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从文化上来看,只要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文化,认同了中国文化,那么不管你 来自哪里,都可称为“炎黄子孙”,如白居易的祖先;而要从血统上变成“炎黄 子孙”,只有通婚 C.一种文化在历史上取得了“天下之中”“无所不有”的辉煌成就,但如果已 受到了外界的挑战,已不是最先进的文化了,那就应该向其他文化学习,吸收其 优点。 D.如今,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但又不能持有片面、过分的自信,否 则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歌的神韵 “神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在清代前期 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 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并没有固 定的、明确的概念,只是大体上指和形似相对的神似、气韵等内容。到王士祯时, 他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来。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说”的根 本特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神韵为诗歌的最髙境界,而王士祯提倡神韵,本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 的诗歌,才有神韵。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 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可见神韵并非诗歌之逸 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优秀诗歌所共有。王士祯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 偏失之处。 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歌要入禅,达到禅 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 尤为近之。”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他认为根植于现实的诗歌的“化 境”和以空空为主旨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 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着于实写 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主 旨的 关于诗歌风格,王士祯推许“冲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 浑”“劲健”“豪放”“悲慨”等。他反对诗歌以“沈著痛快”为极致,一再强 调严羽提出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提出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 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 息夫人的诗的评论,有评论认为杜牧的“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是“正言以大义责之”,他颇不赞成:他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 王言”,才“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祯撰 《唐贤三昧集》时,不选李白、杜甫的诗 在王士祯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谈汉、魏、盛唐,造成 诗歌出现了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在于浅率。 王士祯企图矫正两派之失,提倡“神韵说”,倡导诗歌应清远、冲淡、超逸,在 表现上应含蓄、蕴藉,片面强调诗歌的空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这在当时是 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著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 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神韵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从文化上来看,只要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文化,认同了中国文化,那么不管你 来自哪里,都可称为“炎黄子孙”,如白居易的祖先;而要从血统上变成“炎黄 子孙”,只有通婚。 C.一种文化在历史上取得了“天下之中”“无所不有”的辉煌成就,但如果已 受到了外界的挑战,已不是最先进的文化了,那就应该向其他文化学习,吸收其 优点。 D.如今,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但又不能持有片面、过分的自信,否 则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歌的神韵 “神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在清代前期 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 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并没有固 定的、明确的概念,只是大体上指和形似相对的神似、气韵等内容。到王士祯时, 他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来。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说”的根 本特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神韵为诗歌的最高境界,而王士祯提倡神韵,本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 的诗歌,才有神韵。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 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可见神韵并非诗歌之逸 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优秀诗歌所共有。王士祯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 偏失之处。 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歌要入禅,达到禅 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 尤为近之。”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他认为根植于现实的诗歌的“化 境”和以空空为主旨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 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着于实写 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主 旨的。 关于诗歌风格,王士祯推许“冲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 浑”“劲健”“豪放”“悲慨”等。他反对诗歌以“沈著痛快”为极致,一再强 调严羽提出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提出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 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 息夫人的诗的评论,有评论认为杜牧的“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是“正言以大义责之”,他颇不赞成;他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 王言”,才“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祯撰 《唐贤三昧集》时,不选李白、杜甫的诗。 在王士祯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谈汉、魏、盛唐,造成 诗歌出现了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在于浅率。 王士祯企图矫正两派之失,提倡“神韵说”,倡导诗歌应清远、冲淡、超逸,在 表现上应含蓄、蕴藉,片面强调诗歌的空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这在当时是 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著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 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神韵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神韵说”是一种由清初王士祯倡导的、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的 诗歌创作理论。 B.“神韵说”强调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要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 形迹的境界。 C.“神韵说”推崇“冲淡”“自然”“清奇”的创作风格,不提倡“雄浑”“劲 健”“豪放”“悲慨”等创作风格。 D.“神韵说”导致诗歌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这抹杀了诗歌积极的 社会作用。 2.下列诗句中,符合王士祯“神韵说”的创作主张的一项是()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神韵为诗歌的最髙境界,为历代文人所重视。在清初王士祯之前,虽然神韵 的概念不固定、不明确,但神韵已经成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了 B.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把诗歌分为九类,其中每一类诗歌中的精品都讲求神 韵,而神韵并非诗歌之逸品所独有 C.王士祯认为,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 品,而神韵则为这类诗歌所独有 D.同是咏息夫人的诗歌,王士祯认为从诗歌的含蓄、蕴藉这个角度考虑,杜牧 的诗比不上王维的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数字遗产 眼下,QQ、MSN、电子邮箱以及游戏账户下的虚拟武器装备、宝藏等,都已经成 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它们也将是21世纪的人们所拥有的数字财产 人活着的时候,可以随意打开电脑,用QQ、MSN与朋友、同事聊天,用邮箱收发 信件,在博客上写文章,登录账号玩游戏……可人去世后,QQ、MSN、邮箱、博 客以及游戏账户下的东西,究竟算不算遗产?能否被依法继承?又该如何保护 数字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是互联网在 人类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并快速成为个人数字档案中心的背景下出现的 对于大多数年轻的中国网民来说,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还很遥远,但在很多欧美 国家,数字遗产继承己经被提上日程。迄今最为著名的数字遗产案件发生在美国。 名阵亡的美国士兵的父母希望得到自己儿子的电子邮箱密码,以整理他的信 件,但雅虎公司一直拒不提供密码,直到法院判决后才同意提供。 数字遗产纠纷也催生了一个新行业一一数字遗产守护者。“遗物守护者”“财产 锁定”“死亡开关”等网站就是专门守护数字遗产的。其方法是用户将登录信息 告诉值得信任的亲戚或朋友,在用户遭遇不测之后,由亲戚或朋友登录该网站, 手动激活发送电子邮件的程序,以获得相关信息。“遗物守护者”的创立者杰瑞 米·特曼说,“数字遗产,你可以不理解这事儿,但不能完全不去想。从现在开 始算,我相信5年后大多数人都会将他们的‘数字遗产’列入遗嘱
A.“神韵说”是一种由清初王士祯倡导的、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的 诗歌创作理论。 B.“神韵说”强调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要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 形迹的境界。 C.“神韵说”推崇“冲淡”“自然”“清奇”的创作风格,不提倡“雄浑”“劲 健”“豪放”“悲慨”等创作风格。 D.“神韵说”导致诗歌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这抹杀了诗歌积极的 社会作用。 2.下列诗句中,符合王士祯“神韵说”的创作主张的一项是( )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神韵为诗歌的最高境界,为历代文人所重视。在清初王士祯之前,虽然神韵 的概念不固定、不明确,但神韵已经成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了。 B.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把诗歌分为九类,其中每一类诗歌中的精品都讲求神 韵,而神韵并非诗歌之逸品所独有。 C.王士祯认为,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 品,而神韵则为这类诗歌所独有。 D.同是咏息夫人的诗歌,王士祯认为从诗歌的含蓄、蕴藉这个角度考虑,杜牧 的诗比不上王维的诗。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数字遗产 眼下,QQ、MSN、电子邮箱以及游戏账户下的虚拟武器装备、宝藏等,都已经成 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它们也将是 21 世纪的人们所拥有的数字财产。 人活着的时候,可以随意打开电脑,用 QQ、MSN 与朋友、同事聊天,用邮箱收发 信件,在博客上写文章,登录账号玩游戏……可人去世后,QQ、MSN、邮箱、博 客以及游戏账户下的东西,究竟算不算遗产?能否被依法继承?又该如何保护 呢? 数字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是互联网在 人类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并快速成为个人数字档案中心的背景下出现的。 对于大多数年轻的中国网民来说,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还很遥远,但在很多欧美 国家,数字遗产继承已经被提上日程。迄今最为著名的数字遗产案件发生在美国。 一名阵亡的美国士兵的父母希望得到自己儿子的电子邮箱密码,以整理他的信 件,但雅虎公司一直拒不提供密码,直到法院判决后才同意提供。 数字遗产纠纷也催生了一个新行业——数字遗产守护者。“遗物守护者”“财产 锁定”“死亡开关”等网站就是专门守护数字遗产的。其方法是用户将登录信息 告诉值得信任的亲戚或朋友,在用户遭遇不测之后,由亲戚或朋友登录该网站, 手动激活发送电子邮件的程序,以获得相关信息。“遗物守护者”的创立者杰瑞 米•特曼说,“数字遗产,你可以不理解这事儿,但不能完全不去想。从现在开 始算,我相信 5 年后大多数人都会将他们的‘数字遗产’列入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