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宁夏高考考前模拟10套卷(语文) 命题人:银川二中朱宗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 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 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九章”的分量:韶乐之九章,楚辞之九章,八卦之九章 均非等闲之辈的等闲之作。《广东九章》敢以此开题,雄心可鉴矣!细目所引,皆古今名家 美文;集中到一点:经典大家为广东说了什么? 广东历史的开发虽比中原晚,但它后来居上。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历史文化时指出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份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总结。这一南一北,广东占了半壁江山;六祖 慧能是我们广东新兴人广东还出了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容闳等许多文化名人;在文 化艺术创造方面,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粤剧、广彩、广绣、客家山歌等,都很有特色, 这次全国推荐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全国五百零一项,广东占了三十九项,超过了省的 平均数,只是我们过去对这些丰厚的遗产挖掘阐释不够。《广东九章》不仅弥补了这方面的 不足,更借助各路精英的名言,使文词掷地有声,此其高明之一也! 其高明之二,是它超越了一般整理史籍的窠臼,立意鲜明地表示,他们编辑此书,“是 要雄辩地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激活了中国二十六年社会经济发展的这条广东鲇鱼′,在 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中国东盟合作等全新理念指引下,还将继续前行,激活更大的区域, 激活更深的水域”"。多年来,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广东在历次改革开放中都跑 在全国的前列?这里边有地理的因素,更有人文的因素。我们从梁启超的《世界史上广东之
1 2008 年宁夏高考考前模拟 10 套卷(语文) 命题人: 银川二中 朱宗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 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 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九章”的分量:韶乐之九章,楚辞之九章,八卦之九章, 均非等闲之辈的等闲之作。《广东九章》敢以此开题,雄心可鉴矣!细目所引,皆古今名家 美文;集中到一点:经典大家为广东说了什么? 广东历史的开发虽比中原晚,但它后来居上。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历史文化时指出,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份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总结。这一南一北,广东占了半壁江山;六祖 慧能是我们广东新兴人,广东还出了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容闳等许多文化名人;在文 化 艺术创造方面,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粤剧、广彩、广绣、客家山歌等,都很有特色, 这次全国推荐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全国五百零一项,广东占了三十九项,超过了省的 平均数,只是我们过去对这些丰厚的遗产挖掘阐释不够。《广东九章》不仅弥补了这方面的 不足,更借助各路精英的名言,使文词掷地有声,此其高明之一也! 其高明之二,是它超越了一般整理史籍的窠臼,立意鲜明地表示,他们编辑此书,“是 要雄辩地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激活了中国二十六年社会经济发展的这条广东‘鲇鱼’,在 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中国东盟合作等全新理念指引下,还将继续前行,激活更大的区域, 激活更深的‘水域’”。多年来,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广东在历次改革开放中都跑 在全国的前列?这里边有地理的因素,更有人文的因素。我们从梁启超的《世界史上广东之
位置》和《耀眼的星光道》一章中就可看出这个道理,广东人最可贵的是开拓与创造的精神。 余秋雨先生欣赏广东“面对大海这一方位使它天然地与中国干年的封建传统构成了逆反。干 里驿马跑到这里已疲惫不堪,而远航南洋的海船正时时准备起锚岀发″的景象,但他也委婉 地劝告广东人,“对它的创造,步履不能像街市间的人群那样匆忙。它的功效,也不像饮早 茶和花市,只满足日常性、季节性的消耗″,期望广东能给中国奉献更大的文化盛宴。诸如 此类温故而知新的言论,“九章”中比比皆是,更有直接论及当今形势利弊者,如何博传的 《珠三角与长三角优劣论》、傅高义的《广东起飞的特点》等,不管其立论是否准确、全面 编者在“全球化视野下“审视广东的历史与现实的匠心已经实现,使它成为一本经世致用的 力作。 我是学民俗学的,所以更加关注“风俗图”这一章。广东是全国最早(一九二七年)成 立民俗学会的地方,国外称中山大学为“中国民俗学的摇篮”,应该收录顾颉刚先生写的《民 俗》周刊的发刊词,那真是掷地有声的妙文。现集中收了钟敬文先生的散文《荔枝》,没有 代表性,不如收他的《蛋歌》序,更切合他的身份,也更有广东的民俗特点;还有黄遵宪的 客家山歌散论,今天看来仍十分经典,可惜没收。“星光道″中选了马思聪的《我怎样作抗 战歌》,怎么不选冼星海,他与广州的“咕哩歌″渊源更深。 最值得一提的是五羊神话,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先生说,那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 反映的是“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楚人蚕食诸姬,汉阳姬族不胜楚人压迫,逐渐 沿湘水流域,向南移徙,同时携其家畜、农作物,传播于南方,是为吾粤入开明文化之第 步”。若将此文置于卷首,则广东文化开发史,提早几百年矣!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广东历史,这份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总结”的一项是(3分) A.在文化艺术创造方面,广东历史上的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粤剧、广彩、广绣、客家 山歌等,都很有特色
2 位置》和《耀眼的星光道》一章中就可看出这个道理,广东人最可贵的是开拓与创造的精神。 余秋雨先生欣赏广东“面对大海这一方位使它天然地与中国千年的封建传统构成了逆反。千 里驿马跑到这里已疲惫不堪,而远航南洋的海船正时时准备起锚出发”的景象,但他也委婉 地劝告广东人,“对它的创造,步履不能像街市间的人群那样匆忙。它的功效,也不像饮早 茶和花市,只满足日常性、季节性的消耗”,期望广东能给中国奉献更大的文化盛宴。诸如 此类温故而知新的言论,“九章”中比比皆是,更有直接论及当今形势利弊者,如何博传的 《珠三角与长三角优劣论》、傅高义的《广东起飞的特点》等,不管其立论是否准确、全面, 编者在“全球化视野下”审视广东的历史与现实的匠心已经实现,使它成为一本经世致用的 力作。 我是学民俗学的,所以更加关注“风俗图”这一章。广东是全国最早(一九二七年)成 立民俗学会的地方,国外称中山大学为“中国民俗学的摇篮”,应该收录顾颉刚先生写的《民 俗》周刊的发刊词,那真是掷地有声的妙文。现集中收了钟敬文先生的散文《荔枝》,没有 代表性,不如收他的《蛋歌》序,更切合他的身份,也更有广东的民俗特点;还有黄遵宪的 客家山歌散论,今天看来仍十分经典,可惜没收。“星光道”中选了马思聪的《我怎样作抗 战歌》,怎么不选冼星海,他与广州的“咕哩歌”渊源更深。 最值得一提的是五羊神话,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先生说,那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 反映的是“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楚人蚕食诸姬,汉阳姬族不胜楚人压迫,逐渐 沿湘水流域,向南移徙,同时携其家畜、农作物,传播于南方,是为吾粤入开明文化之第一 步”。若将此文置于卷首,则广东文化开发史,提早几百年矣! 1. 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广东历史,这份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总结”的一项是(3 分) A. 在文化艺术创造方面,广东历史上的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粤剧、广彩、广绣、客家 山歌等,都很有特色
B.作者一直在思索广东在历次改革开放中都跑在全国的前列,有地理的因素,更有人文 的因素的道理 C.余秋雨先生委婉地劝告广东人,“对它的创造,步履不能像街市间的人群那样匆忙, 它的功效,也不像饮早茶和花市,只满足日常性、季节性的消耗”。 D.编者用直接论及当今形势利弊的何博传的《珠三角与长三角优劣论》、傅高义的《广 东起飞的特点》等在“全球化视野下”审视广东的历史与现实。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东九章》用华夏文化巨著之篇名为题目,足见编撰者对此书内容质量的肯定与自信。 B.《广东九章》弥补了人们过去对中华丰厚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挖掘阐释不够的不足,更 借助各路精英的名言,使文词掷地有声。 C.《广东九章》立意鲜明地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它的成书激活了中国二十六年社会经 济发展的这条广东‘鲇鱼’”,“还将激活更大的区域,激活更深的‘水域”” D.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先生认为,应将五羊神话,这则“为吾粤入开明文化之第一步的 史前拓殖神话”置于卷首,则广东文化开发史提早几百年矣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此次全国推荐的占了三十九项的广东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辩地证明:广东历史的 开发虽比中原晚,但它后来居上。 B.《广东九章》超越了一般整理史籍的窠臼,使它成为一本经世致用的力作,是广东给 中国奉献的一桌更大的文化盛宴。 C.我们从梁启超的《世界史上广东之位置》和《耀眼的星光道》一章中就可看出广东人 最可贵的是具有开拓与创造的精神。 D.作者列举了未收录顾颉刚先生写的《民俗》周刊的发刊词,钟敬文先生的《蛋歌》序, 黄遵宪的客家山歌散论等,表明他对《广东九章》的遗憾。 、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缝防淫是必
3 B.作者一直在思索广东在历次改革开放中都跑在全国的前列,有地理的因素,更有人文 的因素的道理。 C. 余秋雨先生委婉地劝告广东人,“对它的创造,步履不能像街市间的人群那样匆忙, 它的功效,也不像饮早茶和花市,只满足日常性、季节性的消耗”。 D. 编者用直接论及当今形势利弊的何博传的《珠三角与长三角优劣论》、傅高义的《广 东起飞的特点》等在“全球化视野下”审视广东的历史与现实。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广东九章》用华夏文化巨著之篇名为题目,足见编撰者对此书内容质量的肯定与自信。 B.《广东九章》弥补了人们过去对中华丰厚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挖掘阐释不够的不足,更 借助各路精英的名言,使文词掷地有声。 C.《广东九章》立意鲜明地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它的成书激活了中国二十六年社会经 济发展的这条广东‘鲇鱼’”,“还将激活更大的区域,激活更深的‘水域’” D. 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先生认为,应将五羊神话,这则“为吾粤入开明文化之第一步的 史前拓殖神话”置于卷首,则广东文化开发史提早几百年矣。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此次全国推荐的占了三十九项的广东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辩地证明:广东历史的 开发虽比中原晚,但它后来居上。 B.《广东九章》超越了一般整理史籍的窠臼,使它成为一本经世致用的力作,是广东给 中国奉献的一桌更大的文化盛宴。 C.我们从梁启超的《世界史上广东之位置》和《耀眼的星光道》一章中就可看出广东人 最可贵的是具有开拓与创造的精神。 D.作者列举了未收录顾颉刚先生写的《民俗》周刊的发刊词,钟敬文先生的《蛋歌》序, 黄遵宪的客家山歌散论等,表明他对《广东九章》的遗憾。 二、古代诗文阅读 (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缝防淫是必
由之。百里内外,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为上,黄白次之。石必掩土内二三尺,掘取受 燔,土面见风者不用。燔灰火料,煤炭居十九,薪灰居十一。先取煤炭、泥,和做成饼。每 煤饼一层,垒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之。最佳者曰矿灰,最恶者曰窑滓灰。火力到后 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 凡灰用以固舟缝,则桐油、鱼油调,厚绢、细罗和油杵干下塞埝。用以砌墙石,则筛去 石块,水调粘和。瓮墁则仍用油灰。用以垩墙壁,则澄过入纸筋涂墁。用以襄墓及贮水池, 则灰-分入河沙、黄土三分,用襦粳米、羊桃藤汁①和匀,轻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日三合 土。其余造淀、造纸,功用难以枚举。凡温、台、闽、广海滨,石不堪灰者,则天生蛎蚝② 以代之 《天工开物石灰》 ①羊桃藤汁:猕猴桃汁 ②蛎蚝: lihao牡蛎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缝防淫是必由之 淫:指渗水 B、石必掩土内二三尺,掘取受燔 燔:fan焚烧 C、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 沃:肥沃 D、则…)厚绢、细罗和油杵千下塞埝 埝:nian夯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 石以青色为上,黄白次之 B、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 凡灰用以固舟缝。 C、铺薪其底,灼火燔之 其余造淀、造纸,功用难以枚举 D、凡灰. 则桐油 用已襄墓 则灰 6、下列对原文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灰是用石灰石烧炼成的,石灰石一般埋于地下二三尺,以青色的为佳,黄白色次之 造船盖房时,人们常用它填隙防水。 B、石灰按质量可分上好的“矿灰”和劣等的“窑滓灰”等,可用于“固舟缝、砌墙石、瓮 墁、垩墙壁、襄墓及贮水池
4 由之。百里内外,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为上,黄白次之。石必掩土内二三尺,掘取受 燔,土面见风者不用。燔灰火料,煤炭居十九,薪灰居十一。先取煤炭、泥,和做成饼。每 煤饼一层,垒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之。最佳者曰矿灰,最恶者曰窑滓灰。火力到后, 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 凡灰用以固舟缝,则桐油、鱼油调,厚绢、细罗和油杵千下塞埝。用以砌墙石,则筛去 石块,水调粘和。瓮墁则仍用油灰。用以垩墙壁,则澄过入纸筋涂墁。用以襄墓及贮水池, 则灰一分入河沙、黄土三分,用糯粳米、羊桃藤汁①和匀,轻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 土。其余造淀、造纸,功用难以枚举。凡温、台、闽、广海滨,石不堪灰者,则天生蛎蚝② 以代之。 《天工开物·石灰》 ①羊桃藤汁:猕猴桃汁 ②蛎蚝:lìháo 牡蛎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缝防淫.是必由之 淫:指渗水 B、石必掩土内二三尺,掘取受燔. 燔:fān 焚烧 C、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 沃:肥沃 D、则……厚绢、细罗和油杵千下塞埝. 埝:niàn 夯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 石以青色为上,黄白次之. B、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 凡灰用以.固舟缝。 C、铺薪其.底,灼火燔之 其.余造淀、造纸,功用难以枚举 D、凡灰......,则.桐油....... 用已襄墓......,则.灰...... 6、下列对原文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石灰是用石灰石烧炼成的,石灰石一般埋于地下二三尺,以青色的为佳,黄白色次之。 造船盖房时,人们常用它填隙防水。 B、石灰按质量可分上好的“矿灰”和劣等的“窑滓灰”等,可用于“固舟缝、砌墙石、瓮 墁、垩墙壁、襄墓及贮水池
C、用一分石灰加入三分河沙、黄土,再用糯粳米、羊桃藤汁和匀,轻轻地夯打便很坚固, 永久不会损坏,这就是“三合土” D、温州、台州、福州、广州沿海一带的人,若是不习惯使用石灰,那么就用天生的牡蛎来 代替石灰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缝防淫是必由之。 (2)先取煤炭、泥,和做成饼。每煤饼一层,垒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之。 (3)凡灰用以固舟缝,则桐油、鱼油调,厚绢、细罗和油杵千下塞埝。 (二)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一9题。 登楼 杜甫 花尽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①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O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④ 北极①:指朝廷 西山寇盗②:指吐蕃进犯 后主③:为三国时期的蜀汉皇帝刘禅 《梁甫吟》④: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好为《梁甫吟》 背景: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延续七年的“安史之乱”才平定,吐蕃又 占领了长安,代宗皇帝李豫逃亡陕州。第二年春天,长安被收复,杜甫写下这首诗。 8.为什么“花尽高楼”,还会“伤客心”?“万方多难”还要“此登临”?(4分) 请对本诗的尾联作一简要的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7分)(1题必作,2、3题任选一道。) (1)生,亦我所欲也,_,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2)夫战 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5 C、用一分石灰加入三分河沙、黄土,再用糯粳米、羊桃藤汁和匀,轻轻地夯打便很坚固, 永久不会损坏,这就是“三合土”。 D、温州、台州、福州、广州沿海一带的人,若是不习惯使用石灰,那么就用天生的牡蛎来 代替石灰。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⑴ 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缝防淫是必由之。 ⑵ 先取煤炭、泥,和做成饼。每煤饼一层,垒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之。 ⑶ 凡灰用以固舟缝,则桐油、鱼油调,厚绢、细罗和油杵千下塞埝。 (二)诗歌阅读 (10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8 — 9 题。 登 楼 杜甫 花尽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①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③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④。 北极①:指朝廷 西山寇盗②:指吐蕃进犯 后主③:为三国时期的蜀汉皇帝刘禅 《梁甫吟》④: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好为《梁甫吟》 背景: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 763 年)十月,延续七年的“安史之乱”才平定,吐蕃又 占领了长安,代宗皇帝李豫逃亡陕州。第二年春天,长安被收复,杜甫写下这首诗。 8.为什么“花尽高楼”,还会“伤客心”?“万方多难”还要“此登临”? (4分) 9.请对本诗的尾联作一简要的赏析。 (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7 分) (1题必作,2、3题任选一道。) ⑴生,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⑵夫战,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