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热程度低热37.3~38.0℃(99.1~~100.4F)中等热38.1~39.0℃100.6~102.2F)高热39.1~41.0℃(102.4~105.8F)超高热41.0℃以上(105.8F以上)8-17
8-17 (一)发热程度 低热 37.3~38.0℃ (99.1~100.4℉ ) 中等热 38.1~39.0℃ (100.6~102.2℉ ) 高热 39.1~41.0℃ (102.4~105.8℉ ) 超高热 41.0℃以上 (105.8℉ 以上)
(二)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8-18
8-18 (二)发热过程 l 体温上升期 l 高热持续期 l 退热期
1.体温上升期特点:产热〉散热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方式>骤升: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疮疾等>渐升:逐渐上升,在数天内升至高峰,见于伤寒等8-19
8-19 1.体温上升期 l 特点:产热 > 散热 l 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 l 方式 Ø 骤升: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疟疾等 Ø 渐升:逐渐上升,在数天内升至高峰,见于伤寒 等
2.高热持续期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表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8-20
8-20 l 特点: Ø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 l 表现: Ø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 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 力 2.高热持续期
3.退热期特点:散热产热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方式>骤退:数小时内降至正常体温骤退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渐退:数天内降至正常8-21
8-21 l 特点:散热 > 产热 l 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l 方式 Ø 骤退:数小时内降至正常 l体温骤退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 Ø 渐退:数天内降至正常 3.退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