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扬州市邗江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里弄/弄鬼强迫/强词夺理角度/群雄角逐 B.着笔庯着手绿色绿林起义拗口/脾气很拗 C.行款仟乞省事/不省人事汤圆河水汤汤 兽槛/门槛单帮/单枪匹马落枕/落花流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第21届成都花展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园内展出3万余盆鲜花,真让人感 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B.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 要搞个水落石出。 C.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依依不舍的 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 项羽,但他自己功亏一篑,并没有做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纵湖风景区是盐城市著名风景区,十里荷塘、香洲渔歌、佛光塔影、云廊 步月等景点以其特有的风姿为众多游客倾倒。 B.于9月1日首次发现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后,烟台近日又发掘出3座 墓葬和文物。 C.当美国滑入经济衰退通道,失去了无数的就业机会、美元持续贬值、石油和 其他商品价格猛涨时,伊拉克灾难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暴露得清清楚楚了。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 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 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47% (2)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滥开检查项|办理手续是否 目,滥开药品简便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2分) 建议:(3分) 5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 意一致。(4分)
2008 年扬州市邗江高级中学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里弄./弄.鬼 强.迫/强.词夺理 角.度/群雄角.逐 B.着.笔/着.手 绿.色/绿.林起义 拗.口/脾气很拗. C.行.款/行.乞 省.事/不省.人事 汤.圆/河水汤.汤 D.兽槛./门槛. 单.帮/单.枪匹马 落.枕/落.花流水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第 21 届成都花展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园内展出 3 万余盆鲜花,真让人感 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 B. 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 要搞个水落石出。 ..... C. 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依依不舍 ....的 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 项羽,但他自己功亏一篑 ....,并没有做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大纵湖风景区是盐城市著名风景区,十里荷塘、香洲渔歌、佛光塔影、云廊 步月等景点以其特有的风姿为众多游客倾倒。 B.于 9 月 1 日首次发现 5000 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后,烟台近日又发掘出 3 座 墓葬和文物。 C.当美国滑入经济衰退通道,失去了无数的就业机会、美元持续贬值、石油和 其他商品价格猛涨时,伊拉克灾难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暴露得清清楚楚了。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 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 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 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 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 简便 41% 16% 29% 14%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2 分) 建议:(3 分) 5 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 意一致。(4 分)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 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佗傺而归,以家自慰 (1)。有的春花秋月 流连光景 (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 (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 但要达到这境界 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1)一(4)处的诗句是: (只填序号)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 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掌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日:太守且至,可引 客权坐别室。僧应日: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 一郡之主也,一举—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日:太守不能 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日:某案之事,两造 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 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为郡不减龚黄υ,然微不慊于 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 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 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 语言昏愦,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 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河渠堤堰为尤甚。小 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 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 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 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日: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日:吾心事已毕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 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1)。有的春花秋月, 流连光景,“_____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 (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4)。——但要达到这境界, 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8 分)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 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掌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 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 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 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 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 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于 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 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 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 语言昏愦,又可据为信谳②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 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③利病,访亦为害,而河渠堤堰为尤甚。小 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 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 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 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
竟泊然逝矣。此事杨丈汶川尝言之。姚安公曰:凡狱情虛心硏察,情伪乃明,信 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 僧,亦为说法乎?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龚黄∵汉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②信谳:证据确畄的判决;③闾阎 借指平民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通“佯”,假装 C.小民各私其身家 私:私下,偷偷的 D.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第:但,只管 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B.①呼其徒具茶 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问尔知我何事出 ②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 D.①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②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 8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献县县令明公是个好官,为了査明疑案,他微服私访,却不料被一个八十 多岁的老僧一眼就认出,这让明公很吃惊。 B.老僧告诉明公不仅他认识明公,全郡的人都认识明公,所以明公早就被诉 讼双方派的人给认出来了,只不过他们装作不认识。 C.老僧为了劝阻明公寻访,用了很多理由来说明寻访的害处,希望明公能够 改掉这一坏习惯,成为像龚遂、黄霸一样的好官 D.明公听信了老僧的一番话,为表示谢意,第二天,他派差役送来钱米,却 不料已是无牵无挂的老僧在明公走后就已圆寂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2分) 译文: (2)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2分) 译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译文: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竟泊然逝矣。此事杨丈汶川尝言之。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 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 僧,亦为说法乎?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龚黄:汉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②信谳:证据确凿的判决;③闾阎: 借指平民。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通“佯”,假装 C.小民各私.其身家 私:私下,偷偷的 D.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 第:但,只管 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①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B.①呼其.徒具茶 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问尔知我何.事出 ②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 D.①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②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 8.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献县县令明公是个好官,为了查明疑案,他微服私访,却不料被一个八十 多岁的老僧一眼就认出,这让明公很吃惊。 B.老僧告诉明公不仅他认识明公,全郡的人都认识明公,所以明公早就被诉 讼双方派的人给认出来了,只不过他们装作不认识。 C.老僧为了劝阻明公寻访,用了很多理由来说明寻访的害处,希望明公能够 改掉这一坏习惯,成为像龚遂、黄霸一样的好官。 D.明公听信了老僧的一番话,为表示谢意,第二天,他派差役送来钱米,却 不料已是无牵无挂的老僧在明公走后就已圆寂。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2 分) 译文: (2)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2 分) 译文: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 分) 译文: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 析。(4分) 答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格1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是故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3)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4)苟利国家生死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20分) 乡愁 ①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 解未免太偏狭貝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乡愁不是空间 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 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 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海得 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 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 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那里,是因为童年 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 析。(4分) 答: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每格 1 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是故 , 。闻道有先后, , 如是而已。 (3)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4)苟利国家生死以,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20 分) 乡愁 ①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 解未免太偏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乡愁不是空间 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 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 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海得 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 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 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那里,是因为童年 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
真正正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 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所以, 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②我便想像那位初唐的诗人陈子昂,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 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的设定,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 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 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同时又是哲人,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 以有—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怕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 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他们像戴望舒笔下的那只乐园鸟,带着对往事和故园 的永恒的相思,顾念而行,划成一道血痕斑斑的生命的彩虹 ③个人在冰雨中独立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只 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 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 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感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 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 有人能够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 的无非是—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 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追忆,童年时的伙伴 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 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用说在
真正正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 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所以, 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②我便想像那位初唐的诗人陈子昂,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 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的设定,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 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 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同时又是哲人,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 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怕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 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他们像戴望舒笔下的那只乐园鸟,带着对往事和故园 的永恒的相思,顾念而行,划成一道血痕斑斑的生命的彩虹。 ③一个人在冰雨中独立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只 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 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 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感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 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 有人能够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 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 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追忆,童年时的伙伴 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 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用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