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江西语文高考卷逐题详解 王伟安提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第8 页。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考、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 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 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付梓(z1) 炮(pao)烙 栉( i)沐锱(zi)铢必较 B.颔(han)首亘(gen)古不恤(x) 否(fu)极泰来 C歆(xin)羡下乘( c heng)隽(juan)永咸与(y)维新 D.执拗(nii)邂(xie)逅志(tan)忑 便(bian)宜行事 解:选D(A炮(pd0)烙读Dd0;B否(fdu)极泰来,读p;C戚与(y)维 新,读y)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巧 磨砺 赝品 浅尝辄止 B.赦免 落寞 蓬蒿 好高鹜远 C.哂笑 自诩 告罄 倍道兼程 D.辍学 倩影 消弭 功亏一匮 解释:选C(A“巧”应为“諛窍”B“好高鹜远”应为“好高骛远”D“功于一匮”应 为“功亏一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以至 踌躇满志 B.年青以致踌躇满志 C.年轻以致 自鸣得意 D.年青以至自鸣得意 解释:选A(①中应选“轻“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他很年轻 我比他年轻/领导班子年轻化;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塘。②中应选“以 至”“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数量、程度、范固等的延伸而“以 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再说,“蹲满志”是中性词, 形容对自已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鸥得意”是义词,自为了不起,所以应选A) 4.下列各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 刚被敌机轰炸过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珠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防治手足口病的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 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D.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 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解释:选B.这分号用得正确这是全句中最大的停顿,而后又是并列关系。(A错括
2008 江西语文高考卷逐题详解 王伟安提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第 8 页。共 15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考、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 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 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付梓(zī) 炮(pào)烙 栉( zhì)沐 锱(zì)铢必较 B.颔(hàn)首 亘(ɡèn)古 不恤(xù) 否(fǒu)极泰来 C 歆(xīn)羡 下乘(chénɡ) 隽(juàn)永 咸与(yǔ)维新 D.执拗(niù) 邂(xiè)逅 忐(tǎn)忑 便(biàn)宜行事 解释:选 D( A 炮(pào)烙,读páo;B 否(fǒu)极泰来,读 pǐ;C 咸与(yǔ)维 新,读 yù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巧 磨砺 赝品 浅尝辄止 B.赦免 落寞 蓬蒿 好高鹜远 C.哂笑 自诩 告罄 倍道兼程 D.辍学 倩影 消弭 功亏一匮 解释:选 C ( A“诀巧”应为“诀窍”B“好高鹜远”应为“好高骛远”D“功亏一匮”应 为“功亏一篑”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 30 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 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解释:选 A ( ①中应选“年轻”。“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他很年轻| 我比他年轻|领导班子年轻化;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②中应选“以 至”。“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 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再说,“踌躇满志”是中性词, 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以为了不起,所以应选 A) 4.下列各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 刚被敌机轰炸过。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珠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防治手足口病的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 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D.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 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解释:选 B。这分号用得正确,这是全句中最大的停顿,而前后又是并列关系。( A 错,括
号应改为破折号,因为“有两闻的墙部倒了一半不属于注释“教室前”的句中括号 是具有补充性质的救改为破折号。C错,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前后都是省领导说的话,说 话人在中间。D错错用顿号,混滑了大小并列的界限。“有毒品”和“大麻等植物”后 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热切期待您:(1)惠赐大作;(2)提供话题:(3)推荐作者:(5)提出批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 质帮助的权利。 C.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 C“当初〃与“始料”中的“始”语义重复。D错“其有”后峡宾语,应在“周肠病”后 加“功效”等词语)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做白日梦的有截然 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 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 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 “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 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 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 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 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做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 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一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 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 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 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 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的。真 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 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 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 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6.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 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C. 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 “白日梦”的人。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解释:选D(A“都是”错原文中是“往往B“只用于”错太绝对了。C“是从不做 白日梦’的人”错,原文中无此意思,属无中生有) 7.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号应改为破折号,因为“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不属于注释“教室前”的句中括号, 是具有补充性质的故改为破折号。C 错,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前后都是省领导说的话,说 话人在中间。D 错,错用顿号,混淆了大小并列的界限。“持有毒品”和“大麻等植物”后 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热切期待您:(1)惠赐大作;(2)提供话题;(3)推荐作者;(5)提出批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 质帮助的权利。 C.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解释:选 A (B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 C “当初”与“始料”中的“始”语义重复。D 错,“具有”后缺宾语,应在“胃肠病”后 加“功效”等词语 )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做白日梦的有截然 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 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 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 “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 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 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 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 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做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 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 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 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 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 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的。真 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 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 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 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6.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 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C. 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 “白日梦”的人。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解释:选 D (A“都是”错,原文中是“往往”。B“只用于”错,太绝对了。C“是从不做 ‘白日梦’的人”错,原文中无此意思,属无中生有 ) 7.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 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 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 人同它发生共鸣 解释:应选A,关健是确定“前者”和“后者”的指代意义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 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解释:应选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艺术世界 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 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 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 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 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 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 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 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禇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 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 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 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 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 解释:选C,意思是“线财 10.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 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 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 人同它发生共鸣。 解释:应选 A,关键是确定“前者”和“后者”的指代意义。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 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 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解释:应选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艺术世界 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 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 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 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 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 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 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 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 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 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 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 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解释:选 C,意思是“钱财”。 10.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解释:选B,与“郑(病之”同属意动用法,择为“以……为病”即译为“对……感动担 优n(A成为病态,动词;C虑病,动词,D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11.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校,葶于听取人民的存种放见,表粥厂一定的以民为本的感都,故选C②写产船区别对 带卿大,不属于以民为,成排除A;国写乡校的作用,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D回写 人要爱人航要让他做有利于他的事这是怎样“爱人”的问题,与纵民为本关系不大, 放排除B;回这是直接表现治国以德的思想②写子产从谏如流;:好名声是载德以行 的车子,用比喻说明好名声的重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 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 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 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解释:选A,“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脑政的依据”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未船明对子产说:“把 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一下,放 论一下薦政措_的好坏。他们喜犹的我们就推行;他们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 的者师。为什么要般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忽 恨。圈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 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 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国)。子产说:“(他太)年 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普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 他也就更加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1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 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扰如还不会刀就让他切割,他(将 受)的伤肯定狠多。您爱,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 的绸锻,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积、大的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 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段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新听说的是(先) 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落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页就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把这事看作优患。二月,郑国 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字子产郑国大)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哥) 带给落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国,四邻诸候没听说(您的)的美(令:善美 却听说(向诸侯索政的)贡纳很重,我呢剧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 扭优没有物而是担忧投有好名。好名声是载德纵行的车子懲行是国家的根基。 基础就不我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 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落宦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候的进贡
解释:选 B,与“郑人病之”同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病”,即译为“对……感动担 忧”。(A 成为病态,动词;C 患病,动词;D 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 11.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 ⑧② B. ⑥⑤ C. ①③ D. ⑦④ 解释:选 C (①写子产劝宣子治国以德,表现了子产治国以德思想。③写子产不赞成毁乡 校,善于听取人民的各种意见,表现了一定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 C;②写子产能区别对 待卿大夫,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 A;④写乡校的作用,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 D;⑤写 人要爱人,就要让他做有利于他的事,这是怎样“爱人”的问题,与以民为本关系不大, 故排除 B;⑥这是直接表现治国以德的思想;⑦写子产从谏如流;⑧好名声,是载德以行 的车子,用比喻说明好名声的重要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 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 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 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解释:选 A,“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错。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 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 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 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 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 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 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 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 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 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 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 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 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 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 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 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 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 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 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 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 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矿率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含和耕地舵互 相适应。对卿大夫中8减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膏多的,依法意办。子产参与政 享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历征收田税。谁杀死子 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川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我有士田 产裁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n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3分) 译文: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恨,没听说过依权势来防止您恨。 )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4分) 译文:我喜欧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塑,他也就更加得治理了。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3分) 译文: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 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准河两岸舟船背驰、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高的 痨芹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国家统一、人民自出往来的 强烈愿虿。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情传奇,其中元杂剧代表作《西厢记》的作 者是 王实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握母无点,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 情表》)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柳后-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 田居》)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闻笛而生乡思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不 放园情? (5)姜夔在《扬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荞麦的两句是:过春风十里, 尽并麦青言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 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 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 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 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 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 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 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 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 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 0.5 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四、(23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3 分) 译文: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4 分) 译文: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3 分) 译文: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 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泪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 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 强烈愿望。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 题限选 4 题)(8 分) (1)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 明清传奇 ,其中元杂剧代表作《西厢记》的作 者是 王实甫 。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 情表》)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 田居》)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闻笛而生乡思之情的两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 故园情? (5)姜夔在《扬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荞麦的两句是: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 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 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 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 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 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