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日B除C卷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课程代码:ENvI000.01 开课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他 姓名;王之艺学号:17300110062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系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考试纪律, 不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处理。 学生(签名):王之艺 8年6月26日 题号1 4 5 6 8总分 得分 (以下为试卷正文或课程论文题目) 任选以下一个选题(或其他课程相关选题),写一篇论文,字数2000以上,具体论文题 目学生拟定。 选题1:中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发展比较 选题2: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选题3: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一以XX为例 选题4:绿地规划与海绵城市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B 卷 C 卷 课程名称: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课程代码: ENVI110002.01 开课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他 姓名: 王之艺 学号: 17300110062 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系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考试纪律, 不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处理。 学生(签名):王之艺 2018 年 6 月 26 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总分 得分 (以下为试卷正文或课程论文题目) 任选以下一个选题(或其他课程相关选题),写一篇论文,字数 2000 以上,具体论文题 目学生拟定。 选题 1:中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发展比较; 选题 2: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选题 3: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 XX 为例; 选题 4:绿地规划与海绵城市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後只大冬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课程代码:ENI1100001 姓名:王之艺学号:17300110062 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1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课程代码: ENVI110002.01 姓 名: 王之艺 学 号: 17300110062 学 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之间的发展脉络,体会中日园林的血脉 联系,探索中日园林构成要素、叠山理水手法的不同,并对双方的差异有所反思,作为现 当代造园的思想借鉴 关键词:中日园林;发展;比较;中国现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都是东亚造园艺术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灵秀端庄,带 着“越名教而任自由”的精神气质;日本古典园林清雅玄幽,蕴含坐而悟道的佛家禅意 两者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着动与静、文与武、人本与神本等诸多思想差异,叠石理水的方 法也各有不同。欲究其渊源,便要从中日园林发展的历史脉络考知。 从“体象天地”到“模山范水” 从上古到秦汉 “中日园林的文化基因,都源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和由此产生的神话”!,而两者都不 约而同指向了壮阔的山川与海洋 日本原始居民想象他们的祖先来自“高天原”,从天上降落到山顶。他们想象高大的岩 台是祖先的落脚处,并加以供奉。除此之外,日本还生活着许多大陆的“渡来民族”。他们 掘池筑岛,以池为神池,象征大海,以岛为彼岸之国,作为祭祀场所。 中国先民以天地山川、鸟兽虫鱼为崇拜对象,创造了灿烂的神话体系一一在神话中, 神灵在神山和大海环抱处安居。人们设立祭祀之所,模仿神灵所在,并使巫觋受命于天, 祈求福祉。其中,“台”是先民以山为模板建造的祭祀场所,“是天神居住的地方,统治者 只有建台而登之,才可以亲承其意旨 夏王朝的统治者一方面修建高大巍峨的“台”、“丘”用于祭祀,体现君权的至高无上, 另一方面利用自然景观,围成君王辽阔的游猎场,称为“圃”。这些先秦的园圃是园林的滥 觞,奠定了园林山水合一的基本格局,却依旧局限在利用原山原水,采用缩景的手法满足 曹林娣,许生活之中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3页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8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2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之间的发展脉络,体会中日园林的血脉 联系,探索中日园林构成要素、叠山理水手法的不同,并对双方的差异有所反思,作为现 当代造园的思想借鉴。 关键词:中日园林;发展;比较;中国现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都是东亚造园艺术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灵秀端庄,带 着“越名教而任自由”的精神气质;日本古典园林清雅玄幽,蕴含坐而悟道的佛家禅意。 两者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着动与静、文与武、人本与神本等诸多思想差异,叠石理水的方 法也各有不同。欲究其渊源,便要从中日园林发展的历史脉络考知。 一.从“体象天地”到“模山范水” ——从上古到秦汉 “中日园林的文化基因,都源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和由此产生的神话”1,而两者都不 约而同指向了壮阔的山川与海洋。 日本原始居民想象他们的祖先来自“高天原”,从天上降落到山顶。他们想象高大的岩 台是祖先的落脚处,并加以供奉。除此之外,日本还生活着许多大陆的“渡来民族”。他们 掘池筑岛,以池为神池,象征大海,以岛为彼岸之国,作为祭祀场所。 中国先民以天地山川、鸟兽虫鱼为崇拜对象,创造了灿烂的神话体系——在神话中, 神灵在神山和大海环抱处安居。人们设立祭祀之所,模仿神灵所在,并使巫觋受命于天, 祈求福祉。其中,“台”是先民以山为模板建造的祭祀场所,“是天神居住的地方,统治者 只有建台而登之,才可以亲承其意旨”2 夏王朝的统治者一方面修建高大巍峨的“台”、“丘”用于祭祀,体现君权的至高无上, 另一方面利用自然景观,围成君王辽阔的游猎场,称为“圃”。这些先秦的园圃是园林的滥 觞,奠定了园林山水合一的基本格局,却依旧局限在利用原山原水,采用缩景的手法满足 1 曹林娣, 许生活之中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第 3 页。 2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8 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对自然河山的占有欲。 到了两周时期,游宴享乐之风超越巫祝与与狩猎活动,宫苑园林园林更赋于人情味,3 从娱神走向了娱人。而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们以星占学与阴阳五行思想为基础,以天界为秩 序的模板,将自然山水摹写到现实生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造园”。 上古神话中的蓬莱仙境被搬上了历史舞台。帝王在求仙的同时,将“仙境”建进宫苑。 其中,就首次运用了“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到了西汉,人们索性直接突破了神山仙海 的模式,“模山范水”,开魏晋自然山水园之先河。至此为止,中国还奠定了传统木架构建 筑的根基一一神的“台”转为人的“楼阁”,“井干式”、“梁架式”“悬山式”、“歇山式” 等经典形式基本形成。 苑图【元】李容瑾 相比与中国,虽然日本先民有着相似的自然信仰,但是日本园林文化的开端较晚,且 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文化的传入,体现出了较强的滞后性。直到公元四世纪,日本才建立 了以大和朝廷为中心的统一奴隶制国家,形成了较完整的神道教系统,进入真正的文明时 3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7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3 对自然河山的占有欲。 到了两周时期,游宴享乐之风超越巫祝与与狩猎活动,宫苑园林园林更赋于人情味,3 从娱神走向了娱人。而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们以星占学与阴阳五行思想为基础,以天界为秩 序的模板,将自然山水摹写到现实生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造园”。 上古神话中的蓬莱仙境被搬上了历史舞台。帝王在求仙的同时,将“仙境”建进宫苑。 其中,就首次运用了“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到了西汉,人们索性直接突破了神山仙海 的模式,“模山范水”,开魏晋自然山水园之先河。至此为止,中国还奠定了传统木架构建 筑的根基——神的“台”转为人的“楼阁”,“井干式”、“梁架式”、“悬山式”、“歇山式” 等经典形式基本形成。 汉苑图 【元】李容瑾 相比与中国,虽然日本先民有着相似的自然信仰,但是日本园林文化的开端较晚,且 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文化的传入,体现出了较强的滞后性。直到公元四世纪,日本才建立 了以大和朝廷为中心的统一奴隶制国家,形成了较完整的神道教系统,进入真正的文明时 3 曹林娣, 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第 7 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士人园、寝殿造系与净土系园林 两晋南北朝到隋唐、飞鸟与奈良时代 继汉代末期的“党锢”之后,中华民族又陷入两晋南北朝战乱与分裂的局面。士人为 避祸隐居,寄情山水,清谈黄老之学,“士人园”逐渐兴起。 方面,相比秦汉的吞山吐海的宫苑园林,士人园重视“纡余委屈”的空间美学 不仅是由于地域面积的不足,还蕴含着士大夫削除平铺直叙,以优美辗转的道路增加游玩 趣味的独特创意。同时,士大夫也更重视远近、高低、巨细等空间排布一—《世说新语》 中记载,康僧渊“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立于轩庭,清流激于堂轩”,体现出了文 人对景物位置的重视。此举去除了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避免了审美疲劳,并实现了景物 的美学配置,与诗画相结合发展。 金谷园图【宋】王诜 另一方面,士人园寄托着士人隐逸的情怀、洒脱的态度,增添了更多的自然色彩与写 意色彩。陶渊明所作的《归园田居》,某种程度上描绘了士人对隐居生活的美好想象。与富 豪石崇建造的金谷园不同,这类园林规模更小,宅第朴素,颇有清贫避世之人的风度。就 如庾信在《小园赋》中所描绘的,“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 身之地”°,聊以避风霜、以文会友。 士人园发展到隋唐,诗画艺术与园林艺术相交汇,艺术风格也逐渐多姿。张璪在《绘 4同上书,第9页 5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89页 6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8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4 代。 4 二.士人园、寝殿造系与净土系园林 ——两晋南北朝到隋唐、飞鸟与奈良时代 继汉代末期的“党锢”之后,中华民族又陷入两晋南北朝战乱与分裂的局面。士人为 避祸隐居,寄情山水,清谈黄老之学,“士人园”逐渐兴起。 一方面,相比秦汉的吞山吐海的宫苑园林,士人园重视“纡余委屈”的空间美学—— 不仅是由于地域面积的不足,还蕴含着士大夫削除平铺直叙,以优美辗转的道路增加游玩 趣味的独特创意。同时,士大夫也更重视远近、高低、巨细等空间排布——《世说新语》 中记载,康僧渊“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立于轩庭,清流激于堂轩”,体现出了文 人对景物位置的重视。5此举去除了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避免了审美疲劳,并实现了景物 的美学配置,与诗画相结合发展。 金谷园图 【宋】王诜 另一方面,士人园寄托着士人隐逸的情怀、洒脱的态度,增添了更多的自然色彩与写 意色彩。陶渊明所作的《归园田居》,某种程度上描绘了士人对隐居生活的美好想象。与富 豪石崇建造的金谷园不同,这类园林规模更小,宅第朴素,颇有清贫避世之人的风度。就 如庾信在《小园赋》中所描绘的,“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 身之地”6,聊以避风霜、以文会友。 士人园发展到隋唐,诗画艺术与园林艺术相交汇,艺术风格也逐渐多姿。张璪在《绘 4 同上书,第 9 页。 5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89 页。 6 曹林娣, 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第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