括花坛草地 喷泉雕塑在内的一切具体景物——所有这些老生常谈的、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似乎永不过时 的基础问题在屈米的分析图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分离的点线面三层系统(图 1), 悬浮在园址之上,又向四面八方的城市中无限扩展,最终依靠三层系统的叠置碰撞出一系列 覆盖、连续或断开的空间关系,以几乎自发的、如同随机事件的偶然性生成各种可供自由定
17210740040范露阳绿地规划与设计2017201802ENV63002101 义的场域 在屈米方案的点线面三层系统中,线 性体系构成了全园的交通骨架(图2)。它 由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种有悬铃木的林 荫道、中央跨越乌尔克运河的环形园路和 一条被称为“电影式散步道”的流线型园 路组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长廊将公 园的主入口和园内的大型建筑物联系起来, 同时强调了运河景观长达2m的流线型,”’,”,, 园路蜿蜒于园中,与长廊的波浪形顶棚一 同削弱了直线干道导致空间流于僵硬的现 代主义弊病,且将10个象征电影片断的主 题花园串联起来,表达了屈米将空间视为 系列事件的独特考虑。被“电影式散步 道”串联起来的10个主题花园(镜园、风 园、水园、葡萄园、竹园、音响圆厅、恐 图1点线面系统构成的屈米方案 怖童话园、少年园、独木桥、龙园),则 相应地构成了屈米方案面状体系的主体;它们风格各异、彼此独立,内容互不重复,为市民 的游园体验打造了跌宕起伏、别有洞天的戏剧性。 与线面两层系统相比,屈米方案中组成点状体系的红色 follies已经成为拉维莱特公园最 跳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符号(图3-5)。所谓 follies,国内有“游乐亭”“钢铁怪物”“疯 狂物”“无稽建筑”等花样百出的翻译,原指欧洲的古典主义园林中经常岀现的、大都不具 具体功能的小型构筑物:在屈米之 前, follies只是局部装饰,从未有人 尝试过将大量的 follies均匀地排满 基地、用作构成空间秩序的主体结 构。但屈米所赋予的秩序绝非古典 园林和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所表现的 清晰、谨严的秩序;边长120米的 图2拉维莱特公园轴测图
17210740040 范露阳 绿地规划与设计 2017201802ENVI630021.01 4 义的场域。 在屈米方案的点线面三层系统中,线 性体系构成了全园的交通骨架(图 2)。它 由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种有悬铃木的林 荫道、中央跨越乌尔克运河的环形园路和 一条被称为“电影式散步道”的流线型园 路组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长廊将公 园的主入口和园内的大型建筑物联系起来, 同时强调了运河景观;长达 2km 的流线型 园路蜿蜒于园中,与长廊的波浪形顶棚一 同削弱了直线干道导致空间流于僵硬的现 代主义弊病,且将 10 个象征电影片断的主 题花园串联起来,表达了屈米将空间视为 一系列事件的独特考虑。被“电影式散步 道”串联起来的 10 个主题花园(镜园、风 园、水园、葡萄园、竹园、音响圆厅、恐 怖童话园、少年园、独木桥、龙园)[4],则 相应地构成了屈米方案面状体系的主体;它们风格各异、彼此独立,内容互不重复,为市民 的游园体验打造了跌宕起伏、别有洞天的戏剧性。 与线面两层系统相比,屈米方案中组成点状体系的红色 follies 已经成为拉维莱特公园最 跳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符号(图 3-5)。所谓 follies,国内有“游乐亭”“钢铁怪物”“疯 狂物”“无稽建筑”等花样百出的翻译,原指欧洲的古典主义园林中经常出现的、大都不具 具体功能的小型构筑物;在屈米之 前,follies 只是局部装饰,从未有人 尝试过将大量的 follies 均匀地排满 基地、用作构成空间秩序的主体结 构。但屈米所赋予的秩序绝非古典 园林和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所表现的 清晰、谨严的秩序;边长 120 米的 图 1 点线面系统构成的屈米方案 图 2 拉维莱特公园轴测图
17210740040范露阳绿地规划与设计2017201802ENV63002101 等距网格上,所有格点的位置全部等价,所有格点上的 follies单体尺度均为10m*10m*10m 立方体状,没有主次等级:; follies的具体形态产生自立方体的各种错动、扭曲、裂解,手段 随机、造型各异: follies的功能完全无法由形态定义,因而获得了无规律可循的自由定义- 有的处理成供游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有些与其他服务性设施恰好落在一起而起到强调其 立面或入口的作用,有些则至今是无具体功能的、雕塑般的配景。这些奇形怪状的红色格点 与周围的树木、草坪和水景形成强烈对比,给全园带来了明快的节奏和韵律,赋予了游人无 法预期的惊喜。 四 图3-5拉维莱特公园中的红色 follies 22解构主义与《曼哈顿手稿》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基于相对独立的、纯粹的基本元素,在随机的叠置中迫使基本元 素相互干扰,生成“汇合点”、“定位点”,制造出各种偶然的、不连续的、不协调的巧合 与其说屈米的格网是准备在格网的基底上复现柯布西耶 Voisin规划的蓝图,不如说它反而是 要把机器似的 Voisin规划像原子一样充分解离,解离到不成形的状态。可以无限延伸、无限 叠置的点线面系统,在形式上没有自律性,因而为未来一切可能的加建、改建留足了余地 在此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是一个永不完成且以未完成性为傲的作 品。这便是屈米的解构主义,这便是他从德里达的著作中得到的鼓励:一旦“能指”与“所 指”的语系能够被消灭、结构的中心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被否定吲,对建筑、规划、景观领域 一切基本范畴的解体和再定义都将带来自由生长的无尽动力 但是,虽然理解了解构主义在屈米设计手法中的反映,作为手段的解构主义本身仍未回 答一个关键问题:屈米何以在解构主义与他所构想的城市未来之间建立联系,或曰,屈米何
17210740040 范露阳 绿地规划与设计 2017201802ENVI630021.01 5 等距网格上,所有格点的位置全部等价,所有格点上的 follies 单体尺度均为 10m*10m*10m 立方体状,没有主次等级;follies 的具体形态产生自立方体的各种错动、扭曲、裂解,手段 随机、造型各异;follies 的功能完全无法由形态定义,因而获得了无规律可循的自由定义— —有的处理成供游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有些与其他服务性设施恰好落在一起而起到强调其 立面或入口的作用,有些则至今是无具体功能的、雕塑般的配景。这些奇形怪状的红色格点 与周围的树木、草坪和水景形成强烈对比,给全园带来了明快的节奏和韵律,赋予了游人无 法预期的惊喜。 2.2 解构主义与《曼哈顿手稿》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基于相对独立的、纯粹的基本元素,在随机的叠置中迫使基本元 素相互干扰,生成“汇合点”、“定位点”,制造出各种偶然的、不连续的、不协调的巧合。 与其说屈米的格网是准备在格网的基底上复现柯布西耶 Voisin 规划的蓝图,不如说它反而是 要把机器似的 Voisin 规划像原子一样充分解离,解离到不成形的状态。可以无限延伸、无限 叠置的点线面系统,在形式上没有自律性,因而为未来一切可能的加建、改建留足了余地; 在此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是一个永不完成且以未完成性为傲的作 品。这便是屈米的解构主义,这便是他从德里达的著作中得到的鼓励;一旦“能指”与“所 指”的语系能够被消灭、结构的中心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被否定[5],对建筑、规划、景观领域 一切基本范畴的解体和再定义都将带来自由生长的无尽动力。 但是,虽然理解了解构主义在屈米设计手法中的反映,作为手段的解构主义本身仍未回 答一个关键问题:屈米何以在解构主义与他所构想的城市未来之间建立联系,或曰,屈米何 图 3-5 拉维莱特公园中的红色 fol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