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Special column特朗普经济政策效果预期从与里根经济政策比较的视角一①陆晓明DOI:10.16474/j.cnki.1673-8489.2017.06.003美国总统上任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效果,取度减税可促经济增长,增加税基,最终带来税收增决于这些政策与其所处经济周期及结构性因素的匹长。配程度和制约状态。里根总统经济政策实施的效果里根经济复兴计划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与相对宽证明了这一点。新任总统特朗普新的经济政策主张松的财政政策的组合,主要包括:大幅缩减个人和与里根最具可比性和参照意义。本文从周期性和结企业所得税并简化税制;缩减除国防以外的财政支构性角度分析比较这两位总统经济政策的内容和背出,特别是福利支出平衡预算:放松对企业的管景、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探讨里根经济政策制和干预:鼓励自由贸易;采用基于规则的货币政实施效果及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预侧特朗普经策和缩减货币供给以控制通胀。济政策的效果。(二)里根实施其经济政策的主要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一、里根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1981年初,美国经济再次负增长的风险很高:失业率不仅高达7.4%并有上升趋势:为了应对通胀(一)里根经济政策的主张及其背景1981年1月,单根总统上任时需要解决的是经联邦基金利率已高达12%,而CPI仍连续8个季度济困境中最复杂的类型一一滞胀。里根经济学明确高于11%。里根施政面对巨大挑战:首先,滞胀使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供给学派、货币主义作理论政策手段顾此失彼。其次,当时经济衰退有很多周期性因素,需采取货币政策应对,而联储却不得不基础,不同于以短期需求管理和政府十预为主的凯恩斯主义。其经济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市场竞争复兴将货币政策单一用于退制通胀,里根支持增长的手美国经济。根据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拉弗曲线,适段基本上只剩下起效时间更慢,也更适于结构性和作者简介:陆晓明,中国银行纽约分行。2017-06国际金融21INTERNATIONAL FINANCE?1994-2017ChinaAcademic JournalElectronic Publishing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Special column 专栏 2017-06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21 作者简介 :陆晓明,中国银行纽约分行。 特朗普经济政策效果预期 —— 从与里根经济政策比较的视角 ◎陆晓明 美国总统上任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效果,取 决于这些政策与其所处经济周期及结构性因素的匹 配程度和制约状态。里根总统经济政策实施的效果 证明了这一点。新任总统特朗普新的经济政策主张 与里根最具可比性和参照意义。本文从周期性和结 构性角度分析比较这两位总统经济政策的内容和背 景、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探讨里根经济政策 实施效果及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预侧特朗普经 济政策的效果。 一、里根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一)里根经济政策的主张及其背景 1981 年 1 月,里根总统上任时需要解决的是经 济困境中最复杂的类型——滞胀。里根经济学明确 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供给学派、货币主义作理论 基础,不同于以短期需求管理和政府干预为主的凯 恩斯主义。其经济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市场竞争复兴 美国经济。根据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拉弗曲线,适 度减税可促经济增长,增加税基,最终带来税收增 长。 里根经济复兴计划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与相对宽 松的财政政策的组合,主要包括:大幅缩减个人和 企业所得税并简化税制;缩减除国防以外的财政支 出,特别是福利支出,平衡预算;放松对企业的管 制和干预;鼓励自由贸易;采用基于规则的货币政 策和缩减货币供给以控制通胀。 (二)里根实施其经济政策的主要优势 和劣势、机会和挑战 1981 年初,美国经济再次负增长的风险很高: 失业率不仅高达 7.4% 并有上升趋势;为了应对通胀 联邦基金利率已高达 12%,而 CPI 仍连续 8 个季度 高于 11%。里根施政面对巨大挑战:首先,滞胀使 政策手段顾此失彼。其次,当时经济衰退有很多周 期性因素,需采取货币政策应对,而联储却不得不 将货币政策单一用于遏制通胀,里根支持增长的手 段基本上只剩下起效时间更慢,也更适于结构性和 DOI:10.16474/j.cnki.1673-8489.2017.06.003
专栏Special column >>图1美国和发达经济体平均公司税率(%)60%美国50%发达经济体GDP加权平均40%30%发达经济体20%816600001000资料来源:PaulRyan2016图2美国劳动生产率(小时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5.04.03,02.0人1.00.015033有理公限限有技有技发8-1.0里根特朗菩2.0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率(小时产出)资料来源:美联储第二,里根任初,劳动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供给面的财政政策。但动态地看,里根政策应对周期性衰退也有一定优势,并给政策实施带来巨大机增长率均较低。提升生产率对里根也是一大挑战。遇。首先,刺激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在衰退和高但提升生产率的关键要素企业投资增长及科技创新失业率期间更高。研究显示,该乘数在深度衰退期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为里根政策实施创造可达2或以上:而在产能接近充分利用时则降到0一了空间(见图2)。第三,里根任初,人口老龄化现象尚不突出,1。其次,经济衰退意味着经济增长接近底部,随后将进入扩张阶段,政策作用更容易体现。劳动人口占比较大。从25—54岁与55岁及以上人里根时期也有许多结构性、供给面妨碍增长的口的比值看,上世纪80年代初为1.85,略低于历因素,但里根政策应对这方面问题的优势和机会大史水平2,并呈上升趋势。劳动参与率在上世纪80于劣势和挑战。年代初为64%(见图3、图4),并且随着婴儿潮一第一,财政支出能否充分发挥乘数效应的关键代不断涌人就业市场,就业率也呈上升趋势,因而相应的与养老相关的财政负担较轻。是能否有效启动私有投资增长。从单根任期前后数据看,私有投资增长率及其GDP贡献度在其任初维第四,里根任初,美国财政赤字/GDP比为2.58%,持着相对强劲的势头。而阻碍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低于历史水平2.9%:联邦公共债务(不含政府机构)是远高于世界水平的公司税率(见图1)。里根政策/GDP比仅为24.4%,财政政策操作空间很大。的主要内容即是大幅降低企业税率。这固然是一大第五,里根任初,美国制造业IGDP占比达挑战,但若能合理实施则能迅速转化为促进私有投20%,制造业就业/全部就业占比达22%。制造业资增长,形成改善供给的机会。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更大。【国际金融2017-0622INTERNATIONALFINANCE21994-2b017ChinaAcademicJournal 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专栏 Special column 国际金融 2017-06 22 INTERNATIONAL FINANCE 供给面的财政政策。但动态地看,里根政策应对周 期性衰退也有一定优势,并给政策实施带来巨大机 遇。首先,刺激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在衰退和高 失业率期间更高。研究显示,该乘数在深度衰退期 可达 2 或以上;而在产能接近充分利用时则降到 0— 1。其次,经济衰退意味着经济增长接近底部,随后 将进入扩张阶段,政策作用更容易体现。 里根时期也有许多结构性、供给面妨碍增长的 因素,但里根政策应对这方面问题的优势和机会大 于劣势和挑战。 第一,财政支出能否充分发挥乘数效应的关键 是能否有效启动私有投资增长。从里根任期前后数 据看,私有投资增长率及其 GDP 贡献度在其任初维 持着相对强劲的势头。而阻碍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是远高于世界水平的公司税率(见图 1)。里根政策 的主要内容即是大幅降低企业税率。这固然是一大 挑战,但若能合理实施则能迅速转化为促进私有投 资增长,形成改善供给的机会。 第二,里根任初,劳动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率均较低。提升生产率对里根也是一大挑战。 但提升生产率的关键要素企业投资增长及科技创新 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为里根政策实施创造 了空间(见图 2)。 第三,里根任初,人口老龄化现象尚不突出, 劳动人口占比较大。从 25—54 岁与 55 岁及以上人 口的比值看,上世纪 80 年代初为 1.85,略低于历 史水平 2,并呈上升趋势。劳动参与率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为 64%(见图 3、图 4),并且随着婴儿潮一 代不断涌入就业市场,就业率也呈上升趋势,因而 相应的与养老相关的财政负担较轻。 第四,里根任初,美国财政赤字 /GDP 比为 2.58%, 低于历史水平 2.9% ;联邦公共债务(不含政府机构) /GDP 比仅为 24.4%,财政政策操作空间很大。 第 五, 里 根 任 初, 美 国 制 造 业 /GDP 占 比 达 20%,制造业就业 / 全部就业占比达 22%。制造业 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更大
专栏<<<Specialcolumn图3美国工作年龄(25一54岁)与老龄(55岁及以上)人口之比2.2平均值221.81.61.41.2特朗普U0U-10LUS0-00资料来源:美联储图4美国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单位:%)1268.0劳动参与率(右轴)67.01066.065.064.063.062.061.060.0资料来源:美联储图5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历史平均109)300250200150100508000080S资料来源:www.policyuncertainty.com第六,里根任初,美国货物贸易逆差250亿美第七,里根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相对低元,仅占当年名义GDP的0.8%,净出口对GDP贡且稳定(见图5),有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投献度较大;美元实际广义贸易加权指数为89.75,过资增长及新企业的形成。去两年仅上升了2.8%,加上对外经贸争端不突出,第八,里根时期实际GDP年潜在增长率平均进一步提高净出口的空间较大。值为3.23%,基本上和历史趋势一致;而里根任初2817-86国际金融23INTERNATIONALFINANCE?1994-2017China Academic 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Special column 专栏 2017-06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23 第六,里根任初,美国货物贸易逆差 250 亿美 元,仅占当年名义 GDP 的 0.8%,净出口对 GDP 贡 献度较大;美元实际广义贸易加权指数为 89.75,过 去两年仅上升了 2.8%,加上对外经贸争端不突出, 进一步提高净出口的空间较大。 第七,里根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相对低 且稳定(见图 5),有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投 资增长及新企业的形成。 第八,里根时期实际 GDP 年潜在增长率平均 值为 3.23%,基本上和历史趋势一致;而里根任初
专栏Special column >>>的GDP则远低于该潜在水平,提升GDP到历史水达历史峰值;经常帐户也从微顺差转为逆差。平的空间很大。里根离任时民众认可度高达64%(ABC新闻),里根虽面对历史上最恶劣的经济环境之一,但成为近儿十年来美国认可度最高的总统。如动态地看其任初的经济环境及优劣势,则其短期2.经验及教训挑战大于机会,中期机会大于挑战。其所处周期更(1)主要经验。在里根时期的经济困境中,周有利于其政策长期效果的发挥。期性因素更多,而他采用的却是更具有结构性的财政政策,而且仍然取得巨大成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三)里根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效果及经验教训第一,从供给面看财政政策能否有效促增长,1.过程及效果关键取决于资本、劳动力、生产率三要素在政策实单根政策实施的效果表现为先抑后扬,先难后施期间的潜在增长率和增长空间。这儿个要素的作易,并为后任总统开创了相对长的高增长时代。用更具长期性。在潜在增长率和增长空间较大的条单根最初的主张具有理想色彩,难以完全实施。件下,通过刺激这几个要素可发挥近中期作用。在实践中他吸收各派所长,适当调整,综合运用。投资增长在里根第一任期除衰退期外较为强包括:由普遍反对政府十预变为主张一定的政府十劲,在第二任期则相对减弱。但在其后的整个上世预,将减税、放松干预、增加供给与调节社会总需纪90年代,除了衰退期外投资一直保持了相对强求相结合:由单一强调减税刺激投资变为根据需要劲的增长。这说明,里根减税及公共支出政策有效有增有减;由强调预算平衡回复到赤字政策。带动了私人投资增长,财政支出乘数效应较高。其里根时期,美国个人税层级从15缩减到2,最任期内长期利率平均值虽高于历史水平,但呈下降高税率从50%缩减到28%:公司税率从50%缩减趋势(从14%降至8%),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到38%。其整体边际税率降低了25%,几乎人人受挤出效应较为有限。其间消费年增长率平均值达益,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幅度的降税之一,并且铸3.87%,私有投资达4.72%,均高于历史水平。就了当时发达经济体最现代、公平和具有竞争性的里根任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同比平均值为税制,为其后美国经济20年的健康发展莫定了基础。1.66%,这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的当时,仍属不总的看,单根政策的实施帮助了美国经济更错的表现;劳动参与率从63.6%上升到66.6%,非有效地摆脱了滞胀,促进了经济触底回升。从主要农业劳动人口从0.91亿上升1.09亿。财政政策有经济指标看,里根时期确实优于其前任和继任:实效地调动了三要素的作用,成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际GDP年增长率在1984年第二季度达9.4%,任期第二,减税比增加财政支出更有利于带动私人平均值为3.2%,高于前任的2.5%;个人实际可支投资增长,并可实现政府收入与经济一道增长而财配收人季度环比年化平均值达3.47%,高于前任的政赤字下降的良性循环。里根任期的财政年收入从5646亿美元上升到10578亿美元。这一结果也较好2.85%。里根政策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政府支出与其地诠释了拉弗曲线。初衷相悸,不减反增。政府支出/GDP比达20.8%,(2)主要教训。第一,里根任初主张缩减政府与历史水平基本持平。财政赤字/GDP比则先扬后支出平衡预算,但在实际过程中政府支出大幅上升,抑,从1980年2.56%上升到峰值5.7%,在任期结最终未能实现其目标。这表明,在依靠财政政策促束时缩减到2.7%,平均值为3.89%,未能实现其平增长的环境下,过早缩减支出和平衡预算,既不必衡预算的目标。最大的副作用是公共债务IGDP比要也难实现。上升到41%,美国也因此从全球最大的国际债权国第二,里根放松金融监管,导致储贷机构快速成为最大的国际债务国。此外,随着利率大幅提高,增长,并大量从事高风险业务,再加上监管缺失:导致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储贷危机。1981一1985年实际贸易加权美元指数上升了40%,国际金融2017-0624INTERNATIONAL.FINANCE?1994-2b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专栏 Special column 国际金融 2017-06 24 INTERNATIONAL FINANCE 的 GDP 则远低于该潜在水平,提升 GDP 到历史水 平的空间很大。 里根虽面对历史上最恶劣的经济环境之一,但 如动态地看其任初的经济环境及优劣势,则其短期 挑战大于机会,中期机会大于挑战。其所处周期更 有利于其政策长期效果的发挥。 (三)里根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效果及 经验教训 1. 过程及效果 里根政策实施的效果表现为先抑后扬,先难后 易,并为后任总统开创了相对长的高增长时代。 里根最初的主张具有理想色彩,难以完全实施。 在实践中他吸收各派所长,适当调整,综合运用。 包括:由普遍反对政府干预变为主张一定的政府干 预,将减税、放松干预、增加供给与调节社会总需 求相结合;由单一强调减税刺激投资变为根据需要 有增有减;由强调预算平衡回复到赤字政策。 里根时期,美国个人税层级从 15 缩减到 2,最 高税率从 50% 缩减到 28% ;公司税率从 50% 缩减 到 38%。其整体边际税率降低了 25%,几乎人人受 益,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幅度的降税之一,并且铸 就了当时发达经济体最现代、公平和具有竞争性的 税制,为其后美国经济 20 年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看,里根政策的实施帮助了美国经济更 有效地摆脱了滞胀,促进了经济触底回升。从主要 经济指标看,里根时期确实优于其前任和继任:实 际 GDP 年增长率在 1984 年第二季度达 9.4%,任期 平均值为 3.2%,高于前任的 2.5% ;个人实际可支 配收入季度环比年化平均值达 3.47%,高于前任的 2.85%。 里根政策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政府支出与其 初衷相悖,不减反增。政府支出 /GDP 比达 20.8%, 与历史水平基本持平。财政赤字 /GDP 比则先扬后 抑,从 1980 年 2.56% 上升到峰值 5.7%,在任期结 束时缩减到 2.7%,平均值为 3.89%,未能实现其平 衡预算的目标。最大的副作用是公共债务 /GDP 比 上升到 41%,美国也因此从全球最大的国际债权国 成为最大的国际债务国。此外,随着利率大幅提高, 1981—1985 年实际贸易加权美元指数上升了 40%, 达历史峰值;经常帐户也从微顺差转为逆差。 里根离任时民众认可度高达 64%(ABC 新闻), 成为近几十年来美国认可度最高的总统。 2. 经验及教训 (1)主要经验。在里根时期的经济困境中,周 期性因素更多,而他采用的却是更具有结构性的财 政政策,而且仍然取得巨大成功。这其中的主要原 因包括: 第一,从供给面看财政政策能否有效促增长, 关键取决于资本、劳动力、生产率三要素在政策实 施期间的潜在增长率和增长空间。这几个要素的作 用更具长期性。在潜在增长率和增长空间较大的条 件下,通过刺激这几个要素可发挥近中期作用。 投资增长在里根第一任期除衰退期外较为强 劲,在第二任期则相对减弱。但在其后的整个上世 纪 90 年代,除了衰退期外投资一直保持了相对强 劲的增长。这说明,里根减税及公共支出政策有效 带动了私人投资增长,财政支出乘数效应较高。其 任期内长期利率平均值虽高于历史水平,但呈下降 趋势(从 14% 降至 8%),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 挤出效应较为有限。其间消费年增长率平均值达 3.87%,私有投资达 4.72%,均高于历史水平。 里根任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同比平均值为 1.66%,这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的当时,仍属不 错的表现;劳动参与率从 63.6% 上升到 66.6%,非 农业劳动人口从 0.91 亿上升 1.09 亿。财政政策有 效地调动了三要素的作用,成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第二,减税比增加财政支出更有利于带动私人 投资增长,并可实现政府收入与经济一道增长而财 政赤字下降的良性循环。里根任期的财政年收入从 5646 亿美元上升到 10578 亿美元。这一结果也较好 地诠释了拉弗曲线。 (2)主要教训。第一,里根任初主张缩减政府 支出平衡预算,但在实际过程中政府支出大幅上升, 最终未能实现其目标。这表明,在依靠财政政策促 增长的环境下,过早缩减支出和平衡预算,既不必 要也难实现。 第二,里根放松金融监管,导致储贷机构快速 增长,并大量从事高风险业务,再加上监管缺失, 导致了上世纪 80 年代末的储贷危机
专栏<<< Special column图62009一2016年美国实际GDP及其成分年增长率平均值与历史水平比较(单位:%)61948-20072009-20165.354.784.754.273.53.63.182.72.63e21.831.81,47210-18出口路0.35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资助医疗改革、减少预算赤字、改善收入不平等。二、特朗普经济政策分析及效果预估然而由于对结构性问题认识不足,加上国会赤字鹰(一)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可行性及瓶颈派的阻扰,其政策未能有效触及经济增长的结构特朗普经济政策最主要的目标是要破解经济长性、供给面的关键瓶颈。政策实施的结果是财政赤期缓慢增长的困境,在未来10年将实际GDP年增字下降,联邦公共债务IGDP比从衰退前的35%升长率平均值恢复到3%—3.5%的历史平均水平。而至2016年的76%,但政府支出则为负增长,实际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认准妨碍经济加速增长GDP增长率在复苏8年后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瓶颈。且看不到加速增长前景。1.美国经济的症结2.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可行性及瓶颈特朗普就任总统时,美国经济正在经历历史上美国经济加速增长具有潜在可行性,同时也存最长的扩张期之一,且未来持续扩张的可能性仍很在许多瓶颈。这意味着,特朗普的挑战与机会并存。高。通胀率虽加速上升,但尚未达到2%的目标(1)投资及制造业加速增长的可行性及瓶颈。货币政策虽开始紧缩,但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仍非1960一2008年,美国年均净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常宽松,长短期利率水平仍很低。表面看特朗普的为4.4%,以后降到2.8%。美国企业并不乏增加固经济环境比里根时期优越,实现目标的机会也更多;定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潜力:一是企业资金充足。但他面对的经济困境更多是深层次结构性、长期性企业的季度活期存款及现金余额从2009年的783亿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从2009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3500亿美元。二是企业利润年复苏到2016年,实际GDP年增长率平均值只有较高。2009年中旬到2016年年底,企业季度税前利润年化增长率平均值为6.6%,高于历史平均水平1.47%,远低于历史水平3.5%。而根据美联储、国会预算署CBO的预测,这一状态还将在未来10年的6%。三是企业债务/股权比较低。美国制造业在延续。GDP占比虽下降,但仍处于世界领导地位。然而同美国从复苏以来,实际GDP的4个成分全都期固定投资,特别是非居住类投资增长率,却不足滞后历史平均水平(见图6)。其中更滞后也更受历史平均水平的一半,也远滞后于股市,且企业融资很大部分用于回购股权、并购等。即使在复苏相制于结构性和供给面长期因素的是非居住类固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对充分,消费加速增长的近几年,这一状态也未得长期停滞的许多因素在衰退前即已累积,大衰到明显改变。投资意愿不足又导致工业产出,特别退则进一步造成了许多结构性伤害。随着经济复苏是制造业菱缩。许多企业转移海外及利润滞留海外,周期性因素逐渐衰减,结构性因素逐渐凸显。奥巴更加剧了这一过程。美国每年新产生企业在全部企马政府的财政政策目标是增加高收入人群税收,以业中的平均占比在上世纪80年代为12%一13%,现2817-86国际金融25INTERNATIONAL HNANCE?1994-2017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Special column 专栏 2017-06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25 二、特朗普经济政策分析及效果预估 (一)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可行性及瓶颈 特朗普经济政策最主要的目标是要破解经济长 期缓慢增长的困境,在未来 10 年将实际 GDP 年增 长率平均值恢复到 3%—3.5% 的历史平均水平。而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认准妨碍经济加速增长 的瓶颈。 1. 美国经济的症结 特朗普就任总统时,美国经济正在经历历史上 最长的扩张期之一,且未来持续扩张的可能性仍很 高。通胀率虽加速上升,但尚未达到 2% 的目标; 货币政策虽开始紧缩,但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仍非 常宽松,长短期利率水平仍很低。表面看特朗普的 经济环境比里根时期优越,实现目标的机会也更多; 但他面对的经济困境更多是深层次结构性、长期性 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从 2009 年复苏到 2016 年,实际 GDP 年增长率平均值只有 1.47%,远低于历史水平 3.5%。而根据美联储、国 会预算署 CBO 的预测,这一状态还将在未来 10 年 延续。 美国从复苏以来,实际 GDP 的 4 个成分全都 滞后历史平均水平(见图 6)。其中更滞后也更受 制于结构性和供给面长期因素的是非居住类固定投 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长期停滞的许多因素在衰退前即已累积,大衰 退则进一步造成了许多结构性伤害。随着经济复苏 周期性因素逐渐衰减,结构性因素逐渐凸显。奥巴 马政府的财政政策目标是增加高收入人群税收,以 资助医疗改革、减少预算赤字、改善收入不平等。 然而由于对结构性问题认识不足,加上国会赤字鹰 派的阻扰,其政策未能有效触及经济增长的结构 性、供给面的关键瓶颈。政策实施的结果是财政赤 字下降,联邦公共债务 /GDP 比从衰退前的 35% 升 至 2016 年的 76%,但政府支出则为负增长,实际 GDP 增长率在复苏 8 年后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且看不到加速增长前景。 2. 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可行性及瓶颈 美国经济加速增长具有潜在可行性,同时也存 在许多瓶颈。这意味着,特朗普的挑战与机会并存。 (1)投资及制造业加速增长的可行性及瓶颈。 1960—2008 年,美国年均净投资在 GDP 中的占比 为 4.4%,以后降到 2.8%。美国企业并不乏增加固 定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潜力:一是企业资金充足。 企业的季度活期存款及现金余额从 2009 年的 783 亿 美元上升到 2015 年的 3500 亿美元。二是企业利润 较高。2009 年中旬到 2016 年年底,企业季度税前 利润年化增长率平均值为 6.6%,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的 6%。三是企业债务 / 股权比较低。美国制造业在 GDP 占比虽下降,但仍处于世界领导地位。然而同 期固定投资,特别是非居住类投资增长率,却不足 历史平均水平的一半,也远滞后于股市,且企业融 资很大部分用于回购股权、并购等。即使在复苏相 对充分,消费加速增长的近几年,这一状态也未得 到明显改变。投资意愿不足又导致工业产出,特别 是制造业萎缩。许多企业转移海外及利润滞留海外, 更加剧了这一过程。美国每年新产生企业在全部企 业中的平均占比在上世纪 80 年代为 12%—13%,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