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组分数可用以下关系确定: 组分数(C) =物种数(S) 独立化学平衡数(R) 同一相中独立的浓度关系数(R)
◼ 这种情况下组分数可用以下关系确定: 组分数(C) = 物种数(S) − 独立化学平衡数(R) − 同一相中独立的浓度关系数(R)
注意 ①这种物质之间的浓度关系的限制条件: 只有在同一相中方能应用,不同相中不 存在此种限制条件。 ■例如:CaCO3的分解体系,虽然有 a0- C02 但因CaO(s)和CO2(g)不是同一相, 所以不能作为特殊的浓度制约关系
注意: ① 这种物质之间的浓度关系的限制条件: 只有在同一相中方能应用,不同相中不 存在此种限制条件。 ◼ 例如:CaCO3的分解体系,虽然有 nCaO = nCO2 但因 CaO (s) 和 CO2 (g) 不是同一相, 所以不能作为特殊的浓度制约关系
②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由于考虑问题的 角度不同,体系物种数(S)的确定可 能不同,但组分数不会改变。 例如水溶液体系: i)纯水液相体系: 若不考虑水的电离,组分数C=1,等 于物种数S
② 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由于考虑问题的 角度不同,体系物种数 (S) 的确定可 能不同,但组分数不会改变。 ◼ 例如水溶液体系: i)纯水液相体系: 若不考虑水的电离,组分数 C = 1,等 于物种数 S
若考虑电离:H2O<→H+OH 则S=3,但有一化学平衡:R=1; 液相中浓度关系式 H=OHI, R′=1 组分数:C=S-R-R′=3-1-1=1 在讨论水溶液体系的组分时,一般不用 考虑水的电离因素
◼ 若考虑电离:H2OH+ + OH− ◼ 则 S = 3 ,但有一化学平衡: R =1; ◼ 液相中浓度关系式 [H+ ] = [OH− ] , R = 1 ∴ 组分数:C= S − R − R = 3 − 1 − 1 = 1 ◼ 在讨论水溶液体系的组分时,一般不用 考虑水的电离因素
i)酸的水溶液,如:HAc+H,O,若不 考虑酸的电离,则C=2; a若考虑HAc电离:HAc<→H+Ac S=4(H,O, HAC, H, AC), R=1(有一化学平衡), 且R=1([H=[Ac-]) C=S-R-R′=2
ii)酸的水溶液,如:HAc + H2O,若不 考虑酸的电离,则 C = 2; a. 若考虑HAc电离:HAc H+ +Ac− S = 4 ( H2O, HAc, H+ , Ac− ), R = 1 (有一化学平衡), 且 R´=1 ( [H+ ] = [Ac− ]), ∴ C = S − R − R´= 2